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不但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而且还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他们没有家园,流离失所,安宁与幸福对犹太人来说只是昙花一现。相反,苦难、迫害、残杀几乎将他们的生命之火灭绝。但是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过人的勇气,超人的智慧,战胜了一切灾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建立了美满的家园,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第一章)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
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他们曾遭受过异教徒的极端鄙视,曾无数次被驱逐离开自己的家园、屡次惨遭迫害……但是,犹太人并没有绝望,他们非常珍惜上帝给予自己的生命。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勇气、毅力和决心从苦难中一步步走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地主宰自己的命运,努力地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1.上帝的“特选子民”
我们是上帝的“特选子民”,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犹太智语
犹太人一般都比较自信,他们把自己当作上帝的“特选子民”,他们为此而深感骄傲。
一天,一位家境宽裕的年轻人遇见了一位家境贫寒的牧羊人。这位年轻人神气十足,在牧羊人面前自豪地炫耀着祖先的荣耀和自己的富有,然后带着得意的笑容看着这个以放牧为生的牧羊人。
牧羊人并没感到困窘,反而哈哈大笑道:“你的祖先有着辉煌的成就,不过有一点你要明白,你有可能是你们兴旺家族的最后一个人,而我肯定是我们家族的第一个人。”
故事中的牧羊人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却信心十足,面对年轻人的嘲笑,他充满自信地应付过去了。
犹太人也是如此,自信使他们倍加努力,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事业上,他们的自信推动了事业的不断发展。
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对于自己的目标充满自信的人。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是一个好学而又有些调皮的学生,他对物理有着特殊的兴趣。
物理课的实验内容比较多,每次试验课之前,老师总是把写有实验步骤的小纸条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去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去做实验。爱因斯坦却例外,他总是看都不看一眼就把老师发下来的纸条揉成一团,放进衣服口袋里。他看着老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琢磨着实验方法,然后按照预想的步骤去做实验。
在一次实验课上,爱因斯坦又开始了他的小实验了,这次他不像以前那样幸运了。爱因斯坦手里的玻璃管“砰”地一声爆裂了,鲜血从他的手上流了下来。老师把情况弄清楚以后,非常气愤,他认为爱因斯坦是个顽皮的学生,不仅不听从老师的实验安排,而且还经常逃课,如果不好好管理,说不准什么时候会惹出乱子来。这位老师找到了管理低年级学生的学监,把爱因斯坦的行为反映了一下,爱因斯坦因此受到了警告处分。
此后不久,爱因斯坦在校园的小路上散步,正好遇到了这位让他受处罚的老师。老师看了看爱因斯坦缠着绷带的小手,同情而又感叹地对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学物理呢?学习其他专业不是更有出路吗?”
爱因斯坦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就是喜欢物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把物理学好,我要做一个物理学家。”
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满脸疑惑,然后对着爱因斯坦笑了笑,他认为爱因斯坦的想法太幼稚,根据他的课堂表现来看,他的梦想最终只是梦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几十年过后,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响彻世界,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没有因为老师的否定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在科学道路上敢于突破,敢于进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不管做什么事情,自信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通向成功的大道上,没有它,人们会犹豫彷徨、举步维艰。自信的人,他们敢说敢干,一旦确定了目标便不顾一切地奋力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使失败了,他们擅长调整自己,这时候他们常常会这样做:
首先,放松心情,正确地看待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防止重蹈覆辙;着眼点在远而不在近,不会因为眼前的失败而耽误了远大目标的实现。
其次,不气馁,即使困难重重,也不放弃。
再次,不钻牛角尖,不进死胡同,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犹太人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特选子民”,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自信,人只有自信才可以勇敢地面对一切,才可以在人生路上坦然前行。
犹太智慧点拨:
自信不仅能够增强人的信心,还能够得到朋友和亲人的肯定。人的自信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表现出来,昂首挺胸的走路姿势,响亮干脆的语言,雷厉风行的作风等都是一个充满自信人的表现。
2.心存感恩,感谢上帝是公平的
随时带着感恩的心,感谢上帝给我们的一切。折断了一条腿,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两条腿;折断了两条腿,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脖子。
——犹太智语
犹太人在处世时总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他们不会因为眼前的得失而过多抱怨。他们认为,上帝不会让他的子民走投无路的,只要生命还在,那些失去的东西还是能够得到的。
当不幸降临时,犹太人不会在沮丧中不可自拔,相反,他们能够发现身边还有一些比他们更悲惨的人依然顽强地生活着,他们会更加勇敢地生活。
拉比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探访他的一位老朋友。他带着油灯,骑着驴出发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夜幕如同一个巨大的锅盖,把整个大地罩得严严实实。拉比在树林里边赶路边寻找,他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落脚。
在一个废弃的房子前面,拉比停住了脚步。他把驴栓好,带着油灯走进了这个勉强可以避寒的屋子。他把油灯点亮,在房子的一个角落躺下。因旅途劳顿而疲惫不堪的拉比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深夜的时候,风呼呼地从树梢上刮过来。风透过敞开的窗户进了屋子,油灯闪烁的微光被吹灭了,整个屋子陷入了黑暗之中。不久,一只凶猛的老虎也找到了这里,吃掉了拉比的驴。
天亮了,拉比舒展了一下身体,准备继续赶路。出门一看,驴不见了。
他徒步来到附近的村庄,他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整个村庄几乎都被鲜血染红了,村民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横在地上,惨不忍睹。他弄清了事情的缘由:昨天夜里,村里来了一大帮土匪,他们洗劫了整个村庄。
看到这悲惨的场景,拉比浑身颤抖,暗自庆幸,心中暗忖:如果我的驴没被老虎吃掉,它大叫一声;或者风没有吹灭我的油灯,它仍然亮着,那么,我可能再也看不到初升的太阳了。
拉比暗自庆幸自己保住了性命,他没有因为失去驴而生气,反而觉得自己比较幸福。犹太人总是心存感恩,面对困境时,他们依然感谢上帝对人们的仁慈与公正。
宾恩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聪慧的儿子,凭着他和老婆的不菲收入,他们过着幸福富裕的生活。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不幸降临在宾恩的身上了。在一次维修汽车的过程中,事故发生了。在“砰”的爆炸声中,宾恩的一只眼睛从此告别了这个明亮的世界,从此,一向开朗乐观的宾恩变得沉默寡言,他的脸上失去了常见的笑容。
然而,灾难并没有停止,宾恩的另一只眼睛也逐渐模糊了。他的视力一天一天衰退,甚至不能分辨出正在院子里踢球的儿子。
几乎丧失工作能力的宾恩不得不开始漫长的休假生活,一家人的负担全落在妻子的肩膀上。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水平保持不变,妻子做起了兼职工作。但一想到心爱的丈夫不久将会双眼失明,妻子总会偷偷地伤心流泪。
为了让宾恩能够在有限的光明日子里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妻子精心地打扮自己,并强作笑颜。在假期间,她带着宾恩和儿子在野外游玩,他们尽享大自然的美景。
几个月过去了,宾恩几乎不能够单独外出了,妻子工作的时候,他只能待在家里。
为了让宾恩以后能够对家有个美好的回忆,妻子找来油漆工,打算把家粉饰一下。
这个油漆工认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他并没有抱怨,而是有滋有味地吹着口哨。整个房子终于粉刷完毕,宾恩的家焕然一新。
油漆工抱歉地对宾恩说:“我为自己的笨手笨脚向您表示歉意。”
宾恩笑着说:“你的乐观让我感到高兴,你美妙的口哨声给我带来了快乐。”
当宾恩和妻子给油漆工算工钱时,油漆工少要了50美元,并且礼貌地说道:“先生,我得到的已经超出了我的劳动成果。面对失明,你的平静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宾恩硬把这50美元赛给了油漆工:“你的付出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你让我知道了一个残疾人也能够快乐地生活着。”
原来,油漆工只有一只胳膊。
宾恩目睹了一个缺了一只胳膊的残疾人仍然自食其力、快乐地生活着,他便不再悲伤,他的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笑容。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遇到一些大的或小的不幸时,有的人不能坦然处之,而是不停地抱怨。有人抱怨家庭的不幸:为什么别人就能出身富贵,而自己的家境却一般?当人们在抱怨自家的不幸时,可曾想过,自己有着健康的体魄,有着慈祥的父亲与和蔼的母亲,有温柔的妻子或者可爱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其实是温暖的;可曾想过,那些富家子弟也在羡慕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总是让他一个人独处,虽然他不愁没有钱用,但是却很难感受到家的温暖;可曾想过,多少的孤儿在羡慕着这些平凡的家庭,他们连抱怨不幸的地方都没有。相比之下,自己是幸运的。
有人抱怨感情的不幸,看到别人漫步在温馨的二人世界,而自己的爱情却支离破碎,不禁黯然神伤。这又何必呢?生活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事常有,一见钟情而后分道扬镳的事情同样有。爱情不会轻易得来的,背上行囊、跋山涉水地去寻觅却找不到真爱,当历尽沧桑,稚嫩的肩膀变得强壮时,当足以承担生命之重时,自己才会豁然发现:原来,漫漫人生路中与你相随的人竟然在这里。看到了花开的美丽,却无法看到浸润在花瓣中苦苦挣扎的汗与泪;同样,看到了别人二人世界的甜美,可又曾想过他们经过了多少岁月沧桑才走到了一起?
犹太智慧点拨:
生活中,我们可以向故事中的拉比和宾恩学习,不必过分沉浸在眼前的痛苦之中,而应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不幸。要心存感恩,感恩生活赐予你一个健康的身体、赐予你一个完整的家庭、赐予你等待爱人出现的机会。
3.原谅自己,原谅别人
人们常常能够原谅自己,而不愿意原谅他人,就如同一个人会忽视自己身上的重病,却会介意他人身上轻微的疾病。既然能够原谅自己,就应该学会原谅别人。
——犹太智语
一天,一位犹太妈妈带着儿子去看望一位老朋友。公共汽车上的人特别多,拥挤不堪,这位妈妈和她的儿子只能站在座位中间的过道上。到了下一个站台,一位背着两个大包的年轻人吃力地上了车,接着就往里走,并索性把大包往肩上一甩,正好打到这位犹太妈妈的身上。儿子非常担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有没有伤着你啊?”妈妈微笑着摇了摇头,可儿子并没有打算就此罢休,他怒视着那位年轻人,恨恨地对他说:“你怎么不小心点,要是把我妈妈撞伤了,我可饶不了你!”
妈妈连忙拉了拉儿子,和善地说道:“这位大哥哥又不是有意的,可不许这么对人家说话。”这时,这位年轻人赶忙向犹太妈妈表示歉意,说自己拎着这两个大包已经好久了,想扛一会儿,结果一不小心就打到了她。这时儿子沉默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件事过去没多久,犹太妈妈和平常一样准时地去学校接儿子回家,当儿子从校园里跑出来后,犹太妈妈发现儿子的手流血了,并且血还在不停地往外渗。犹太妈妈心疼地把儿子的手包扎好后,就到老师那里询问情况,可老师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她的儿子并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老师。
回到家后,妈妈问起了这件事,儿子面带微笑地对妈妈说:“不要紧的,妈妈,不用担心,我的手是一位小朋友不小心给弄伤的,知道自己犯了错,他已经很内疚了,要是我再把这事告诉老师,他不是更内疚吗?我有点不忍心。”
儿子记住了妈妈在公共汽车上原谅别人的行为,他很快便学会了原谅同学,有这样的孩子,犹太妈妈自然感到很欣慰。
有人形象地把生活担子比做两个箩筐,前面的箩筐里装着别人的过失,后面的箩筐里装着自己的过失。于是,一旦与自己相处的人有了过失,人们往往能够迅速地发现;自己有了过失,由于不轻易回头,过失就在自己的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即使偶尔转过头去看一下,也是视而不见,或者很轻易地原谅了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一生之中,要面对很多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做得很完美。也许正因为存在着这种情况,当自己有了过失后便会安慰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认为偶尔犯一次错误是很正常的,然后就会把自己的过失抛诸脑后,不去想犯下的过失需不需要弥补,怎样才能弥补,而是听之任之,随其自由发展。于是,当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后,自己的内心便久久不能平静,要么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成见,因此对别人怀恨在心;要么为了维护心目中所谓的“尊严”,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以颠倒是非的方法让别人“知难而退”。就这样,自己就成了自己过失的保护伞和避风港。
来温太太的儿女都结婚了,当别人和她谈起她的女儿时,她会欣喜地说:“哦,她生活得很好,感谢上帝赐给她一个好丈夫。她的丈夫从来不让她干活,她可以一直躺在床上休息,女佣会将早餐小心翼翼地端到她的床边。下午,她可以去逛街,四五点钟的时候,便可以坐在家里悠闲地喝着鸡尾酒。她的打扮很时髦,让人羡慕。能嫁到这样的好人家,真是好运气。”
当别人谈起她的儿子时,她开始抱怨了:“我可怜的儿子,他的运气可不如我的女儿。他娶了一个虚荣的女孩,她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每天,她都很晚起床,还得有人把早饭给她送到床头,她什么都不想做,逛街倒是挺擅长的,她总是把丈夫辛苦挣得的钱随意挥霍掉,她总是买那些昂贵的衣服,甚至回到家里,什么活也不干,只会喝鸡尾酒。这样的妻子,我都不知道我的儿子是怎样忍受的。”
来温太太对人不对己的评论显示出她只能包容自己女儿的放纵生活,却容不下儿媳过着与女儿同样的生活。
一个人对自己总是无比的宽容,当心中有愧时,总是能够找出种种理由,在心中暗暗地为自己讨公道。一个人若是想原谅自己,总是能够从记忆的表面或深处找到许多为自己开脱的理由,于是,这样一想,他如释重负,心中不再有任何的内疚,哪怕他做出的事情多么令人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