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积极承担国家及地方政府倡导的科技开发项目
卧龙公司先后承担了2个省级和3个国家级“星火”项目。这些项目尽管本身并非出自企业本身,但毕竟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给予一定扶持的。卧龙公司承担的“星火”项目完成得很出色。产品试制成功后,都投入了大批量生产,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更新换代
卧龙公司从普通微电机入手起家,但不停留在普通电机的中低档次上,而是不断进行升级换代和产品更新。如公司的主导产品轴流风机专用电机,从诞生以来已进入了4次更新,节能、低噪效果越来越明显,同时拓宽了防爆风机用电机,产品覆盖达全国轴流风机市场的60%以上。公司研制的电磁调速风机,采用钕铁硼新材料、低电阻端环工艺,缩小体积1/3,减轻重量1/5,大大提高了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为了加强技术开发力度,公司还设立了电机电器研究所,并拿出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研究开发,为企40业进行技术储备和科研攻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不断提供设备档次,确保提供一流产品
1984年建厂时的总投资只有14万元。但是自1985年开始盈利后,公司总是拿出相当比例的利润甚至贷款进行设备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装备素质,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1986年公司投资50万元,1987—1990年又投入40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1991年和1992年各投入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1993年投入2000万、1994年投入3000万,1995年和1996年又投入1个亿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1995年开始启动的“卧龙汽车摩托车电装品工业园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发展项目。其技术和关键设备是从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摩托车、汽车工业最发达国家的专业公司引进的,在国内领先,与国际同行业相比也不落后,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创造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和环境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科技产品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卧龙公司不惜重金聘用和引进所需人才。作为只有千余人的企业,公司共从全国各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00多名,而且近年来每年还吸收2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并聘请已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来厂工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公司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每年选送10多名学员进高等院校进修,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省机械工业学校联合开办卧龙职工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掌握机械技能和经营技巧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全厂1200多名职工中,科技人员已占到近1/4。值得一提的是,卧龙公司不仅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更重视创造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和环境。
卧龙公司在企业内实施灵活的“企业内部职称制”,规定了科技人员的业绩奖励办法。同时给科技人员配备知识、技术产权股,设立企业“技术银行”,盖起了“科技公寓”,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促进了科技队伍的不断壮大,而且推动了企业的迅速发展。公司先后开发了具有国家或省级先进水平的分马力电机、风机电机、空调电机、多速电机、冷却塔专用电机一体化小功率调速电机、塑封电机和高效节能低器材声电机等产品,成为企业发展腾飞的坚实基础。1995年卧龙公司被浙江省绍兴市授予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和“八五”期间重点星火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卧龙从一个小小的作坊企业,通过插上科技的翅膀,正在变成一个科技型国家级企业集团。
点评:
1.技术是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根本,也是决定企业产品在市场上能否有竞争力的关键。应该说,与大中型企业所拥有的为数众多的科技人员及相对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相比,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但是,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开发中并不是无所作为的。一方面,它能集中企业的优势兵力甚至是全部力量用于产品的技术攻关,动员能力比大中型企业强。同时,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比较容易做到紧紧围绕主导产品,做到“小而专”“小而联”在一些关键项目与市场开拓方面并不比大中型企业差。这种“小、精、尖”的产品还是有市场竞争力的。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在体制与管理方面比大中型企业灵活得多,便于它与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建立比较密切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关系,在技术引进和把技术变成市场需要的产品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2.国外经验证明,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随着信息革命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技术革新的主力军。在发达国家,大约有1/3到1/2的技术创新来源于中小企业。
3.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一般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技术投入与企业发展是一种良性循环。但是,如何在企业创立之初,就把技术因素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并保证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技术投入的力度,却反映了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眼光和魄力。卧龙的腾飞,表面上是技术投入的比重大、力度大,本质上反映了创业者“科技兴厂”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经营文化。
4.技术归根到底是人才创造的,重视技术实际上是重视人才的反映。技术是可以买来的,但是引进的人才却可以创造更新的技术,可以形成更多更好的新产品蓝图。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是重要的,但对企业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中创造一个适合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
案例9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我国生物制药业
生物制药业是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仅靠孤军奋战要取得成绩是不容易的。山西康宝生物制品公司与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及相关的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堪称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连续四年来,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依靠高科技发展企业,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效益突飞猛进,截至1996年6月份,康宝在原投资279万元的基础上,累计实现产值11281万元,利税2627万元,年平均利税率为173%,相当于回收原投资的7倍,同时完成改扩建投资3700万元,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形成固定资产4159万元。企业先后荣获“山西省最佳企业”、“优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先导型企业”“工业企业现场管理优化型企业”轻工部“优秀企业”等,并被44列入全省50户重点企业之一。
作为年轻的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高速度、高效益、高档次”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沿海开发地区并不鲜见,但在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的内陆省份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康宝的迅速崛起其经验关键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起点,项目好,企业一步到位,直接纳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良性发展轨道
长治地区资源丰富,多年来,由于地处内陆地区,思想守旧,技术条件落后,致使有些资源没能很好地开发利用。为创造条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1991年,他们向省卫生厅递交了第一份可行性论证报告,提出兴办高科技生物药厂的大胆构想。在当时,全省多数药厂不景气,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情况下,上级有些领导对再上药厂持慎重态度。但是,他们选择的生物技术课题项目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的现代生物技术是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的高新技术领域,已被看作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微电子、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被公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在医药方面,人体内48种激素和蛋白质皆由基因工程提供,大约有10多种激素已用于临床或临床实验,如生物激素、生物抑制素、干扰素、胰岛素等等。国内外采用细胞工程已研制出几万种单克隆抗体,用于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据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现代生物技术药品市场的销售额将近500亿美元,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样的高科技项目,别说在该省,就是在全国也为数不多。于是,兴办高科技药厂的计划被破例批准。
创办一个起点高、项目好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经营策略,而且要有快捷高效的发展速度。1991年5月,由长治市政府投资的山西省首家采用高新技术的生化冻干制剂生产车间破土动工了。为节省时间和资金,缩短建设工期,他们在搞好企业远景规划的同时,抽调全部力量参加工程建设,与施工单位的建设者们一道,争时间、抢速度、抗严寒、战酷暑。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1992年5月建成了山西省第一条全封闭生化冻干制剂生产线,并投产了当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等产品,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开端为企业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依靠科技进步,以科研院所为依托,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生物制药工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是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科技投入量大,水平高。显然,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这门新兴的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走在全国前列,关键看是否具备强大的科研力量,是否能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先后与全国主要的生物研究单位建立了普遍的技术协作关系,并进一步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五所、八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所、北京生物制品所、南京生物研究中心、成都输血研究所、吉林大学、省肿瘤研究所等10多个院校、科研单位以及50多名专家、学者、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形成生产与市场销售相配套,市场调研与信息反馈相统一,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快捷高效的经济联合体。
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他们主要通过采取买断专利、技术转让、利润分成、吸收无形资产入股等多种利益分配方式,来处理三者的利益关系。为发展高科技事业,他们采取技术转让、利润分成的办法从有关科研院所、生产厂家为公司引进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脑复素、蜂毒、雪塞通注射液等第一代高科技产品;1995年,他们通过买断专利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博士实验室分别联合开发出神经生长因子(NGF)、非洛地平缓释片两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内独家拥有的国际级新药;为开发研制出更新更高的高科技产品,公司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省科技发展公司采用股份制,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联合投资2200万元,在京津交界的廊坊开发区兴建了“康宝高新生物技术研究所”,其中,军事医学科学院以无形资产形式入股。
实践证明,走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发展道路,对促进企业中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树立高科技,大产品的企业形象,赢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康宝的这一有效做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瞄准国际领先水平,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将“立足高起点,发挥高科技,追求高目标,实现高效益”作为自己的经营方针,通过狠抓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使产品很快占领市场。迄今,产品畅销全国23个省市区,深受患者好评。但是,仅靠生产的几个主要产品,尤其是脑复素、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根据目前医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如果仅仅局限于现有市场没有市场超前意识,就可能被激烈竞争的市场浪潮永远抛在后面。因此,不断提高竞争实力,对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1995年,公司新建了血液制品生产线,该生产线年投浆量为100吨血浆,可产人血白蛋白2500公斤,丙种球蛋白500公斤,将新增产值1.1亿元;1995年,公司还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分别联合开发出科技投入量更高、附加值更大、市场前景更好的神经生长因子(NGF)非洛地平缓释片两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新药,使公司跨入开发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新药企业行列。四年来,公司累计开发、储备二十多个品种,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先”以及“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新格局,极大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四、从企业制度创新出发,做好企业的改造和改组工作
为开发21世纪新药,公司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省经营资产公司、省科技发展公司联合投资2200万元,在京津交界的廊坊开发区兴建的“康宝高新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跨世纪重组人生长因子(RHNGF)、骨形态生长蛋白(BMP)、降钙素(C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丁GF)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药,康宝人深知一个理,“市场如战场”,只有产品不断更新,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