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发书告急。操遂留荀彧守许都,自引大军七万,前往迎敌。双方相持两个多月,交战数十次,互有胜负。但毕竟袁绍兵多将广,且粮草丰足。曹操兵微将寡,且缺乏粮草。操遂产生了放弃官渡退兵许昌的想法,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
荀彧回书略曰:
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为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今两军相持数日,彼军虽众也不能进,足见彼军之势不过如此;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咽喉而使之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操得书大喜,顿时打消了放弃官渡退回许昌的想法,战胜袁绍的信心大增。令将士齐心协力,死守官渡,寻找时机。
袁绍这边,大将韩猛搬运粮草,却被徐晃、许褚、张辽烧毁。袁绍遂派大将淳于琼领两万人马镇守屯粮重地乌巢。那淳于琼嗜酒如命,即到乌巢,每日与众将喝的烂醉如泥。
谋士沮授素知淳于琼嗜酒如命,当日闻听袁绍派大将淳于琼领两万人马镇守屯粮重地乌巢,急忙进帐劝绍另派别将把守,以防乌巢有失。袁绍大怒不听,将其赶出大帐。沮授出,掩泪叹曰:“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曹操军中缺粮,派人往许昌催办粮草。不料使者被袁军拿获,缚来见许攸。那许攸,字子远,是袁绍帐下谋士,少时曾与曹操为友。当下搜得曹操的催粮书信,来见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军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袭许昌,则许昌可破,曹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绍曰:“曹操诡计多端,此书莫非诱敌之计乎!”
这时,审配使者到,先报告运粮之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曾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中饱私囊,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绍见书大怒曰:“汝个滥行匹夫!尚有何面目于吾面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来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加害,吾有何面目复见冀州人乎?”遂拔剑欲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故如此轻生?公既与曹操有旧,何不往投之?”只这两句话,点醒许攸。
许攸遂奔曹营而来,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去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曹方解衣歇息,闻听许攸来,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大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慌忙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原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破袁之策。”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远之谋,吾必大败。”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食仅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诈,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乎?”遂附耳低言曰:“实不相瞒,军中只有本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得之?”许攸遂将详情告知曹操。
操执攸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又知我军实情,愿即教我破袁之策。”攸曰:“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七十万大军,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操喜曰:“愿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把守,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绍大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曹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寨中。
由许攸给曹操说话的态度和方式可以看出,此人实在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小人,至少可以说他是个不懂得如何做人的人。
曹操作为大汉丞相,为了自己的霸业,卑躬屈膝地向许攸请教破袁之策。许攸作为一个刚从袁绍大营投靠过来的人,却不乘此时直接献出破袁绍之策,以便取得曹操的信任,反倒蹬鼻子上脸,卖起关子来了。可见许攸是多么的浅薄。
后来曹操打下冀州后,他更加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在众文武面前直呼曹操的小名,并说没有他许攸,曹操不可能夺得冀州。难怪后来许褚将其杀死,曹操尽管表面上责怪许褚,内心却感谢仲康(许褚,字仲康)。
这里可以看出,曹操为了自己的霸业,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忍气吞声,忍受着这么一个不懂礼数的人,尽管不停地遭到许攸的奚落,还是一次又一次向其求教破袁之策,这是多么高的一种境界啊!这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次日,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持久。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毙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辽曰:“亦需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亦筹之熟矣。”便叫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李典引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
黄昏时分,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操自引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往乌巢进发。沿路但有袁军盘问,皆诈称蒋奇护粮之兵,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怀疑。及到乌巢,四更已尽。曹军一起杀出,四处放火。霎时,火光冲天,烟迷太空。那淳于琼正醉卧帐中,听到呐喊,正待要起,早被曹兵拿住。其余人马已被曹军杀散,粮草尽行烧毁。淳于琼被擒来见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缚于马上,放回绍营以羞辱之。
袁绍看见正北火光冲天,知是乌巢有失,急派蒋奇前去救应。半路遇到曹操得胜之师,蒋奇被张辽所杀。张郃、高览攻打曹营,中了埋伏,大败而逃。二人又遭郭图陷害,袁绍欲加罪于二人。
二人遂率众来降。操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来侯。二人大喜。许攸崔曹操乘胜攻打袁绍,张郃、高览请命为先锋去劫袁绍大寨。操从之,遂分八路攻打袁绍。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降者无数,袁绍仅带随行八百余骑逃命去了。操获全胜。
操令打扫战场,不料于袁绍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日绍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付之一炬。
曹操这一招绝对让那些写信暗通袁绍之人感激万分,今后一定会舍命跟随曹操,因为这条命本身就是丞相给的;让未写信的人也觉得曹丞相宽宏大量,定会一心一意为其卖命。
曹操这一招实在高明,因为在敌方十分强大,我方弱小时,手下一些人思想不稳定、动摇,寻找自己的退路,打自己的小算盘,虽然可恨,但却情有可原。因为这些人毕竟没有放弃曹操,直接投奔袁绍大营,只不过通信而已,有些人也许是一时糊涂。再说此一战虽然大胜,但袁绍还有很大的实力和地盘,毕竟还未灭,若此时对这些投书人擒而杀之,会令人心不稳,军心涣散,不利于一鼓作气剿灭袁绍,反而可能会给袁绍以可乘之机。相反,若付之一炬,那些写信的人会长出一口气,没有任何思想包袱,他们会以一颗感恩的心,与其他将士团结一致,奋力杀敌。
乌巢劫粮可以看出曹操智慧的超人,他的果断,他的敢于冒险和善于冒险,他的身先士卒,他的不放过任何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
官渡一战,袁绍七十万大军,三分之一被杀;三分之一投降曹操;其余三分之一四散溃逃,只有极少数人跟随袁绍逃回冀州。
曹操整顿军马,稍事休息,即向北推进。袁绍亦重整人马迎敌。双方战于仓亭,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再次杀败袁绍。从此袁绍的有生力量已大部分被消灭。袁绍因此忧虑成疾,一病不起。眼看冬季到来,操遂引兵回许都。
第二年春,操复起兵攻打袁绍,绍令三子袁尚领兵御敌,被操又杀得大败。袁绍又忧又惧又气愤,不久便一命归西。操遂利用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将其一一消灭。就这样,曹操终于平定了北方最强大的诸侯袁绍,长江以北绝大部分疆土已成了曹操的地盘。此时曹操手下兵马已达五六十万,文臣武将达数百人之多。曹操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下一个目标又将是谁呢?
五三足鼎立心愿难遂
其实,下一个目标曹操心里早就有主意了,那就是荆州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只不过曹操知道,部队连年征战,已经疲乏不堪,必须休整,养精蓄锐。对收降的袁军将士必须进行重新整编和训练。
另外,他也必须犒赏在平定袁绍过程中的有功将士,以激励士气。安排行政官员到各地赴任,以稳定局面。面对百废待兴的地方经济和连年遭受战乱、苦不堪言的老百姓,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
而且,如果大军南下,将面临以前从未打过的水上战争,曹操也必须训练自己的水军。而训练水军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以曹操在灭了袁绍后,休整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四年),才于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亲率大军五十万,分五路南下,决心一鼓作气,一举灭掉刘表、刘备和孙权,拿下荆州和江南。
也是曹操运气好,大兵未到荆州,刘表就一命呜呼。听说曹兵到来,年仅十四岁坐上宝座不足两月的刘琮,早就吓破了胆,哪敢应战。蔡瑁更是无谋之辈,平时玩弄权术、媚上欺下还可以。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也是肝胆俱裂,遂双手将荆州献上。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富庶的荆襄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