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能凡事只想着自己
哈佛故事:
一个年轻人所恋的女友离开了他,他受不了这样的挫折想自杀。于是,他带了根绳子,独自一人来到树林里把绳子绑在树枝上准备吊死,可被搭上绳子的树枝说话了:“年轻人,请别在我身上吊吧!有一对小鸟此时正在我的枝头筑巢呢!我有责枉保护它们。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会折断,鸟巢也保不住了,请你原谅我,并且也可怜可怜那对小鸟吧!”
年轻人听了,体谅了它的爱心,就放弃了这根树枝,重新选择了一根更粗的树枝,可是当他把绳子搭上去时,这根树枝也说话了:“年轻人,不要这样吧!春天就要到了,不久以后我就要开花,成群的蜜蜂会飞来嬉戏、采蜜,这会带给我以及别的人以极大的快乐,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也会被折断,花蕾也会被摧残而死,那么蜜蜂们会非常的失望!”
年轻人听了,只好把绳子又换了一根树枝。“原谅我吧!”他还没搭绳子呢,树枝就开口了:“年轻人啊!我好不容易自己伸到路上,目的就是想让疲惫的旅行者在我的底下得到一些阴凉,这带给我很大的快乐,如果你把我折断。这会让我和路人都很遗憾!”
这时,年轻人沉思了一会儿,似乎明白了,他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自杀,只因为我承受痛苦吗?难道我还不如这些树枝高尚和大度吗?即使我不能做伟人,也至少要做一个不为人带来麻烦的人吧?”一念之间,他把自己的焦点由自己身上转向了无数他所认识的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他带着新想法扔掉绳子离开了。
阅后警言:
人不能只定睛在自己身上。只在意自己受了什么伤害、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担、压力,更应该注意别人的需求,以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益处为志向,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只想着自己,会让自己变得狭隘、自私,缺少人情味,这样,即使自己活的自以为很满意,却不被公众所接受,人生就是毫无意义的、失败的。
在生活中不要迷失自己
哈佛故事:
有一个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还特别地留了一把足有一尺长的白胡子。
有一天,老人在门口溜达,邻居家五岁的小孩儿问他:
“老爷爷,你这么长的胡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把它放在被里面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的?”
对于这个小孩的问题,老人还从未注意到,竟一时答不上来。
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老人突然想起小孩子问他的话。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感觉很不舒服;他又把胡子拿到被子里面,仍然觉得很难受。
就这样,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整整一个晚上,觉得胡子怎么放都不得劲,竟折腾得一宿未睡。
第二天天刚亮,老人去敲邻居家的门。
正好是小孩子来开门,老人生气地说:“都怪你这小孩,让我一晚上没睡成觉!”
阅后警言:
长长胡子的人睡觉时究竟是把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有必要去想吗?而现实中,人们往往喜欢把一些简单的无聊问题复杂化,这样的后果,除了扰乱你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外,没有一点益处。
凡事见好就收
哈佛故事:
有一位爷爷带着小孙子进林子去捕鸟。爷爷自做了一种捕鸟器,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由隐蔽在灌木丛中的人拽着,箱子的周围撒下各种野鸟喜欢吃的米粒。只要有鸟受撒下的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人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飞来一群野鸟。大概是太饿了,不一会儿就有6只走进了箱子。这时,小孙子正要拉绳子,可又想,再等等吧,一大群呢,或许一会儿还能再直进几只。等了一会儿,其他在外面的非但没进去,里面的反而走出来3只。他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1只,但他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些要回去吧。终于,连最后那一只也走出来了。
结果,小孙子连一只鸟也没能捕捉到,但他却捕捉到了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而机会却稍纵即逝;贪欲不仅让人难以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
阅后警言:
这是一段很能给人以启发的故事。生活中,这样的事人人都可能遇到,但多数犯的都是一样的毛病,贪欲大,侥幸心理强,不知见好就收,这在买卖股票上给人的教训最大,人生的得失也就在一种意念当中完成。
谨防意念上的误导
哈佛故事:
在一个旅馆住了三个人,都是第二天一早准备去大隘谷观光的人。第二天一早,三个人都分别出门了,其中,一个人带着一把雨伞,另一个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位什么都没有拿。在旅途中他们都遭遇了一场雨。
等到晚上归来时,拿伞的人被淋湿的衣服还没有干,拿着拐杖的人虽没淋湿衣服,但身上却跌了伤,而第三个人不仅身上没有伤,就连身上的衣服也是干干爽爽的。这使得另外两个人很纳闷,甚至怀疑他根本就没有出去过。于是,他们便问他:“你怎么没有事呢?”
第三个人笑了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向拿伞的人问道:“你为什么会被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这位回答说:“下雨的时候,我因为有这把伞,就没避雨,想着早些回来,却不知不觉被淋湿了;当我走在坎坷泥泞的路上时,就走得小心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才没有被摔伤。”
接着他问拿拐杖的人:“你为什么没有被淋湿而却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人说:“下雨的时候,因为没有带雨伞,我就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被淋湿;当我走在坎坷泥泞的路上时,我想拐杖能帮我点忙,却不知为什么总是跌跤。”
听完两个人的介绍后,第三个人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雨伞的却淋湿了,拿拐杖的却跌伤了,什么也没有拿的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因为我什么都没有可依赖的,所以,下雨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仔细地走,所以我没有被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主要在于,你们有可凭借的优势,所以就少了防预和谨慎,结果受了难。”
阅后警言:
有时候优势也会成为一种负担。这不是优势不可以凭借,而是优势往往可以麻痹人,恰恰是因为自己的优势而使自己栽了跟头。而把决定权交到别人的手里,由外力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相信谁都不如相信自己。谁把优势当成炫耀的资本,谁就终有一天会被它所毁掉。
生活主要是让自己满意
哈佛故事:
成年的美国女人身高不足150公分算是矮个子了,加上已经超过了60公斤的体重,一副平常的面庞,这对一个姑娘来说情况并不好。
但捷米并没有被那些以貌取人的社会世俗所困扰,她依然每天都快乐地生活着,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彩。其实捷米并非天生这样乐观,是什么原因让她面对并不看好的自身的自然条件仍然显得很自信呢?
这还得追溯到捷米读大学时的一段伤心往事。
那年捷米18岁,步入大学后她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舞会。对于每一个花季少女来说,舞会都是个期待展现自己靓丽身姿的场合,她们都憧憬着在舞会上能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至少那些专骗女孩子钱的杂志里都是这么描写的。
那年,女性中流行戴仿钻石的水晶耳环,捷米也不例外,总是带着一副又大又沉的耳环,以至于舞会前她的耳朵疼痛难忍,不得不用膏药贴在耳朵上。
也许就是因为这副膏药,至少捷米自己是这么认为的,那晚的舞会上,捷米在那里呆坐了整整4个小时,竟没有一位男士邀请她,这让她异常地尴尬。
那天晚上回家后,捷米告诉父母,她跳舞跳得腿都要抬不动了。
可他们哪里知道,捷米回到卧室后,趴在床上伤心地哭了一个晚上。
之后的几天里,她每天晚上都会梦到那些参加了舞会的同学都相互传说,舞会上只有捷米被一个人晾在座椅上,根本没人愿意和她跳舞。
一天,捷米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书,附近的长椅上坐着几对恋人。捷米的心里忽然开始担忧起来,人家会不会认为她是个找不到男朋友而到这里借读书消愁呢?
可当她读到手中的一段散文时,看到文中有个总是忘了自我却幻想着未来的女人,这个人总是在意别人对她的印象,因此,她在自己身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却很少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那一瞬间,捷米忽然发现自己现在一直在与一个毫无意义的事情相联系着。在为迎合别人的眼光而活着,可事实是根本没有人在意过她。从此以后,捷米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因为知道了一个人只有活出自己的生活才有意义。
阅后警言:
一个人的生活具有绝对的独立性。这是说,相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如何生活,怎样来理解生活和实践生活,完全是他自己的事,如果他不想让别人来参与,那别人就无权来干预他的生活。当然,这不涉及具有社会属性的事宜。既然生活是自己的事,就不便让自己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必非得走别人为你指出的路,你为自己负责,你才能证明你是你自己,而不是附属物。
别太看高自己
哈佛故事:
电影明星艾尼丝开着跑车来到了一家汽车维修站,一个很精干的小伙儿接待了他。她告诉小伙儿说,车喇叭好像有点问题。这个小伙儿不仅技术高,手也利落,还有一副帅气的面容和健美的身材,一边干活还一边哼着歌,喜欢歌的一定喜欢明星,艾尼丝心想,自己也一定是他心中的偶像。
那时,她刚刚出演了一部热映的电影,大多数国人都知道她,可眼前这位小伙儿却并没有因为在为大明星服务而表现出惊异和兴奋。
“你平时爱看电影吗?”她不禁问道。
“不但看,我还是个影迷,所有的明星我都知道。”他一边回答她,一边修车。
不一会儿,车修好了,他说道:“搞定了,你可以把车开走了。”
“小伙子,那我可以邀请你一起去兜兜风吗?”艾尼丝很自信地邀请修理工小伙儿。
“抱歉!我还在工作时间里。”小伙儿婉言拒绝了她。
艾尼丝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于是她编了一个借口:“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我觉得你修车后,是否应该亲自检查一下呢?”
小伙儿沉吟了一下,说道:“好吧,那是你来开还是让我开?”
“既然是我邀请你的,自然是我来开。”艾尼丝说。
跑车平稳地飞驰在高速公路上,艾尼丝从反光镜中看着身边的小伙儿问:“你认识我吗?”
“当然了,你来的时候我就认出了你,你的新片最近不是正在热映么?”
“我想你对我本人好像有所成见啊,比如不是那么热情。”
“我想是你误会了,我并没有对你冷淡。只不过我不像你的粉丝那样狂热而已。你和我都有着自己的工作。你来找我修车时,在我眼里只是我的顾客,无论你是否是明星,我都会尽职尽责地为你服务。难道在工作时间不应该这样吗?”
小伙儿的这番话深深地震撼了艾尼丝,她忽然发现自己在这个看似干着卑微的小伙子面前是如此渺小。
阅后警言:
有些人在社会上有了一些名气之后,就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了,要比平常人高贵了,与人说话口气大了,姿态也傲慢了,他觉得这样做更符合他的身份,但他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世俗劣根,也只有具有这种劣根性的人才会认同这种作法。正像上面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艾尼丝自认自己是明星,但这只是她自己和少数人的评判,并不是所有人所认定的。所以,一个人即使出了一点名,也不要太看高自己,否则会让自己很尴尬或者是难堪。
不要主观臆断别人的心理
哈佛故事:
哈佛有一个心理学教授找来两个七岁的孩子进行一项心理测验,用以得出差异的原因。
这两个孩子,一个是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而另一个孩子则是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儿子。
教授让两个孩子一起看一幅画,画上画的是一只小兔子坐在餐桌旁边哭,而兔妈妈则板着面孔,站在一旁。孩子们看完画后,教授让他们说说这幅画是在表达一种什么意思。生活在困苦家庭的孩子抢着说:“小兔子在哭,是因为它饿了,想要东西吃,但是家里已经没有可吃的东西了。兔妈妈也觉得很难过,但它又没有办法弄到东西吃,所以只好板着脸告诉小兔子不许哭。”
“不是这样的,”富裕的独生子反驳说:“小兔子哭的原因是它已经不想再吃东西了,但它妈妈却板着脸非要强迫它继续吃下去不可。”
据此,教授得出结论:面对同一种意境,而具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事业观的人所做出的认识是不同的。
从前,曾有兄弟二人,出门做生意,他们来到一个偏远陌生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人无论男女都不穿衣服。
哥哥见了这副样子,皱着眉头说:“这儿如此荒蛮不开化,像原始部落一样,我们在这里绝对不会有生意做。”
弟弟则与哥哥的看法不一样,他认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俗,我们只管和他们做生意,何必在意他们穿不穿衣服呢?尽管他们不穿衣服,但不会不吃饭吧?你觉得人家不穿衣服是不讲廉耻,说不定人家还看不惯你穿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