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小艺是三年二班的学生,她的爸爸妈妈要出差两天,而本市又没有什么亲戚,恰巧她家也在米若所在的小区。于是,她的父母就让米若的妈妈帮忙照看两天。
这天早晨,米若妈妈早早起了床,虽然在家她不是做饭的主力,但是偶尔的面食非她莫属,饺子、包子、馅饼、馄饨……反正她什么都能做,据说在家还蛮受欢迎。一般情况下,早晨她是绝对不早起的,怎么也会睡到米若的爸爸叫她起来,有的时候甚至是米若拉她才会起来。所以,如果妈妈能早起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不是曲小艺来了,恐怕全家都没有这份礼遇,因为米若妈妈今天早晨要大显身手,做好吃的了。通常情况下,米若妈妈只会在晚上才会做面食。
米若爸爸难得清闲,但是睡回笼觉,他是绝对不会有的。尽管早餐的主力换了人,他也没闲着,炒了一个胡萝卜土豆丝和榨菜川椒肉丝,做了黄小米稀粥。这个时候,米若妈妈早已和好了面,今天她要做的是家传手艺薄春饼。不到10分钟的时间,饼已下锅,米若和曲小艺在洗漱的时候,餐桌已经摆好了。然后,米若妈妈从厨房里端上来烙好的春饼,软软的,薄薄的,很少油,然后卷上胡萝卜土豆丝加一点榨菜肉丝,如果不怕辣,还可以将川椒放几条,咬一口真是好吃极了。那天早晨,曲小艺吃得饱饱的,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饼。
因为在她印象里,妈妈都是在市场买人家烙好的筋饼、鸡蛋饼,有的时候,也会到饭店吃大饼,但是米若妈妈烙的饼既薄软,又不油膩,真好吃。而且听米若说,家里的早餐从来都是两个菜,然后配一些清淡的小菜。随米若挑选。早餐如果吃面包牛奶对米若来说,就算是改善了。而在许多孩子的家中,面包牛奶却是主要的早餐,而且会经常吃。曲小艺就是这样,她的父母总是买一些现成的东西,很少做美味的菜肴。
米若妈妈实事求是地说:“虽然我会经常做面食,但大多时候是在晚餐,因为我不擅长早起。”说完,她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米若的爸爸。
米若的爸爸假装没看见,其实因为妻子的主动坦白他还是有一些小感动。
这个时候,曲小艺羡慕地说:“不管在什么时候,至少米若可以经常吃到许多好吃的东西,而我都快变成洋人了,我是名符其实的面包族。”
米若听了笑得不行,“你也太悬了吧,你爹妈没有人会做面食吗?”
“最多就是会包饺子,反正我也不太爱吃,许多时候她们都买速冻的,省事呗!”曲小艺通过在米若家吃了两天饭,竟然对爹妈有了很深的意见。
米若妈妈拍了拍曲小艺的头,“没事的,以后愿意吃阿姨做的饭,随时欢迎你。如果你妈妈愿意学手艺,我还可以教她啊!”
“好,我一定让我妈妈学会做面食!”孩子就是孩子,刚才还是乌云密布,这会儿却雨过天晴,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等到曲小艺回家的时候,米若才有空问妈妈,“妈妈,是不是就曲小艺的妈妈不会做面食啊?”
妈妈想了想说:“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真会做面食的在我身边还真不多。一个是她们当时没兴趣学,一个是父母也没教。不过,像我做这么好的就更少了,你可要知道,我爸爸是当时有名的厨师,我的这个手艺可是轻易不外传的。”
看着妈妈神气的样子,米若就想笑,最后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但是米若却非常庆幸自己的妈妈很手巧,能够做别人做不出来的美味,继而她又想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妈妈,你要不要将那些秘方告诉我记下来,否则到我这个时候,我们会的就更少了。”
米若妈妈真是吃惊不小,她最服气的就是自己这个宝贝女儿,想问题总是那样刁钻古怪,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她挖的陷阱。
不过,米若的话却是非常的有道理,父辈们甚至更前辈们畅行的许多手艺和生活知识都随着岁月的流逝,因为年轻人的不学或不喜欢慢慢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我们还能吃到自己做的家酱、自己腌的咸鸭蛋、自己做的酸菜……可是80后、90后或者再往后的人,有多少人会学习这些,那个时候,他们还能品尝到这些流传下来的美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