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到了唐朝唐玄宗时期。
一段发生在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几乎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标志。这段故事,距离殷商帝辛和苏妲己一千八百年,同样凄美绝伦,同样惊世骇俗。
唐玄宗本名李隆基,庙号“玄宗”。公元755年即天宝十四年11月,唐玄宗的干儿子安禄山伙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公元756年7月14日,安禄山统领叛军攻入潼关,唐玄宗决定放弃首都长安,逃往四川。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太子、众多皇子和六宫粉黛,在禁军的护卫下仓皇出走。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今陕西兴平市的马嵬坡,以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从将士发动兵变,杀死杨贵妃的堂兄、宰相杨国忠,为防日后遭报复,威逼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赐三尺白绫,缢杀杨贵妃于马嵬驿西门外佛堂前梨树下。一代绝世佳人香销玉殒,魂断马嵬坡。那年杨贵妃三十八岁,唐玄宗七十一岁。
关于此节,《资治通鉴》记述得十分详尽,因“士兵不得食”“饥而愤怒”,于是“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唐玄宗命高力士问缘由,陈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曰:“朕自当处之。”入门,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叩头流血。唐玄宗曰:“贵妃长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正自犹豫不决,这时高力士进谏:“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唐玄宗乃命高力士引杨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陈玄礼等视之。陈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陈玄礼等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
一般的解释是,太监总管高力士当时为了保护唐玄宗能够顺利逃亡,只得劝唐玄宗采纳陈玄礼的主张,牺牲杨贵妃,平息军愤。然而奇怪的是,杨国忠、杨贵妃一死,禁军立刻护驾前进,显然兵变原因并非兵士“饥而愤怒”,且唐玄宗出逃前一日,曾“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余匹”,带足粮草。马嵬坡距离长安不过百里,即一日路程,士兵哪里会饥饿疲劳到必须杀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地步?再说,陈玄礼只是禁军的一员将领,没有理由冒着可能被诛杀九族的风险进行兵变,即使杀死杨国忠,他也不可能代替杨国忠当宰相,不可理喻。但他却以“贼本尚在”,“六军不发”,逼唐玄宗杀杨贵妃。
其实,这些表面现象恰恰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力士和陈玄礼都是这次兵变的同谋,而幕后主使正是太子李亨。
高力士生于公元684年,卒于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即今广东高州市。高力士幼年入宫,曾受武则天赏识,因协助唐玄宗先后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宠信,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随驾逃到成都后,高力士又被封为齐国公。高力士虽为宦官,却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史载其文武双全,权倾朝野,时行善事。因杨国忠专权,高力士自然与他发生冲突,最后借禁军之手将其杀死,而当唐玄宗对缢死杨贵妃之事犹豫不决时,又是高力士出面相劝,这些都合情合理。
李亨虽是太子,但唐朝有频繁更换太子的传统,李亨终日忐忑,不知能否继承皇位。马嵬坡兵变后,陈玄礼立即派人向在后队的李亨密报。李亨当即掉头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即今宁夏,自行登基,史称“唐肃宗”,从而造成逼宫的事实,逼迫唐玄宗做了太上皇。
“马嵬坡兵变”实际上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政变,杨贵妃成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新唐书》《旧唐书》都说,当时情势危急,杨贵妃主动献出自己生命,以换取唐玄宗的平安,这让杨贵妃的形象骤然间高大了许多。
马嵬坡的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所以发生,专家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以及公元751年大唐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之间爆发“怛罗斯战役”,唐军战败,导致国力下降等原因。然而,德国科学家豪格的科研团队却从全球气候的变化,提出另一个重要原因。豪格团队在中国广东雷州半岛和玛雅人生活过的委内瑞拉卡里亚科(Cariaco)等地,分别提取了湖泊沉积岩样品,由沉积岩中钛元素含量和磁性能的变化,推断出当时的气候情况。2007年元月,豪格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唐朝与美洲玛雅文明都经历过经济与文化极度发达的辉煌时期,几乎在同一时期走向衰亡,玛雅文明甚至消失,导致衰亡的共同因素是,当时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全球性的季风期异常,引发持续的全球性的大旱灾,连年旱灾导致农业歉收,这是引发动乱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一研究成果遭到中国不少专家学者的强烈质疑和反对。有人说,气候影响历史,匪夷所思;有人说,豪格研究的是华南季风,不能代表全国的气候,意义不大;还有人说,气候影响历史并非老外原创,中国学者很早就在研究,豪格的成果并没有超越我们此前的研究成果;有人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记录的气象资料不过几十年上百年,而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的气象记录可以上溯三千年,中国的研究成果早就令世界瞩目了。多名学者表示,豪格研究方法未必可靠,取样推理不合逻辑,气候影响历史理论存在争议。
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定时期就会发生。自然灾害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权崩溃,但当政治腐败时,自然灾害会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尤其是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严重的自然灾害势必会影响粮食产量,无疑会引发社会变革和社会动荡,甚至催化政权崩溃。为什么豪格团队的这一成果会引起这么多反应,说到底是因为他是外国人,中国人是比较讲究面子的,大家自然会罗列出一堆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来证明老外的不对,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死于非命,但在人们心目中,不希望这位美丽的贵妃就此结束生命,于是后世有了多种传说,其中杨贵妃死而复生并在日本遣唐使的帮助下逃往日本,就是很流行的一个版本,据说日本某电影明星就自称是杨贵妃后裔。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唐玄宗有三十多个子女,而杨贵妃虽然得唐玄宗多年宠爱,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说明不能生育的原因在于杨贵妃,怎么到了日本杨贵妃就突然会生育了?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让杨贵妃东渡日本还不过瘾,还要让杨贵妃嫁给日本人,跟日本人生儿育女,香火不断。荒唐,且可笑。
不过,当时以晁衡为首的日本遣唐使的确想救杨贵妃。
晁衡即阿布仲麻吕,《旧唐书》称之为仲满,公元698年生于日本奈良,公元770年逝世于中国长安。晁衡官居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诗人,政治家。
公元716年,大唐开元4年,即日本灵龟2年,日本派遣由557人组成的第八次遣唐使团,十九岁的晁衡随团入唐。晁衡先在国子监太学攻读汉学经典,毕业后一举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刊正经史子集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公元731年即开元十九年,晁衡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主管供俸、讽谏、扈从和乘舆等。杨贵妃多次召见晁衡,给予鼓励,唐玄宗对晁衡的才华十分赏识,晋升晁衡为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要职。晁衡不但才华超人,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交往甚密,曾得监察御史储光羲“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赞美。
就在唐玄宗刚刚逃离长安,陈玄礼派人四处串联,撒布消息,企图激起禁军将士对杨国忠的愤慨。晁衡恰好带着三十一个遣唐使随军撤离,风闻传言,料定事态严重,矛头指向不仅仅是杨国忠,而且还有杨贵妃。晁衡目睹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旷世之恋,决定冒险救人,当即求见唐玄宗。
唐玄宗听了晁衡的奏报,问高力士:“爱卿以为如何?”
高力士是此次兵变的同谋之一,没想到消息这么快就传给了唐玄宗,震惊之余,忙道:“陛下,如果说有个别禁军兵士不满杨国忠丞相,尚在情理之中,不必大惊小怪。”
晁衡道:“陛下,臣担心将有大事急变。”
唐玄宗道:“难道陈玄礼敢造反?”
晁衡道:“《周易》之既济有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中国还有一句话:‘防范于未然’。时下‘安史’贼势猖獗,朝廷兵马都在前线,方圆百里之内,除了禁军并无其他勤王兵马,禁军难免托大。大唐贤相魏征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禁军是水,陛下是舟。臣以为陛下切不可掉以轻心,未雨绸缪,永远都是对的。”
唐玄宗知他历来忠心耿耿,且颇有智谋,便问道:“以爱卿揣测,最坏的情形会是什么?”
晁衡道:“军中传言所指虽是杨国忠丞相,但殃及池鱼,最后必定会指向贵妃娘娘。”
唐玄宗哼了一声,道:“谁敢为难贵妃,朕就灭他九族!”
高力士出得通身大汗,此时不动声色,说道:“陈玄礼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禁军头领,哪有这等胆量?晁大夫,军中传言,当不可信!”晁衡道:“高公公,不可不防。”唐玄宗已有些将信将疑,问晁衡:“如何才能阻止最坏的情形发生?”晁衡道:“臣想马上找一个身貌酷似贵妃娘娘的人,以备万一之需。”
唐玄宗当即了然,命高力士取出几件杨贵妃平时穿的衣服给了晁衡。
高力士眼珠转了半圈,暗道:“原来晁衡想实施偷梁换柱之计,幸好被咱家知道,否则可就坏了太子爷的大事了!”
晁衡带着三十一个日本遣唐使,来到一个集镇上。
无巧不成书,晁衡正看见一个酷似杨贵妃的女子。这女子名叫花大姐,四十来岁,是个变戏法的,会些杂耍魔术,她的丈夫叫张不来,打把式卖艺会耍些刀枪棍棒,长相有些文静,最大的特点是惧内怕老婆,虽然有点功夫,却常被花大姐揪耳朵掐脸蛋。花大姐夫妻二人正在敲锣打鼓,拉场子吸引观众。晁衡拨开众人,朝花大姐看了一回,见她面色粉白,细皮嫩肉,胖乎乎的,只是比杨贵妃略矮一点,冒充杨贵妃大体可以蒙混过关,便道:“二位请跟我走。”花大姐满脸堆笑,道:“客官,这是要带俺去哪儿?”因花大姐的戏法远近闻名,常被大户人家带去做专场演出,以为又被人请,少不了赏钱,还能吃香喝辣,自然高兴。
晁衡道:“不远,走吧!”
花大姐跟在晁衡后面亦步亦趋,点头哈腰。张不来推着独轮车,“嘎吱嘎吱”乱响,屁股扭来扭去。独轮车上有一口大木箱,里面装着变戏法和杂耍的工具,车上捆着刀枪剑戟,还插着不少小彩旗。
来到一座废弃的寺院内,晁衡就是想在这里实施他的调包计。这个寺院不大,距离唐玄宗下榻之处不远,早已空无一人。出乎意料的是,刚刚走进寺院,高力士迎面走来,晁衡当即惊出一身冷汗,道:“高公公怎会在此?”
高力士朝花大姐瞄去一眼,暗赞晁衡有眼力,竖了竖大拇指,压低嗓音说道:“晁大夫真是料事如神!”晁衡道:“怎讲?”高力士道:“晁大夫刚刚离去,禁军果然逼宫,杨国忠丞相已死于乱军之中。”晁衡急道:“后来怎样?”高力士叹道:“都让你说中了!六军不发,非要陛下赐死贵妃娘娘不可。”极其夸张地长叹一口,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无可奈何,惜别贵妃,赐三尺白绫。”
晁衡晃了晃,努力没让自己倒下,问道:“贵妃娘娘怎样?”高力士一脸苦楚,道:“贵妃娘娘倒有些飒爽之气,她说既然只有她才能解陛下之危,她将义无反顾。”沾沾眼角,又道:“贵妃娘娘说,临别前她要来此寺院礼佛。”晁衡四下瞧了,小心翼翼问道:“贵妃娘娘现在何处?”
高力士用手礼让,道:“里面请!”
佛堂前梨树下放着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人,白布盖身。晁衡急走几步,单腿跪地,轻轻揭开白布一角,正是杨贵妃!晁衡“呼”一下站起,喝道:“怎会这样?”高力士慌忙四下瞅了,道:“请小声说话,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人验视刚走。”晁衡怒极,颤巍巍指着高力士,一字一句地道:“你怎不救下贵妃娘娘?”
高力士站直身子,道:“连陛下都救不了,谁还救得了?”
晁衡悲叹一声,“扑通”跪倒,以头碰地,道:“贵妃娘娘,臣来迟了!”原本以为高力士是唐玄宗身边最信得过的人,言计时并未避讳,哪会想到正是高力士密报陈玄礼,趁晁衡外出提前动了手?适才这座寺院内发生了怎样的惊心动魄之事,晁衡已无法想象,唯有泪水喷涌,一连磕了七八个头。
高力士又沾沾眼角,道:“其实晁大夫来得也不算迟。”
晁衡抬起头,奇道:“怎讲?”
高力士道:“适才咱家带走贵妃娘娘时,陛下目光急切,咱家给陛下点了头,意思是放心,晁大夫马上就到,定能救下贵妃娘娘。”
晁衡道:“那又怎样?”
高力士四下瞧了,哈着腰说道:“如今之计,只能假戏真唱,你带这位……”用眼扫了一下花大姐,又道:“你带她离去时,故意让陛下看到,就说送贵妃娘娘东渡日本,这样贵妃娘娘在陛下心中就永远活着。陛下已是偌大年岁,承受不了任何击打。陛下宽心,就是大唐之幸,就是万民之幸,就可早日剿灭‘安史’叛贼。”
事已至此,晁衡叹了一口,道:“明白了。”
高力士道:“你让她女扮男装,一会儿从寺院后门走出去,咱家这就去招呼陛下,让陛下瞧着。”晁衡道:“那贵妃娘娘的遗体……”高力士道:“既然陈玄礼验视已毕,叫你的人把贵妃娘娘葬在山坡上吧,再做个记号。唉!没想到这就是贵妃娘娘的归宿,让人痛心啊!”说罢单手提着长袍匆匆去了。
望着高力士的背影,晁衡心里掠过一丝阴影,暗道:“此人已不可信用!”
晁衡把两个副手武田和藤原请到一旁,说道:“日本向大唐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是我等报效大唐的时候了。”对武田说道:“武田君,你把贵妃娘娘的遗体带去,找个风水宝地,好好安葬。我没有救下贵妃娘娘,已是愧疚,决不能让贵妃娘娘长眠在这兵踩马踏之地。”对藤原说道:“藤原君,你带着花大姐速速离去,走旱路奔汉水,而后直出长江,到扬州带上鉴真大师的弟子法明法师,一同东渡日本。”朝花大姐、张不来望了一下,低声说道:“陛下龙体康宁,才能早日灭叛,贵妃娘娘的秘密不但涉及陛下的龙体,还涉及大唐国运的兴衰,涉及万千民众的生死。这夫妇二人既然知道贵妃娘娘的秘密,就不能让其中途离去。”拉过武田和藤原的手,用力握了,道:“急危时刻你二人可自行决断,记住,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守秘密!”
藤原问道:“晁衡君要去哪里?”
晁衡道:“我要陪伴陛下,直到‘安史之乱’平息。”
花大姐十分好奇,趁众人说话,偷偷掀开白布一角,瞧见杨贵妃,吓得“呀”了一声。
藤原和十五个遣唐使带着花大姐夫妇离开了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