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教材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讲美国独立战争后领土扩张的概况及美国的所谓“西进运动”,实质是对印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加强学生对美国历史发展整体性及内在联系的认识,在讲课前要请同学回忆“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和意义”。资产阶级与种植园奴隶主两种势力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所引起的矛盾尖锐化,结果导致了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
一、十九世纪上半期美国领土的扩张
美国建国以来,尽管北方资本家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但是在扩张领土这点上他们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这个政府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是靠着对外侵略扩张,对内压榨人民而实现其发展的。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曾扬言,美国是“预先注定”要把领土扩张到整个北美的。再请同学回忆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即“门罗宣言”的实质是什么?说明美国要统治整个美洲的野心,以上所述为讲美国领土扩张过程奠下了认识的基础。
1领土扩张过程及形式
美国是怎样实现其侵略野心的呢?请同学打开课本。看《美国的扩张》这一页下的内容,并与书上的《美国的领土扩张》图相对照。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按教材内容指图叙述美国扩张领土的过程,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以下几个要点:①乘人之危“购得”路易斯安那;②先侵占,后强买取得了佛罗里达;③挑动叛乱,肢解墨西哥;④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这样从1803—1848年不到半个世纪美国领土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约占北美大陆的一半。接着请同学当堂按扩张土地名称、原属国家、时间、方式等项内容设计并填写《美国领土扩张简表》,随即展示答案,以巩固所学知识。
美国领土扩张简表
名称原属国家时间方式路易斯安那法1803年“购得”佛罗里达西班牙1810—1819年先强占,后购买得克萨斯墨西哥1845年吞并俄勒冈英国1846年谈判格兰德河以北到加利福尼亚墨西哥1848年战争
2“西进运动”——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这是一个揭露资产阶级血腥掠夺,进行扩张的典型实例。结合课本《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插图。分析美国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过程,也就是屠杀和驱赶印第安人并霸占其土地、财产的过程。血腥的屠杀使印第安人,由原来的一百多万锐减到19世纪末的二十四万,人口锐减四分之三以上,幸存的人,土地被侵占,强迫他们背井离乡,向西迁移,圈进所谓的“保留地”。印第安人悲痛欲绝,他们把西去的道路叫做“血泪之路”。由此看出美国统治者鼓吹的和平的、牧歌式的“西进运动”实际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但又有着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的条件。在具体做法上,可先请同学看书,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在美国领土扩张过程中,南北经济发展的情况怎样?(2)为什么在领土扩张过程中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断激化?然后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并补充讲解。
1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北部独立战争后,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业革命主要在这个地区进行,全国工业制成品的90%都集中在北部,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铁路居世界第一位,三分之二集中在北方。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外国移民不断迁来,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还带来了技术,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美国北方生机勃勃,北方的许多实业家、金融家充满朝气,跃跃欲试地要把全世界都抓到手,他们感到困难的是缺乏原料、市场与充足的劳动力。
2南方种植园经济
当北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候,在南方获得发展的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种植园里,黑人是主要的生产者,黑人奴隶的处境与牲畜无异,稍有反抗,就被鞭笞,奴隶如企图逃跑,监工就纵狗搜捕,一个奴隶有时在劳动七八年后就丧失生命。奴隶主为榨取黑人的血汗,拼命的非法贩入奴隶,增加“蓄奴州”的数目,黑人人口激增,占南部人口的45%。随着南方“蓄奴州”与黑人奴隶的增加,北方与南方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在引导学生了解到北方和南方经济基础及其发展的形势,认识到南、北两方的矛盾势必日益尖锐化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进行分析。前面已讲北方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扩大商品市场、原料来源,要求更多的自由劳动力,而当时的美国现状如何呢?要求学生从南、北双方的阶级、市场、劳动力。影响及矛盾焦点几方面进行分析。列出简表。(略)
4废奴运动促进了革命形势的成熟
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制。由于黑人奴隶争取自由的斗争与北方要求废除奴隶制的斗争汇合起来,形成了一场废奴运动。废奴派组织了帮助黑人逃跑的秘密联络点——“地下铁路”,帮助黑奴逃跑的人为乘务员。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美国黑人女杰塔布曼及约翰·布朗起义的一段教材,然后教师补充讲解1852年3月在废奴运动高潮中,出现了脍炙人口的小说《黑奴吁天录》又译《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在唤醒社会舆论方而发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1859年约翰·布朗起义把废奴运动推到了顶点。美国正处在内战的前夜。
三、美国内战(1861—1865年)
1内战爆发
南、北双方在剑拔弩张的形势下,1860年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林肯的名字是与解放黑人奴隶事业连在一起的,他出身在美国肯塔尼州一个贫苦的农家,从小参加劳动。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林肯是民兵上尉,1860年竞选总统时,有人因他当过劈木栅拦工,称他为“劈木栅栏的候选人”。林肯对黑人抱有同情,反对奴隶制度,但他害怕美国南、北分裂,不赞成立即废除奴隶制,认为应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林肯当选总统前,政权掌握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手中,推行有利于种植园奴隶主利益的政策。这次选举结果意味着联邦政府的大权落到北方资产阶级手中,为此南方种植园奴隶主极为恐慌,他们凶相毕露的叫嚷,“反抗林肯就是服从上帝。”他们于1861年初发动了叛乱。南方十一州的奴隶主结成联盟,制造分裂,推举大奴隶主杰·戴维斯为总统,定都里士满,公然宣称黑人奴隶制是“天然合理”的立国基础。4月12日不宣而战,进攻北方,内战正式开始。下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准备回答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情况。随后挂出小黑板,边提问边由教师填写表内各项内容。
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简表
人口经济战争性质人心准备北方2200万先进正义人民支持不足南方900万落后非正义人民反对充足
从以上简表看出,争战初期双方力量对比与人心向背是有利于北方的,但是在战场上北方军队却节节败退,华盛顿两次告急,其因何在?客观原因是叛军蓄谋已久。经过长期准备,实力雄厚。主观原因是由于北方林肯政府在战争初期思求妥协,战备松懈,军队缺少训练造成军事上的失利,对此广大人民群众极为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迅速扭转战局。
2林肯政府的革命措施和战争的转折
在前方失利、后方不稳的压力下,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1862年林肯政府采取了两项革命措施。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然后由教师小结,指出两项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争的形势。《宅地法》的通过,带来的是北方工人、农民踊跃参军;《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的颁布,解放了四百万奴隶,为黑人参加军队扫平了道路,参军的黑人很快达到十八万六千余人,南方五十万黑人奴隶逃离种植园,破坏了南方种植经济,黑人为自己的解放英勇作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883年北方军队转入反攻,1864年谢尔曼将军率领十万大军,迂回一千余里,直插南军后方,谢尔曼是怎样千里迢迢穿过南军后方呢?他的法宝就是解放黑奴,故此能势如破竹,所向无敌。1865年4月3日北方军队攻占了叛军老巢——里士满,4月9日叛军投降。经过四年的艰苦斗争,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结束。正当举国上下庆祝胜利的时候,不甘心失败的南方主奴隶在内战结束的第五天派遣间谍在福特戏院开枪打死了林肯,林肯为解放黑奴献出了生命。为了纪念林肯,在首都华盛顿,建起了一座肃穆壮观的林肯纪念馆,这座大厦有三十六根巨大的白云石圆柱(象征林肯在世时美国有36个州)。1982年美国举行民意测验,要求人们在美国历届的四十位总统中选出一位“最佳总统”时,名列前茅的就是林肯。林肯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名字永远活在美国人民心中。
3美国内战的结果和意义
通过以上师生的共同活动,要求同学进一步明确以下两个问题;首先应认识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后美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已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再是,在内战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美国人民和黑人奴隶,但战后资产阶级却把浴血奋战的黑人抛到一边,背叛了战争时的革命原则。推行种族歧视政策,不准黑人持有土地,举行集会,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1866年还组织了三K党恐怖集团残暴的蹂躏黑人,直到今天,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压迫仍是美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最后,教师运用三个大问题中的三个简表,扼要概括美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及内在联系。
亚洲革命风暴
原载《历史教育百家》(世界史教案)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10月
本章内容庞杂,头绪繁多,是教学的难点。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认识19世纪中期亚洲各国人民掀起的具有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印度的民族起义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支援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在教法上宜采用紧扣教学目的,概述次要部分,烘托教学重点,做到主次分明,是为本课的教学特征。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国际上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更为变本加厉。西方殖民者对亚洲的加紧侵略,严重损害了亚洲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破坏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中期亚洲绝大部分国家掀起了民族革命风暴,亚洲各国人民同外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及同本国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此时亚洲各国的基本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者和亚洲各国人民的矛盾,则是其中最主要的矛盾,由此决定了这次各国革命的对象是外国殖民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革命的性质是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革命。
一、西方殖民者加紧侵略亚洲
这个问题很重要,但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只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指图概述形成西方殖民者对亚洲侵略的空间概念,认识到殖民者给亚洲各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和亚洲风暴出现的必然性就可以了。
1英、法、俄、美对亚洲的侵略
(提问)请同学回答古代史四大文明古国有那几国在亚洲?他们对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是什么?教师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有着悠久光辉历史的亚洲各国,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变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狩猎场”和冒险家的乐园,特别是19世纪中期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更加疯狂向海外扩张,其侵略手段除继续使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掠夺手段外,更多的是利用廉价商品和炮舰政策,软硬兼施,以冲破闭关自守的亚洲各国大门,进而勾结亚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使它成为殖民统治的支柱,将亚洲卷进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提问)请同学回忆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俄等殖民者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那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图讲述在同一时期亚洲其他各国被侵略的情况,1773年英国设印度总督、管辖印度领土,19世纪上半期完全占有印度;对缅甸、阿富汗、伊朗不断发动殖民战争,扩大其殖民势力,法国开始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广大地区。沙俄加紧兼并整个中亚细亚,并伙同英、法分割土耳其,把伊朗变为半殖民地,
2殖民扩张对亚洲的危害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给亚洲各国经济带来了停滞和倒退。以印度为例,在英国残酷掠夺下,农村田园荒芜,农业连年歉收,农民大批死亡,19世纪上半期,印度发生七次饥荒,死亡高达150万人。“饥荒是印度著名的产物,是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的普遍现象。”同时,英国商品在印度市场大量倾销,使印度手工业急剧衰落,手工工场纷纷倒闭,如手工业中心达卡,由一个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个贫穷的小镇,人口由十五万到1840年下降到二三万。一个英国殖民者供认“他们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了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大河中”。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打乱了亚洲各国社会正常发展的历史进程,使它们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因此亚洲革命风暴的掀起,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
二、亚洲革命风暴
19世纪早期亚洲各国人民就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讲这个问题时,一是要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亚洲各国革命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的性质。此次亚洲各国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二是要求学生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大事。
三、印度民族起义(1857年—1859年)
1起义的背景:
(1)根本原因——印度民族矛盾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