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系教学改革实践片段
翟静宜 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
从传统媒体跳入互联网媒体,好比从一颗卫星的慢速运行轨道跳入另一颗卫星的快速运行轨道,跟不上新的速度就随时可能被甩出轨道。这种短期内适应大幅度变化给人带来的刺激和压力,我在2000年进入中国无线信息服务网时,就有过强烈而新鲜的体验。
养成了快速反应的职业习惯,适应了互联网速率和变化。2008年来到南广,按南广规划的要求打理新闻传播系——2008~2009第一学期,老师们和我一起经受了“南广速度”的洗礼,形成了团结默契的领导集体,摔打出速度、力度均佳的骨干队伍。在为2005级毕业生和新专业方向“企业传播”抢出“两会一展”后,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全员标准化教学上的探索创新,于学期末开始启动。
不能等——“抢”出来的教改方案
2月12~15日,寒假的头四天。校园里安静下来,行政楼309会议室被新闻传播系“独占”,报纸、电视、网络、图书、杂志五个实训平台的项目组,依次过方案。讲解,提问,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一向喜欢体验由这种挑战带来的满足,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沉重的压力扣住,内心充满不安。七个实训平台,一口气上了五个,而全系6个专业8个方向教学计划的修改,综合实训平台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确定因素很多。“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说起来只有八个字,做起来步步都可能遭遇漏洞和风险。希望通过讨论,通过不同职业经历和专业背景的老师们的眼睛,尽可能多地找到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在开课前解决。
一连几天,我们盯住投影幕布,集中心力,查找每套方案中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遭遇的难点几乎都集中在那五个字:全员,标准化。然而这正是实训环节教学改革实验的核心所在。颇费了一番集体智慧来调整训练模式。到2月15日,报纸、电视、图书、杂志四个平台的方案定稿,网络平台的方案寒假中继续调整。
每套方案都包含八个文件:实训流程图与运行管理学生团队名单、课程简介、实训大纲、教师备课与授课指导、学生操作规范、设备与实验要求、课程考核办法、实训课表。没来得及组织宣传,开学前学生拿到课表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的能力、水平,做事的习惯和意愿,参差不齐。让每个学生都在实训平台上得到同样的教学资源和操作机会,按统一的标准去训练并考核,这本是“实训环节教学”的应有之意。但理论课学习和实训平台做事,两项都纳入学分考核,在增加新课的情况下,课下还要花很多时间去完成实训课的采写编辑任务,会有多少学生承受不了
在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我曾经犹豫。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两项工程都很复杂,大项目套着小项目,一起推进,要不要上得这么急一下动这么大的手术,摊子会不会铺得太大把情况摸准一点,筹备得更充分一点再起步,岂非从容很多、风险更小
有设计操作报纸全员标准化实训一年教改经验垫底,性格中急而猛的因素在这种关头又起了作用。看着小修小补怎么调都不顺的教学进程表,不想等。想想2005、2006、2007这几届赶上金融危机年头出门的学生,不能等。
任何事业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成就的。很多的问题,都是在起步之后才能在各个阶段遭遇,事前准备得再好,再充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困难都在起步前消化掉。如同以往每次遭遇重大困难时一样,心一横,拉着教学秘书田桂花和主任助理韩怀军,继而整个班子,从教学进程表入手开始操作,连天带夜地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
既开了头,没有不往下走的理由。头一个月至关重要,一切矛盾都可能集中出现在这几周里。只看那复杂的课表和按新方案上课的实训课老师,就必须做好随时应急的准备。
2月23日,2008~2009的第二学期,伴随着复杂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带着悬念开场了。
不能捂——直面问题的“学习实践”
开学之后险象频出。我们的学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忙——不能逃课,不能逃作业,实训任务又占去了相当多的个人课余时间。因为这些都和学分挂了钩。除了在外实习的毕业生,一至三年级,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都发现课多了,一些新面孔课程出现了,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少了。
第一周没出大事。第二周开始,到课率最高的2008级学生,出现下滑趋势;由于很多新课请的是校外老师,上课时间特殊要求多,课表看上去很复杂。尽管各专业的周课时量都控制在24~28节,2006级学生在24~30节,一些学生拿着课表还是惊呼:怎么一周38节课啊!怎么一天要上8节呀!
第三周,矛盾在大三年级集中爆发。大三的学生很多要考研究生、公务员,新闻学、传播学专业都反映承受不了。2006级新闻班的学生,基于《江宇之友》杂志的实训任务,一个采访提纲反复修改四次才被指导老师通过,又遭遇采访对象和时间地点的突然改变,采访时间与上课地点冲突,几乎崩溃,一批学生酝酿着集体拒绝采访。第二周问题暴露出来后,矛盾迅速发展到一点即着的程度。
由于开课前对新课程及教学改革宣传沟通做得不及时、不深入,学生不明白实训课和理论课的区别是什么,老师也是边摸索边做。个别老师第一次上实训课,在内容设计上没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被学生质问有炒冷饭的嫌疑。
教学管理难度增大,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系领导班子进入全面应急状态,迅速采取措施,发动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会,分几路调研、宣传和沟通。就在此时,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院和我系拉开了序幕,第一阶段第一环节,刘院长的联系点就是新传。
在系里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阶段,刘院长来参加学习调研,压力太大了。3月12日周四的晚上,学习调研的第一次会开场,党员同志们就下意识地按过去的老习惯,研究怎样学才能出“学习成果”,给领导一个交代。
参加会议的还有2006级广告专业的两名党员同学。她们反映,网络实训课程占用课余时间多并且教师讲授内容有重复,一些学生认为系里搞得教学改革在拿学生当实验品。话一出口,就有老师替同学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我是实训课程的“始作俑者”,当时就坐在两位小女生的旁边,老师们怕我尴尬,迅速把话题岔到其他事情上。
在查找问题的阶段不让大家谈问题一刹那间,我突然没有了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