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山,境内百里皆山川,其间数条大河穿山越岭而过。
山中,奇峰怪石竞秀,悬崖峭壁争奇,幽谷深渊不测。除了几个小镇和数条大路之外,无人之居所,多走兽飞鸟。
蟒山山腹一不知名的山峰处。此山峰奇险陡峭无比,其间荆棘遍布,怪树错落,几无落脚之处。
但就是这无人问津的山峰。一道人影快速的穿梭其间,一点也不把四周的荆棘藤蔓、裂空怪石当回事。从山脚直至入云山顶,他只用了不到一刻的时间。
这山间腾跃之人就是源真。
当源真行到山顶平整处的一个简易茅屋时,停了下来立于屋前。身形一正,手虚按丹田,调息了一下呼吸。接着,身形微动,从易至难依次修行起“虎形图”上的动作功法来。这动作,初如虎卧起,次如虎行山,再如虎跃涧,后同虎扑食,举手投足间风声虎啸相随。
看这源真练功之时的身形姿态,直如猛虎附身一般,或摆尾扭身、或昂首嗷啸、又或猎食扑敌,这身形意境真如那猛虎于山,深得其中三味。
源真在山中修行已有五载。此时的源真,已不是原先那身形瘦弱的少年。身形精壮如虎,已不足以形容他,顾盼举手间,虎视风啸之姿十足,观之令人不尽有虎士之叹。
在五年前,秦家定下了源真的行止,简单的说就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第一条,当然是低调和隐名。对外一致隐瞒源真修道之事,只言道他随一老道习经去了,具体情况一概不明。
而后是隐居山林,努力修行,强壮真气,增强实力。不管从哪方面说,实力代表着一切,没有实力,其他什么都是虚无。
最后是增长见闻和阅历。
五年来,源真几乎游遍了这百里蟒山,步丈山形、心解山意,从而壮大精神,真养身意。
通过这些年的锻炼,就心性之坚韧、精神之绵壮、真气之浑厚而言,源真已远超同辈中人许多。
在五年的潜居处地修行中,源真每日朝晚勤于采吸太阳、太阴之气,以那太阳太阴之气为引,温养培炼自身的阴阳水火二气,使之不断的提纯和温养壮大。
现今,源真体内的水火二气已初具成效,举手投足间金石可溶、沸水成冰,能够初步使用玉佩中记录的水火等法术了。
而在“山云决”山决的修炼中,源真通过五年的山川游历,观百山之形,听群山之音、探山涧之厚、居山林之顶,更是深得山岳的不动、沉静、厚重、真养之味,再结合虎形图八法修炼之意,与身相合,成就了心不动、意沉静、精厚重、神真养四境。使得身体的整体协调能力和精神感应力量与他人相比强大异常。
经过五年的磨砺,源真以后的修炼则不在以静修为主,需要吸纳地气入丹田,水火凝山矣。
按照玉佩中的功法记录,现在源真需要四方寻找地脉之所在,运采气之法,采纳地气聚于丹田,而后用水火二气凝炼,于重楼中化作炉鼎之势,使其凝成山种,再与心意精神相合,成就本命山精。
往后则是不断的重复水火二气的提升和地气增长,使自身山精壮大,直至自身承受之极限,而后炼虚化实,在丹田中开拓自己的重楼山岳真界。(真界即是自身之内天地,有须弥芥子之妙)
此法乃厚积薄发、恢宏浩大之法,不与金丹之法相类,但殊途同归,都为成就长生。而修行中,采气、练气、凝实等法,看似简单明了,实非短时可成、易而得之,其间凶险更非他人所能理解。
举轻若重的练习了一遍虎形图后,源真身子上下已是布满了一层汗渍。随手将湿透的单衣扯下扔在树枝上,从茅舍中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水桶,高举过头从上到下的淋了一遍,而后简单的擦拭了一下,进屋去了。
这屋舍依着一棵大树用树枝茅草搭建而成。其中,摆设简单之极,一个打坐修炼用的蒲团,一个就餐放食用的树墩,一个简易的摆台放着一些盐、火石之类的必要所需。
进屋后,源真拿起中午吃剩下的半张烤熟了的狍肉大嚼起来。
按说修真之士在筑基之后,已能够辟谷。一个月里只饮朝露采纳元气,不食五谷荤食,依然能够生存。但源真仍改不了那口腹之欲,极好肉食美味。在这蟒山的五年间,不知祸害了多少山精野怪。当然,也多亏了这些野味,才使得源真身体的精血更加盈壮,从而滋养了自身真气,让源真的精、气、神之间的炼化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促进了源真的修炼进度。
待吃饱之后,源真跌坐在蒲团之上,思量起来。
五年了,源真心中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未知,以前因为未修行到家,一直压抑着到外面闯一闯的念头。
如今,虎形图的修炼已有不俗的造诣,体内的真气亦能够灵活的运用水火法术,其他的一些法术也运用的无丝毫的阻碍。
现在,源真自信已能够应对一切情况,是到了入世的时候了。
明日就前往那处地脉之气充盈的地方,吸纳足够的地气后,就回山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