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说:“能猜测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是生意成功的一大奥妙。”
这是很有见地的。善于猜测别人的心理,应该是一个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不只是为了对付官场的贪婪者,在商业中,善于揣摩顾客的心理,也可以增加顾客再次光临的几率。
顾客在购买物品时,不一定都是有目标而来的,他们东看西看,希望能在无意中发现自己心动的东西,商家如果能多动一点脑筋、多揣摩一下顾客的心理,思考一下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什么特色的东西?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什么合理可行的建议?这些人情投资,可以使潜在的购买者成为现实的购买者,对商家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57要善于投其所好
胡雪岩在权场如鱼得水,还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区别对待,即所谓“投其所好”。在胡雪岩那个时代,大多数官员都是盯着钱袋的。因此,胡雪岩总是不吝惜银子,甚至到有求必应的地步。
比如,麟桂要调离浙江藩司,到江宁藩司任职,临走时在浙江虚空的2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求代垫。胡雪岩二话不说便爽快地答应了,以致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地称胡雪岩“有肝胆”、“够朋友”,要胡雪岩一定不要客气,乘麟桂此时还没有调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他一定肯帮忙。
胡雪岩做得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在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阜康代理。这一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
一次,胡雪岩一行人去上海松江府与漕帮结线买米。到达后,漕帮魏老爷子交代手下尤五,一定要好好招待胡雪岩一行人。胡雪岩这一行人,品流不齐,领头者是浙江海运局坐办王有龄;接下来是两个幕僚随员,一个姓吴,一个姓周;再往下,还有小差高升,以及打杂下手。
为了照应这一大帮人,胡雪岩心思缜密、分门别类,从大老爷王有龄到听差高升,都安排了一趟风月之旅:听差、杂役之流,让漕帮小兄弟领着就去逛花街柳巷;穿长衫有官衔的是吴、周二位,由漕帮大哥尤五领着,上高级窑子“三多堂”眠花宿柳;王有龄则由胡雪岩领着悄悄地去“梅花巷”找更高级的货色。
不论权场还是商场都讲究辈分。上位者无论如何都要摆个身价,才好统帅底下的人,否则长幼不分,这领导统御也就别想做好。虽然大家都喜欢嫖妓,却不可同行狎妓。胡雪岩投其所好,巧妙安排,就不会穿帮了。
赠金、赠色,对左宗棠就失去作用。左宗棠喜欢听人奉承,追求事业功名,胡雪岩便随时捧得左宗棠心花怒放,并给他送去能使他成就功名事业所需的东西。这一送,就化解左宗棠对自己的怨言,并引为座上客,开始两人之间长达20年亲密合作和倾心交往,左宗棠也成为胡雪岩商场一生中最有力的靠山。
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他们求之不得的东西。”这正是他在权场上处处逢源的法宝。
58真心赞美,奉承无痕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在官场上左右逢源,还在于他高超的奉承艺术,其高超之处在于:捧人捧得不露痕迹,使被捧的人非常高兴。
胡雪岩和左宗棠初次见面,左宗棠对胡雪岩的印象很不好,言谈之间总是恶言相向。甚至当胡雪岩献上谒见左宗棠的见面礼——捐的一万石大米时,左宗棠的语气还是充满戒心说:“这未免太破费了。老兄有什么企图,不妨实说。”
“毫无企图。第一,为了王中丞;第二,为了杭州;第三,为了大人。”胡雪岩说。
“承情之至!”左宗棠拱拱手说,“我马上出奏,请朝廷褒奖。”
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开始缓和,便进一步巧妙地说:“有大人栽培,光墉自然感激不尽。不过,我有句话不吐不快,说出来请大人不要生气。我捐出的这批米,决不是为了领受朝廷的褒奖。我只是个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的。”
胡雪岩这句话一下子碰到左宗棠的心坎上,左宗棠不由得拍着炕,大声赞赏说:“好一个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接着,胡雪岩又利用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的矛盾来捧左宗棠,“我在想,大人也是只晓得做事,从不把功名富贵放在心上的人,这跟现在有一位大人物的性情正好相反。”
前一段话奉承得恰到好处,后一句话,左宗棠自然特别关切,便探身说:“请教!”
“大人跟江苏李中函正好相反。李中函会做官,大人会做事。”胡雪岩又说,“大人也不是不会做官,只不过不屑于做官而已。”
“啊,痛快!痛快!”左宗棠仰着脸,脸上一副遇见知音的神情。停了一会儿,左宗棠说,“雪岩兄,你这几年想必一直在上海,李少荃的作为必然深知,你倒使我跟他的成就比比看。”
“是!”胡雪岩想了一下回答,“李中函克复苏州,当然是一大功,不过,因人成事,比不上大人孤军奋战来得难能可贵。”
左宗棠听了大为高兴地说:“这总算是一句公道话。”
一唱三欢,到了击节相和的地步。最后,左宗棠已完全把胡雪岩当成知己,大声喊手下:“留胡大人吃便饭!”
就这样,前后不过一盏茶的时间,胡雪岩以其高超的奉承艺术,彻底改变了左宗棠对自己的态度。
从此以后,左宗棠对胡雪岩另眼相看,在合作中不断给胡雪岩帮助。左宗堂平生的一大癖好,就是喜欢听人奉承。胡雪岩在跟左宗棠的合作中从来都不忘记这一点,总是投其所好,尽力赞美。不过,胡雪岩所说的那些赞扬之辞,不仅是左氏最爱听,最想听的,而且也都是实事求是,不掺杂丝毫的谄媚和做作。
有一次,胡雪岩带来泰来洋行和汇丰洋行的代表。款子是借泰来的,但还需要汇丰出面。左宗棠不解,就问:“这边有什么讲究?”
胡雪岩说:“汇丰是洋行的领袖,要它出面,款子调度起来才容易。这就好比刘钦差、杨制台筹饷筹不动,只要大人登高一呼,马上万山回应,是一样的道理。”
左宗棠听了很是受用,接下来谈借款的数目和利息就爽快多了。过了一会儿,左宗棠问:“要不要海关出票?”
“不要!”胡雪岩响亮地回答。
“是不是只要陕甘出票就可以了?”左宗棠又问。
“是,只凭‘陕甘总督部堂’的关防就足够了。”胡雪岩说。
左宗棠满意地连连点头,感叹地说:“唉!陕甘总督的关防,总算也值钱了!”
“事在人为!”胡雪岩接过话头说,“陕西甘肃是最穷、最苦、最偏僻的省份。除了俄国以外,哪怕是久住中国的外国人,也不晓得陕甘在哪里?如今不同了,都晓得陕甘有位左爵爷,洋人敬重大人的威名,其实陕甘总督的关防,比直隶还管用。”
胡雪岩觉得这样讲还不过瘾,又让古应春问洋人:“如果李鸿章要借洋款,他们要不要直隶总督衙门的印票?”
古应春跟两位洋行代表说:“都说还要关票!”
听到这里,左宗棠笑逐颜开,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勋业超过李鸿章,如今连办洋务都凌驾其上了。
既然听了胡雪岩的话如此受用,左宗棠日后对他言听计从也就不足为怪了。
胡雪岩高超的奉承艺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出自真心的赞美,捧人要捧得真诚,不留痕迹,使被捧的人特别高兴。”口头上的奉承,是送给别人最有效又最省钱的礼物。
当你有求于别人时,即使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可是他就是拖着不肯帮忙。这时,你不妨给他一些真诚的赞美,他在高兴之余,多半会欣然应允。
要做到真诚的赞美其实并不难,你只要了解他一些优点,语言声音出自真情就可以了。
59捧场要得体
胡雪岩不仅口头上善于奉承,而且还善于捧场,捧得十分得体。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便是他为左宗棠出巡上海安排的迎接仪式。
得知两江总督左宗棠要出巡上海的消息,胡雪岩就感到有为迎接左宗棠摆摆威风的必要。
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当时被称为清朝的左右二膀,左宗棠为南洋大臣,李鸿章为北洋大臣。这两人常常明争暗斗,争夺势力范围。后来,左宗棠调往陕甘任总督平叛去了,李鸿章便趁机接管南洋的地盘,成为朝廷海防的惟一权威。陕甘平叛圆满,左宗棠调入军机处任相,后因左宗棠主意太多,又往往言词不切实际,官场一直排挤他,慈禧太后也很讨厌他口没遮拦,什么事想到就说,毫无顾忌,不适合在朝做官,便外放左宗棠做了两江总督,重掌南洋大臣的职权。上海为中国南北的中间,曾经是南洋和北洋共同的势力范围。左宗棠走后,便为北洋所控制。现在左宗棠复出,使李鸿章感到威胁,便授意上海的属下尽量抑制左宗棠的势力伸入上海。
于是,胡雪岩便急召当时在湖州办事的古应春速回上海筹划。可是,古应春有点不想让胡雪岩介入左、李二人在两江的明争暗斗,便对胡雪岩说,“左大人算是自己人,来看转运局是视察属下,我看不必弄得太客气,倒好像疏远了。”
“太客气虽不必,让他高兴高兴是一定要的。”胡雪岩说,“我不能不顾左大人的交情。”
古应春说:“小叔爷,你不要动气。我听到一个说法,不晓得是真是假?据说李合肥已经派人通知邵小村,关照他跟盛李荪联络,不许左大人的势力伸到上海。有人在邵小村面前献计,说左大人易对付,就是胡某人不大好惹,要防左,先要防胡。”
“他们防我也不只今天一天了。”胡雪岩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不必太担心。”
这样,古应春便定下心来,四处活动,联络洋人,筹办迎接左宗棠的事去了。
当左宗棠到达上海时,上海英、法两租界的工部局,以及各国驻沪海军,都以很隆重的礼节致敬。经过租界时,派出巡捕站岗,仪队前导,尤其是出吴淞江口阅兵时,黄浦江上的各国兵舰,都升起大清朝的黄龙旗,鸣放十三响礼炮,声彻云霄,震动了整个上海,都知道左宗棠到上海来了。
左宗棠不问是谁替他争了这个面子,他只感到自己如此受人尊重,是由于自己功高盖世。胡雪岩就是这样地善于捧场,十分得体而又不露痕迹。
60要能忍痛割爱
借势权场,不仅要能洞识心机,投其所好,有时候还要能忍痛割爱。在这方面,胡雪岩也表现得相当从容。
得到浙江巡抚黄宗汉要调走的消息,王有龄和胡雪岩便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都感到巡抚这个位置,王有龄的至交何桂清来接任最合适。当时,何桂清任江苏学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由于战乱而住在苏州。于是,王有龄写了一封信,由胡雪岩专程赴苏州,游说何佳清早日进京活动。所需费用,可以由胡雪岩放款,其实也就是代垫了。此次苏州之行,胡雪岩还带着自己在上海刚结识的宠姬阿巧。
来到苏州,胡雪岩一行先在金阊客栈住下,然后派听差周一鸣,给何桂清送上王有龄的信及土产,等待何桂清的召见。由于何桂清早就从王有龄的口中知道胡雪岩的一些传奇故事,神交已久,于是,他等不及胡雪岩来拜访,何桂清便赶到胡雪岩住的金阊客栈来看望胡雪岩。没想到居然迷上了胡雪岩的新宠阿巧。阿巧的天生丽质使何桂清魂不守舍,阿巧似乎也对何桂清一见倾心。两人眉来眼去,使胡雪岩心里酸溜溜的。
在第二天胡雪岩和何桂清的会面上,何桂清便婉转地向胡雪岩提出自己的要求:“雪岩兄,我有件事想拜托。内人体弱多病,性情又最贤慧,常劝我置一房妾侍,可以为她分劳,照料我的饮食起居。我也觉得有此必要,只是在江苏做官,纳布民为妾,违犯禁例。这一次进京,沿途需要有个贴身的人照料,不知道你能不能替我在上海或者在杭州,物色一个就像阿巧那样的?”
对于阿巧,胡雪岩也从相遇的时候起,便迷恋得“走南闯北,永远相随无别离”,现在要做“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心实在难下。虽然他昨晚上就对此有某种预感,思索了半夜的对策。然而胡雪岩终究是胡雪岩,对什么事情都想得开。既然阿巧也有意,何不成全了他们,落得皆大欢喜。于是,胡雪岩终于忍痛割爱地说:“我知道了。在你动身以前,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何桂清见胡雪岩竟然忍痛相让,万分感动,便起身一拜说:“真不知怎么感谢你!请受小弟一拜!”胡雪岩赶忙把何桂清扶起说:“别这样!君子有成人之美,能够撮合你们这天生一对,我也是积了一份阴德!”
不久,何桂清便带着阿巧上京打点。在黄宗汉离开浙江后,何桂清做了浙江的巡抚。他对胡雪岩从此更是非同一般,一直到死,都是胡雪岩生意的强大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