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一个人相信自身的能力叫做自信,但是过于自信就成了自负;一个人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叫做坚定,但是无论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都一意孤行就成了固执。
1929年,丘吉尔的老朋友美国证券巨头伯纳德·巴鲁克陪他参观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那里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丘吉尔。当时他已年过五旬,但狂傲之心丝毫未减。在他看来,炒股赚钱实在是小菜一碟。他让巴鲁克给他开了一个户头——“老狐狸”丘吉尔要玩股票了。
丘吉尔的头一笔交易很快就被套住了,这叫他很丢面子。他又瞄准了另一种很有希望的英国股票,心想这家伙的老底我都清楚,肯定能赚。但股市偏偏不听他的指挥,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
如此折腾了一天,丘吉尔做了一笔又一笔交易,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泥潭。下午收市钟响,丘吉尔惊呆了,他已经资不抵债,要破产了。正在他绝望之时,巴鲁克递给他一本账簿,上面记录着另一个也叫温斯顿·丘吉尔的人物的“辉煌战绩”。原来,巴鲁克早就料到像丘吉尔这样的大人物的聪明睿智在股市之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提前为丘吉尔准备好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吩咐手下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一个账户,丘吉尔要买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要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
丘吉尔一直对这段耻辱的经历守口如瓶,而巴鲁克则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细地记述了这桩趣事。幸运的是巴鲁克帮助丘吉尔储备了另外一个自己,这才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丘吉尔的失误就在于他的过度自信,总认为自己是一贯正确的。结果,过度的自信把丘吉尔带到破产的边缘。“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在决策中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进而容易忽视客观情况的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把握时,那么成功的概率大约只有70%。
人们的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可以部分地归结为其他两种认知偏差:自我归因和后见之明。前者是指人们倾向于将其在决策活动中的成功归结于自身的才能,而将失败归因于坏运气而非他们自己的失职。
一个人一旦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就会高估成功机会,忽视了思考过程中所隐含的危险。感觉过于良好的决定,通常会一头撞入自毁之门。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三位宇航员进入“联盟—11”运载飞船准备返回地球。
刚开始时飞行一切正常,但就在飞船即将进入大气层的一瞬间,座舱中与外界连接的通风安全阀忽然松开了。气压阀松动后,飞船上的通气小窗口快速地一开一合,飞船舱内的空气也迅速地向太空中散去,这样的状态只持续了不到半分钟,可怕的死亡便降临了。三位出色的宇航员杜博罗沃里斯基、沃尔果夫和巴查耶夫为发展宇航事业,在太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1年7月,俄罗斯《劳动报》记者果罗瓦切夫在标题为《致命的几十秒》一文中,揭示了30年前悲剧的原因。他在文中写道,如果当初的宇宙飞船设计师不过于自负的话,三位宇航员就不会因未穿宇航服而导致窒息死亡。
上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在宇航事业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了在这场竞争中成为赢家,前苏联不断加快宇宙飞船的设计,并增加发射频率,而宇航员的安全问题却往往被忽略或根本无暇顾及。为赶超美国人设计的两座舱飞船,前苏联的设计师们紧急将原有的两座舱“联盟”号飞船改为了三个座舱。而杜博罗沃里斯基和他的两位战友要“挤进”这个窄小的飞船,就只好放弃占用很大空间的宇航服。这种做法立即遭到了包括前苏联空军总司令助理卡马宁将军在内的许多人反对,但“联盟”号的主设计师米申却一再夸口说:“就算宇航员只穿内裤飞行也是一百个安全。”
血的代价使此后的宇航事业吸取了一个重大的教训。继三位宇航员的悲剧发生后,历史上再未出现过不穿宇航服乘坐宇宙飞船的做法。的确,感觉过于良好有时会让“掌舵人”麻痹大意,人类为此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经轰动一时的“泰坦尼克号”载着人类的不沉之梦航行,结果,因为船长放松警惕,面对突然出现的冰山躲避不及,造成了1513人丧生的历史惨剧。
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夜色中的冰山就会潜伏在前方不远处,决策者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与它撞击才是。然而在决策中却很难避免它的出现。
这如同“骄兵必败”一样,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作为青少年要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掌好手中的舵,不要让自己一头撞上暗礁,造成船毁人亡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