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38700000014

第14章 发现优势(4)

我一个朋友的姑姑,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商人,她有着一段很传奇的发迹史。这个朋友的姑姑开着一家公司,说公司是好听的,其实就是一个小杂货铺。但是,她的小杂货铺卖的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专门用来做玩具的皮毛料、玩具眼等用品。朋友姑姑家住在北方一个特别大的批发市场旁边,市场里有许多做玩具、卖玩具的。她看准了这个行情,决心投资搞玩具生产用料生意。

那个时候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生产玩具的多,卖玩具料的也多。姑姑看到生产玩具是当地的优势产业,而且有越搞越大的势头,于是决定把当地的玩具料生意都“吃”下来——用学术词汇来说,就是垄断下来。

方法很简单,就是高价买进,低价卖出——高价买进,就能建立良好的进货渠道;低价卖出,就能拉拢一大批玩具生产商。最关键的,高价买进、低价卖出是为了挤兑和她竞争的生意同行,或者说是对手。

一开始,朋友姑姑买进货源坚持现金支付,因而获得了上家好感,给的都是好货;她卖东西很便宜,而且卖的都是好货,所以大家都到她这里拿货。

这样一来二去,这个小杂货铺就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朋友姑姑很有经济实力,可以拿出一大部分钱来和别人搞价位竞争,而其他那些没有经济实力、脑筋不太灵活的商家见无利可图,也就纷纷转行了。这个时候,虽然看似高买低卖是赔了,但由于客流量比较大,所以还是有利可图的。而且,依靠金钱击败了不少对手,自己逐渐扩大了市场,这看似亏本的前期运营方式其实是后期垄断市场的必然准备。

经过3年多的时间,整个市场的玩具生产供料商,只剩下两家:一家是朋友姑姑,另一家就是桥东那家竞争者。

桥东那家竞争者做生意也很精明,脚跟站得很稳,市场也在逐步做大。

前期两家各自扩张地盘,所以还没有什么冲突;到了后期市场已经整合完毕,就剩下这两家大的供货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小的供货商在夹缝中苟延残喘),这两家都要当老大,肯定就会产生竞争。

那么,用什么办法击垮对手,自己垄断整个行业呢?

朋友姑姑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想出了一个方法——大打价格战。

他姑姑率先降低销售价格,很快就引来了一大批客户。不久,桥东那家也开始降价,而且降得还狠,客户又都被拉走了。

一轮轮的价格战打得很激烈也很惨烈,到了最后,如果按照卖货的价格,双方都完全处于亏本状态。也就是说,卖价比进价还便宜,这就意味着,谁卖得多,谁赔得多。但是,为了打垮对手,又必须卖,而且要多卖。

据说,价格战打到了最后,朋友姑姑连周转资金几乎都没了。她把自己结婚时买的首饰嫁妆都卖了也扛不住,她的大儿子竟然出去捡纸箱子换钱回来买菜。但即使窘迫到这个程度,还是得咬牙挺住,决不能放弃。一旦放弃了,就会遭到彻底的失败,且绝无卷土重来的机会。

当时,朋友姑姑快撑不住了,桥东那家也快撑不住了。两家都到了极限,挣扎在命运的边缘。最后能决定他们竞争胜负的,与其说是双方的努力,还不如说是双方的毅力、运气。那么,最后一根稻草在哪里呢?

我这个朋友的爸爸。

朋友的爸爸是大哥,姑姑是三妹。大哥在北京发展,三妹在家乡发财。

三妹有难,大哥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更何况不是打仗而是挣钱,当然更得组团上了。

我这个朋友的爸爸当时并没有什么钱,但是他有一个有钱的老婆,也就是我朋友他老妈。实际上他老妈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老妈有个有钱的老爸,也就是我这个朋友的外公。外公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做生意很有头脑。

我们知道,朋友的外公肯定不是傻子。或许,他早就了解到做这种投资的好处。让他出钱,得给他回报,即使亲戚也是如此。金钱胜于亲情,效率胜于关系。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很“给力”的帮助。朋友外公的资本强力介入以后,顿时产生一边倒的形势。而朋友姑姑又把价格再降了一轮。

终于,3个月之后,桥东那家灰溜溜地关门大吉了。

回过头来看这次竞争,如果一对一PK,朋友姑姑显然并不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朋友姑姑背后有一大群人帮助她,支持着她,当然她就会占到了金钱实力的上风。

回到我们前文说的理论上来,朋友姑姑要和别人竞争,很明显需要靠自己的优势才行。朋友姑姑家有经济实力,所以能打败一干群小,可碰到了桥东这个财力雄厚的对手,也占不了明显优势。后来,由于有资本雄厚的人帮助,才改变了双方的力量格局。最后,朋友姑姑靠着这个优势顺利地从竞争中胜出了。

金钱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7.一个古代农村娃的职场人生

判断一个社会发展程度如何,就看居于其中的民众选择什么。如果大多数民众都倾向于选择权力,那么,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由权力支配的社会。

发现这个真相虽然令人沮丧,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我们真实地接近事物本真的一个重要步骤。

权力是一个很奇妙的字眼,拥有了权力,上可以移山倒海,下可以摆布众生。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之生,为之死,为之欢,为之悲。种种颠倒,皆由此来。

事实上,用西方社会学的观点来解释,权力就是一种强力,是具有强制别人服从的力量。在竞争中,当你和职场对手PK的时候,你拥有了让对方不得不服从的力量,那你岂不是大大地占了便宜?

曾国藩是个湖南偏僻山乡里的农村娃。

据史书记载,曾国藩从小天资并不怎样,学习很吃力,脑筋比一般人强不了多少。但是,曾国藩虽然出身偏僻,却立志高尚;虽然资质一般,却一心向学。所以,在曾国藩后来的学识逐渐增长,慧根也开始滋长。

1843年,曾国藩参加会考,他遇到了当时权重一时的穆彰阿。当时,穆彰阿任主考官,曾国藩有幸拜在穆的门下。大家都知道,在清代的时候,官场里的门生、同乡、同年,这些关系是整个权力网中的重要支脉。主考官通过外放主考,可以网罗一大批有用的弟子。而这些弟子攀住老师的大腿,亦可以飞黄腾达。所以,在《儒林外史》里谈到一个举子进京见老师,送礼不多,被赶了出来,这在当时应该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基于这些考虑,曾国藩作为考生,照例是要拜会主考官的。

曾国藩遇到穆彰阿的时候,穆已经功成名就,所以绝不会贪图曾的金钱。

但是,即使是再大的官儿,总有休息的时候吧;即使权力再大,总有够不着的时候吧。所以,收几个能干的弟子,不仅能照顾自己的后半生和家人老小,说不定还能在关键的时候保自己一命,当然,能把自己执政的理念发扬光大让自己退而不休就更好了。基于这些考虑,穆这些人其实都在打着灯笼找徒弟,为自己经营后路。

由于清朝的“公务员”考试具有以上特点,所以,无论是对主考,或者对考生,结拜为师徒,这是双赢之举,大伙儿都沾光之事。曾国藩当然也不傻,知道里面的诀窍。于是,在曾国藩参加完考试之后,专门写了几首诗送给穆彰阿。诗作虽然并不值几个钱,但是传递的政治信号却是非常明显的。穆久经官场,当然明白这个登门拜码头的政治信号。所以,两个人一拍即合,结成双方都互相认同的“师徒”式政治同盟关系。

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是一个没有一点儿后台,也没有什么身家的农村娃儿。但是,自从他受到穆彰阿本人的赏识之后,就迎来了飞黄腾达的好日子。短短的十年间,他从一个七品芝麻官,坐着火箭升迁到了二品大员。

大家可以想想,在清朝,知识分子把当官儿视作唯一出身,多少人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读书,就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又有多少王侯将相后代侧身官场,以图再续家族辉煌。所以,晚清官场的斗争和倾轧、复杂和艰难,用脚趾头想都可以想明白。凭着曾的出身背景,要不是穆一手提拔他,又怎么能有这么顺利的仕途生涯呢?

对于这一点,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道光皇帝第一次召见曾国藩的时候,传旨让曾国藩在皇宫里一间很少有人去的房间里等候。可是,一直等到最后,皇帝也没有来。太监传旨,皇帝今天有事儿,不打算接见曾国藩了,要曾国藩明天再来。曾国藩心里惴惴不安,搞不清楚应该怎么办,但是直觉又告诉他有情况,于是就跑到座师穆彰阿那里求教。

从古至今,但凡当大官的人,无一不是精通心理学的高手。穆彰阿到底是个官场高手,对“上级”的心理活动猜得一清二楚。他听了曾国藩的描述之后,闭起眼睛思索了片刻,然后问曾国藩:你可曾留意墙上挂着的字画内容?

曾国藩紧紧张张地等待召见,哪有闲心去留神劳什子字画,所以老实地回答:没有。

穆彰阿怅然若失,喃喃着说:可惜,可惜。然后,派家人封了几百两银子,吩咐说让送给宫中哪个哪个太监,求他到哪间哪间屋子里,把墙上挂着的诗字都抄录下来,送到穆府。同时,让曾国藩在穆府等候。东西送回来之后,穆彰阿让曾国藩一定要看熟背会。曾国藩老老实实照办。

第二天,皇帝接见曾国藩的时候,果然开始提问关于墙上挂着的诗词字画之事,曾国藩侃侃而谈对答如流,皇帝一听之下大为满意,觉得曾国藩观察细微,记忆力过人,人才难得世所罕见,龙心大悦之后,不久下诏提拔了曾国藩。

在这个故事里,曾国藩就如同一个初入棋道的小伙子,而穆彰阿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国手。皇帝要和曾国藩对弈,曾国藩单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但是有了穆彰阿亲自点拨路数指点迷津,曾国藩就占据了主动。果然,在和皇帝的拆招过程中,曾国藩赢了大大的彩头,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赏识,为自己一路高歌猛进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曾国藩从一个出身农家的偏僻山里娃,一路飙升最后成了大清朝最年轻的高级官员,其学识、能力固然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要没有穆彰阿的关照与提携,曾国藩想实现如此进步恐怕就会难如上青天了。而且,当时的大清朝虽然日渐衰落,但也是人才济济。曾国藩能在竞争激烈的官场崭露头角出人头地,穆阿彰这样一个强大奥援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社会竞争中,拥有权力优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竞争的胜负。真正的高手,也不是先天就具有权力优势,而是后天擅长经营,构筑自己的权力优势。人们研究曾国藩的职场路线,特别是研究他从没有根基到寻找靠山、从利用个体优势到利用权力优势走通仕途的个例,也应该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8.聪明的皇帝,就是好皇帝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很奇妙的。比如,你聪明过头了,老天爷往往要提前夺走你的性命;你才华太出众了,往往会注定坎坷一生辗转飘零。

物忌太盛啊。

从主观角度来说,有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聪明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会产生过度的自信;如果这个人偶然还干出点事业,那么他往往就会把个人的成绩归功于自身的聪明而不是别人的帮助;发展到最后,也就是事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会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别人。于是,个人主义极度膨胀,最终发展成为自大狂,做出许多狂妄自毁之事来。历数古往今来许多大人物,成功得来不易,失败反掌之间,究其原因,大抵皆由于此。

从客观角度来说,生活在一个社会上,你多吃几口饭,我们就得少吃几口;你聪明无敌横行无忌,我们就得备受压抑受制于人。于是,人们对于出类拔萃的人嫉妒羡慕恨,就一时一刻不会停止。因此,那些聪明的才子、那些漂亮的美人,很少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幸福,而大多数摧折在命运的手中。

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非常低调非常谦抑的。对别人低调,就能避免才华外露恃才傲物;对自己低调,就能避免被胜利冲昏头脑而飘飘然。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持久,才能渐走渐高,最终开拓人生的一片天地。

然而,真正的聪明之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普通的聪明之人则要常见一些。我们普通百姓,过着普通的日子。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看看那些聪明人的生活,从他们的经历中学些人生谋略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隋炀帝杨广是个毁大于誉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杨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据历史记载,在杨广13岁的时候,他就被老爹杨坚封为晋王。后来隋朝灭陈时,刚刚20岁的杨广作为统帅,带领名将韩擒虎和贺若弼等人直捣陈都建康(南京),因而立下大功,被封为太尉之职(掌握兵权)。此后,杨广又带兵南下平定江南叛乱,北上打败突厥进犯,颇得时人好评。

我们说杨广非常聪明,并不只是说他立下战功,而是说他在夺取皇位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机诈权谋,令人不得不咋舌。

据史书载,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叫杨勇,被老爹立为太子。杨广要想当皇帝,第一步先得取代杨勇自己当上太子;第二步才能接替老爹当皇帝。所以,想方设法搞掉杨勇取而代之,这成了杨广的直接目标。而杨广在其后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后,也确实达成了这个目标。大家知道,自古帝王最无情,夺嫡的斗争是最血淋淋最无情的,杨广想从老二当上太子,也不可能会有人主动让出来给他,他挖空心思频出巧招,最后生生把自己的老哥给挤下去,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而如果分析杨广一系列招数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努力营造并最大化发挥金钱、名望和权力的优势,这是杨广PK杨勇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首先,确立取杨勇而代之的目标。杨广想当皇帝,必须先踢开挡在自己前面的老哥,这没什么说的。自古天家就没有什么骨肉之情,普通百姓家,老爷子死了,大家还得争个房子分点财产,更何况帝王拥有天下江山这么大的产业,儿子们更得你争我夺不亦乐乎了。杨广要想踢开杨勇,首先一点就是痛下狠心,不留情面,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中伤杨勇,不整倒老哥决不罢休。

杨广的老哥、隋朝的太子杨勇,是个老实人,但是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生活不够检点,不知道该收敛自己,同时也缺少杨广那样的心机。当时,隋朝的皇帝杨坚有两个特点:一是杨坚起家不易,所以他崇尚简朴不尚奢华;二是杨坚敬爱皇后独孤氏,独孤氏的意见能够很大程度上左右朝政。杨勇明明知道老爸喜欢节俭,偏偏却要奢侈浪费;明明知道独孤皇后痛恨男子宠幸太多姬妾,偏偏毫不掩饰地寻欢作乐。杨勇的行为开始让母后独孤氏不满。特别是独孤皇后曾亲自为杨勇选娶了一个妻子(元妃),但杨勇偏偏不爱这位正妻而宠爱他人,这一下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不久,元妃病死,独孤皇后怀疑是被杨勇毒死的,而杨勇也不想法辩白自己,于是,独孤氏开始讨厌杨勇。这些为杨广整倒杨勇提供了可乘之机。

同类推荐
  •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答疑篇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答疑篇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考试周太焦虑?大学生一定要参加社团如何经营自己的人脉?大学里有长久的爱情吗?考研还是就业?不想空虚?不想迷茫?……《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答疑篇(签名版)》是十万名大学生选择的树洞——微信公号“秋夜青语”的答疑集锦。有关就业、爱情、孤独、人脉等所有的疑惑,让大学生自己说出口,网络红人“秋叶”为首的答疑团队为你解答,答案简短,一针见血,为你奔跑的欲望找到方向。在这里,找到你的问题,找到你的答案,找到你自己。读完,你的大学不再迷茫。
  • 人气决定成败

    人气决定成败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桶板有多长,而不是最长的桶板有多长,真才实学好比木桶的桶板,它们的长短决定了你能装多少水,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则是那个木桶的桶底,它决定了你能不能装水。55招社交绝学,55迅速打通你的人脉。本书从55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出发,快速提升你受欢迎的程度,让你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气王。
  • 名师解惑丛书-领袖气质大挖掘

    名师解惑丛书-领袖气质大挖掘

    《名师解惑丛书-领袖气质大挖掘》,本书主要介绍了领导者的相关气质及潜在能力的挖掘。
  •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韩国、日本、欧美万千人士都在追寻的终极幸福手册——《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年度心灵抚慰大作,温暖感动持续升温!纠结、痛苦、失望、遗憾、焦虑、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让原本精彩的人生黯然失色。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纠结,体会不到宽容、真诚和美好。这是因为你在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就会发现全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强大的、乐观的、自信的自己挖掘出来。《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从九大方面带你解读真实的自己,并配以心灵调适良方,让你读懂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快乐地工作、生活!本书由李素文著。
  • 20几岁的竞争力

    20几岁的竞争力

    一个人没有专长很难成功,但除了专业能力,成功还要很多配合的条件,而是否具备竞争力是成功的关键。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是否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力和执行力则是个人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本书从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力和执行力三个角度,重点阐述了20几岁的年轻人在初入职场时可能陷入的误区和应该采取的正确的心态和做法等,从而在人际沟通中游刃有余,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学习,能够轻松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剑青鸾

    一剑青鸾

    一个心地善良的山村小子,七岁时祖坟冒青烟,得了把仙剑,剑名青鸾;他不喝酒只喝茶,因此世上出了个茶剑仙,希望执剑荡平天下事;他文采不咋地却偏爱写酸诗,于是天下人都知道了那句:我有一剑问青鸾,碧海云天清音绝。
  • 同途

    同途

    来历不明的少年,进入了大梁的学院。一个传奇的崛起,途中伴随着他的,除了重重险境,还会有什么呢?
  • 就不做你队友

    就不做你队友

    电竞甜文,颜炎×许悦,学霸vs伪学神16年来一直自以为处在数学最顶端的颜炎第一次碰到对手,奈何这个对手居然是个打游戏的!本是两情相悦,却因为竞争对手的关系而迟迟没有在一起,千帆过尽,两人终成眷侣~许悦:你猜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颜炎:为什么许悦:许你心悦~颜炎:那你猜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许悦:小哥哥,为什么呀~颜炎:为了当你的太阳,照亮你在的每一个地方。许悦:害羞~那天黑了怎么办呢?颜炎:别出门……许悦:没有太阳的地方,月光会照着你
  • 幻想史诗之交织的剑

    幻想史诗之交织的剑

    听!那是时光在低语,似乎呢喃着英雄的事迹,又似乎在讲述一些帝国的历史。他说这里有勇气、有力量、有王权,是英雄的鲜血,他又说这里有情感、有意志、有梦想,是英雄的泪水。但,我终究明白了,这是一段了不起的传说。
  • 后来终归曲终人散

    后来终归曲终人散

    天长地久有时尽,山盟海誓从来都也只算是一句玩笑,何必当真。你我不必再有联系,后来终归曲终人散。
  • 善恶之中

    善恶之中

    她是暗黑才女,她与哥哥永生永世生活在复仇中,她陷入仙界各派大乱中,她陷入暗香阁阁主的掌控中,她……她只是在善恶之中的陷入者,这一切和她没直接的关系但有必然的关系,请别伤害她。
  • 清清涂夏

    清清涂夏

    【无cp,生活向小短篇】闪烁的路灯伴着轻轻的风吹落叶声,空气带着湿润,案台上满盈盈的。遍布在路边的杂草里,窸窸窣窣中,几道微弱的气息,向着光扑腾。
  • 冰山王子请微笑

    冰山王子请微笑

    他和她是雪带来的相遇,他和她又是无言的诀别。他对她表面冷淡而又不屑一顾,内心却可用一切护她周全;她对他依旧不忘心头,想尽自己所有换他一次笑颜。喂,我的冰山王子,我莫影儿会把你抓到然后一直霸占到老,问你可愿意?愿意的话就一起白头偕老,不愿意的话就从此形同陌路。到底结果会是怎样?且看“我”如何把冰山拿到手,且看且珍惜。话说冰山时间长了也是会被融化的,我的冰山王子你也是一样的吧?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