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谎言一直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谎言就会存在。我们身陷谎言的世界中,即使我们不想成为精于编造谎言的撒谎者,但也不会愿意成为谎言陷阱下的猎物。本章中,FBI为你揭开谎言的本来面目。
§§§第一节 什么是谎言
谎言,又可以称之为撒谎的语言。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就是欺骗。根据《新韦氏大学生词典(第七版)》(1971)中这样定义“说谎”:说话者出于欺骗的企图把自己的了解或者相信的某事硬说成不真实,或者制造某种虚假或误导的印象。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得知谎言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谎言的内容,即撒谎者自己相信的某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二是撒谎动机,即企图欺骗。
虽然关于说谎的定义让人一目了然,但实际情况中往往有更加复杂的情况。比如说,讲真话和有意识地撒谎可能会同时存在,秘书小王向上司解释她之所以迟到20分钟是因为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但从某一角度分析,小王说的是真话,但是只是部分真话,因为交通事故只耽误了她一两分钟的时间。通过一部分真话,小王达到了欺骗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一个人有可能是在说真话,但实际上是在撒谎!如果有人误认为某件事是真实的,但是出于欺骗的目的故意向反方向说出,此时他说的确实实话,但是根据说谎的定义,即使他嘴里说的是真话,但是他有欺骗的企图,那么他的行为也与说谎的定义完全相符。
谎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有着自己的分类。
1.最容易被人识破的谎言——防卫性谎言
防卫性谎言本意在保护自己和他人。说这种谎话可能是为了躲避他人的惩罚或攻击,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尊。例如:
“这里除了我们家里人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人。”(抗日战争期间,一家藏匿了八路军的农夫对日本侵略者这样说。)
“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之电脑突然死机了。”(女秘书不小心删掉电脑硬盘上的重要文件之后,对经理这样说。)
防卫性谎言属于最容易被人识破的谎言。通过说谎来保护自己或者他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防卫行为。
2.自毁为动机的谎言——病态谎言
病态谎言也称强迫性谎言,是一种以自毁为动机的谎言,是一种很少甚至不会给撒谎者带来好处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谎言,也是说谎心理学研究者特别感兴趣的一种谎言。事实上,有时候即使说真话的结果更好,但这种谎言一样也会说出来。
病态谎言并不全由情况因素决定,似乎是强迫性或者荒诞的。总体而言,当谎言对撒谎者本身正常发展或生活质量产生破坏时,它们就被定为病态谎言。
在病态谎言谎言中,幻想性谎语癖是其中一种形式,撒谎者讲述涉及自己现在和过去生活经历的故事。讲述之初,故事还能让人觉得可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言语中的自相矛盾之处无一例外地将故事中的幻想成分暴露出来。这种谎言辨别其中的真假通常很难,因为事实和幻想可能会被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撒谎者所讲的故事就跟真的一样,而且讲述者的情绪反应也会与故事的内容完全一致,因此足以支持故事表面的真实性。
幻想性谎语癖患者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杜撰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总能显示他们的故事完全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妄想产品。如果尝试辨别这些撒谎者话中哪些是实情,那与试图去抓一条游动的鱼没有什么区别。
3.社交客套话——无恶意谎言
无恶意谎言作为社交性谎言的一种,起到了润滑人际关系的作用。无恶意谎言经常 无意识的自然流露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
“不好意思,星期日晚上我不能跟你一起去看演唱会。我另有约会了。”(事实上,这位女士根本不愿意与这个发出邀请的人一起干任何事,而所谓“另有约会”仅仅是她要在家陪她的宠物狗。)
“今天的晚会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十分感谢你的邀请。”(然而事实上接受邀请完全出于业务需要,并且晚会是在令人乏味。)
一般而言,无恶意谎言没有欺骗的意图,主要是为了尊重他人的敏感和自尊。但是又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任何谎言都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人们应该尽可能把自己的话说得与实情相符合,即使有时不得已只讲部分真话也是好的。例如,参加例子中宴会的人应该这样说:“您能邀请我参加你的晚会,我非常感谢。”
4.不道德行为——恶意谎言
恶意谎言意在通过欺骗使自己获得利益,因此被大多数人视为不道德行为。例如:
“昨晚,我们的商船在东京湾遭到北越海军的攻击。”(这是当年美国总统为了让国会批准轰炸河内而说的话。然而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美国商船在当时遭到了攻击。)
“我每分钟能打80个单词。”(求职者面对招聘方这样说,实际上,应聘者每分钟只能打60个单词,并且错误颇多。)
“那家伙十分抠门,简直是铁公鸡一只!连请我吃顿饭都舍不得!”(因为小伙子没有第二次约会自己而恼怒的姑娘这样对朋友说。)
5.满足听者需要的谎言——利他谎言
利他谎言也称暗示性谎言,这种本身没有恶意,试图通过讲部分真话诱导听者,被期望给听者带来利益,为减轻他人痛苦或者增强自尊而撒谎。例如:
“你非常漂亮,非常聪明,长大后会有很多人争着娶你为妻。”(母亲对长相平平、智力低下的女儿这样说。)
“王女士,您完全不用担心,我们会用化疗来对付这种癌细胞。”(这是一位医生对一位癌细胞已经扩散的患者所说的。)
根据谎言的恶意程度、说谎的目的等谎言还有多种划分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但对谎言的划分必须慎之又慎,如若不然容易产生道德暗示。
§§§第一节 为了辩解而选择说谎
“不!这不是我干的。”
“就因为他,我才会犯这个错误。”
“我本来是想让你得到更多好处。”
“你别听他瞎说,我没说过那样的话。”
这些话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谎言常常伴随辩解而来。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谎言,我们会发现像这类为辩解而撒谎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当我们不想上学的时候常常谎称自己生病了;还有的人把自己因为睡过了头而导致的上班迟到,辩解为是因为车晚点了或车半路坏了;本来今天计划要完成这项工作的,可是有个很熟悉的顾客打来电话,闲谈了很长时间,结果把该做的工作就给耽误了。领导询问的时候,常会这样辩解:“其实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犯了这样的过错,公司的其他人也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不论是谁都会犯错误,这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事情。有时所犯错误引发的严重事态是自己事先都无法预料到的。有人犯了错能很快承认,有人则是极力否认,甚至把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
那些善于解释辩解的人,在工作犯错时、上班迟到时、业绩落后时,常常会针对种种特定的场合编造相应的谎言来混淆视听,从而期望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且尽量保持自己的自尊心。
为自我辩解而说谎的人随处可见,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错误正当化型的辩解
有人犯了错承认事情是自己干的,但却极力主张这种行为是正当的,自己不应该承担不良后果。
当说“这完全是为了您的利益考虑”的话时,虽然也承认自己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却隐含主要的错误在你的身上。
最为典型的事例当属布什拿越战为伊拉克战的争辩。布什是这样说:“那时(越战)与现在一样。人们争论说,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在那里的)的存在,只要我们撤出,屠杀就结束了。”接着,他就以美军从越南撤退为例,指出美军的撤离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性后果,会让数以百万计的难民付出惨痛的代价。
布什真是用心良苦,他是想为坚持伊拉克战争作出辩解,为不肯早些撤军寻找借口,试图让反战越来越强烈的美国选民们耐下心来。
2.拒不承认型的辩解
这种人拒不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最典型的就是一些犯重罪的人,比如杀人、抢劫、强奸等,在没有掌握确凿的作案证据之前,在司法机关的审讯中,他们会绝对不承认。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自己的罪行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所以编出各种各样的谎言为自己辩解。只有在铁证面前,他们才会俯首认罪。他们的典型言行就是:“那不是我干的!”
3.极力解释型的辩解
这种人也承认自己的责任,但却认为这种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伤害不是自己有意的。
他们在约会迟到从而迫使别人等待后如是说:“实在不好意思,车晚点了。”
酒醉时对异性实施了性骚扰行为,酒醒时说:“我当时烂醉如泥,所后来发生的事情全都记不得了。”
FBI认为,一个人如果极力的辩解的话,不是他被冤枉了,就是他想推卸责任,保护自己。在他的辩解词中,会加入很多真真假假的说辞来混淆视听。
§§§第二节 为了自我保护而选择说谎
人人都有尽可能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规避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信息的心理倾向。甚至为此而撒谎,把自己保护起来。FBI特意举了以下的这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维尼今年才四岁,正上幼儿园,有一天维尼的妈妈正在上班,忽然接到了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她的儿子突然肚子疼,疼得满地打滚,让她赶快来。维尼妈妈急忙赶到到幼儿园,她看到满头是汗的维尼十分心疼,就匆忙打车去医院。可是半路上,维尼小强却说肚子不疼了,觉得饿了,想吃冰激凌。于是维尼的妈妈就带着维尼去吃冰激凌,她看着儿子开心大吃的样子,得意的神情,怎么看都觉得这个小家伙是在装病呢。
在生活中,孩子们为了避免父母对自己的训斥、老师对自己的批评,都会想出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或掩盖自己的错误,因此就撒谎了。当他们在一次撒谎中避免了惩罚或打骂,甚至得到甜头后,就会情不自禁的撒第二次谎,他们认为能骗过父母和老师是一种成功。
谎言可能伴随人的一生,成年后,人们走进职场,无论身为老板还是身为员工,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场合都会或多或少的说谎。他们说谎的目的,常常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处于对自我的保护。
人们常常为了逃避某些意外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责任,编造谎言、歪曲事实,以谎言掩盖错误来自我保护。
FBI专家声称,说谎是一种社会生存机制,就像动物的壳,保护着人们远离伤害。生活中,用谎言保护自己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都有点社会恐惧的倾向,要么害怕自己被时代淘汰,要么害怕自己受到别人的报复。
另外,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霍恩斯曾这样说过:“用简单的托辞打断对方的进一步询问,可以保护自我隐私和真实想法,不至于陷入某种是非中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彼此冷漠的人际关系,让人心生防备,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第三节 为了保护自尊心而选择说谎
自尊始于知耻,有了羞耻心,人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但是有些人却自尊的过了头,为了维护那可怜的自尊,不惜谎话连篇。
森林中有一只狐狸,它已经有好些天没有吃到东西了。这时,它忽然发现有个葡萄架子上长满了看起来相当诱人的葡萄,于是,马上跳起来去够,但是无论如何都够不到。最后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还没有熟透,酸得没法吃!”于是酸溜溜地走了。
葡萄真的是酸的吗?其实它是想饱餐美味的葡萄,因为够不到。但它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因此,就一口咬定“葡萄是酸的”。
这是伊索寓言里一个很著名的故事,生活中,那些为了维护可怜的自尊,得不到或达不到某种结果而自我安慰的人也常常有这样的心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面试的时候,很多人会被问及:“您能自我评价一下自己吗?”,他们肯定会在谈及自己长处的同时对自己的短处也有所涉及。然而,人们都具有文过饰非的倾向。比如,将自己说成是:为人正直,工作认真,团结友爱,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当众出丑,做了很糟糕事情的时候,就会陷入不安的状态。为了规避这种不安和紧张,就会千方百计地设法撒谎解脱,维护原本树立起来的自尊。
我们也可以发现,当老板交代的任务没有很好的完成的时候,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些人会说些“可能是自己的业务能力还不够吧!”,会后悔地认为“如果以前好好熟悉业务该多好啊!”而在面对同样遭遇的人里面,还有人认为:“像这样的任务,我做不好,别人也不一定做好。”通常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对方的过错,那么自己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的轻一些。
人们在使得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并找到合适的理由加以分辩的时候,就在启动一种保护自尊的防卫机制。这种心理现象在职场中比比皆是。
某先生面试失败后说:“那家公司看起来就不怎么样,即使录取我,我也不会去!”
被精英培训课程淘汰出来的职员谎称:“从那里培训出来的人将来要担负很重的责任,工作压力又大,没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