此时,公司发生了一件事故,他已料定大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汇报上来的结果却分明显示任务完成了。他心里颇有些怀疑,便私下里做了调查,发现大家串通起来撒谎骗他。他当时很生气,但过了一阵子他冷静下来想了一下,就不再生气了。摆在他面前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按原则办事,毫不留情地揭穿谎言,对大家进行一定的处罚和教育。但这样一来,固然可以让大家知道他的厉害、他的明察秋毫,知道他不好糊弄、不好欺负,但同时,他的人缘可也就成了问题,让大家下不了台,他一个人成了众矢之的,大家会记住这一次羞辱,而在以后寻机报复。最可怕的是一群人抱成一团同自己作对,这样的局面无论对一个公司还是一个领导来说,都是应该竭力避免的。
经过再三掂量,他决定用另一种宽厚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在月末总结大会上,他对大家说:“我看了大家报上来的工作总结,那些数字让我感到很吃惊,由于这个月出现意外的市场波动,在我的预料中大家是根本无法完成任务的,不料大家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我为大家感到高兴,也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我已与其中的一些合作单位联系过,对他们给予我们大家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他们也表示愿意继续同我们合作。”
后来,他按当时协议规定的标准给员工支付了报酬。这位主管于是深得大家第三章宽容豁达,仁心仁爱的拥戴和尊崇,在以后的几年间,他同手下的一批人合作得非常好。
这位主管教给我们一个非常明智而巧妙的以诚对谎的方法:
第一,以一种宽厚与大度的方式对待下属的谎言,给别人保留了面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此换来了下属对他的尊重。
第二,用巧妙的方法暗示自己知道真相,只是不说出来罢了。当他说他“已同有关合作单位联系过”时,下属们肯定心里一沉,以为弄虚作假必定露馅,但不料他却虚晃一枪,马上拉回话题,不就细节再作纠缠。事实上,此时大家已清楚作为主管的他对真相已了如指掌,只不过不说罢了。
第三,不但保留下属的情面,而且还给予鼓励,并且完全按当初的协议付给下属报酬,以此唤起下属的良心与义务。面对这样的上司,谁还好意思不努力工作,再次糊弄他呢?
以诚恳、厚道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谎言,既避免你陷入以恶抗恶的心态之中,也可以使你赢得他人的尊敬和感激,从而使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自己的事业。
假如我们以谎言去对付别人的谎言时,我们就不得不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地去制造谎言;当我们以谎言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在心灵和人格上也受到了污损;而谎言一旦失败,则是信誉扫地、众叛亲离,实在得不偿失。
我们不能阻止别人造谎,但我们应克制自己不造谎,并尽可能对他人的谎言保持一种理解与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唤起他人诚实做人的信心和愿望!
坦然面对生活
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凄厉的寒风、淋漓的苦雨,以及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对此,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胸,将直接决定你的人生轨迹。心胸豁达,以君子般的坦然应对一切,如此将会受益终生的。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异于常人,便在于其能时时自我反省。即使受到他人不合理的对待,也必定先反省自己本身,自问:我是否做到仁的境界?是否欠缺礼?否则别人为何如此对待我呢?等到自我反省的结果合乎仁也合乎礼了,而对方强横的态度却仍然不改,那时,君子又必须反问自己:我一定还有不够真诚的地方。当反省的结果是自己没有不够真诚的地方,而对方强横的态度依然如故,君子这时才感慨地说:“他不过是个妄诞的人罢了。这种人和禽兽又有何差别呢?对于禽兽根本不需要斤斤计较。”这就是一个君子的心态。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矛盾,有了分歧该怎么办?很多人都会对他人不服气,于是心浮气躁地与人争吵,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其实这种做法不明智,吵架又伤和气又伤感情,不值。只有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上策。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太认死理,有时装装糊涂于人于己都有利。
事实上,按照一般常情,任何人都不会把过去的经历轻易地从记忆中抹去。就某些方面来讲,人们有时会有执念很深的一些事情,甚至会终生不忘。
要知道,记忆中的怨恨心态如果死抱着不放,它就会越积越深,随时随地都可能反作用于自己。因此,为了避免招致别人的怨愤,尽量少得罪人,一个人行事需小心在意。
《老子》中对如何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也作了阐述。
有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通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第三章宽容豁达,仁心仁爱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人和也万事兴。以豁达的心胸,坦然地面对生活,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大度容人,以德报怨
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度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一个人是否具有“豁达大度”之心胸并非小事,它不但关系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关系到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是常有的事。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祖先留下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并非软弱无能,而是自信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尤其是“以德报怨”的高风亮节,可以使人反躬自问,心悦诚服。史书上记载了许多“以德报怨”的感人故事。
梁国有个叫宋就的人,在一个边县当县令,这县和楚国交界。梁国的边亭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梁亭的人勤劳,多次浇灌,瓜的长势很好。楚亭的人很懒惰,不常浇灌,瓜长得不好。楚令因梁瓜长得好,恼恨自己的瓜长得不好。楚亭人也恼恨梁亭人比自己强,因此夜间就偷偷地去毁坏梁亭的瓜,把瓜藤都给糟蹋了。梁亭人发现后,就去请示他们的县尉,也想进行报复,偷偷地毁坏楚亭的瓜藤。县尉请示宋就,宋就说:“怎么可以这样干呢!和人结怨,是招祸的行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对人家也不好,这是多么狭隘呀!你们若听我的教导,就每夜派人偷偷地去为楚亭浇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亭人就星夜偷偷地去浇灌楚亭的瓜。
楚亭的人早上到瓜地一看,都已浇过了,瓜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好。楚亭的人很奇怪,就去注意观察,原来是梁亭人干的。楚国的县令听说了,非常高兴,就把这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感到很惭愧,就用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交好。
《续汉书》中记载了曹腾的父亲曹阴“以德报怨”的故事:
他邻居喂了头猪,长得和曹家喂的猪模样相似。有一天,邻家的猪跑丢了,他便到曹家来认,说曹家这头猪就是他家丢的那头猪。曹阴心里知道他搞错了,却不和他争辩,二话没说,就让他把猪牵走了。后来,邻家的猪又自己跑回来了,邻居这才知道弄错了,心中很惭愧,赶忙把猪赶还曹家。这时曹阴仍是二话没说,只是微笑着接受了。曹阴的态度和气量,对丢猪的邻居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和教育。
有的人遇事想不开,甚至为芝麻粒那么大点事,也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自己折磨自己。其实每一个人都应培养自己豁达大度的美德。
理解别人,顾全大局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有的人能忍,而有的人会当场爆发,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但凡是涵养高的人都不会马上发泄出来,因为他们能权衡利弊,理解别人,从而不和别人一般见识。
“海纳百川”的大气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素质。毛泽东生前就特别注重教育我们党的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说白了也就是尊重和理解他人。
理解别人是要有博大的包容心的。当今的社会,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大潮之中,每个人的面前都会出现坎坷和逆境,但是能够做到包容别人,理解他人的人,也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郭子仪扫平安史之乱后,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唐代宗非常敬重郭子仪,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第三章宽容豁达,仁心仁爱有一次小两口吵嘴,郭暧见妻子摆出公主的架子,一副目中无人、强迫别人为她做这做那的样子,便脱口而出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告诉你吧,你父皇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下来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才没当这个皇帝!”
升平公主听到郭暧出此狂语,气得立即回宫禀报皇上。
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投诉后,不动声色地说:“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就不是咱们李家的了。”他劝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要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在唐代宗的劝慰下,公主消了气,主动回到了郭家。
郭子仪知道这事后,吓坏了。他听说儿子口出狂言,几近谋反,即刻令人把郭暧捆绑起来,押解到宫中面见皇上,请皇上治罪。
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反而安慰郭子仪说:“小两口吵嘴,话说得过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吗?装作没听见就行了。”
郭子仪听了这番话,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感到非常高兴。
身为皇帝的唐代宗不仅没有治郭子仪儿子口出狂言的罪,反而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理解郭暧,顾全大局地去思考问题,是很值得赞扬的。学会理解,是一种智慧。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有句名言: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们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
现实社会告诉我们,事业和生活具有多维性。有时候,理解是一个会心的微笑,能化解人的敌意;有时候,理解是一次主动的握手,能温暖人的心房;有时候,理解是一个真诚的姿态,能改变人的看法。应该看到,每个人都想要他人理解自己,也有愿望去理解他人。误解是单向的错误理解,持有太多无谓的偏见。理解是双向的心灵沟通,含有许多积极的共识。我们应少一点误解,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无礼,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猜疑,多一点信任。
常言道:“包容了别人的缺点也就是尊重自己的最好表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经常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就能让我们结交下很多知心的好朋友,也使我们的人生增添许多的快乐和辉煌。
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只要相互能多给对方一些包容和理解,双方的感情也就会越处越深。反之,我们的朋友只能是越来越少。多给予别人一分尊重和理解,我们就会多获得一束灿烂的阳光。
冲突面前,心平气和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别人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思考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有的人在冲突面前暴躁不已,甚至失去理智,而懂得包容的人则会头脑清醒、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巧避锋芒,就是教我们要正视矛盾。认识现实,同时又要对现实持乐观豁达的态度。这样做,就可以容纳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面对争执能够进行自控。
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征,以人为镜,开创了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被称为善于纳谏的典范。但是魏征的直谏有时也让他很难堪。一次,唐太宗要去郊外狩猎,魏征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兴趣正浓,坚持出游。魏征就站在路中央,坚决拦住去路。
唐太宗怒气冲冲地返回宫中,见到皇后长孙氏,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解我心头之恨!”皇后柔声问明了缘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唐太宗惊奇地问:“何事如此慎重?”皇后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言直,由此可见陛下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转怒为喜,这才打消了给魏征治罪的念头,冷静下来认真地分析了他的进谏观点。
我们要学会包容那些意见跟我们不同的人,这样,日子就会变得很轻松。如果我们一心想让对方服从我们,不仅会得到反效果,还会让我们自己也很痛苦。第三章宽容豁达,仁心仁爱我们要学学怎样去包容对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包容是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不懂得包容别人的不同观点,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常常处于孤立和被动的地位。包容是一种真诚和心境,而不仅仅是一种姿态、一种形式,更不是一块敲门砖。能够容纳别人的人必须拥有一定的修养,必须拥有大无畏的勇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我们只要学会包容,才能广开言路,博采众长,运筹帷幄千里,决策驰骋万象。对别人的包容,更体现了我们的胸怀和气度。面对和别人的分歧,我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听取不同的意见,包容他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容纳他人对自己过错提出的建议,这样更是体现了我们一种过人的涵养和境界。
对于别人的不同观点,我们要做到平心静气,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如何能平心静气呢?
一方面要用平静的心情与他人交谈。在交流中发生意见分歧,一时难以得到统一时,不必急于要求达成一致意见,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想法,要能够平心静气,运用智慧,巧避锋芒;另一方面根据别人的意见思考问题,站在别人的立场从多个角度思考,也许就能明白对方的思维模式,就会有新的发现。
在冲突面前能够保持心平气和,能够容纳别人的不同观点,是一种修养。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人格与情绪得到冶炼,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在冲突面前能够保持心平气和,也是一种智慧,可以使自己的视野变得更为深远。
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