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锜(公元1098~1162年),字信叔,宋朝将领。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外表出众。通晓兵法与风水五行之术,骁勇善战,擅长射箭,声音响亮如洪钟。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后被尊为神。在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有刘王爷庙,奉祀刘锜。
箭法精奇,人畏如虎
少年时代刘锜随父刘仲武从军征讨,作为在战场上操刀砍人的武将,“弓马娴熟”是必须的,天下第一将岳飞的箭术就相当不错,不仅命中率高,而且射程远。不过,岳飞的箭术跟刘锜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
有一次,在比试箭术时,刘锜命人在一只木桶里注满水,然后一箭穿破木桶,木桶水流如注,接着再补一箭,刚好射到之前穿破木桶的地方,木桶完好无缺,水流不再,人们都佩服他的箭法精奇。
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刘锜由高俅推荐入朝,担任阁门祗后。宋高宗继位后,录用刘仲武的后人,刘锜方得召见。此时刘锜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英俊、文武双全的青年。他外表出众,有一种温文儒雅的气质,而且声音非常有磁性,《宋史》中记载,当时人们都说刘锜是“美仪状,声若洪钟”。宋高宗奇之,特授他阁门宣赞舍人,知岷州,为陇右都护,成为专门对西夏作战主力部队的一名指挥官。在和西夏的战争中,由于他作战勇敢,多次获胜,夏人畏之如虎,就连夏国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威名。据史载,“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小娃娃就立马不敢再哭了。
号称刘家军,接管八字军
张浚在陕西作宣抚使时,一见刘锜就以其才能为奇,任命他担任泾原经略使兼知谓州(今甘肃平凉)。在大臣张浚的推荐下,他参加了宋金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富平会战。南宋军队在富平之战虽然败了,但当时年轻的刘锜率领很少的兵力果断勇敢地击溃了金军近一半的主力部队,使得他声望大涨。宋高宗也非常器重他,把一批军队拨给了刘锜,让他独立成军。从此,继岳飞的“岳家军”之后,宋金战场上,又多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刘家军”。
宋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提举宿卫亲军。刘锜还把王彦部下前护副军(即八字军)和解潜部下的骑兵整编为前、后、左、右、中、游奕6军,每军各编000人,分由12位将领指挥,经过严格训练,成为一支精锐的野战军。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帅合肥;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戍京口。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擢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
宋金对峙,突袭成功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中旬,新任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的刘锜,率领军队前往东京驻防。刚由水路抵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就传来了金军攻陷东京开封的消息。三天之后,攻陷东京的金军继续向南侵扰,距东京不远的陈州(今河南淮阳)也被攻占。离陈州仅150公里的顺昌成了宋金对峙的前沿阵地。
顺昌北濒颍水,南有淮河,东接濠州(今安徽凤阳)、寿州(今安徽寿县),西接蔡州、陈州,是屏障淮河的要口,通汴梁的交通要道。在大敌压境之际,刘锜沉着果断,亲自视察城内外的防御工事和地形,凿沉船只,加高加厚城墙,构筑防御工事。号召大家同心协力,保卫顺昌城。根据地形和兵力,以后军统制许清守御东门,中军统制守御西门,右军统制焦文通,游奕军统制钟彦守御南门,左军统制杜杞守卫北门。派出侦探,并依靠当地人作向导,不断侦察金军行动方向。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顺昌城的防御准备。五月二十五日,金军游骑数千渡过颍河,进迫顺昌城郊。
宋军伏兵活捉金军银牌千户阿赫杀阿鲁等2人。刘锜从俘虏口供中了解到金军韩、翟二头领带领部分兵力在距城15公里的白沙涡一带安营扎寨,便乘其初至,毫无作战准备,派兵千余乘夜前往劫营,一直激战到次日凌晨,宋军首战告捷。金军残兵于二十七日逃到陈州,向其龙虎大王及三路都统葛王完颜褒报告了惨败的经过,金军主力迅速向顺昌集结。
二十九日,3万余金军四面包围了顺昌城,进行强攻,企图一举而下。刘锜领兵从西门迎战。金军逼向城墙,一边抢夺吊桥,一边以强弓硬弩向城上的宋军射击。宋军以劲弓强弩还击,矢如雨下,金军死伤甚众,被迫后撤。刘锜抓紧战机,乘势以步兵出击,金军溃乱,仓皇渡水逃命,溺死甚众。时近黄昏,仍有数千金军的铁骑在河外逗留,刘锜派兵连续向其发起进攻,大获全胜,缴获甚多。
顺昌被围第四天,金军从陈州等地向顺昌增调兵力,一部分金军扎营于距顺昌10公里的东村。顺昌处于金军的铁壁合围之中。金军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攻占顺昌城上,却忽略了对营寨的防守。宋军利用雷雨天气,派骁将阎充选拔500壮士,乘黑夜突入敌营,等电光一闪,宋军便一跃而起,奋勇进杀;电光过后,宋军全都潜伏不动。金军不知宋军底细,满营大乱,宋军则按战前约定的暗号,时分时聚。金军惶恐之中,自相残杀,等到天明,金军已无力还击,只得退去。
这三次战斗,宋军智勇结合,使围攻顺昌的金军元气大伤,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初步胜利。
顺昌战役,以少胜多
兀术在开封得知金军进攻顺昌失败的消息后,率兵10余万昼夜兼程,用不到7天的时间从开封直趋顺昌。兀术所部是金军中的精锐部队,攻城略地,凶悍无比。其专攻城池的士兵号称“铁浮屠”(铁塔兵),士兵都穿甲戴盔,配备最精良的武器。其作战方法是每3人分为一个战斗单位,后面紧跟着拒马子,士兵每前进一步,就将拒马子往前移一步,以示一往无前,决不后退。又在左右两翼以铁骑相配合,号称“拐子马”。宋金交战以来,凡难攻之城,都使用这一队伍去攻打,屡次取得胜利。
当初战取胜之后,宋军中有人提出乘兀术未到撤离顺昌,保存实力。刘锜认为兀术援兵将至,如果南撤,不仅前功尽弃,而且一旦被敌追及,必遭覆灭。更为严重的是,金军将长驱直入,侵扰两淮,震动江南,造成严重后果。为今之计,只有“背城一战,于死中求生”。众将同意这一方案,虽然处于劣势,但愿奋力一战,保住顺昌。六月六日,刘锜派人将顺昌城东门、北门外停泊的船只全部凿沉,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六月七日,金兀术领兵扎寨于顺昌城外的颍水北岸,连营10余公里。兀术看到顺昌城垣简陋,竟狂妄地说:顺昌城可以用靴尖踢倒。并当即下令,九日在顺昌城内府衙中吃早饭,城破之后,女子玉帛悉听诸将掳掠,男子一律杀死。金兀术的气焰十分嚣张,根本不把刘锜等放在眼里。刘锜一方面加紧备战,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麻痹兀术,派曹成等2人为间谍,随探骑行动,故意让金军俘虏。曹成等2人向金军散布刘锜喜好声色、贪图安乐、无所作为等假情报。兀术听后信以为真,下令留下攻城车、炮具,轻装急进。六月九日,金兀术指挥金军向顺昌城发起总攻。这天天明,金兀术率金兵渡过颍河,沿城列成阵势,从东门到南门,从南门到西门,把四门连成一片,并呐喊不停,企图在精神上吓倒顺昌城内的军民。城内宋军丝毫不为所动,一心一意迎战金军。当时,诸将都认为金军中韩常部较弱,宜先打击该部。刘锜认为击败韩部,仍不能阻挡兀术精兵的进攻,不如先打败兀术军,则整个金军将无能为力。这时正值天气炎热,金军远道而来,没有休息即投入战斗,人困马乏,只好休兵立营,准备再攻。宋军则轮番休息于羊马垣下以逸待劳,主动出击,突入兀术营垒,打败其装备最好的000牙兵。金军以铁骑拐子马从左右两翼企图包围宋军,由于宋军奋勇作战,金军企图未能得逞。盛夏酷暑,金军给养不足,人马饥渴,大量饮食被宋军施放了毒药的水草,中毒病倒者甚众。刘锜又乘烈日当空的中午,时而派遣数百人于西门扰敌,时而又从南门袭击,大败金军。
十日,风云突变,大雨倾盆,天气于金军不利,金军又屡攻不下,士卒死亡病疾又多,不得不改变方案,企图长期围困顺昌,于是移营城西,掘壕列阵,与宋军相峙。为了摧垮金军,刘锜派100多名骑兵,或乘雨大作,或乘大雨停歇,不间断地袭扰金军,重创金军于城外。十一日,金军中又打响战鼓,刘锜不动声色,密切注视金军动向,并抚恤阵亡之宋军将士家属,再励士气。金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兀术开始引兵退走。刘锜乘此时机,全军出动,尾随追击,大败金军。十二日,金兀术被迫率全部金军撤走顺昌回开封,顺昌保卫战取得了彻底胜利。刘锜因此战功,被宋高宗授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侯、知顺昌府、沿淮制置使等职。
顺昌战役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战役之一。刘锜所部不满2万的“八字军”,但能出战者只有000卒。刘锜率领将士同心协力,坚决抵抗,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这就是先发制敌,挫敌锐气;麻痹敌军,制造战机;以逸待劳,乘其不备。加之城内居民的广泛支持,终于以少胜多,以劣胜强,大灭了金军的嚣张气焰,挡住了金军自两淮南侵的锋芒。这一战是金军南侵以来遭到的最重大的惨败之一,震撼了金国统治者。
“点评”
刘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他原来的地位和声望并不高,绍兴十年的顺昌大捷,历时六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此战中,刘锜利用金军不惯炎热、不习夜战的弱点,以攻为守,以长击短,重创金军主力,粉碎了金军的进攻,成为南宋抗金战争中,以少胜多、以步制骑的著名战例。此战役使刘锜一战成名,“顺昌之战”也被金兵视为恐怖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