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多种多样,有产生感觉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等;有内脏器官,如心、肝、肺、胃、肾等;还有不少器官容易被人忽略,不认为是器官,如骨骼肌和皮肤等。人体的各个器官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4.器官的联合作战--系统
人体内部有许多由细胞构成的复杂系统,随着心脏的搏动而不停地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相同的细胞构成了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体的8大系统。即骨骼和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我们之所以能做出各种灵巧多变的运动,完全是骨骼和肌肉密切配合的结果。骨骼可以称得上是支撑人体的支架,坚实而轻巧,起保护重要内脏器官和进行运动的作用。而肌肉则是一种能收缩的组织,受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的支配。
脑、脊髓和神经共同组成神经系统,它是人体的信息网络。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纤维构成。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及其包含的血液组成,负责向全身各个组织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免疫系统主要指淋巴系统。血管中会不断地渗出液体,这些液体聚集在组织的间隙,淋巴管网则会将这些液体回流到血液,并过滤掉其中的致病微生物。
消化系统分为消化道和附属器官。其中,消化道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附属器官则是指唾液腺、牙齿、舌、肝、胆囊和胰腺。
人的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它负责将外界中的氧气送入肺中,而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则把二氧化碳含量高的血液送到肺部进行氧气交换,再将氧气充足的血液送回左心房。
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而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细胞是截然不同的。其中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女性的生殖细胞则是卵子。生殖细胞能与异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同时也控制着雄性或雌性的特征。
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形状各异的腺体构成,这些腺体分布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彼此相隔很远。内分泌系统控制着人体的许多过程。泌尿系统则是主要负责把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转化为尿排出体外。此外,它还起着调节体温和体内激素的作用。
三、身体里面有什么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系统构成人体。虽然,人体是一个结构、功能非常复杂的生命机体,但是在化学组成上却极其简单。研究认为,人体是由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化学元素首先构成人体的结构分子或物质,再由这些分子或物质不断地进行各种化学变化,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生命之源--身体中的水
水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是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结合水,另一部分是在细胞中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的自由水。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将营养物质传送给细胞,同时把代谢废物运走;另外,水还具有调节体温、润滑等功能。
生命离不开水,科学地说,人体中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人体内部,不断地进行着水体的运动和再分配,血液不停地循环,犹如海洋中的海流,一颗健康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每分钟要泵3.5~5.5升血液。对于一个8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其一生中心脏压出的血液约2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深2米、直径约360米的小海湾的水量。
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体的内部就像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将营养物质传送给细胞,把代谢废物运走,同时,水还具有调节体温和润滑等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水平衡状态,即补充的和构成有机体的水量与排出体外的水量相当。一旦破坏了这一平衡,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水不能正常排出,就会在体内泛滥,身体浮肿。如果人体内的水比正常量减少1%~2%即0.5~1升,就会感到口渴;当减少5%即2~2.5升时,皮肤会起皱纹,口腔干燥,意识模糊;当失水15%即7~8升时,人就会死亡,可见维持人体中的正常水量是非常重要的。
2.简单的化学组成--身体里的化合物
人体是一个机构和功能非常复杂的生命机体,但在化学组成上却极为简单。构成人体细胞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糖类和脂类属于有机化合物,也是人体细胞重要的组成成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供给各器官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的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主要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些化合物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和所具有的功能都各不相同。在人体中,水占了主要部分,接近整个身体重量的2/3。比如,一个体重约70千克的男性,在脱掉水之后就只有25千克。这25千克中,糖类约3千克,脂肪约7千克,蛋白质约12千克,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约3千克。
(1)有机化合物
a.脂类物质
脂类物质是参与人体能量贮备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一大类性质相近的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脂肪、类脂(磷脂和糖脂)和固醇(固醇脂)。脂类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有些脂类物质还含有磷和氮等元素。脂肪是人体含量最多的脂类物质,也是人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脂肪在体内氧化分解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磷脂和糖脂都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基本物质,也是某些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如脂蛋白和脂多糖)的组成成分。固醇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膜中,最常见的代表是胆固醇,但细菌不含固醇类。
b.糖类化合物
由于糖类化合物和水一样,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2∶1,所以被称作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也是参与肌体代谢的重要物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碳水化合物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葡萄糖是一种六碳糖,它在体内氧化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利用。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时释放出的热能为17.17千焦。人体每日摄取的食物最终都要分解成葡萄糖和其他单糖,只有单糖才可以参与机体代谢。我们通常所说的血糖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人在患病时经常输"糖水",也就将葡萄糖溶液通过静脉直接输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并氧化产生能量。
c.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含有丰富的氮、碳、氢、氧及少量的硫、磷、铁等元素。蛋白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营养素。蛋白质严重缺乏时,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人体的一切细胞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蛋白质占人体全部重量的16%~19%,有3%的蛋白质每天进行新陈代谢更新,这其中大部分用于合成新的组织蛋白质,只有很一小部分分解成尿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并排出体外。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个蛋白质分子实际上是由不同种类的成百上千的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连接而成的长链。氨基酸是载有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目前已知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2种,其中8种必需从食物中摄取才能得到,它们分别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等。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d.核酸
核酸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呈酸性,除含有碳、氢、氧、氮4种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磷元素,个别的核酸分子中还含有微量的硫。核酸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不仅是基本的遗传物质,而且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上也占重要位置,因而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DNA和RNA都是由一个一个核苷酸头尾相连而形成的,由碳(C)、氢(H)、氧(O)、氮(N)、磷(P)5种元素组成。RNA平均长度大约为2000个核苷酸,而DNA却是很长的,约有3×109个核苷酸。
(2)无机化合物
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原来称为矿物质。在人体内,除了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出现的碳、氢、氧和氮外,其余各种元素无论多少,都可以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虽然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但它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所以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少吃动物脂肪,多吃糙米、玉米等粗粮,不要过多食用精制面粉,这样能使体内的无机盐维持正常的水平。目前,人体已经发现二十多种无机盐,其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钙(Ca)、磷(P)、钾(K)、硫(S)、钠(Na)、氯(Cl)、镁(Mg)7种,微量元素有铁(Fe)、锌(Zn)、硒(Se)、钼(Mo)、铬(Cr)、钴(Co)、碘(I)等。
3."维持生命的元素"--维生素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顾名思义,即"维持生命的元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它们既不参与机体组成,也不提供能量,并且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人体所需,但是它们却是人体内不能缺少的物质。
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需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最好的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不可少的物质。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因此,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维生素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但是,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不同,维生素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目前,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按其溶解性,大致可以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B6、B12,以及烟酸、叶酸、泛酸、胆酸、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这类维生素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很少,所以需要不断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中,通过胆汁缓慢排出体外,过量摄入时,容易在体内蓄积,造成中毒。维生素A和D主要储存于肝脏,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体内脂肪组织,维生素K储存较少。
4.量微却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占体重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都称作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微量元素不能在体内合成,人体必需完全依赖于外界环境,例如通过饮食来获取。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十分重要。
人体是由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微量元素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引起人体生理异常或发生疾病。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元素都能够从食物中得到补充。由于各种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平时的饮食中,要做到粗细粮结合和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否则,就会造成某些元素的缺乏而损害健康。
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比较明确的约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如缺锌可引起口、眼、肛门或外阴部红肿、丘疹、湿疹。又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曾有报道说,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也很高。
科学研究发现,有三类人群最容易缺乏微量元素:第一类人群是少年儿童,这是因为他们生长发育快,消耗较大,所以很容易缺乏锌、硒、碘、钙、铁等;第二类人群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因为胎儿发育较快,加上孕妇的妊娠反应,因此易缺乏锌、硒、碘、铁、钼、锰等;第三类人群是免疫力低下者或者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由于胃肠吸收功能下降,并且容易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所以容易缺乏锌、硒、铬等微量元素。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不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且它们在人体中含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到人的智力、情绪等,是人类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其中以锌、铁、碘、硒等元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最为重要。
四、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
1.起点--生命的开始
每个生命都是从一个受精的卵细胞开始的。当爸爸体内的精子进入妈妈体内,接触到妈妈体内的卵子后,就形成一个受精的卵细胞。受精的卵细胞一次又一次地分裂,繁殖出千千万万个小细胞,众多的细胞不断发育,就形成了一个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