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赵萍的乳母沈氏要告老还乡,赵萍万般不舍,孙氏夫人无奈,只好让赵统赵广陪着赵萍关萤去乡下送沈氏。沈氏的家离城里并不远,出了城门又走二十余里便到了。这是关萤第一次出城,她看着乡间低矮的村舍,悠闲的牛马,块块稻田,处处都是躬耕之乐,真不愧为鱼米之乡天府之国。远处是满山遍野,被重重粉色桃花覆盖,如绸似雪,姹紫嫣红一片。因为听说赵将军的子女要来,沈氏家早早打扫干净,沈氏的丈夫和妹妹也在门口等候多时。见她们到来,沈氏姊妹来不及互诉亲情,赶忙将赵家兄妹让入内堂,奉上精致的盖碗茶具(成都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沈氏妹妹说:“少将军、姑娘们放心喝,这是起早从锦江附近的井里汲来的水泡得新贡茶(古时成都人喝茶还非常讲究“非河水茶不喝”)”。桌上还放了一簸箩龙泉枇杷,一碟蒸蒸糕、一碟糖油果子和一碟鲜花饼。他们刚坐定,又有一个嬷嬷用托盘端上来钟水饺,沈氏上来说“一早往这赶一定累了,趁热吃点吧。”赵家兄妹和关萤难得到乡间游玩哪顾得吃这些,早转到房后去了。
沈氏的房子是典型的干阑式居住建筑,(成都在商代就有干阑式居住建筑出现),下部架空,屋后圈养着麻羊(麻羊产于四川成都平原),只见一只刚出生的小麻羊体格较小,两耳侧伸,额宽而微突,鼻梁平直,背腰消瘦,屁部倾斜,四肢细短,被毛浅褐、腹下发白,两颊各具一浅灰色条纹,背脊上有道黑色的线,正依靠着麻羊妈妈咩咩叫着撒娇。关萤正看着刺心,听见赵萍唤她。盐濑屋后还有一个小水塘,赵统赵广早拿过屋栏上晒着的小网,卷起裤腿、袖子跳进塘里了。他们一人拉网的一端从塘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然后伸手把水中同边的另一个角拉起,随着网逐渐上升,可以看见网中有鱼也有黄鳝开始欢蹦乱跳起来。赵萍高兴的拍着手,沈氏在后面微笑着看着他们。只见赵氏兄弟把网往岸上一放,沈氏就给他们递来一个竹篓,他们把黄鳝抓进竹篓,然后把鱼放在一个木盆里,用清水逐个冲洗干净,然后去柴堆里捡了几根树枝,把鱼一条条的插在上面。又用柴火点了个火堆,就蹲在火旁烤了起来,一会鱼皮就变成了焦黄色,等鱼头变成焦黑色,赵统用手把鱼鳞一撸,顺手递给关萤,“来尝尝”。关萤吹着咬了一口,外焦里嫩,肉甜甜的,虽然有些细刺但都软软的。一会每人都吃了一条,剩下的沈氏拿去做辣酱扁烤鱼。
沈氏的丈夫这时从厨房走出,手里拿着一根筷子和一个木板,木板上插着一个削尖的竹条。只见他伸手从竹篓内抓出一条黄鳝,将黄鳝的头部下方猛的插进竹条,然后迅速用手中的筷子把黄鳝腹部划开,然后用小刀把头切下,手法非常娴熟。等他把黄鳝都收拾完毕,沈氏便端来一盆热水,沈氏丈夫便将每条黄鳝往热水中一放,然后捋一下,黄鳝身上的滑衣就没有了。关萤和赵萍又喂了一会鸭子,发现赵氏兄弟已爬到晒场去翻稻子了。这里的一事一物对他们来说都太新鲜了。这时沈氏叫他们进内堂吃饭。桌子上摆着满满一桌菜肴,中间的是清炖鸡汤,一碗辣酱扁烤鱼,一碟麻辣牛肉,一碗焖蒸鸭子,一碟辣油豆腐,一碟腊肉炒蒜头,一碟鲜芦笋素烩,一碟叶儿粑。每人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许是一路颠簸,许是刚才玩累了,赵氏兄弟的胃口特别好,一会就把饭扒个精光,而赵萍和关萤只不过每样略尝尝。沈氏夫妇高兴的看着他们说“再多吃点,多吃点”。饭后赵氏兄妹就要启程回去了,赵萍自是不忍,沈氏也难免伤心,沈氏丈夫上前劝解道“少将军和姑娘们愿意到寒舍来,可随时来,我们求之不得”。周围的邻里乡亲听说赵家兄妹来了早准备个各色食品、特产。有鸡、有鸭、有蛋、有芦笋、有枇杷、有腊肉……装了满满一车。又伤心了许久,赵萍才和沈氏洒泪而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烧制瓷器的生产技术已进入更成熟的阶段。因此日用器皿可以有碟子、碗等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