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为你擦好上路的鞋
印度有一句谚语说:“朋友是抵抗忧愁与恐惧的卫士。”朋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一个词。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功成名就,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
朋友有很多种,有点头之交的朋友,有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有因共同利益捆绑而成的利益朋友……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可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驱赶精神上孤独的朋友。
当我们遭遇不幸和痛苦时,他们可以和我们一起分担;当我们孤独无助时,他们可以星夜兼程、不远万里,向我们伸出一双坚实的大手。我们在他们面前可以无拘无束、毫无戒备,大家可以常聚在一起侃大山、聊家常、谈事业,说什么都会非常愉快。
但是,随着学习和工作压力的递增,人们已经被一层一层的习惯和世故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心态浮躁,他们期待朋友、期待友情,但是却以种种理由不肯经营友情。他们抱怨:“我们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哪儿还顾得上维系友谊呢?”他们不主动和朋友联系,却抱怨人情越来越冷淡;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却抱怨没人愿意走进他们的内心。
我们可以看下面一组数据:《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结果:87.5%的人感觉“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反映了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潮流中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45.3%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的众多熟人中,真正称得上朋友的不到5个;另外,有34.3%的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仅有为数不多的6~10个——换句话说,80%的受访者认为,算得上朋友的人不到10个。与此同时,30%左右的受访者称自己的熟人数目在51~100个之间,另有26%左右的人认为自己的熟人数目超过100个。
“朋友越来越少”反映出了现代生活中的人情冷漠,这对我们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十分有害的,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不可能离开其他人单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亲人和爱人,因为亲人总有离开我们的时候,爱人也会有闹别扭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朋友的安慰、支持和帮助。他们会帮助我们走出难关,鼓励我们继续生活。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大,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自己生长的地方,到陌生的城市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在家靠亲戚,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是每一个出门在外的人都深信不疑的格言,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你真正的朋友?
明代名士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曾经这样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意思是说:“在道义和学业上相互激励,对错误或过失直言相劝的朋友是畏友;平时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以心相交,关键时刻能生死与共的朋友是密友;只知道用甜言蜜语相互吹捧、吃喝玩乐的朋友是昵友;而那些平时与你称兄道弟,在你有困难时却背弃你的朋友则是贼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朋友,同学、同事或者通过其他关系结识的人,我们都称其为朋友,然而,这其中能够一起分享你的快乐的人居多,而能陪伴你一起共渡难关的人却是少数。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便足以说明,真正的朋友少之又少。他们不关心你的外表有多光鲜,不关心你的官位有多高,生活有多富裕,而是关心你为了换来这外表的光鲜付出了多少、过得累不累。
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许多人前来慰问。大家来了,送上礼金,安慰一些话,然后就走了。有一个人,是他们家多年的好友,来了,并不多言,却把这家人的鞋子——包括那女人的鞋子、孩子的鞋子全部拿出来洗擦干净。别人不解,问他,他说:“她家里既出了这么大的事,她一定会到处奔波,一定会穿鞋。可她现在这状况,根本不会有精力去顾及到这件事。我把鞋帮她擦干净了,她穿起来会舒服、方便。”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感动。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承担别人的生活,别人也无法承担我们的生活。在你成功的时候为你捧上一束鲜花,是每个人都非常容易便能做到的,但是在你身陷困境时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却只有你真正的朋友。
纪伯伦曾经说过:“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这个和你一起哭的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他不介意你飞得有多高,他也不要求你能带他飞,甚至他不介意你是否还在飞。但他会关注你有没有能力起飞,他会想到你在飞行的时候会不会累,他会告诫你不要让自己飞得太累。即使他什么也做不到,他仍会为你擦好上路的鞋。
朋友的信任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
有人说过,所谓幸福,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和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
朋友间需要的就是信任。因为信任是做朋友的基础,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就失去了做朋友的前提。信任也是打开我们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可以用利诱和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可以挽救心灵,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
公元前4世纪,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斯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被判死刑。
皮斯阿斯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了国王,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斯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斯必须找到一个人来替他坐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是有人不怕死,他就是皮斯阿斯的朋友达蒙。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斯回家与母亲诀别。人们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日子如水,皮斯阿斯一去不回头。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斯也没有回来的迹象。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斯的当。
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之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幸灾乐祸的大有人在。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有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斯。
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斯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这真是人世间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数的人都以为自己在梦中,但事实不容怀疑。这个消息宛如长了翅膀,很快便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听闻此言,也以为这是痴人说梦。
国王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斯松了绑,并赦免了他的死罪。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能被别人信任,那份心情的确会跟平时不一样。男人、女人,相识的、不相识的,当对方真诚地说出一句“我信任你”时,被信任者会有一种崇高的感觉在心中升腾,觉得自己受到他人的信任很光荣,内心很欣慰、很自豪,这是一种对人格的慰藉。于是,被信任者会像珍惜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一样珍惜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达蒙即使被送上绞刑架,他也信任朋友皮斯阿斯;而皮斯阿斯惦记着朋友对自己的信任,所以才会在最后关头日夜兼程地赶回来。他们最终感动国王,使皮斯阿斯获得赦免。
我们可以把信任看做是一棵长在心里的常青树,站在这棵大树下,人的心灵被生命的绿意滋润着,感到心与心之间并没有遥远的距离,感觉彼此之间走得很近,这样可以使朋友间的友谊更为亲密和坚固!
诤友让你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不足
忠言逆耳,很多对我们自身发展有益的话,往往比较刺耳,听上去可能不太舒服,但这些话可以像一把刷子替我们扫去思想上的污垢,使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而不致被厚厚的灰尘遮掩住。也因此,“诤友”经常会被我们误解,甚至可能葬送友谊。
正所谓“甜言蜜语,百听不厌”,然而,良药虽然苦口,却能治愈身体的疾病,忠言虽然逆耳,却可以帮你扶正自己的修行。
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非常纯净、非常虔诚,天天只是在大树下思维、冥想、打坐。
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沉,就起身在林间散步,偶然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到莲花正在盛开,十分的漂亮。
修行人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这么美的莲花,假如我摘一朵放在身边,闻着莲花的芬芳,精神一定会好得多呀!
于是,他弯下身来,在池边摘了一朵,正要离开的时候,听到一个低沉而巨大的声音说:“是谁?竟敢偷采我的莲花!”修行人环顾四面,什么也看不到,只好对着虚空问:“你是谁?怎么说莲花是你的呢?”“我是莲花池神,这森林里的莲花都是我的,枉费你是个修行人,偷采了我的莲花,心里起了贪念,不知道反省、检讨、惭愧,还敢问这莲花是不是我的!”空中的声音说。
修行人的内心升起了深深的惭愧,就对着空中顶礼忏悔:“莲花池神!我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痛改前非,绝对不会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修行人正在惭愧忏悔的时候,有一个人走到池边,自言自语:“看!这莲花开得多美,我该采去山下贩卖,卖点钱,看能不能把昨天赌博输的钱赢回来!”那人说着就跳进莲花池,踩过来踩过去,把整池的莲花摘个精光,莲叶全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池底的污泥也翻了起来。然后,他捧着一大束莲花,大笑着扬长而去了。
修行人期待着莲花池神会现身制止,斥责或处罚那摘莲花的人,但是池畔一片静默。
他满心疑感地对着虚空问道:“莲花池神呀!我只不过谦卑虔诚的采了一朵莲花,你就严厉的斥责我,刚刚那个人采了所有的莲花,毁了整个莲花池,你为何一句话也不说呢?”莲花池神说:“你本来是修行人,就像一匹白布,一点点的污点就很明显,所以我才提醒你,赶紧去除污浊的地方,回复纯净。那个人本来是个恶棍,就像一块抹布,再脏再黑他也无所谓,我也帮不上他的忙,只能任他自己去承受恶业,所以才保持沉默。你不要埋怨,应该欢喜,你有缺点还能被人看见,看见了还愿意纠正教导你,表示你的布还很白,值得清洗,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呀!”修行人顿时醒悟了,他连忙向莲花池神道谢,再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行,让自己保持纯净的本性。
朋友那些逆耳的忠言,可以帮你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口蜜腹剑,生活中的赞美的声音并不一定是发自赞美人的内心,那些敢于当面指出你的缺点的人,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陈毅同志也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那些敢于当陈你的错误或缺点,敢于当面批评你的人,便是你这一生的诤友。
诤友像一面镜子,让你更清楚地看清自己身上的不足。
乔治·罗纳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希望能在一些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在这些回信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的人。”乔治·罗纳看这封信时,气得发疯。
他也写了一封信,想气气那个人。但他冷静下来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不对呢?瑞典文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他用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我没有错误。因此,我应该写封信感谢他才对。”
于是,他重新写了一封感谢信:“你写信给我,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在你并不需要秘书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将贵公司的业务弄错一事表示歉意。之所以给你回信,是因为听他人介绍,说你是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而自己却无法自知,我备感惭愧,而且十分难过。现在,我计划加倍努力去学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不断地进步。”不久,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并且给了他一份工作,两人还成为很好的朋友。
缺点和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天敌,而诤友的作用,便在于帮你指出缺点,并引起你的警觉。只给你鲜花和掌声的朋友,是你的普通朋友;给你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的朋友,才是你的诤友。所以,我们要善待诤友提出的批评的意见。如果不能善待诤友的批评,那么你就永远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永远无法改正,也就无法获得成功。
千万不要把诤友善意的批评当成是对你的攻击,也不要把诤友的意见当成是给自己难堪。拒绝了诤友的批评,你便是为自己关上了成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