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说:“眼光要好,人要靠得住,薪水不妨多送,一分钱一分货,用人也是一样。”这就是说,要以财“买”才,以财“揽”才,该出大钱时要敢出大钱。他招聘阜康钱庄的档手刘庆生就用这一招。
胡雪岩要开钱庄,在过去钱庄朋友的推荐下,很快人员几近配齐,就差一个店务总管——档手了。这是钱庄除了老板之外最重要的职位,对钱庄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要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行。
经过考察,胡雪岩发现大源钱庄的刘庆生是个合适的人选。此时,刘庆生在大源钱庄虽是个伙计,由于其“外场”能力强,受到了大源老板的青睐和重用,就像当年胡雪岩在信和钱庄一样。而此时,胡雪岩和刘庆生几乎还没有什么交往,更谈不上交情了。显然,要招揽到这样的人才,必须出大价钱才行。
于是,胡雪岩在阜康钱庄还没开张,资金根本没有到位的情形下,毅然决定给刘庆生一年200两银子的薪水,年终的花红还另算。在当时的杭州,每月只需10两银子就足以供一个三口之家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一年200两银子,已经算是非常高的薪水了,连刘庆生本人也觉得实在高得太离谱了。
不过,就是这高得“离谱”的薪水一下子打动了刘庆生的心。当胡雪岩把200两银子的薪水预付给刘庆生时,刘庆生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好一阵子才感激而真诚地说:“胡先生,像你这样的人,我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铜钱银子算什么?只要大家的心是在一起的。胡先生,你只管吩咐好了,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胡雪岩的200两银子一下子就把刘庆生连心带人全买下了。丰厚的薪水使胡雪岩得到了一个能力超群、忠心耿耿的好帮手。阜康钱庄的营运,他几乎可以完全放手了。
胡雪岩高薪请才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在生意场上,不少经营者在招聘人才时,显得斤斤计较。他们认为,人心是不可以用金钱买到的,只要诚心就可以了,不必在乎报酬的多少,人才的报酬应当以经营业绩的好坏取决。
不错,要招揽人才,待人以诚应放在首位。但是,如何显示自己的诚意却大有文章。
生意场上有自己特殊的价值标准和交往原则,不能简单地搬取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方式。
用人于商场搏战就是给自己挣钱,别人可以给你挣来大钱,你却不肯付人以重酬,你的诚意又从何表现呢?
而以经营业绩来决定付酬的多少更是一种不能以诚待人的方式。这是因为,是以自己所得的多寡来决定别人所得的多少,这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衡量别人的得失,是待人不诚。其次,经营效益的好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市场环境造成的,也可能是老板自身的决策失误造成的。因此,以效益为付酬依据,不可避免地会将这些外界客观因素或自己的失误转嫁到职员身上,这更不能被看做是以诚待人了。
胡雪岩在钱庄尚未开业的情况下,就预付了刘庆生一年的高薪,这才是招揽人才的诚意,是大商人的胆识。至于这种付出能不能取得回报,取决于你在识人时的眼光,与付酬的方式是没有关系的。
认准了人才,该出大钱时要敢于出钱,这就是胡雪岩招揽人才的一大忠告。
22让别人知道你诚心需要帮助
胡雪岩说:“要得到真正的杰出之士,只凭借钱是不能成事的,关键在于‘情’、‘义’二字,要用情来打动他们。”
如何才能用情来打动那些真正的杰出之士呢?胡雪岩有一个绝招,那就是让他们知道你诚心需要帮助。胡雪岩收服嵇鹤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嵇鹤龄书读得很不错,颇有些学识,但由于为人耿介,恃才傲物,只得了个“候补”知县的职衔,在浙江候补了七八年,没有派上几回差使,生活穷困,心中很有些怀才不遇之感。
王有龄从湖州回到杭州办理公务,不想却落下来一件苦差事:不归他管的新城县发生民乱,巡抚黄宗汉派他去处理。王有龄为安抚新城的民变物色人选,找来找去,看中了嵇鹤龄。可是嵇鹤龄虽然有勇有谋,却因为心怀一肚子怨气,不肯替王有龄效劳。并对旁人发牢骚说:“三年派不上一趟差,有了差使,好的轮不着,要送命的让我去。我为何这么傻?老实说,都为王某某还是个肯办事、脑筋清楚的,我才说几句。不然,我连口都懒得开。”
于是,王有龄来找胡雪岩帮忙。胡雪岩先了解了一些嵇鹤龄的情况,知道嵇鹤龄已落魄到靠典当为生的地步,但是他从不哭穷、不谈钱。最近妻子又刚去世,留下几个孩子要照应。针对这种情况,胡雪岩采取了很特别的方式来收服嵇鹤龄——他不是用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而是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那样,以一种真诚的渴望大贤帮忙的奇情来打动嵇鹤龄。
胡雪岩向王有龄借了身官服,备好香蜡纸钱一应祭品,嵇鹤龄妻子还在“七七”祭日之内,不等通报便“闯”进嵇家,摆出香案,十分真诚地拜祭嵇鹤龄的亡妻。与此同时,他又以嵇鹤龄的名号赎出嵇鹤龄在当铺里的衣物,叫人送到嵇家。这一超出常规的举动使嵇鹤龄感到十分惊异,不得不出来见礼。但态度还是冷冷地:“我与足下素昧平生,何劳吊唁?”
“草草不恭!我是奉王太守的委托,专程来行个礼。”胡雪岩张开两臂,看看自己身上,不好意思地笑道:“不瞒嵇大哥说,自从捐了官,这套袍褂还是第一次穿。只因为初次拜访,不敢不具公服。”
“言重,言重!不知足下光临,有何见教?”嵇鹤龄的话很客气,但仍然不肯给胡雪岩让座,想立谈数语便送客出门。
但嵇鹤龄的跟班却端来盖碗茶说:“请坐,用茶!”
这下子,嵇鹤龄不能不尽主人之礼了。等坐下来,胡雪岩又是一顿恭维,兼道王有龄是如何仰慕嵇鹤龄。胡雪岩的口才本来就好,这时又刻意敷衍,把嵇鹤龄的傲气减了一半。
“嵇大哥,还有点东西,王太守托我面交,完全是一点点敬意。”胡雪岩说着,从靴子里掏出一个信封,隔着茶几递过去。
“内中何物呢?”嵇鹤龄不肯接。
“不是银票。”胡雪岩爽快地揭破嵇鹤龄心中的疑惑,接着又加了一句,“几张无用的废纸。”
这话引起了嵇鹤龄的好奇心,接过来拆开信封一看,原来是当铺已“登出”的借据。嵇鹤龄说:“这,这,这怎么说呢?”
于是,嵇鹤龄听从人张贵谈完事情的经过。随后顿足叹气说:“唉!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事。现在怎么办呢?”
“有钱,把赎当的本息归还人家不就得了?”张贵低声说,“本息一共二百三十三两六钱银子。”
嵇鹤龄点点头,就对胡雪岩略带气愤地说:“这是哪位的主意?”
“哪里,哪里!”胡雪岩用不安的声音说,“无非王太守敬仰老兄,略表敬意,你不必介怀!”
“我如何能不介怀?”嵇鹤龄提高了声音,“你们设这个圈套,硬叫我领这个情,拒之不可,受之不甘。真正是……”他总算把话到口边的“岂有此理”四个字咽了回去。
“老兄,我领罪!是我出的主意,与王太守无干!”胡雪岩料到嵇鹤龄要发脾气,笑嘻嘻地站起身来又作揖,“说句实话,我倒不是为老兄,是为王太守,他敬仰你的大贤,又深知你的耿介,想有所致意而不敢,为此愁眉不展,我蒙王太守不弃,视为患难之交,不能不替他分忧,因而想了这么一条唐突大贤的计策。总之,是我荒唐,我跟老兄请罪!”
说着,胡雪岩又长揖到地。嵇鹤龄见胡雪岩谈吐不俗,行事更不俗,有春秋战国策士的味道,情真意切,态度终于和缓了,还了礼,还拉着胡雪岩的手说:“来,来,我们好好谈一谈。”
“我看这样,鹤龄兄,”胡雪岩马上改了称呼,不再称嵇鹤龄为“老兄”,“我奉屈小酌,找个清凉地方我们摆一碗,怎么样?”
摆一碗是杭州的乡谈,意思就是到小酒店去对酌一番。他们来到一家馆子,胡雪岩与嵇鹤龄一边喝酒一边谈。
“雪岩兄,”嵇鹤龄开门见山地问,“王太守真的认为新城那件案子,非我去不可?”
“这倒不大清楚。不过前天我听他在埋怨黄抚台,”胡雪岩喝了口酒,“说上头派了这么多委员来,用得着的不多,倒不如只派嵇鹤龄一位,那反倒没有话说。”
“怎么叫没有话说?”
“听他的口气,是指你老兄没有话说。如果委员只有你一位,他有什么借重的地方,我想你也不好推辞。现在这么多人,偏偏一定说要请你去,这话也似乎不便出口。”
“是啊!我也知道他的难处。这件事我当仁不让。”嵇鹤龄终于说。
就这样,胡雪岩以求贤若渴的真情说服了嵇鹤龄,使他心悦诚服地为自己办事。
要得到真正的人才,归根到底要待人以诚,要让别人知道你是诚心诚意想得到他的帮助,你一定会重视人才而不会委屈人才。
23奖惩福利要有制度
胡雪岩“以财揽才”的手段并不仅限于高薪请才,他运用物质激励,主张要有制度:赏,不忘记普通员工;罚,不回避管理阶层。
企业内部员工的劳动态度、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如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必然造成平庸怠惰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才高勤奋者不能脱颖而出,企业的发展也必将大受影响。为此,必须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竞争激励机制。
胡雪岩激励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分红,对那些没有资本的职员,都会根据经营的好坏,在年底分红。二是入股分红,对那些有钱的职员,就让他们入股合伙。这样,职员的利益和胡雪岩的利益就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不光为胡雪岩效力,也是在为自己效力,做到了真正的“祸福同当”。
胡雪岩的另一激励措施是职位晋升、增加工资。凡是贡献大、能力强的员工都可以得到职位和工资的升迁。当时,叶种德堂有个切药工,业务上功夫好,人称“石板刨”,因脾气耿直火爆而得罪人,在叶种德堂待不下去了,经人介绍来到了胡庆余堂。胡雪岩没有因他有“牛脾气”而对他另眼相看,反而按他的能力给以高工资,并提拔他当了大料房的头。“石板刨”见闻名天下的“胡财神”如此器重自己这个在叶种德堂受气的小人物,感其知遇之恩而加倍努力。从叶种德堂投到胡庆余堂门下后,“石板刨”从22岁一直做到77岁,整整为胡庆余堂效力55年!
胡雪岩激励的又一措施是设立了“功劳股”,这是从盈利中抽出一份特别的红利,专门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功劳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为止。
胡雪岩还设立了“阳俸”和“阴俸”,作为福利性的奖励措施。所谓阳俸,就像现在的退休金,发给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如同现在的遗眷生活补助费,是员工死后,按工龄长短发给其家属的生活费。当然,不是人人可以得到阳俸和阴俸,这要以对胡庆余堂有过贡献为前提,含有论功行赏的意义。胡雪岩的这一措施是针对当时普遍存在:当雇员年老体弱后便被企业主扫地出门,任其冻饿不肯援手的晚景凄凉状况而设的。虽然阳俸和阴俸成了胡庆余堂不小的一笔开支,但它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促使员工积极生产,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所支出的费用。
此外,胡雪岩每次招聘职员时,总会先询问他们家里的情况,家用需要多少,然后先支一年的薪水给他们,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这一举措很得人心,使员工们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有一句古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虽然忽略了人们的精神需要而显得有点偏激,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人们奋斗是为了活得更好。
任何经营者要想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关注员工的物质利益,以欲从人,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而完善的奖惩制度,会使员工感到这种保障的坚实可靠,从而进一步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凝聚起事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24用情来感动每一位伙计
胡雪岩的物质激励包含了浓浓的情义。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还总是设身处地关心、照顾下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比如,他全心帮助郁四处理家务纠纠,细心筹划古应春和七姑奶奶的婚事;撮合阿珠与“小和尚”陈世龙的姻缘;为漕帮解决困难……所有这些,都是在做感情投资,而这些感情投资收回的“利润”,便是他有了一大批眼光手腕都相当不错的人全心全意地帮助他。
胡雪岩说:“要想得到真正的杰出之士,只凭借钱是不能成事的,关键在于‘情’、‘义’二字,要用情来打动他们。”
再比如,胡雪岩起用刘庆生,不仅给他高工资,而且在工作中处处体恤他、帮助他,胡雪岩的许多想法都是以非常含蓄的方式暗示给刘庆生的,使刘庆生深深感到东家的信任和照顾。为了提高刘庆生在同行中的地位,有一次,胡雪岩特地让刘庆生拿了浙江巡抚的汇票到他做过伙计的钱庄去汇1万两银子,这让刘庆生以前的伙计们对刘庆生刮目相看,以为他与巡抚大人关系非常。所有这些细腻的情感投入,使刘庆生对胡雪岩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胡雪岩曾对他的下属说:“我既然请你们帮我的忙,自然就要把你们当自家人看,我们要祸福同当,一起把生意做好了,大家都有好处。”
可是,在有些经营者的眼里,职员只是一些依赖自己、靠自己吃饭的人。有了这种心理,他们总是高高在上,对职员们呼来喝去。他们既不关心职员的生活,也不给予他们人格上的尊重。这样的经营者又怎么能够使员工上下一致,为公司同心协力去奋斗呢?
以情感的用人智慧并不限于胡雪岩所生活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对员工进行情感激励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世界著名化妆品企业美国玛丽·凯公司就是一个范例。
玛丽·凯公司最初只是一个只有9名员工的小工坊,短短二十几年里便发展成国际性的大企业。这是因为它的创始人玛丽·凯情感关怀网罗上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自己效力。
作为化妆品企业的总裁,玛丽·凯总是视美容师和推销员为掌上明珠,她把公司里的每一个职员都看做是重要人物,她认为任何人都值得自己去尊重和爱护。当员工过生日的时候,她会送上一张生日贺卡和两份免费午餐券;一旦公司进了新员工,在第一个月,玛丽·凯会亲自接见他们,并询问他们是否适应新工作,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公司帮助解决,而不管这些问题是否与公司有关。
由于玛丽·凯这种春风化雨的工作,使员工们在心理上非常依赖公司,并努力地为公司工作,使公司的发展充满了强劲的动力。
情感关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力量。一个经营者只要能对员工真情相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人格上尊重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员工们也会投以桃李,给你应有的回报。
25要善于“烧冷灶”
资助暂时的穷困潦倒者,叫“烧冷灶”。
胡雪岩不是逢冷灶就烧,而是选择将来必定对自己有用的烧,也就是选择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穷困潦倒者进行资助,解决其困难,使其心中感动,当你是“雪中送炭”的君子,待有朝一日,“冷灶”变热,先前的投资,便可大获厚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