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辅助检查 B型超声可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让产妇精神放松,采取自己习惯的排尿体位。
用温水冲洗外阴,同时让产妇听到流水声刺激其尿意而促进排尿;或将热水倒入便盆内,令产妇坐其上,利用湿热蒸汽的熏蒸可使尿道口痉挛缓解而排尿。使用热水袋热敷膀胱部位,促进膀胱收缩。可采取推拿利尿穴(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以逆时针方向按摩,并间歇向耻骨联合方向推压,先轻后重,每次5~15mIn。也可针刺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刺激排尿。
2.药物治疗原则 新斯的明可以加强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力促进排尿。
处方
(1)处方1:新斯的明0.5mG分别注入双侧足三里穴。
(2)处方2:中药蝉衣9G,煎汤后顿服,有利尿作用。
经上述诸法处理仍不能排尿时,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放置导尿管,排空膀胱并保留尿管开放24H,使膀胱充分休息,然后每2~4H开放尿管一次,以锻炼膀胱肌肉的收缩功能,1~2D后撤除尿管多能自行恢复排尿功能。导尿同时应注意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
为防止产后的尿潴留,应让产妇每3~4小时排尿一次。
造血系统疾病
一、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
【概述】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约占妊娠期贫血的95%。本病遍及世界各地,但地区差异较大,与地区经济情况及妇女社会地位相关,常与贫穷落后、营养不良相伴。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主要取决于体内缺铁的程度。
(1)隐性缺铁阶段:此时骨髓内贮存铁减少,骨髓内含铁血黄素或嗜铁细胞减少或消失,但体内尚有足够的贮存铁供应红骨髓造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铁蛋白均在正常范围或其均值变化不明显,细胞内含铁酶类也无减少。临床上可无任何贫血的表现。
(2)早期缺铁性贫血阶段:此时贮存铁已耗尽,血清铁开始下降,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减少,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的铁减少。出现正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可有轻度贫血的症状,如:皮肤、口唇黏膜及睑结膜稍苍白。
(3)重度缺铁性贫血阶段: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的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内含铁酶类亦逐渐减少,骨髓造血发生明显障碍,骨髓中红细胞系均呈代偿性增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显著下降,临床出现明显贫血症状:如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重度妊娠水肿、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此外还可因细胞酶类减少,组织和细胞功能因缺氧发生一系列症状,如胃肠功能低下、胃酸分泌不足或肠道吸收障碍,铁质吸收困难可使贫血进一步加重。还可因皮肤上皮细胞功能降低半胱氨酸缺乏,出现指(趾)甲扁平、脆薄易裂或反甲、皮肤变得干燥、毛发失去光泽且易脱落,孕妇显得苍老憔悴,无力懒动。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100G/L,血涂片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μm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6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白细胞及血小板一般无明显变化。
(2)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可见红细胞分裂象,无可染色铁,各期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少,染色较正常深,偏蓝或嗜多色性。边缘不规则,核小而致密,粒细及巨核系统多无明显变化。
(3)血清学检查:血清铁<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铁饱和度明显降低到10%~15%以下,当血红蛋白降低不明显时,血清铁降低为缺铁性贫血早期重要表现。
【鉴别诊断】
临床上主要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地中海性贫血鉴别,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以及血象、骨髓象的特点,一般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加强营养,鼓励孕妇进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紫菜、猪(牛)肝、豆类、蛋类食品等。此类食物不但含铁丰富,而且容易吸收。
(2)教育孕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
(3)孕期适当休息,积极预防早产。
(4)如有特殊的疾病应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有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2.药物治疗原则
(1)对因治疗:补充铁剂,去除导致缺铁加重的因素。
(2)对症治疗:输血疗法。
处方
(1)口服给药:一般均主张以口服给药为主,其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格低廉。
①硫酸亚铁:为首选,0.3G,每日3次,如果同时服用1%稀盐酸10ml和维生素C100mG更有助于铁的吸收。制酸剂、鸡蛋、奶制品、面包和其他谷类食物等如与铁剂同服可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在饭前1H和饭后2H内不宜口服硫酸亚铁。如果服后恶心、胃肠反应较重,也可饭后服用,但对铁的吸收率有一定影响。复方硫酸亚铁控释片(福乃得):每日1片,每片含硫酸亚铁525mG,维生素C500mG和B族维生素等。控释硫酸亚铁,使铁离子缓慢释放,减少对胃的刺激作用。维生素促进铁的吸收并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
②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为多糖铁复合物,易被肠黏膜吸收,但无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量每日150~350mG。
③富马酸亚铁:0.2~0.4G,每日3次,含铁量较高,对胃肠道刺激小,有时也有上腹不适、腹泻或便秘等。
④枸橼酸铁胺:10%枸橼酸铁10~20ml,每日3次,适用于吞服药片有困难者,但其为三价铁不易吸收,治疗效果差一些,不适于重症贫血的患者。上述口服铁剂补充后5~7D,血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D达高峰,可达10%~15%,随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容积逐渐升高,显示服铁有效。待血红蛋白明显上升以后可逐渐减少用量,为满足妊娠需要,并充分补充体内贮存铁,治疗应维持到产后3个月。如果规则用药3周,血红蛋白仍无明显改善,应考虑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2)注射用药:注射用铁剂多用在妊娠后期重度缺铁性贫血或病人因严重胃肠道反应不能接受口服给药者。使用后吸收快,缺点是注射局部疼痛。约有5%病人可有全身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常用的制剂有:①右旋糖酐铁:每毫升含铁50mG,首次肌内注射50mG,如无反应可增加到100mG,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15~20D为一个疗程,一般每注射300mG可提高血红蛋白10G/L。②山梨醇铁:每毫升含铁50mG,每次50~100mG肌内注射,局部反应较少,但全身反应较重。
【注意事项】
产时及产后处理:
1.临产后鼓励产妇进食,保证足够入量,避免产程过长或急产,加强胎心监护,低流量持续吸氧。
2.中度或重度贫血者,应配新鲜血备用,并开放静脉。宫口开全后,可助产缩短第二产程,但应尽量避免意外的产伤。
3.积极预防产后出血,胎肩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U,如无禁忌时,胎盘娩出后可肌内注射麦角新碱0.2mG,同时用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持续至少2H。
4.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并认真缝合会阴、阴道伤口,严格无菌操作。
5.产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有适应证需行剖宫产时,术中应尽量减少出血。
(二)巨幼细胞贫血
【概述】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mEmIa)临床较为少见,约占所有贫血的7%~8%,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可占全部巨幼细胞贫血的43.2%,妊娠期发病率为0.5%~2.6%,孕期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和感染时,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双胎妊娠时可高达17%。一般本病多在妊娠最后3个月发病或症状加重。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贫血:孕妇多起病急,贫血多为中度或重度,常在妊娠中后期发病,表现为软弱无力、头晕、眼花、表情淡漠、皮肤黏膜干燥水肿,活动后心慌气短等,严重病例可出现原位溶血及再生障碍危象,出现黄疸及全血细胞减少。
(2)消化道症状: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而致表面光滑(牛肉舌)。
(3)神经系统症状:因维生素B12缺乏而发病,主要由于周围神经、脊髓后侧束联合变性或脑神经受损,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部分腱反射消失及锥体束征阳性,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可于贫血之前出现。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可出现狂躁、抑郁、定向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大于95μm3,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大于32PG,红细胞大小不均及异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大多减少,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减少,血小板通常减少。
(2)骨髓象:红系呈巨幼细胞增生,不同成熟期的巨幼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30%~50%。
(3)叶酸及维生素B12测定:血清叶酸小于6.81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小于227nmol/L(100nG/ml)表示叶酸缺乏,血清维生素B12于74Pmol/L(90PG/ml)表明其缺乏。
(4)试验性治疗:可用于区分叶酸缺乏还是维生素B12缺乏,通常叶酸200μG肌内注射或口服0.4mG,每日1次连用10D,10D内网织红细胞数目明显增加,血象明显好转示叶酸缺乏,或应用维生素B121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用药2~3D自觉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上升、骨髓内巨幼细胞多在48H内转为正常形态的红系细胞,显示维生素B12缺乏。
【鉴别诊断】
1.当出现巨幼细胞时应与类红血病和白血病鉴别。
2.出现三系细胞减少时应与再障鉴别,再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可与本病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合理饮食,增加营养。
(2)多吃含叶酸、维生素B12及含铁丰富的食物、新鲜蔬菜及蛋白质。
(3)密切监测孕妇与胎儿情况。
2.药物治疗原则
(1)对因治疗:补充缺乏的造血物质。
(2)对症治疗:严重贫血需输血治疗。
(3)抗感染能力降低,积极防治感染。
(4)监测血钾情况,必要时补钾。
处方
(1)如果是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可以用叶酸10~20mG,每日3次,也可以肌内注射叶酸,每日10~30mG,注射3~6D。
(2)如果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可以用维生素B12每日100~200μG,肌内注射3~6D即可改善症状。
(3)适当补充铁剂:经叶酸治疗后,在贫血改善、红细胞升高的同时,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应同时补充铁剂及维生素C以供造血之用。
(4)红蛋白<60G/L时,应少量输入新鲜血。
【注意事项】
1.叶酸缺乏的病人,给予叶酸治疗即可奏效,而对维生素B12缺乏的病人仅用叶酸治疗则神经系统症状无改善,甚至可因叶酸治疗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增加而消耗更多的维生素B12,使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所以在叶酸治疗前必须排除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对于胃酸缺乏者,维生素B12吸收可能不足,最好在叶酸治疗的同时,给予维生素B12作预防性治疗。
2.计划妊娠的妇女均应补充叶酸,一般应在妊娠前3个月开始,0.5~1mG,每日1次口服,持续用药至少达妊娠8~12周,妊娠后预防用量为5mG,每日1次。
3.孕中晚期发病者,及时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严重贫血者给予输血;注意监测胎儿、胎盘功能情况。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而造成的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少见,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因贫血、出血和感染对母儿造成不利的影响。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贫血:贫血一般为进行性,主要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
(2)出血:出血主要是由血小板生成障碍所致,可发生皮肤、牙龈、鼻、胎盘、消化道及颅脑等部位出血。
(3)感染:感染主要因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及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所致,此外也和γ-球蛋白减少及淋巴组织萎缩有关,产后出血和创伤很容易发生产道和全身感染。产后感染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4)临床分类:根据其发病情况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又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临床表现为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有严重的内脏出血及感染。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发病慢,贫血、出血和感染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