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空间的挑战
新时期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市场空间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外教育机构的介入和竞争,二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首先,根据WTO的协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逐步开放包括高等师范教育在内的教育服务市场,届时国外办学机构将蜂拥介入我国教育市场,从而加快占领中国教育市场的份额,跟国内高校展开激烈的竞争。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与改革,特别是2004年9月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教师教育正在由过去封闭性的体系走向由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共同分担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今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将不再是师范院校独家经营,因此,师范院校不仅要面对师范院校内部的竞争和挑战,而且还要面临着综合性大学发展教育学科所带来的压力和国外高校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带来的激烈竞争。
(二)本科评估的挑战
2007年10月学校将迎接教育部的本科合格评估,这是摆在全校教职工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全校师生员工务必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人才、师资的挑战
早在20世纪初期,中国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就指出:“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环顾当今世界,重视一流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是大学的共识。斯坦福大学的创办人在大学创办初期曾三顾哈佛大学,希望聘请该校校长出任斯坦福首任掌门,精诚所至的结果是哈佛大学校长为他推荐了比自己更强的一位大学校长。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制订了高薪聘请全世界著名学者来校任教的政策。升本挂牌之初,我校的师资队伍情况不容乐观,一是数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尽合理,它涉及教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很多方面,这些都亟须调整和改善;三是高层次领军型人才欠缺。这个现实不仅严重影响到学校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也严重影响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四)办学条件、资源的挑战
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办学资源的不足有目共睹。由于以前绵阳师专和绵阳教育学院历史发展的特殊原因和区域位置的影响,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较慢,部分设备较为陈旧。同时由于学校升为本科院校时间较晚,错过了高校新区建设的最佳时期,加上连续几年的扩招,已使我校现有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馆和其他生活设施面临着沉重的压力,这些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相当的单一。首先,专业口径过窄。一个专业只与中学的一门课程相对应,即中学里有什么课程,师范院校就培养什么课程的教师。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教育类课程门类较少、形式单一、整体性差,课程内容也较为陈旧,难以反映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水平和成果,同时脱离基础教育实际。再次,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上述种种弊端与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从更大的方面来说,不仅与当今教育的形势与要求不相适应,更难与世界教师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相抗衡。
另一方面,我校也迎来了发展过程中的良好机遇。
第一,社会环境和宏观政策给我校带来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保障。我校又地处绵阳科技城,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国家优惠政策,这些都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绵阳师范学院的成功组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源市场。
第二,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希望和精神。
学校挂牌以来,全体领导在认识上高度统一,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各级领导工作扎实、埋头苦干,全体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已经为学校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以来,离退休干部和教职工从各方面关心学校的发展,并不断为学校工作献策出力。前不久,在学校组织的民主党派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在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加上“每个人怎样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讨论主题,这反映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心声,即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全校上下万人拧成一股绳,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顺利通过2007年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而努力奋斗。
第三,学校合并前两校打下的良好基础。
两校在合并前,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可喜的成就,绵阳师专和绵阳教育学院自办学以来,多次获得上级领导的表彰,各项指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这是两校老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今天工作的良好基础。另外,两校优良的办学成果和扎实稳健的校风也是我们应该保持并发扬的传统,并将他们的成绩作为我们今天乃至今后工作的动力。我们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办学成果。
第四,学校近四年来的可喜工作成绩。
学校组建以来,顺利地实现了两校的实质性合并,成功地完成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调整了学科专业结构,加大了科研工作力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构建起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三座“立交桥”,加快了新区建设步伐,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科学管理的水平,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招生和就业形势两旺,社会声誉大大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为学校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带来的机遇。
最近几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教育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既是为了保证扩招后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全面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通过教学水平评估,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学校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2004年,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专门开展了第二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在此基础上,学校将60多年来历经传承与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干部当好后勤兵和服务员,全心全意为学校谋发展,为教职工谋利益”和“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优势,逐步发展非教师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优化专科教育,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以文学、理学和教育学为主干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融入中国科技城建设,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师教育和其他应用型专门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用10~15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教育质量较高,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这既是今天绵阳师院人面对教育改革大潮与时俱进的科学选择,也是对我校60多年来办学历史、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凝练,更是学校历史上历届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办学智慧的结晶。
我校定位的科学内涵
绵阳师范学院是以原绵阳师专和原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的,其师范性专业的主体优势及教师教育的历史性决定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类型定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不变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师范本科院校”应该是在同类院校中比较而言。“知名度”绝不等同于“重点”或“一流”。“知名度”将来源于“办学特色鲜明”,于是,有特色的学科,有特色的专业,有特色的科研,有特色的办学思路,有特色的培养模式等将是我们学校继续探索的。特色就意味着差别,与别人不一样。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多层次、多样化的,真正对政府、社会和下一代负责的做法是每所学校都要科学定位,包括学科领域、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规模以及办学目标。任何层次都能办出特色,办出一流。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异峰突起,出奇制胜”,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办学模式趋同。
一、办学目标定位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用10~15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教育质量较高,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就是说,学校在事业发展目标上,采取了“全面规划,分三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步,立足教师教育,夯实基础。本专科并存以本科为主,通过落实“学习、规范、融合、规划、建设、改革、评估”的十四字工作方针,为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全面建设,稳步发展。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优势的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本科院校;第三步,201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涵盖文、理、工、教、经、管、法等学科,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教师教育学科优势、办学实力较强、办学水平较高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