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斯密斯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对他说:“当初和你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你的沉默寡言让我不敢和你接近,生怕惹你生气。可是,现在的你变了,你的微笑让我看到了温和。我没有理由不对你微笑,没有理由不和你交谈。”后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他的演讲大获成功。
大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当你向世界微笑时,世界也会向你微笑。当你向别人微笑时,你也会收获微笑。
微笑会给一个人的交往带来出人意料的效果,以微笑示人,可以让紧张的神经缓和下来,可以让心情更加愉快。微笑证明了你的善意,表明了你的真诚,令与你接触的人觉得舒服,觉得温暖。它如同门铃的按钮,不需要你花费多大力气,对方就会敞开心扉和你畅所欲言。微笑也是一种极具亲和力的表情,面对亲人,微笑是对亲人的回报;面对朋友,微笑是对朋友的友好;面对领导,微笑是对领导的尊重;面对犯错的人,微笑是对他的宽容。
有人说,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微笑,才愿意微笑。当某些事情困扰着自己,心情烦闷的时候,便不能强作欢颜。因为在这个时候,很难让自己笑出声来,即使笑,也是无奈的苦笑。但是犹太人却并非如此,他们无论置身何处,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
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忧伤的事情,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情绪变得低落。可是,生活还是在继续,一刻也没有停留。一个人忧伤的时候,仍然要与其他人交往,如果此时不能掩饰忧伤,把忧伤的情绪表现在脸上,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别人的误解,别人会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影响了你的情绪。此时,应该学会忘记忧伤,以微笑示人。
微笑的脸庞可以让人舒心,而忧愁的面容会影响人的心情。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分享”忧伤,即使关系亲近的人想分担自己的忧愁,他们有时也无能为力。
因此当遇到忧伤的事情时,可以暂时忍住,待闲下来的时候,在没有人的角落,独自品味忧伤。因为,快乐可以在一瞬间产生,而悲伤却需要长时间的酝酿。悲伤有着它特有的价值,它会引起一个人的思索和感悟,从而让他的思想不断深刻。另外,如果把悲伤表露在脸上,只能说明这件事情不足以使人悲伤,因为悲伤的本身就代表着深刻。因此,悲伤的时候,应该独自悲伤;微笑的时候,应该向每个人微笑。
犹太智慧点拨:
微笑如春风,它会轻柔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灵,让人们觉得舒适。
13.恪守中庸与平衡之道
不要为明天的麻烦而担心,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带来什么。
——犹太格言
犹太人讲究协调与平衡,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他们总能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机智与灵活,这不仅使他们在商海潮流中屡立战功,更重要的是,在生存领域中,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生存智慧使他们可以平衡地应对各种事情。
犹太民族有好多关于中庸之道的记载,这两部法典中关于“中庸之道”的教诲可以说是犹太人的护身符,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他们才可以承受漫长的苦难煎熬。所以说,中庸之道也是犹太人的生存之道。
有这样一个犹太故事:两个男子遭人追杀,他们拼命地往山上逃。但是,山的最高处是一个悬崖,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山谷。看到此种情形,他们非常害怕,不知该藏身何处。这时,他们发现悬崖处有一条绳子通向对岸,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两人便决定沿着这条绳子走过去。
第一个男子踩着绳子就像是杂技高手走在钢丝上一样,迅速地到达了对岸。另一个男子看到同伴如此顺利地到达对岸,便鼓足勇气来到绳子跟前,当他听到自己踢起的小石子滑落下去的声音在深不可测的山谷中回响时,一阵恐惧向他袭来。他大声问同伴:“你是怎么走过去的?”那个男子在对岸回答说:“这是我第一次沿着绳子走路,我也很害怕。当我快要倒向一边时,就向另一边用力,这样才可以保持身体平衡,才不会掉下去。”通过这则故事,犹太人向世人透露出只有保持平衡才可以获得生存的机会。这种态度是他们的生存之法、处世之道。
在犹太人的眼里,平衡中庸之道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有一支军队在一条道路上行走,道路的右侧是大雪结成的冰块,道路的左侧是一片火海。如果偏右行进就可能会被冻僵,如果偏左行进就可能会被烧焦。而在道路的中央行进就可冷暖得宜,所以,犹太人面对此种情况时,既不向右,也不向左,而是采取中庸的方法,所以他们经常表现出不走极端、善于妥协。在看待问题时,他们总是从平衡的角度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有这样一则笑话:天主教神父、新教牧师和犹太教拉比三人一起去吃饭。他们要了一条很大的鱼,当鱼端上饭桌时,三人都各自做了餐前祈祷。
天主教神父说:“罗马教皇是教会的领头人,所以我吃鱼头。”说完,他将鱼头连同鱼的前半部放进自己的盘子里。新教牧师说:“新教掌握了最后的真理,所以我吃鱼尾。”说完,他将鱼尾和鱼的后半部放进自己的盘子里。
轮到犹太拉比做祈祷了,但此时盘里只剩下佐料和少许蔬菜,他不动声色地将佐料和蔬菜放进自己的盘中,然后平静地说:“犹太教最忌讳极端。”
这则笑话体现了犹太人恪守“中庸”之道的生存智慧。犹太民族所强调的是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这种意识使他们能以良好、平静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与苦难。
经历过无数次血雨腥风与天灾人祸,犹太人可以冷静地忍耐痛苦,可以不动声色地逆来顺受。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与坚忍不拔的信念,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面对苦难与困境时,总可以保持一份中庸与平衡的心态,可以从事情的各个方面去看待问题。他们这种对痛苦和苦难的忍耐强度是其他民族所罕见的,这也是犹太人历经浩劫与磨难而得以生存下来的智慧之一。
生活中,幸福与不幸有时互为依托,如影相随。所以,在得到幸福的同时,不要忘记不幸的教训,身处不幸的时候,不要忘记幸福的希望,保持中庸与平衡才可以处惊不变,这也是一种杰出的处世智慧。
犹太智慧点拨:
快乐与烦恼如影相随,就如生与死一样并存;希望与失望相伴,就如成功与失败不离左右;得与失仅在一念之间,却如完美与缺憾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所以,人们要学会处惊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章)爱钱会管钱,花钱会赚钱
犹太民族是一个爱钱的民族,犹太人执著于追求金钱,却不会被金钱羁绊。他们不仅赚钱有方,在管理钱财方面,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和理论。犹太人精于理财之道,他们会赚钱、会管钱、会花钱,可以说,犹太人是比较出色的理财能手。
1.正确的看待金钱
钱买不来什么?钱买不来宁静的心情和平等、正义;钱未必能买来子女对你的爱,钱未必能消除你孤独寂寞的心情;钱买不到真正的诚实。
——犹太智语
钱也是犹太民族生存的希望,犹太人一生都在与钱打交道,他们非常重视金钱。
首先,钱在他们眼中,不会因工作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
他们从不认为拉三轮、扛麻袋挣来的钱就低贱,而老板、经理挣来的钱就高贵。他们认为钱无论在谁的口袋里都是一样的,不会因地点的改变而贬值或变质。
其次,犹太人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有好多东西是金钱不能买到的。
犹太人有句格言:“金钱可能不是慈悲的主人,同时也不是能干的仆人。”“金钱虽非尽善尽美,但也不是腐败不堪。”有些人认为,只要有钱几乎就得到了一切。但是,在这个满脑子琢磨钱的时代,仍有一些东西是钱所买不到的。所以,不要把金钱当成快乐的源泉。
犹太人对金钱的认识是比较现实与理智的。一位犹太教教士说:“钱买不到别人的爱。有了钱,你可以左右其他人的利益,让别人围着你转,但是你买不到建立在忠诚上的那种钟爱之情。”
一位住在贫民区的流浪汉说:“钱买不到自由。我没有汽车,我在慈善机构吃饭,有时我睡在人行道上。但是我不必向任何人报告,而且我没有任何焦虑烦恼。”
一位开餐馆的犹太人说:“钱买不到时间,不论是感恩节还是圣诞节,人人都希望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当我没钱的时候,我有时间,现在我有钱了,却发现我的时间少了。而且,钱买不来真正的朋友。”
尽管犹太人把金钱奉为上帝,但他们并没有成为金钱的奴隶。他们把金钱当作一种双刃剑,既认识到金钱可以让人生存,也认识到金钱可以腐蚀一个人的灵魂。
犹太人中流传着许多关于金钱的谚语:“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金钱会给好人带来喜讯,使坏人更倒霉。”犹太人认为,从金钱中可以窥视出一个人的人格,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卑微,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高尚。
有这样一个故事:所罗门时期的某一个安息日,三个犹太人带着钱出门,考虑到出行不便,他们商定把各自的钱埋在一起,然后就出发了。但是,其中一个人却悄悄地溜回来把钱偷走了。
大家发现钱被盗,便猜想肯定是自己人干的,但不知道到底是其中哪一个人干的。于是,三人一起去请求所罗门王裁决。他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所罗门王,所罗门王便让他们三人解一道题:
有一位姑娘曾经答应要嫁给一个小伙子,二人定了婚约。但是,不久这位姑娘又喜欢上另外一个小伙子。于是,她便请求未婚夫与她解除婚约,并表示愿意给未婚夫一笔赔偿金。这位小伙子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未婚妻的要求,并且没有向她要一分钱。
由于这位姑娘家境富裕,不久她被一个老头子拐骗走了。她对这个老头子说:“我与以前的未婚夫解除婚约时,他没有要我一分钱的赔偿金,现在我希望你也能像他那样待我。”老头子同意了她的请求。
所罗门王讲完故事后便向这三个人询问:“姑娘、青年和老头,他们谁的行为最值得赞扬?”
第一个人认为,男青年不强人所难,也不贪图钱财,他的行为最值得赞扬;第二个人认为,姑娘为了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她有勇气解除婚约,她的行为可嘉;第三个人认为,老头的行为有些莫名其妙,既然他是为了钱才拐骗这位姑娘,他又为何不要一分钱就将她放走呢?
所罗门王大喝一声:“你就是偷走钱的人!”
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其他两个人只关心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与个性,而第三个人却只关心钱的得失,他的眼里只有钱。品格高尚的人由于重视道义往往会忽略金钱的存在,而品行卑劣的人心中只想着钱,却没有情感与道义。
在犹太人眼中,如果沉湎于对金钱的追求,人便会日夜渴望增强自己的力量,变成欲壑难填的怪物。人所拥有的钱财越多,他的欲望就越多,就越容易将自己引入思想的歧途。金钱有时给人们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烦恼。犹太社会有这样一句谚语:“财产越多,烦恼越多。”犹太人认为,有时折磨人的不一定是贫穷,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贪欲。
一位演讲者千里跋涉,来到了一个犹太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为了让当地的人们直接而快速地了解自己并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100美元的纸币,然后他用两只手捏着这张纸币的两角,把它高高地举起来。
为了充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他冲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大声喊道:“大家往这看,我手中拿着一张100美元的纸币,有人想要吗?想要的请举起你们的手!”人们顿时把目光投向了这位不可思议的演讲者,看着他手中崭新的钞票。人们全围了过来,并且纷纷举起了自己的手臂。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候,他把手放下来,随意把纸币揉了一下,然后他举起这张皱巴巴的纸币,再次高喊道:“现在,还有人想要这张被我揉成这样的纸币吗?”有一部分人不约而同地快速举起了手。
他再次放下手臂,继续“折磨”这张已经被他揉得皱巴巴的纸币:他把纸币扔在地上,然后用脚使劲地踩踏。他再一次举起这张纸币,这时的纸币不仅皱巴巴的,而且沾满了泥巴,他又一次问道:“那么现在还有没有人想得到这张100美元呢?”结果发生了变化,只有少数人举起了手,渴望得到这张纸币,不管它变得多脏多烂。
这时候,他说道:“各位亲爱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捧场,我在这里只想向你们证明,钱在任何时候,它终归是钱,你可以将它揉皱,你可以将它踩脏,但是,它的价值不会因此而发生丝毫变化,100美元还是100美元,仍然能够买到100美元可以买到的商品。”
犹太人认为金钱没有善恶之分,关键看如何用钱。他们不认为钱是罪恶的或者是神圣的,也不认为钱有干净与肮脏之别。在他们心中,钱就是钱,相同的钱能买相同的东西,不可能出现不同的人拿着相同的钱买到不同价值的东西。这也是犹太人对待金钱的智慧之一。
犹太智慧点拨:
犹太人认为,金钱来自天堂,它是上帝派来人间的特使,它代替上帝给人们带来幸运,所以金钱不是罪恶;同时,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2.钱要花在刀刃上
当用则用,当省则省。花一块钱就要发挥一块钱100%的功效。
——犹太智语
怎样赚钱、怎样用钱、怎样省钱是人们在追求金钱过程中,急于知道与掌握的问题,对于聪明的犹太人来说,这些不是大问题,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花销与支出,他们总可以处理得游刃有余,犹太人不愧是“出色的理财能手”。
现在很多人认为钱难赚,所以,一些人开始节衣缩食,可是挥霍无度的人数却未见减少,甚至还有往上攀升的迹象。其实,钱只是一种工具,它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浪费的,一个人可以用钱买心爱的物品、买安全感、买快乐的感觉,但是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当用则用、花钱有道,这才是花钱的最高境界。
犹太人有句格言:“简朴让人接近上帝,奢侈让人招致惩罚。”好多人认为,犹太人是吝啬鬼,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犹太人花钱时极为小气。但犹太人对这样的评价却感到很高兴,他们认为,小气并不是一种讽刺,而是一种合理花钱的表现,他们为此感到很自豪。
犹太人花钱时,首先考虑的是“钱尽其用”,他们普遍坚持钱不能随便使用的原则,而且一定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不能因为种种欲望而胡乱花钱。他们认为,一个人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否则,他就会浪费钱财或者徒增烦恼。
犹太人认为,支出和各种欲望不能混为一谈。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欲望,而有些欲望是不能通过自己的收入来得到满足的。因此,不要把自己的收入浪费在奢侈的欲望之上,因为有些欲望是永远都得不到满足的。有些人羡慕亿万富翁的奢侈与豪华,为自己的穷困而黯然神伤,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愁苦不堪。其实,虽然亿万富翁有很多钱,但他们也有满足不了的欲望。他们或许每天忙碌,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与家人亲友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娱乐与放松,他们的享乐范围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