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大眼突然睁了开来,露着寒光逼视着水。而身下妈妈般温暖的手突然也有了力量,连一口气都没来得及换,水就被吸入水面以下。怎奈如何划动手脚,却似划着空气一般,借不着一点力量,反不断坠落下去。江水从嘴巴鼻子涌进他的喉咙,进入胸膛,水只是感到胸口猛的疼痛了一下,就不再有气短憋闷的难受劲儿,身体反而充实起来。妈妈的手仍然吸着他快速往下坠——这下坠的感觉真舒服啊!水张开眼睛环视着四周,一群群的小鱼儿也好奇的看着他。那回水线以下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江中是绿色,靠岸一侧却是昏黄色的像一张大大的幕布,但更像刀劈斧削的峭壁,向下一直铺开了去……迷茫间,似有一道雪白的绸练围拥着他,继续往下,峭壁仍未到底,但江中的水的颜色已由绿色变成了蓝色,愈往下,愈蓝,愈亮堂,竟像是蓝色的天空。水的身体已不再是坠落,而是愈来愈轻盈,双臂像变成了可以划动空气的翅膀。水一振翅,就朝着蓝天飞去……
一缕江风拂过竹林,惊醒了枝头上几只知了的午睡。知了们突然无序的尖叫起来,惊得水磨石鱼缸里的鱼儿倏地跃出水面,几点水花儿溅到何老辈子的脸上。老辈子募地睁开眼睛,看着密密晃动的细碎阳光,心里头突然泛起一丝莫名的慌乱。站起身,快步朝江边走去。
岸边的小伙伴儿们,看着突然消失在水面的水,顿时慌乱起来,不敢大声叫喊更不敢下水去救。连滚带爬逃到岸边的何七闺吓得往后退几步,跌坐在沙堆里,脸色惨白!
遭了遭了遭了,水被水鬼拖下去了——咋个办咋个办!!
要不喊人来救嘛,不然水就要被吃掉了……
要不得要不得!!回过些神的何七闺说,你们想被妈老汉儿打死嗦——
那咋个办水不在了的嘛?!!胖儿哭起来。
搞快——把他的衣服鞋子丢河头去就搞快跑,哪个问到就都说没跟水在一起,不晓得咋回事!晓得了不,咹?!回过神来的何七闺狠狠扫了大伙儿一眼。
六神无主的孩子们看着何七闺几下将水的衣服和鞋子再加几块儿鹅卵石缠裹一下,望江里面远远一丢,抱着自己的衣服鞋子,光着屁股,撒腿就朝庄稼地里钻了进去……
水愈飞愈高,已是飞翔在了天空之上……
何老辈子快步走到江边的高岸上,把手中的蒲扇挡在头顶遮挡仍旧刺眼的阳光,望向江边两岸。江水跟平日里一样哗哗的流着,渡船还是纹丝不动。河谷里的万物依旧安静无声,似乎还没有从沉沉地午睡中醒来。
一只偷屎鹊贴着水面飞来,“唧”的一声从他头顶掠过,只一瞬便消失了踪迹。
后传——桃溪江?落花冢
落花台是桃溪江北侧陡峭山崖上的一处宽阔的高台,台上散落着一块块小车般大小的乱石,夹杂许多粗矮的桃树,枝繁叶茂。不知何人何年所栽。
高台临崖处是一小片平整的草地,被四周的几块大石跟几棵台上最粗大的桃树围绕遮盖。坐在台边即可看到百来米下湍急的桃溪江,向东是桃溪渡口宽阔的江面,那艘灰黑色的大渡船在江面上慢悠悠的划着。中坝子北岸边的大黄角树像个小小的盆景,只是绿绿的一小团儿。江水在曲折却窄峭的山谷间蜿蜒而去。对面的石崖顶像刀口般,连一棵树都容不下,而壁上却有好些排列规整,或方或圆形的孔洞,周围有着一些呈赭红色,图形怪异的岩画。透过稀薄的水汽依稀可见崖底南溪镇赶场的乡人肩挑背扛,有些在岸边休息,有些回家的人则穿过崖底一个石洞消失了。
台上的桃花要比别处开的要晚一个多月,且从未有人见过花落,枝头上的花儿总是在某一个夜里不翼而飞,地上连一片花瓣儿都看不到,更不要说结果了。今年不光开的晚,而且尽管台上的风很大,花儿开后却依然不掉,眼看着进了六月。桃溪镇的人啧啧称奇,有年长的老人讲,传说是需要见着人的鲜血,花神才会离去。这种无稽之言自然招来大家的讥笑,但除了一贯冷峻少言的何老辈子。这些日子,何老辈子总是常常拄着他那从不离身的青铜手杖,缓缓走过小镇乱石板铺就的街道,铜杖当当的敲击着路面。从家走到黄角树下,双手拄杖,弓着背,眯缝着眼出神。不知是在聆听汩汩的江水,还是在看高台上那一片云彩般的殷红。
这天早晨开课前,云兴致勃勃的约水去高台写生。水说,趁着高三那帮子人都去市里静坐,我们干脆去打台球吧,平时老被他们占着位子死活都不让。
云说,你这么喜欢运动,等明年你上了高三,也去市里——不,直接去天安门吧,那儿可宽敞,你慢慢运动好了。我自己一个人儿去,正好清静。
别别别,我好久说不去了,随口说说的嘛,又生气!水捻着胸前的月亮项坠,嘴里露出一口大白牙,嘿嘿嘿的傻笑。水遇到心慌事儿,就有这个下意识的动作。
水总是迁就着云。云最喜欢看水那一口大白牙。
哼!这还差不多。云一嘟嘴,甩下柔柔的短发,提提蓝色长裙,转身出了校门。水紧跟着一步跨了出去。
他们顺着生活区通向江边的路,小心避开熟识的人。刚穿过生活区跟北溪镇交界处的马路,就看到负责校内运动场杂务的何七闺,光着个汗津津的膀子上,搭着件灰旧衬衣,正坐路边茶摊上刨着一碗冰粉,边西里呼噜的吃边跟摊主说着什么。避开是不可能的了。
何老师好!水主动打着招呼,脸上讪讪地。
嗯!你们咋没去上课哦!又去贪耍!何七闺正色道。他看看云,再仔细的盯着水的脸。
呃——我们——那个去——水捻着项坠,结结巴巴的。
哦——我们去写生,再过两天就要交参赛作品了。何老师才吃早饭啊,再见啦,何老师。云说完拉了下水,朝前就走。
走出一小段后,水说,真倒霉,出门遇到鬼。才走几步就被何老师逮着了。水抹了一下头上的细汗。
他算什么老师哦,只是咱们厂学校请的一个地方上的勤杂工而已,管理一下体育设施用具,下午放学带南溪镇的学生坐渡船回家。你还怕他?!啧啧!云盯着水仍然捏着项坠的手,挪揄道。水忙放开,辩解,怕他!怎么会!咱们都快高三的人了,班主任都不咋管咱们啦。还虚他!
何七闺扭着头,咂着嘴,怔怔的看着这俩人。眼神定定的,在云的玲珑初显的背影上上下打量。又看着水,这矮墩墩的身子像个小号的炮弹。他低下头,喝光碗里的冰粉,喊道,再打一碗,多放点儿冰哈。
俩人边往坡下走边小声聊着。水说,这个何老师——呃——这何七闺不是南溪镇上的人嘛,这人怪的很,每次见到我都不咋说话,脸总阴阴的,让人心里发毛。听说他也是在咱们这学校读的书,成绩差得要命,居然还能毕业,还留在学校里上班儿。他们家该不是啥干部家庭吧。云嗤笑,他老汉儿也就是南溪镇的一个乡长,大不了一土财主呗。八成是给历任校长塞了东西,要不怎么能留校工作,别看他只是管些体育设施用具,却给他算的是教师资格的待遇呢。我也特别讨厌这人,体育课时总是眼珠子红红的盯着我们女生看,色狼一个!不是个好东西!
但我们都知道这家伙最怕水了,按说咱们校游泳池的打捞漂浮物的活儿该他干吧。可从来没人见他干过,都是体育老师划着筏子来做。我们听老师讲过,说是何七闺肯定是怕见水的旱鸭子,离泳池近了脸都要发青,咱们学校的那几个体育老师都讨厌他,说他有歇斯底里症,既不敢强行使唤他,又不敢得罪他,校长要护着他呢。水切切的说。
怎么可能?那他每天下班回南溪镇的家,怎么都是坐渡船回去的呢!云不信。
水说,真的!是体育老师讲的。再说,他又没长翅膀,不坐船咋回家,肯定是习惯了吧!
那他当了这么久的勤杂工,怎么就没习惯一个游泳池呢。那桃溪江至少比十个泳池深吧?!云认为水说的很没道理。
好了,好了,他坐船过去还是飞过去,都跟咱们没关系。只要他别去告状给咱们惹麻烦就行。水的嘴笨,从来就说不过云。
说着话,就到了岔口处。往左边下去是通向桃溪渡的路,往右边上去是通向落花台唯一的一条林间小路。这条小路除了落花台就再不通向别处,所以平日里总是少有人走动,清静的连声鸟叫都没有。在两旁夹杂着青?木的路上蜿蜒走了十几分钟,路的尽头是两块巨石夹着的石缝,仅容一个人通过,穿过去眼前一片开朗,这块足球场大小乱石错落的桃林便是落花台了。
台子这块高地是江岸这一带地势最高的,除了来时的小路,四周俱是刀劈斧削的山崖,一百来米深的崖下就是汹涌而深不可测的江水。虽然因为太高,听不到江水的声音,但就是站在崖边,往下看上一眼,也足够让人头晕目眩的。
又是个好天气。台子上的风很大,呼呼的吹,但头上大朵大朵的棉花云照样静静的浮着,云朵间露出湛蓝蓝的的天空,像极了一个个深邃的大眼睛,清澈的似乎可以望到底,但又似乎凭你怎么望,那其实根本就是望不透的。轻灵的阳光薄薄亮亮,一时半会儿还晒不走峡谷里蒸腾的水汽。台子上的桃花开的正艳。这里的桃花同别处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每一朵分双层各六个瓣儿,瓣儿边和花蕊却是金黄色;叶子倒长的比柳树的还细长,墨绿绿的,柳叶刀的样子。周围的山川都是绿色,但落花台因为这密密实实的桃花,而凸显得越加殷红了,再有阳光的照射,这一片殷红像片炫目的红云,风再一吹,便要向着空中晕散开了似的。
他们在临崖处支好画架,云照着崖对面的岩画开始勾勒线条。水坐一边,问云:“云,你说那些岩画都是谁画的,那崖顶跟把刀似的,别说人爬不上去,就是那峭壁上连只鸟儿都站不住脚啊?太邪门儿啦!”
云回答:“我听爸爸讲过,那是古代的僰人画的,有好几种方法呢。古代的僰人安葬死者的方法比较奇特,是在这种陡峭的岩壁上凿空放桩安置棺椁,并在棺椁周围绘上比如能代表死者所属的部落徽志,描述他的生前事迹,生活细节或阐发精神世界等图形。你看对面壁上的那些画儿,有的是钓鱼,舞蹈,有的是跃马战斗,那个最大看起来也更复杂的画的是一个部落首领在饮酒庆贺战功,脚下是几个敌人的俘虏,首领的头顶上呈圆形射线状的是太阳图案,这应该是他们这个部落的图腾吧……”
水催促道,你还没讲怎么爬上去画的呢!云白他一眼,着什么急呀,这不是还没讲完嘛!
云接着讲,一般是这样几种方法。第一呢,是从峭壁顶端由人缠着滕索悬吊而下,从下往上凿孔加桩,然后把棺木从崖顶悬吊下方至木桩上,再用同样的办法将尸体,陪葬品等放进棺木里,最后盖棺,完事儿!第二种呢,是由一部分人丛崖顶向崖底扔下绳子,把人拉上选好的地点凿孔,再把装好的棺木拉到孔的上方,这时候人再往孔里钉上桩木,然后把棺材搁置在桩子上就算完工了。水问道,你说的倒是挺有道理,但你看这崖壁顶上像刀刃一样,人都站不住,你讲的这俩办法看来是行不通的哦!云得意的“哼”一声,我就知道你要这么想,那古代的僰人可比你聪明的多。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种方法了,针对这种地形,僰人用竹子或木头从崖底开始逐层搭架子就像咱们看到修楼房搭的脚手架的那样,搭好架子后,人们抬着棺木放到目的地,安置好后,再逐层拆卸掉架子就可以了。不过,这种办法因为耗费的工程量太大,放一个棺材就搭一个架子是不现实的。而为了防止有人恶意损毁棺木,所以这种特殊地形就只是留给比较大的部落首领或者大巫师用。而对面的崖壁上最早时肯定是存放过某个首领或大巫师的棺木的,只是因为岁月变迁沧海桑田,让风吹雨打掉了吧。
嗯——你说的太有道理了!古代的那僰人真的挺有智慧的,埋个死人都要费这么大功夫。但怎么现在就没听说有这个民族了呢?八成是让另一个更智慧的民族给灭了吧!
哈哈,你还不是很笨啊!让你说对了。僰人是先秦时期就生活在西南的一个神秘的民族,从对有限的史料,各地的岩画,和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古代僰族的影子。历史上的僰族是个极有智慧,骁勇善战的民族。从最早的西周王朝到明朝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就繁衍生息在咱们现在这一片土地上。并且还参加过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赫赫战功,被周王封为“僰侯”,并建立了僰侯国,成为西南众多少数民族的领袖。只是在朱明王朝时期,因不堪苛税****,发动起义,经过十二次的浴血奋战,虽然重创了明军,但最终还是在几十万重兵的残酷围剿下,全军覆没。义军首领是阿氏三兄妹,最小的阿三妹虽是女流,却智勇双全,巾帼不让须眉,是当时僰人义军的真正领袖。传说中,阿三妹作战时身穿素白战袍,手执梨花枪,骑一匹雪白的龙头马,在敌阵中往来冲杀,所向披靡锐不可当,令明军闻风丧胆。曾只一个回合,就将当时总兵的公子,明军北路先锋官郭开枪挑于马下。可惜,在明军重兵围剿,奸细离间,坚壁清野的策略下,僰人寡不敌众,各地山寨先后被攻破,并夷为平地。为防止僰人东山再起,所有被俘虏的僰人,无论男女老幼,悉数斩杀,凡是容留僰族的其他民族也受到明军的攻打,为了真正做到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中央政府还把僰族的领地封赏给对剿灭有功的将领,并从汉地迁移大量的汉人来到僰地,开垦生息……据说,还是有僰人幸免于难,但在政府军的高压统治下,也只能改族名,换姓氏。我听镇上的老人家讲过,说是咱们这一带的苗族人其实就是僰人后裔,而“何姓”就是“阿”姓去掉右耳旁加个“人”旁,意思是僰人血脉终究是顽强的遗传了下来。但无论怎样,一个神秘民族最终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水在云的故事里几乎入了神,他问,那那个阿三妹呢?她的结局是怎样的?云继续讲道: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因内奸出卖,阿三妹及其少量的战士被围困在——落花台——云指指脚下,说,就是这里!虽然这里三面环水,绝壁悬崖,唯一上下山的石缝一夫当关。但没有援兵,食物和水,身边的士兵饥渴交加,负伤累累,一个个不断的战死,最后就只剩下阿三妹受伤被俘。
然后呢?!
明军恨透了阿三妹,才不会马上要她的命,疯狂的明军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折磨,让她求死不能。但三妹终于趁着敌人松懈时,跳入桃溪江。云又指指脚下,说,可能就是这里吧。镇上这一带人的传说里讲,三妹跳崖前喊道:“你们灭了我的族,我也将把死亡带给你们的子子孙孙,让这仇恨世世代代延续下去。”阿三妹在入江的那一刻,即变身为一条白龙,在这桃溪江里潜伏下来。从此,白龙都要在每年的夏天五六月份时,将不慎贪玩游水的小孩吃掉,让复仇的恐惧世代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