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对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现代化。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5月17日,万里《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是固定的、僵化的,教育的任务就是灌输这些内容,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个为什么,更不能怀疑,考试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照答就行,把学生引导到追求高分数上去。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唯书’‘唯分’上,必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教育理论、科学技术进行改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施行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推动着这种改造的发展,促使着“三论”的方法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也推动着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现代化。“三论”对教学设备现代化的推广、运用和普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对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不只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上以讲课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改变着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学生智力发展,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的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伴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的过程,使自身的理论和体系结构,赋予了新的内容,体现出了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收录机、电视和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普及。收录机近十年的愈来愈广泛的从娱乐走向教学的使用,使得语言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对外语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语言实验室的出现和日益增多,并走向普及的趋势,正是语言教学现代化的标志。电视的播放,已成为当今最广泛、最重要传播媒介,通信卫星的出现,在我国已从60年代大、中、小学多数用来电视教学,进入70年代就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电视台,将电视教学逐渐普及到农村乃至有条件的山区。电视这种具有视听功能的设备进入教学,这种教学手段的变化,使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以及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功能作用,都导致着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变化。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超过了以往任何教学技术的功能,它不只是对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改变,成为了学科教育学的一门学科。更突出的是它已从辅助教学发展成为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概而言之,计算机功能的突出之处是,它的获取信息和对信息的加工能力,超越了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和容量,它已从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快速、准确计算的辅助教具,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计算机的功能,“三论”的信息系统,改变着教师传统的惯用的单向传授功能教学技术,也渐渐进入了计算机的系统功能,教师的教学设计的诸方面的诸多内容,进入了计算机的系统,作为信息输出给学生,实现传授的功能,学生通过输入的信息,完成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再将教师所需要的结果,和自己的心得、疑难再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可以根据计算机提供的条件,进行信息的获取和运用,以开发智力,促进教学双方不同角度的创新和发挥不断进取的精神,突破旧传统的不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方式和方法论,不再“唯书”、“唯上”。
三、“三论”对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社会化
“三论”与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社会化。社会本身是一个有机组织。“三论”的出现,将社会推向一个系统结构的信息时代,社会也随之进入一个高智能发展的社会。当今社会的现代知识特点是,一方面是知识的整体性越来越强;一方面又表现出知识整体性的发展,还在于现代学科既不断分化,又高度综合。社会的这一发展和变动,势必推动教育和教学及其方法和方法论的变动与发展,出现社会化的走向。现代电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进入课堂,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取、录存和再现信息的功能,使传统的单一的口授身传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教具、仪器,以及以年即使是以月为单位的不变动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均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当计算机摄取、录存和再现信息的功能,远远超过靠人的五官四肢和借助光、电、机械仪器,远远超过人脑从外界获取信息,再发出信息去控制外界的活动,都要快得多、多得多、有效得多和完善得多。而且知识不再只是在学校面对教师耳提面命、按部就班去提取和运用,而是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结合形成的教学信息网络系统,为自己提供教与学的服务,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领域扩大到社会,也扩大到不同年龄、文化、地域、智能的人群,都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时间、空间、形式,从信息系统结构中获取知识,边动手,边思考,在综合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进行判断和再综合。教学形态及其思维的这种新发展,“三论”所提供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及方法论的理论,适应的是培养学生社会发展需求的机智和自制力,为人尽其才打好良好的基础。也是“三论”与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社会化的体现。
四、“三论”与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综合化
当前,世界各国的教学改革,正处在向纵深发展的浪潮中,随着知识的急剧增长、文化科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反映在教育方面的需求,出现的学科分化,渗透和交叉,改变了长期以来文理分家、理工农分家的现象,改变了专业分工过死、过细,又互不通气的闭塞状态。这种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著名科学家钱三强预料“在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末到下一世纪初将是一个交叉科学的时代。”(《光明日报》,1985年5月17日),在美、日等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尤其注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叉,以解决重大问题。如美国在60年代就提出了跨学科的概念,70年代为这种“交叉”的促进制订了法律。麻省理工学院、普林顿等一些著名大学把交叉学科课程的比重增大到四分之一;在日本把交叉学科增设至全部课时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从70年代初就强调交叉学科的演技和利用,时至今日,已从舆论发展到实体组织(以上资料源于1985年5月6日《北京科技报》)。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功能,在这“交叉的科学时代”,就在于依据“三论”的参与,来认识和剖析这一综合化发展趋势的过程和走向。根据“三论”的观点,教学在这个现代化的交叉时代,从上述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看,教学过程,是进行教学的被控对象,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被控工程,它的进行、发展和走向,受着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控制。这个工程有着一个综合完整的体系结构,它是当今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化、综合,打破了文、理、工、农、人文、自然科学和学科的界限,在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一个交叉学科的出现,都是由若干相关学科相互之间有着纵横的双向联系,进行分化、综合,而构成一个综合完整的体系结构,这是一个部分与部分构成整体的有机结合,部分与部分之间不是孤立的排列而拼成整体,部分在综合成整体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各自的质,而成为整体的新质。从信息的观点,把物质世界的普遍的相互作用都看作信息看,教学系统的整体和子系统、教学过程的系统,都是来自各种不同来源的内容、层次和诸方面的诸多要素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完成的。因此,教学过程也是源于对这些信息的诸多输入,进行检索、综合、分析、再综合和进行反馈,使信息从无序中完成有序的发展,这样,教学目的和任务,也就在这一教学过程的运行中得以完成。
“三论”与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还在于教学改革对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和教科书编写的结构形式,学科教学法向学科教育学发展升华等诸多方面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对学科教学新的科学理论及相适应的方法和方法论的需求,而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也在这一教学改革综合化的发展由专业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三论”的介入参与而形成边缘的应用学科。在教学和方法论的理论上,教师和教学研究者们,都越来越感到仅用现有的教学和心理上的一些“原则”、“原理”去探索处于这个科学交叉时代学生在现学科的心理活动规律。对学科的认识、情感、行为中的特定的持久倾向和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学科内容所反映的学生学习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方法和方法论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对这些问题教学理论上的探讨和方法论的需求,立足于综合化发展,始能以适应现今交叉时代的需求。
五、“三论”介入教学领域提出的新课题
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随着学科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在国际教育界的深入发展,学科综合、交叉的发展,尤其是“三论”对新的科学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方法论的介入和参与,对教育结构、课程建设与设置、教科书的编写结构和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是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尤其是要适应学科综合化、交叉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改革。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在新的科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在学科教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指导下,在“三论”的参与下,建立起适应学科的综合化在这个交叉时代、信息时代的学科教学体系。当前所面对的改革形势和发展趋势是,从总体上看,是从50年代的水平,向80年代的要求不断突破,疾步前进。在教学法和方法论方面,正在继续摆脱和大步前行,改变一直仅限于历史资料和教学经验总结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始于60年代,其标志是一些教学工作研究者,开始结合并提倡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教学法的理论和方法论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开始写出了一篇篇突破单纯总结教学经验具体方法,而是具有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对教学法则的理论性的研究。进入80年代,随着“三论”的介入,教学工作研究者面对各种信息的迅速传播与广泛交流,国际交往和社会的变化,针对学生知识信息多方面的广泛获取,心理特征社会化的趋向。如果说,在教学中谋个性差异的发展,以做到人尽其才,是教学心理化趋势的重要方面,那么现今世界进入信息化的时代,谋群性的成长,在群体的发展中,发展个人的才能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做到才尽其用,这体现的则是教学社会化趋势的重要方面。西方所进行的群体动力学,和俄罗斯继承原苏联的集体心理学的一些研究,都是探寻这方面规律的。“三论”的介入教学,从理论和方法论上,都促进着教学过程的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主、以教为主的闭塞式的教学,在现今的教学观点上,明确提出,教与学事实上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形式,它受着大量的社会因素与群体制约,信息多种形式的广泛传播,人机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口授身传、耳提面命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特别是计算机的进入教学,电讯技术的远程传播的功能,日益取代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从信息的诸多方面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接受学习信息加强自学,独立思考,大大地加强了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方法与方法论上的观念上都体现出重大的改变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教育体制上终生教育取代了一次性的教育,活到老学到老,始能适应现代化综合化发展趋势的社会要求;在课程建设和设置上,最明显的是社会价值大的交叉课程的新设和增设,如计算机课程在各类和各个层次学校的开设,各类管理课程在中等专业学校和高校的应运而生,社会上对文理交叉学新的需求在专业学校和高校以及教育研究机构引起的课程和课题的变化,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在教学中和社会的价值为人们进一步所认识,一些在“左”的形势下被打为伪科学和所谓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科学中属于工程部分科学门类的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实用经济学等等,得到了恢复和正名,并取得了发展;在教科书方面体现“三论”的观点和结构体系的新编以及有关“三论”的专著与教材正在不断涌现;在教学方法和方法论方面前文已多次述及,即在“三论”的参与下,学科教学法向学科教育学的升华,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的新的体系结构等等,莫不是体现着“三论”与学科教育学方法和方法论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六、学科教育学的体系结构
结构,在学科教育学方法论中的科学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其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科教育学方法论,是将相关结构按一定的秩序,分别主次轻重合理安排和组织,据其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在理论指导上来自科学方法论。具有指向性的理论和方法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在教学领域是以教育学基本原理及教学论有关方法和方法论的理论为依据。而奠基的是以教学方法的实践和从诸学科教学法总结的教学方法经验并提炼出教学法的理论,且以诸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及聚集其总和为起点,进一步抽象提炼,升华而成为学科教育学方法论。
学科教育学方法论的体系结构和学科教学法方法是紧相联系和具有相同点的,这是因为学科教学法的教学方法的法则,是学科教育学方法论的起点根基,是对学科教学法及其教学方法内容,法则进行再抽象而形成的,反过来又成为学科教学法方法的理论依据。这种概念之间的联系相互依赖,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辩证法的认识观,启示着人们运用现象和事物的相互联系去观察现象和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揭发事物的内在矛盾,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产生概念,检验其真理性。学科教育学方法论的体系和结构的产生过程,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理论实践,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