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
解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典故:《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枕边故事
公元前544年,为了表示吴国的友好,吴王派季札出访诸国。
到了鲁国,季札向鲁君表达了来意。礼仪完毕,鲁君请他观乐。演奏《周南》和《召南》,季札说:“美啊!虽辛劳但无怨言,从音乐中听出,这是周朝王业创建初期。”乐工演奏《卫风》,季札说:“美啊!虽遭坎坷但其精神不困顿颓唐,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这是《卫风》吧?”演奏《郑风》,季札说:“这个国家恐怕要灭亡吧?歌声反映出这个国家政令苛细,人民难以忍受。”又演奏《小雅》、《大雅》,季札说:“乐曲宽缓,和谐安乐,这是周文王的美德!”看到舞《招箾》,季札就知道这是最后一个了,说:“上天覆盖着众生,大地承载着万物,这表现的一定是舜的美德,没有更高的了。观乐就到这里吧,如还有别的音乐,我不敢再欣赏了(叹为观止)。”鲁人对季札的学识和礼貌大加赞赏,把他的话写进了史册。
在卫国,季札住在孙文子家里,听到鼓乐之声,说:“奇怪!我听说有才干智略而无德,祸必加身。这孙文子正是为此得罪了国君,小心翼翼还恐不够,怎么可以玩乐呢?而且国君新丧,不是作乐的时候啊!”孙文子听说后,一辈子不再听音乐。
季札路过徐国时,拜访了徐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上没说。季札看出来了,只因为他还要继续访问,就没有献出。等到季札出使回来又经过徐国,徐君已经死了。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边树上才走。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宝剑还给谁呀?”季札说:“不对啊!当初我心里已经答应了他,怎能因为他死了,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由于季札高尚的品德,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声誉。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解释: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典故:《武王伐纣平话》:“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负命者上钩来!’”
枕边故事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一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尚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睬而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退避三舍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典故:《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枕边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贪天之功
解释: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典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枕边故事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为了报答有功之臣,他将跟随自己流亡的人列为一等功,给过帮助的为二等功,迎接归来的为三等功。连一般的小臣奴仆也赏钱币,皆大欢喜。晋侯又贴出诏令:“如果有谁被遗漏了,请自己来报。”有个叫介子推的被遗漏了。他的邻居看见诏令,便来找介子推。见他正在家里编草鞋,便说:“你以后不用再干这一行了,晋侯出了诏令找有功之人。你只要一露面,晋侯就想到你的好处,按功行赏。”介子推笑着没有回答。他的母亲说:“你跟着晋侯流亡十九年,晋侯饥不择食时,你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呢?”子推说:“孩儿没有什么要求晋侯的,为什么要去呢?”邻居说:“你去见一见,封个一官半职,也领一些布和米,省得天天打草鞋了。”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最贤能。晋国属于主公,这是天意,有些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偷盗别人财产的人,被人叫盗贼。到晋侯那儿居功求赏等于贪天之功为己有,更加可耻。我愿意终生编草鞋,不愿意去争这份功劳。”邻居走后,他的母亲说:“你是廉洁的人,我是廉洁的人的母亲,我们为什么不去隐居呢?”当晚,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
天经地义
解释: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典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枕边故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商讨如何使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游吉、宋国的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一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
接着,赵鞅提出各诸侯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
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天罗地网
解释: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包围得非常严密,无处可逃。
典故:元曲选·李寿卿《伍员吹箫》:“若不是华建来说就里,道破了这厮谎,险些儿被赚入天罗地网。”
枕边故事
春秋时楚平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一次,他奉命到秦国去给太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平王把她留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办。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丑闻。
太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怕他今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平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够,费无极又怂恿平王把太子华建送到城外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儿子费得雄即将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杀掉。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平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见了伍员后,他谎称平王因伍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
费得雄装模作样地说:“你们伍家好生兴旺,有哪家比得上!”
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痛斥道:“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地说我伍家兴旺!”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人。伍员愤怒地说:“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言,我险些被你骗进天罗地网!”费得雄这才无话可说。伍员痛打了他一顿,弃官而走。
后来他来到吴国,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箫唱曲,终于被吴王请去,当了吴国的大夫,促使吴国战胜楚国,为父兄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