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1200000013

第13章 人格论——情感章人(4)

高自尊和低自尊可以通过自我存在控制感两个方面的反应予以区别:以被动接纳刺激反应模式为主的行为个体,较多地表现出低自尊,如在人际交互过程中,个体内心和行为通常以逆来顺受为应答模式;以自主能动应答反应模式为主的行为个体,较多地表现出高自尊,如雷霆于外我自岿然不动。

低自尊和高自尊相对于个体不是绝对不变的,自尊心高低容易受到多种因素激发的影响作用而发生明显转变。高、低自尊的倾向和“个体生存能力与生存压力之间的对比结果”有显着相关:对于个体可以充分表现出自我控制的情景问题,个体表现出较高的自尊,对于个体处于弱势的情境问题,个体表现出较低的自尊;对于个体人格稳定倾向于较强的自我控制感的人表现出较多的高自尊,稳定倾向于较弱的自我控制感的人则表现出较多的低自尊。高自尊是以较强自主能动控制性表现为主要标志,低自尊以较低自主被动接纳适应性为主要标志。

高、低自尊更多地表现为个体和生存环境之间的习惯性互动模式,习惯于能动作用与环境的呈现出高自尊较多,习惯于被环境作用的呈现出低自尊较多,而这一习惯可以表现出自我控制感的稳定性,也就是自主性的强弱。

同一个体的自尊呈现并非在任何情境中完全一致,有波动的时候,将高、低自尊定位于习惯反应、倾向、模式,并不是否定高自尊人会有低自尊状态的出现,并不是将一个人自尊的状态固化不变,无视其客观存在的波动性和人与环境交互自主能力局限性的事实存在。自尊高低状态是自主把握程度的一种反映,决定于“控制性”的客观成效,也就是“自我价值评定”。

25、主题一句话高自尊具备良好价值存在的稳定性。

【如果他们在手球比赛中输得很惨,他们也许会想起自己的象棋玩得有多么好。这一策略使得高自尊的人即使在面临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下坡路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人格科学这是自我存在价值感在自我世界自主获取平衡的生存策略。

高自尊的人,不会轻易受到外界成败的暂时性干扰,自我存在的控制感、价值感较稳定,成与败都可以一样淡定面对,不仅是面对暂时的失败,即使是面对暂时的成功,高自尊的个体也能以一种稳定的心态应对。

也就是说,高自尊的人具备一种良好的人格稳定性,认知更长远,行为的情绪性波动较少,在任何情境下表现出更多的是良好自我控制的自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是高度自我控制表现高度自主的一个极致刻画(人有情“感”但不为情所“控”,人需要生存环境但不为环境所制,最终实现完全的自我统合)。

26、主题一句话完全主观的自尊是“虚假自尊”。

【这个男孩子明显地比与他同龄的大多数球手投球更快、更远,也更准确。按理说,小球队里的每个人都想做球手。所以,当我问这个男孩子是否希望有一天能做投手而他很快拒绝了我时,我有点儿吃惊。很显然,他有这个天赋,但他很确信自己不做投手的决定。一段时期之后,我对这个球手有了更多的了解,才开始理解他的决定。投手在比赛中是被注意的中心,并且做投手有最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本领,但是这一焦点地位正是这个男孩所要逃避的。尽管他很有能力,但这个男孩却是一个低自尊者。在别人面前他可能会做不好。这种可能性对他的威胁太大,以至于他不敢尝试另一种可能性:他也可能会表现得很出色。】

——人格科学这个事例可以说明,个体感觉自己没有把握控制结果或者环境的变化,自我受外界环境制约、自我情绪制约较大(对失败的恐惧承受性弱),所以逃避某一角色任务,是自我的能力没有得到自我的充分认可,缺乏自信,自尊心不够强。

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审视“自尊”的意义:生活里所说的自尊通常是指对自我形象尊严的维护,仅是自我存在控制需要的社会化自我形象维护的一种表现。自信是自我对自我生存能力的评价反映,是和心理动力相关的表现。自卑是自我存在感的某些方面缺失的反应,和自信相反。

自尊敏感度强是指个体维护自我形象不受伤害的剧烈行为反应,并非强烈维护自尊的表现就是高自尊。良好的自尊也就是高自尊,不仅在于自己的自主维护构建,更在于尊重他人而获得对方尊重的交互性维护,决定于主客观高度价值感评定的统一,即自主认定具有高价值和客观评定的高价值得以统一,这才是高度的自尊。否则,没有自主的高价值认定,可能会获得外界的高度尊重,但自我不可能拥有高度自尊感;或者没有客观给予自我的高度价值感评定,自主形成的高度自尊感不存在客观基础,完全是主观“臆断”,缺乏环境现实的支撑,表现为“刚愎自用”。

若简单地论述自尊,就是对个体存在价值评定感受和维护:“自”是指个体,也指“自主”;尊是“尊重”,也指“维护”。自尊的形成决定于自我(自我是个中性词,是超我和本我的统一体)行为的客观影响,个体行为的发生决定于个体自主性,自主形成的尊重和外界给予的尊重根源还在于自主性如何表达、如何体现个体存在的价值特点。所以,自主是获取尊重的前提。

27、主题一句话能自我控制是具备高自尊的条件,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高自尊的环境。

【不过许多研究表明,低自尊者不像高自尊者那样喜欢寻求机会表现自己,让别人看到自己有多么好。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低自尊者的行为动机似乎来自于对自我保护的关注。换句话说,这些人更关注于保护自己不要在公众面前丢脸和受窘。成为公众注意焦点的机会可能会带来别人的赞赏和钦佩,但同样也伴随有失败或看起来很傻的风险,而这些会带来公众的不喜欢和嘲笑。权衡利弊之后,低自尊者对自我保护的需要胜过了他们希望被别人看重的需要。】

——人格科学以上论述混淆了自尊和维护自尊的策略。在机会面前审时度势,考虑到自尊的维护,作出或主角或配角的行为选择决策,具备良好的控制性就是高自尊的重要条件。低自尊是类似于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表现,如上公交不排队的社会流氓,虽然被众人指责,他们却无所谓。还有那些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只要有表现的机会就放纵自己的人,他们对自己表现出的优劣抱着无所谓心态,恰是低自尊的表现。

还有很多在学校生活里冠以差生、对经常性批评好像无所谓的学生,不是低自尊者不想回应,而是无以回应——对某种无法改变环境压力的适应性习惯所谓“无自尊”习得反应。

但是,对于有低自尊表现者要予以说明的是,在某一场合环境是低自尊反应,但在另外一种场合环境则未必也是低自尊者。比如,在学习上因为成绩差的低自尊者,在助人为乐上可能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自尊环境。

28、主题一句话感受的敏感度和价值认定的深度是影响自尊稳定性的两大因素。

【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的感觉会大幅度波动,而另一些人的自我价值感相对稳定呢?研究者发现,自尊稳定性差的人很关心外界的评价(Kernis,Cornell,Sun,Berry,& Harlow,1993),具体地说,稳定性差的人对别人对他们的反应非常敏感。】

——人格科学自尊的稳定性受多方面影响。

首先是个体感知的敏感度,影响于自主控制自我情感表达能力的强弱。情绪表达性较明显的个体,行为情感都不够稳定,自尊必然也不会稳定。

其次是自我价值认定(自主的和人际外在的)的深度。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不会因为暂时的、眼前的、虚假的现象蒙蔽,不轻易对自我的价值产生怀疑、波动,全赖对自我价值认知的深刻。

良好的自我价值认定是自尊稳定性的基础,良好情绪敏感度的控制直接左右自尊当前的波动性。

29、主题一句话独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主环境的创设及享受。

【尽管这些解释中的每一种都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个人会渴望独处,但是至少还有一种解释,这种解释赋予南奥米的独处要求以不同的意义。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对他的心理健康者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这一杰出人群里的成员间有一种奇特的相似性。尽管这些自我实现的人拥有许多特点使得他们对朋友积极热情,但他们也会花掉令人吃惊的大量时间来独处。“确实是这样,我所有的被试者都能独处,独处对他们自己毫无伤害并且也不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马斯洛评论说,“而且,也确实可以看到,他们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比一般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更肯定自己喜欢隐居和独处。”(Maslow,1970)】

——人格科学独处是一种完全自主行为的情景、心境的创设,更在于排除外界一切干扰性刺激,创设有利于完全自主思维活动的场景选择,是个体把握自我、完全控制自我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不同于自闭、内向、社交恐惧等。

30、主题一句话同样是“独处”,有的带给你的是快乐,有的带给你的是困扰。

【人们对独处时间的反应怎样?根据传统观念,多数人认为,独处不如跟别人在一起更愉快。

(Larson,1990)独处时,人们会抱怨孤独和无聊。当没有其他人在场时,情绪上的困难会加重。】

——人格科学独处和独处不同,有的个体是自觉选择独处,有的个体是“被选择”的非自觉独处;同一个体也存在不同时间里自主选择独处和被选择独处的境况。

虽然都是独处,但形成独处行为的主观因素不同,独处的意义和个体的心理需要不同。如社交恐惧者因为交往的压力选择独处的目的是逃避(被选择是不能被自己控制的选择,虽然被动,但也具备潜意识自主因素),个体为了享受个人世界选择独处的目的是专注。被选择孤独的个体,因独处而孤独;自主选择独处的个体,因独处而愉悦。

独处和孤独不能等同起来,不能说爱独处就是爱孤独。可以说,有人喜欢独处,但不会有人喜欢孤独,否则和我们生命长期群居滋生的生存支持原始需要是相悖的。个体的孤独与否,取决于个体内心是否有自主的依托,依托缺乏就容易滋生空虚的孤独无聊感。表象的繁忙,如活动的频繁并不是内心的依托。如果热闹的聚会中没有个体的寄托,他(她)就是孤独者。

再热闹的聚会中仍有可能存在孤独者。所以,内心的孤独与否,并不能作为判断这一个体是内向或外向的标准,仅可以作为参照。虽然表象可以反映行为的内涵,但行为所表达的内涵多样性需要我们区别对待。

31、主题一句话内控和外控的归因,和生命发展起来的控制感不同,前者属于认知,后者属于生存机制发展进化的范畴。

【控制点的研究是从朱莉安·洛特的泛化的预期概念中发展起来的,……洛特认为,我们对自己影响未来事件的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可以预期未来将发生什么。如果你认为,身体好是因为能照顾好自己,孤独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赢了比赛是努力的作用,那么你是一个内控的人。你的泛化预期是:人可以影响将要发生的事情,无论发生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自己造成的。但如果你认为健康取决于运气,孤独是环境造成的,赢得比赛是因为交了好运气,那么在控制点的维度上,你就落入外控一端。跟多数人相比,你比别人更相信发生在你和别人身上的事情是不受你的控制的。】

——人格科学以上所谈的内控和外控,指的是认知归因的倾向,和我们所谈的控制性不同。

我们所说的控制性是生命自我保存自然体现的行为属性,不同于认知的归因。朱莉安·洛特的控制点概念实指个体在生存活动中发展出来的自我存在控制方式的认知感受,简称为“控制感倾向”;或者说仅是个体自我控制感系统的一个侧面: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认知的倾向(不是取决于外界就是取决于自我,这样简单矛盾式归因认知判断属于“人格幼年判断”阶段)。

个体在生存过程中,秉承遗传的作用,在现世当前生存环境中,发展属于自我范畴的生存机制,表现出接纳和控制两种行为属性共存。因个体遗传因素的制约,生存环境持续的作用,个体自主性的表现,使个体产生稳定的行为倾向模式:接纳性行为模式和控制性行为模式。

根据个体具有稳定的这两种行为模式,可以预测个体被动接纳和能动控制两种行为选择概率的发生。哪种模式控制了事件的发展,是认知归因的结果,和行为的控制性有所相关,却不是必然:控制感强的人,成功了可以归结为自己努力,也可以归结为外界的协助,或者归结为机会和天意。控制感强的人关注的是自主的存在表达,而不仅是事件的结果。这也许是认知的内控、外控和个体存在对自我控制、对环境控制的根本区别。

32、主题一句话在个体生存能力较弱的时期,接纳逃避是自我存在感的主流,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能够作用于环境的信念。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人们只要下决心要改变并付出努力时,他们才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

——人格科学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体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控制的意义。

在自我存在控制感的建立过程中,因为个体自我生存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整体趋势,决定了个体以自我适应接纳感为主体的自我存在感构建为先,然后以自主能动控制为主体的自我存在感构建为后。

在自我接纳感中,以被动接纳感的发生为先、主动接纳感的发生为后;在自我控制感中,以自主能动控制能力为依据,以控制自我、控制环境为倾向;自我控制感和自我接纳感共同组成了自我存在感。自我效能感是自我存在价值高低的评价结果体现。

33、主题一句话强调内控是对自主能动价值的肯定,并不是将任何事件的成败都归结为内控就好,否则,就会滋生无数“狂人”。

【研究一致表明,内控的学生学业成绩好。(Fingly & Cooper,1983)在校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中都存在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尤其明显。】

——人格科学内控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这是很明显的一种误导叙述。

比如,极端的内控必然带来强迫的症状,这一结论之所以出现偏差,是由于对研究对象的外延疏漏,疏漏了生活里很常见的两种极端对象——极端的外控和极端的内控心理机制的存在。

实质上,内控和外控的归因谁也不能完全代替另一个的存在,否则就产生很多归因脱离真实的谬误。而归因的谬误必然带来认知的妄诞。强调内控在于强调人对个体自主能动性的价值的肯定,但并不否定外控的归因,不否认客观环境的制约,不盲目尊崇人类能力的无限发展性。正视客观环境的制约,正视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接近客观是我们认知的最终发展性目标,也是人类行为更加真实有效的原则。

同类推荐
  • 突破自我缺陷

    突破自我缺陷

    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为精神疾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损害。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环境和人群之中的,就不得不去面对不可避免的人际交往。面对这些事情,有些人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经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越习以为常的事情,越难处理好,该不该借钱给别人,该不该做个老好人,如何去说些善意的谎言……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生活是烦琐的,虽然很多事情看似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但是却往往让人分外牵挂。有人在为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头疼,有人在为买房子而卖命地挣钱,还有人在为是工作还是考研而犹豫不决,也有人在吃与不吃之问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面对无处不在的烦恼,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 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

    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

    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文笔,叙述了催眠的原理与技巧,使催眠变得简明、易懂、好学、好用。同时,作者也针对一般人常有的疑问,例如被催眠了会不会醒不过来,会不会被催眠师控制等问题华人催眠大师廖阅鹏首次公开普及版催眠术,从入门到进阶,每天用一点,生活大不同。
  •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

    “爱使人执着,执着却易生固执。舍弃执念,解放心灵的人,看起来都美得发光。”--仅有272个字却道尽佛家真髓的《心经》,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作者以身说法,运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智慧,向读者娓娓道来生命中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心灵依靠。当内心苦恼、躁郁难平之时,我们可以通过持经、诵经、抄经来稳住心神,获得不被外界干扰的巨大能量。
  • 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

    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

    本书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提出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治、恢复、树立自信的治疗方法,同时对如何辨别学生是否有心理疾病,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等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九龙剑宗

    九龙剑宗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屠神灭佛,斩妖除魔,唯我剑宗。一个冒名顶替的世子身份,一个穿越后全新的开始!
  • 祸世狂仙

    祸世狂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生绝脉的少年,意外获得一节神秘枯骨。于凡尘中崛起,杀出赫赫威名。祸是荣耀,唯我狂仙。
  • 卧云志

    卧云志

    北九州,卧云门一剑光寒,万里绝踪腥目赤瞳,笑对这苍茫长路我辈岂是蓬蒿人,挥剑自当两相照
  • 人途

    人途

    方文,21世纪的新纨绔子弟,生性顽劣。天生风灵之体,为天门(魔门)一脉嫡传。他体弱多病却邪气四溢,因体质特殊被风大先生收为门下弟子,经过魔门的高科技改造,一跃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凭借风属性纵横天下。而随着他能力的提高,隐藏在现代社会背后的力量一一登场,看魔门子弟如何导演一场绝世好戏!
  • 大衍苍穹

    大衍苍穹

    她衍化沧蔺,因劫以身化道,他应劫而生,别人眼中的废体,却以妖孽之资,成就传奇,追溯身世,破劫救卿,征战苍宇,重衍沧蔺。
  • 踏碎山河

    踏碎山河

    狗血的穿越到了山贼窝,而且还是最为出名的黑风寨!你以为山贼就只是举着大刀,喊着买路财的二货吗?你以为山贼就只能打家劫舍,难道就不能像现代化的企业一样管理?你以为山贼就只是不讲人情,见谁杀谁的莽汉吗?……路遥带着升级系统穿越,天下武功,为快不破,没我不会。既然只欠东风,那路遥就打造一个不一样的黑风寨!
  • 斩龙V:一代宗师

    斩龙V:一代宗师

    一个退伍的特种兵李逍遥,偶然一次机会成为了绝世美女的贴身保镖,陪着美女大小姐一同进入了炙手可热的游戏世界,为了铸造斩龙行会在游戏里的辉煌,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英雄的年代,李逍遥凭着一身智谋与虎胆,执剑天下,扫清污浊、荡尽不平,最终登上了一代天王的宝座,并且抱得美人归。这是一个属于热血英雄的传说,一个群雄并起、烽火连城的虚拟年代,讲述你从未听闻过的事,做你从未想过的事。游戏与现实细腻的交织,柔情与刚毅讲述传奇人生,在这里,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黑暗永远遮不住光明。侠肝义胆,群雄并起的江湖情怀不再只是梦境,正义和英雄的力量沸腾着每一位读者的血液,体验前所未有的侠义青春。
  • 万界最强满级代练

    万界最强满级代练

    林轩穿越到修真世界成为一个宗门弃子,危机四伏!幸好随身金手指发威,获得满级代练系统!想要练剑,发布代练任务,一觉醒来,剑术直接满级,完美继承,瞬间化身剑道宗师!修为境界要突破?找个大佬代练,分分钟晋级破境。哦对了,不仅能找人代练,秦瑄也能帮人代练!什么?你悟道有缺,还是个渡劫大佬?找代练不,随便来点灵宝,神器,一秒充值到账,三天代练成功!一刀999级,首冲送金丹。“好了,先不吹牛了,忙去了,女帝请我帮她代练三个神女呢。”——林轩语。
  • 一步争锋

    一步争锋

    别人进阶跟喝水一样,一次成功,别人一次,我要两次三次。别奇遇连连,我到好一次没有。人比人不能比,货比货改丢,除了出生好点,其他就是霉运上天。
  • 七月的光

    七月的光

    人生总有起落。忘怀那些沉闷的过往,开始一段有阳光的旅程。学会对生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