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成为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关键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管理;以人为本;新模式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市场为需求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和理念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这是树立正确学生教育管理指导思想的基础,高校学生工作强调其参与地位,树立主人翁意识,努力满足学生各种发展需要,并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人格化”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已有好几年了,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学生是不是“以人为本”?无原则的包容违规违纪教师是不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刚性管理吗?“以人为本”难道只要表扬,不要批评?只讲人情,不要原则吗?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一教职工一学生,是一个由“人一人一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前者为方,后者为圆)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中贯彻应体现在努力向公正去接近、教师的职责应落实到服务对象、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解放自我、创新工作机制,激活创造热情、创建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家的氛围。
“学校人格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打造校园的文化环境,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②强化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④建立高雅的学习环境。班级、寝室在学校都属于基层单位,万丈高楼平地起,人格化管理离不开基层组织,建立健全的班级人格化、寝室人格化管理非常重要。
二、“情”与“法”的互动是打开学生管理工作之门的金钥匙
“情”指的是“情感教育”,它能拉近管理者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并做到与学生心灵的互动。但只用“情”的话,学生管理就缺乏着力点,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太过温情的随意,所以我们还不得不提出“法”。“法”指的是“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它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我们督促,学生就紧;我们舒缓,学生就松”的管理上的冷热病,还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定量化、准确化、科学化,克服我们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凭印象、凭感觉的模糊化管理。但如果只用“法”,只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只能治表不治里。只有“情”与“法”达到真正的互动与交融,才能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同时感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积极性,并自觉地参与和支持学生管理工作,从而达到表本兼治的目的。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应该有各自的特色,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以“社会为本、以人为本”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策略,把管理视为一种完全服务于人的手段,这是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管理工作要特别重视研究管理对象,了解管理对象,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教师和学生置于“人与人”的生活关系上面,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情感关系,从而实现师生之间教育与自我教育、促进与共融关系的发展,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愿去充分展现个性魅力和创造力;完善现行的学生评价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用科学的激励、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学生工作主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方向问题。一个人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业务、文化、身心素质,但具备这些素质以后去干什么和怎样干,并不完全决定于这些素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思想政治素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学生工作必须及时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行为模式,从而有效地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上来。
三、加强学生寝室管理,形成人文化、社区化管理氛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高校,自身招生、就业和教学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政策都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实行弹性学分制,分级教学以来,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它不仅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更是良好学风形成的最基层单位。寝室氛围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一个单元,甚至整个院校的校风校貌,所以学生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应从班级转移到寝室。加强寝室建设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进行文明寝室建设的基础。公寓管理应以合同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学生住在学校宿舍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每位新生一入学就应与公寓管理办公室签订一份《自律协议书》,其内容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书》在激励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又对学生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大多数已是法律意义上的合法公民,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搞好寝室建设另一重要环节是选好寝室长,寝室长不仅仅是负责安排好寝室的卫生和值日工作,还要管理好寝室成员的各方面表现,带动全体成员积极向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院、系可适当选派团、学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担当此职,认真抓好寝室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来考查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各方面表现。系团总支还应积极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各项竞赛活动,如定期公布寝室的卫生成绩、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考研率及各项活动的获奖率等,以寝室建设为切入点来不断地提高全院的校风校貌,把寝室真正建设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学生宿舍的基础上,将相邻的一栋或几栋学生宿舍划分一个“社区”,在社区建立以学生党支部为核心,以楼栋(社区)管理为主体,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把学生工作的着力点定位在社区和社团组织中。据此,学生工作的相应部门在此基础上明确相应的职能职责,负责相关工作。学工部可在每个社区设立“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学生工作办公室”,赋予其一定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日常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团委在社区可以设立社区团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为社区团工委)和社团团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团团工委),具体负责社区和社团的团组织建设、思想教育、社区文化等工作。学生会可在社区设立学生的自律组织,即社区管理委员会,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三自”教育活动。党团组织建立在社区,可以有力地加强学生宿舍的系统管理,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交叉”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并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防止管理上的空白和漏洞。
四、构建网络化人文管理为基础的学生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学院应使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畅通管理中的信息渠道、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接受、反馈学生工作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水平。学院通过信息反馈网站及时公布学生工作各方面的情况,如学风建设情况通报,校内重大活动安排,学生获奖、处罚通报、热门话题、就业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随时了解到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学院通过网络还可以收集学生有关吃、住、行等后勤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保证了后勤和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参与学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信息反馈网站与院方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化解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管理网络化可以从根本上改进并提高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紧张的现象,而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又使得学生工作效率较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必将使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和激化。要使其得到根本解决,唯有进行学生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先进技术,从减员增效上做文章。通过开发学生工作管理软件,引进相应设备,将各职能部门与各系联网,并将终端设立到学生宿舍;同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制,形成高校学生工作网络化体系,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之真正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在校内网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专门的学生工作网站,作为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有力手段,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以达到学生工作网络化的要求。学生工作网络化建设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开辟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面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快、更广泛地获取社会信息,对以课堂灌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形成直接冲击。因此,学生工作应正视这一现实,通过网络化建设,利用网络载体设立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舆论平台,在信息网上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构建新型校内思想教育阵地,积极推动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开发思想教育电子教材,形成校园网络对师生思想宣传教育媒体的整合作用,逐步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学生工作网络化建设还能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新环境。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生工作网络化建设,将终端设立到学生宿舍,并与心理健康中心联网,可以营造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新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坦诚地谈出自身的困惑所在,有利于心理健康教师掌握真实情况,对症下药;同时,心理健康中心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材料发布到网上,学生可随时点击其网页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工作网络建设,将问卷发布到网上,对广大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学生可在网上畅谈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这就有利于学生工作人员掌握真实的情况并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学生工作网络化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进行学生工作网络化建设,才能使高校学生工作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已悄然形成了一种校园网络文化,这也是今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的来说,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从实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的、严谨的学生管理和不懈地努力,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工作的自身要求,应把握好学生工作主体性、导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原则,推行“思想管理先进化,学习管理多元化,考评管理人性化,宿舍管理社区化,学生管理网络化”的模式,构建适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使高校学生工作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