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思考,心理学是人类认知自我的探索。心理学是现代哲学的具象,科学心理学是二者的未来。
——作者
人属于生存环境组成的一部分,人的行为操作是由主观意识发出指令得以形成,但主观的指令脱离不了客观环境的交互“制约作用”,无视客观环境刺激需要的主观是虚妄的、不利于自我存在的。所以说,人的行为虽然是主观的,但不能完全由自己决定。【人本主义心理学者很难接受行为主义关于人不能自由地决定自己行为的观点。】
——人格科学本书【】内皆选自伯格《人格心理学》(陈会昌等译)、伯文《人格科学》(周榕等译)书中论述,作者统一标注选自“人格科学”,特此说明。人本主义看到人类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类事物都是客观平等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地位是并列的,主动和被动的表现也是相对的。寒冷因时而来,不等人约,冬天自然来临,它也有“主动”的表现。我们谈论人类的自由、自主,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生存的优化,寻找生存改善的方式。人类自主控制的优势为我们意识发现并得以充分认可,但并不因此否定人类一直存在的被动制约性事实。
人本主义强调了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价值,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刺激的塑成作用,精神分析强调情感的制约作用,认知学派强调思维决策和行为发生的密切关系,生物学派强调遗传信息形成的有形部分对无形部分的基础价值(物质存在对精神活动的作用关系)……这些学派都是从一个独立的角度探究心理行为发生及发展变化的成因,但因“此视角”否定“彼视角”的论断则是有失偏颇的探究方式。盲人摸象因为“先天性探知能力的不足”导致认知的偏颇,正如我们今天的心理学派的论断表现是一致的,也是因为我们认知探索能力的遗憾。因此,以人类生存发展的改善为根本,全面探索心理行为的优化,整合各学派,得出更加客观科学的认知,并有效的指导我们的生活改善,是我们心理学今天的任务。
意识分类表
意识分类标准能否为自我控制能否为自我觉察能否归属自我主观系统类别有意识无意识觉意识潜意识自我意识非自我意识(具体说明见认知章节第31)献给我尊贵的朋友,中科所同学——张丽女士。
——作者于南京
2010年 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