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有一位最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因其使用的飞机全身漆成红色而被人称为“红武士”。他所领导的航空中队,各架飞机也不时改变颜色,故人们称他们为“空中马戏班”。“红武士”名叫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他一生中曾击落过80架协约国的飞机,在敌对双方所有的飞行员中,他的功绩名列第一,1917年曾获德国最高勋章,是德国飞行员中王牌中的王牌。
1892年,里希特霍芬出生于东普鲁士一个贵族家庭,从小不爱读书,专喜格斗和打猎。1911年参军,到一个骑兵部队服役。1913年到航空队接受飞行训练,1915年作为侦察机飞行员参加大战,不久即改飞歼击机。1916年9月,首次击落敌机,从此,里希特霍芬传奇式的空战记录便开始了。1916年9月到1918年4月的20个月中,他平均每月要击落4架敌机。
里希特霍芬除具有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外,最善于在空战中迅速占据有利攻击位置,而后在近距离用精确的机枪火力将敌机消灭。他的空中射击技术十分高明,人称“天才射手。”
但是,王牌也有失败的时候,1918年4月21日,在索姆地区上空的空战中,他终于栽了跟斗。这一天,阳光普照大地,德军地面军队正在利斯河两岸展开强大的攻势。里希特霍芬率领10架福克式歼击机进入法国北部,准备寻机歼敌。另一方面英国白脱尔少校和布朗上尉率领的15架歼击机,正由西向东飞来,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掩护在低空执行任务的两架侦察机。
双方机群在5000米左右高度上相遇,距离约有3~4千米。在这双方都能看得见的距离上,里希特霍芬在发现了低空飞行的英军侦察机后,看来是有些轻敌,未理睬高空的英机,便率领机群俯冲下去,企图置两架侦察机于死地。英机在高空中的机群,见两架侦察机受到威胁,便也跟着俯冲下去营救,双方于是在低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里希特霍芬见英机跟了下来,便放弃了对侦察机的攻击,抓住战机,对准一架英机猛射,这架飞机中弹坠落。当时,英机大多数在位置上占优势,在混战中,泰勒中尉、麦根基中尉和米赛中尉各打落一架德机。这时,只见里希特霍芬又在咬住一架英机射击,这架英机的飞行员是梅伊中尉。梅伊也是个有经验的飞行员,他见自己飞机受轻伤,便一推机头转入超低空溜掉了。两架侦察机见其他飞机空战正酣,也就乘机从低空逃脱。
正当里希特霍芬攻击梅伊的时刻,英国的布朗上尉看见一架红色飞机正在攻击自己的战友,便奋勇相救。里希特霍芬发现后方有敌情,便停止了对梅伊的追击,转身对付布朗。两机在空中互相撕咬,上下追逐,只见枪弹雨点般的射向两瓤周围。布朗的机枪由于过热而不能发射,发动机也受到损坏,整个机身布满了几十个弹孔,他只得转入超低空且战且退。里希特霍芬N0穷追不舍,一直打到距地面30米的高度。这时英军地面阵地上便同时用机枪和步枪向红飞机射击,里希特霍芬终于坠地身亡。
“红武士”被击落,这自然是英军极大的功勋。事后,皇家航空队和陆军都争相认为是自己的战果。医官脱下尸体的飞行服,解开里面穿的蓝色衬衫,从死者胸前被命中的两发枪弹的进入角度分析,是飞机机枪的战果,不是地面射击所为。于是,这一光荣的胜利。归了航空队。但是,争论却没有平息,从当时到战后,一直有两种意见之争。直到现在,航空冉学家们在撰文写到这次战果时,常常是不偏不倚,把两种意见都写上。如1979年英国出版的《空中战争大全》一书,是这样叙述的:“里希特霍芬究竟是怎样死的,至今仍令人怀疑,有人说他是被加拿大的布朗上尉驾驶的一架骆驼式飞机击落的,有人则说他是被澳大利亚的机枪手巴伦从地面击落的。”
这次战斗,布朗上尉使两架侦察机幸免于难,又使梅伊中尉脱险,并把德军王牌中的王牌飞行员置于死地,曾在英国大出风头,荣获各种勋章和荣誉。
再说德国一方,里希特霍芬死后,举国为之哀悼,认为这是整个国家的损失。里希特霍芬的部属们则咬牙切齿,立誓要为里希特霍芬复仇。为了悼念他,一些人甚至想出了各种离奇的劫尸计划。
当他们探听出里希特霍芬的遗体停放于法国布坦格机场的一个机库内时,一个名叫多文哈特的中尉提出:由炮兵向机场推进,到一定射程时,对机场进行猛烈轰击;同肘由两架双座飞机,乘敌人躲避炮火时强行着陆,把里希特霍芬的尸体搬上飞机,立即飞回,给他举行尸个隆重的陆军葬礼。这个计划当然是办不到的,到他们航空队队长那里便卡住了。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更“伟大”的计划:集中20个师的兵力,用5000门大炮,几百辆坦克,进攻布坦格,占领后,由两名飞行队的军官,把里希特霍芬的尸体抬到一辆大坦克上,运回本国。
当这个计划送到前敌总指挥兴登堡元帅那里时,兴登堡批示道:荒谬!飞行队的人难道都疯了吗?
英国人倒是为这位德军王牌飞行员举行了一次葬礼。4月下旬,里希特霍芬的棺木由6名上尉(死者的军衔是上尉)和一队飞行员护送,一个荣誉鸣枪队向他致告别礼。他的满盖着花卉的坟墓,被拍成照片,由一架飞机投掷到德军的一个机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