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犹太父母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分别会安排不同的财富教育:在小孩3岁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的时候,父母指导孩子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且告诉他们钱是怎样来的;7岁的时候他们能看懂商品的标签,可以判断自己是否具有购买能力;8岁的时候,孩子懂得通过做额外的工作赚到钱,而且会把自己的钱储存在银行里;10岁的时候,懂得节俭用钱与买卖交易;12岁的时候,可以亲身体验赚钱活动。
经过这种合理而循序渐进的财富教育,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逐渐丰富,赚钱的意识与能力与日俱增。
犹太人在金融方面一直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一直垄断着世界的金融行业,这与他们早期的金钱教育是分不开的。犹太人的这种早期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敏感性。有人说,犹太人是天生的金融家,犹太人是天生就会做生意的人,这种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犹太人的经济智商非同一般,这可以从犹太人的发展历史中看出,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道路如何艰难,犹太人总能成功地步入上层社会,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培养了一双经商慧眼。
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从小就接受了财富教育,他后来的成功与他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洛克菲勒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他的父亲经常用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几个孩子。在洛克菲勒四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帮助妈妈提水、拿咖啡杯,然后给他一些零花钱奖励他。父母对各种劳动都标了价:打扫10平方米的室内卫生可以得到半个美分,打扫10平方米的室外卫生可以得到1美分,给父母做一顿早餐就可以得到12美分。当他们再长大一点的时候,父亲就不给他零花钱了,父亲告诉他如果想花钱就自己去挣钱。
于是,他来到父亲的农场,帮父亲挤牛奶、拿牛奶桶、跑运输。他把帮父亲干的所有活都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每到一定期限,他就和父亲结算一笔账,父子俩对账本上的每一份工作任务都讨价还价,而且还经常会为一项细微的工作吵得面红耳赤。
6岁的时候,一次他看到一只火鸡在自己家附近不停地走动,他观察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找这只火鸡。于是,他捉住这只火鸡,并且把它卖给了附近的居民。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她认为孩子这样做亵渎了神灵,她告诫洛克菲勒以后不可以再干这样的事,但他的父亲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洛克菲勒的表现很不错,具有商人的头脑。
得到父亲的赞赏后,洛克菲勒的胆子大了起来,他开始动脑筋赚钱了。不久,他把从父亲那里赚来的50美元贷给了附近的农民,他们商量好了贷款的利息以及归还的日期,而且还约定,到了还钱时间,他就会准时去讨要。当地的农民认为这样的一个小孩居然有这么好的商业意识,简直有点让人不可思议。
洛克菲勒的事业一帆风顺,这与他早期接受的财富教育有很大的联系。成名后,他又采取父亲教育他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他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形成一种财富意识,就如他小时候那样。
他拒绝儿女们进入自己的公司,即使是他的妻子,他也极少让她进入公司,除非遇到一些急切或者特别重要的事情。
有一次,洛克菲勒的小女儿玛利亚因为有事情要找他,便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可是父亲正好不在。于是,女儿在办公室里耐心地等着父亲回来。洛克菲勒回来看到玛利亚后,居然大发雷霆。这就是洛克菲勒的教育方式,他要让子女们知道,一切成功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获得,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他不想让子女们觉得他是一个富翁而对他有所依赖。
在家里,他搞了一套完整的虚拟市场经济,洛克菲勒让妻子做“总经理”,让孩子们做各种家务,由妻子根据每个孩子完成的家务情况,给他们发零花钱,他的家俨然成了一个小公司。
洛克菲勒还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记账,并且要求他们每天必须记下当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小汽车还是买铅笔盒,都要如实地记录,而且每天晚上他都要检查孩子们的记录情况。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东西,他都要询问买这些东西的理由,并且要求他们必须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具体,而且解释的理由充足,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美分。如果他觉得不好,他就会警告孩子们如果再这样做就会从劳动报酬中扣除5美分。他的这种询问并不是在干涉孩子们的自由,而是在教育孩子们从小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孩子们也很乐意接受他的询问,都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账本交给父亲检查。
洛克菲勒还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要懂得节省。他在厨房里摆放了5个杯子,杯壁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杯子里装着孩子们一周要吃的方块糖。他还规定,如果哪个孩子过多地贪吃了方块糖,那么当别人喝咖啡放方块糖的时候,他就只能喝苦咖啡了。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孩子们都懂得了生活节制是有好处的。
当其他民族的父母为了让子女以后能有所成就,便送他们进音乐、绘画之类的班级,为了教育孩子如何听话,教育他们怎样才能博得大人的喜欢,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家长、老师都满意的孩子时,犹太人的父母却在教育孩子们怎样获得财富、怎样理财。犹太父母的这种早期财富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强的能力,这为他们日后的成功积攒了重要的经验。
犹太民族之所以具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不仅因为他们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重视早期的财富教育,并且很早就积累了一些经商知识,在同样进行投机、冒险、垄断、创新时,犹太商人的成功率总是比较高。
犹太智慧点拨:
一位犹太巨富说过:“没有犹太文化,就没有犹太商人;没有渊博的知识,就没有惊人的财富。”
7.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生命有限,时光荏苒,只有奋斗不已,才能生生不息。
——犹太智语
在犹太人的历史传统中,教育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一个犹太家庭中有高学历的人才,可谓荣耀至极。犹太人一生要履行三大义务,教育子女排在首位。在犹太人眼中,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教育可以使一个国家走向强大。
犹太民族虽然曾经四处流浪,他们的“学校”也随着流动不断迁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从来没有忽视过教育,而是始终将其放在首要位置。
很早以前,犹太人就实行义务教育,也可以说,是犹太人开了义务教育的先河。犹太人重视学校,敬重教师,由此可见犹太人把教育放在了如何重要的地位,学校是犹太人顶礼膜拜的第二课堂。
中世纪以来,遍及欧美的犹太社团都非常重视教育与学术研究。犹太社会中有这样一句响亮的口号:“世界对犹太人的态度是黑暗的,但犹太人的学术之光不会熄灭。”犹太人为了让子孙后代成为有知识的人,他们对教育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重视,在犹太人眼里,上学接受教育是他们的期望,让自己的智慧得到赞扬、通过读书获得高学位是他们的追求。
《圣经·箴言》这样告诫人们:“弃绝管教的必致受辱,领先责备的必行尊容。”由此可见犹太人对教育的态度,犹太人热衷于教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思想,这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不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为了粉饰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教育创造条件。对于教育的重视,犹太民族一直流传着这样句话:“如果学习是最高的善,那么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机会与条件便是仅次于学习的善。”因此,一直以来,犹太人把教育投资视为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由于教育事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单单由教育社团来筹措资金有些困难。所以,犹太人把教育事业与慈善机构结合起来,这样也可以获得一些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