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评介《历史教材教法举要》
原载《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赵恒烈著《历史教材教法举要》一书,最近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的一本文集,共三十七篇,约二十二万字。
历史教学法是涉及中学历史教学提高质量的一门重要学科。《历史教材教法举要》一书大致可以分四个部分:(一)历史教育总论;(二)对编写和运用历史教科书中一些问题的探索;(三)从教材的角度谈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四)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对中学历史教学法中的主要研究课题,大多都涉及到了。《历史教材教法举要》的特点:
首先,作者重视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智力和培养适应四化人才需要的课题,主张在继承中创新。对于我国古代的历史教育,史书编纂和史学理论中有哪些可以继承、借鉴,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索,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了有益的探讨。
第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来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材教法举要》的另一特色,如怎样讲经济史、政治史、农民战争史、民族关系史、历史人物,等等,都进行了专题研究,这种研究有利于阐明历史概念的系列和历史发展的线索,对教学实践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从不同性质的教材出发,列出一个个专题,进行广泛的研究。《历史教材教法举要》作了可喜的开拓。
是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研究的,涉猎广泛,论述不乏精辟之见。
实践的总结理论的探新
——《史苑传艺录》评价
原载《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第3期
赵恒烈同志著的《史苑传艺录》一书,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它是继《历史教材教法举要》之后的又一本历史教学法论文集。《史苑传艺录》是《历史教材教法举要》的姐妹篇,两书相较,《历史教材教法举要》力求在传统中去创新,重在教材分析,突出了教师教的方面,也注意到学生学的方面;《史苑传艺录》则是近几年的创新成果,重在教育思想和方法论上的探讨,加强了学生学的方面,对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提出了颇有启示的看法。在这里,拟就作者在该书中提出的一些重要见解略作评介。
一、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作者认为,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用它来观察社会、观察现实,从而起到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就历史教改中的新旧教学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他认为旧教学观视教材为唯一的学问,而新教学观要广开知识的渠道,把课本知识、社会调查、课余自学广泛地结合在一起;旧教学观重在教人去模仿,新教学观重在教人去创新,等等,认为未来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是袭故弥新、知类通达、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一代新人。
对教改方向上,作者提出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速历史教学的全面改革,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法、考试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等。作者认为对历史课中的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项任务,应该全面理解,全面贯彻,不应偏废某一项。
二、思想教育的三个层次
作者认为,在现阶段,要以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可分为政治思想教育、逻辑思维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三个层次。作者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分析,指出历史课中的政治思想教育过程可分为明理(明白事理)、激情(激发感情)、立志(确立意志)、导行(进行实践)等四个阶段。这四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不能使之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所以教师要从各方面来影响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志,导之以行,使思想教育扎根在学生之中,开花在祖国大地之土。
三、教学方法上的新探索
作者提出了专题论证法、层次分析法、图文示意法等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专题论证法,即用归纳的方法进行历史专题论证的方法,既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学上的一种方法。作者指出了他所提出的专题论证法与当代国际上教学论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之一的“范例教学”法的相同点和不同处,还指出了在我国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价值。层次分析法,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阐析的,指出历史的知识系统是处在多层次、多侧面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帮助学生猎取科学知识的真知大有助益。图文示意法,是指用词组、符号、数字等来表示一个历史概念,从而达到传达历史信息的目的,作者认为此种方法可在历史教学中普遍应用。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作者提出了“教得活泼,学得主动”八个字,“教得活泼”,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可以读读、讲讲、想想、问问、议论议论。“学得主动”,主要是指学生是学习主体,养成他们自学的习惯。至于怎样运用教科书,怎样把它用来观察现实社会,主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
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学历史,提出了扎实、贯通、致用三点要求,并介绍了学生自学中的各种方法,包括如何教会学生看课本、做笔记、使用工具书、独立分析问题等等。作者强调教师要力求讲的精一点、活一点、少一点,要留点机动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
五、教学法研究的指导思想
作者认为应加强心理学的研究,摸清学生认识历史知识的思维过程。作者把历史课的思维类型分为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微观思维和宏观思维等。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倡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认为想象力是再造历史形象的催化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如何适应当前世界信息迅速传播,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合流的趋势和创建学科教育学的新形势,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史苑传艺录》对我们有所启示。
介绍历史教育新著《历史教育学》
原载《历史教学》1990年第7期
赵恒烈新著《历史教育学》,于1989年12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专著,提出了许多革故创新的见解,内容翔实有据,文笔简练有序。拜读该书感到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了历史教育的理论研究。作者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比较全面地总结历史学科的教育原理、规律、内容和方法。贯通中外古今阐述了历史课程论、历史教学论和历史学习论上的重大问题,大胆地提出了构建我国历史教育学框架结构的蓝图。
二、拓宽了历史教育的研究领域。该书以专章篇目研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作者认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两种思维对历史知识都起着概括的作用。“形象思维是典型的再造,是选择和构思的统一,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此形象思维对历史科学也起着概括历史本质的作用。在“讲授专题教材的方法论”一章中,作者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中外关系、时空观念等方面来探讨方法上的众多问题。
三、总结了历史教育的经验教训。书中有专章叙述40年来历史教育的发展过程,并提出对历史教育改革的见解,如在课堂安置上,主张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历史教育要有统筹安排,彼此衔接,形成一条龙的计划。在教材编纂上,主张一纲多本,出版适应城乡不同需要的多套教科书。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教课多样化、现代化。在学习方法方面,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形成学习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纵观全书,仍是以探索中学历史教育为主的。其中对历史教学中教师、教材、学生三个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探索,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及科研都有重要意义。
目前历史教育学在全国内尚属初创阶段,关于它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对象和任务、内容和方法,它与教学法及教学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它的体系与框架等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在人们探索之中,赵恒烈教授的这本书作为国内研究历史教育学的新著,无疑对历史教育学这门新科学的探索起到了开路的作用。
新的意境新的深度
——读赵恒烈著《历史教学研究》
原载《历史教学》1994年第3期
赵恒烈教授新著《历史教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业经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专为北京市具有20年以上教龄的中学历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而编写的教材。因此所谈的内容不是一般的知识或常识问题,而是着重对当前教学中,适应新形势下所出现的新课题进行研究,或是从新的视角来研究教学中的老课题。这本书给予人们最突出的印象是,突出了学科专业和学科教学的特点,既研究教法,也研究学法;研究教材的建设,也研究教材的剖析和使用;既研究历史教学40年来的得失,也研究历史教学发展的趋势。理论与实际紧相联系,历史知识、教学和教育融为一体,求实求新,是一本意向新,有创见,既是教材,又为专著的力作。
《研究》一书,共分18章,前10章侧重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对教材、教法40年的建设和发展的论述,具有史的性质;后7章侧重研究教学技能,对教学技能的界定、阐析和运用,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汲取和总结了中外先进经验;最后一章写的虽说是历史教育学的问题,却预示着历史教学法发展的趋向。通览全书,这是一本从教学方法论的角度,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教学体系,进行的开拓性研究的著作。
《研究》在对待继承传统教育、教学观点与适应时代需求进行改革与创新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学诚所提的才、学、识、德的四个条件,赋予新的内容。像讲“史德”,作者提出,首先要坚持真理,这就得坚持科学性。指出“旧史学家写历史,以帝王将相为中心,是英雄造时势;我们今天写历史,是人民群众为主人,是时势造英雄”。并对过去历史教学中所受“左”的干扰,形式主义的东西,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了阐析,表明了见解。作者提出的“史艺”,不是指一般的具体教学技能,而是要求教师,讲史实,要集感情和哲理于一身。指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诱导和点拨学生自己去查找、去探求、去发现”,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书中最后还提出了什么样的改革才有创新意义的三条标准,这又是他的独到之处。
在怎样理解历史认识上,《研究》指出历史认识不单纯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它一定要渗入客体与主体间的交融及主体和主体间的交融。如何架起主体意识和历史客体之间的桥梁,做到时代感和历史感的汇流,是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研究》对这一问题在《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主体意识》、《历史名词的由来和历史名词的教学》两章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微格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尚是一个新课题。对教学法的改革有什么启示?书中《微格教学和教学法的改革》这一章汇集了作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最大的启示是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从微观上分别对每种方法做深入细致的探索。如把历史课堂教学的技能分为导入的技能、说明的技能、提问的技能、总结的技能等七类,并对每一类技能分专章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每类技能的规格和要求。教师掌握了这些规格和要求,教学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不只是能抓住大方向,而且还能通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做文章,对教师的教学技巧的改进也是大有助益的。
《研究》最后一章《积极开展历史教育学的研究工作》,实际也是全书的总结,指出了历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什么是历史教育学,它与历史教学法有何不同进行了论述。提出对历史教育学的研究,要从一个人成长过程的总体需要上进行全面考虑;从大教育的视角,把历史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作者认为,从纵向看,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学、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从横向看,除学校教育外,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视野和研究的深入,较之1989年所出版的《历史教育学》更宽阔和更深入了。“历史教育是从终身教育的设想中产生一个全视社会的完整的主体的网络结构”,这句话在《研究》中出现,表明了作者大教育观的思想。建设历史教育学学科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需要。作者在本章和全书中都贯穿了这一思想,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读者也会从这方面得到收益。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的是,《研究》一书着重研究了历史教学的方法论,大多是赵恒烈教授的代表作《历史教育学》中未涉及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也可看成是《历史教育学》一书的补编。
《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丛书》评介
原载《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部与顾明远、白月桥、汪永铨、郭永福、鲁洁、游铭钧、滕纯等专家学者共同策划的《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丛书》,含《教育哲学对话》、《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课程变革概论》、《教学论》、《教育评价概论》、《新中国教育历程》、《教育改革发展论》,于1996年12月问世。
这套丛书出版于世纪之交,在我国教育的转折性改革时期,阐述了教育基本理论,总结了本世纪后半期教育科学领域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教育的未来提出了预测。归纳起来,该丛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涵盖了教育科学领域的主要学科,体例较完整,内容较丰富
这套丛书基本上是按教育科学门类组织的,包括了教育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作者们是教育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长期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其中既有年过六旬的老教授,又有由海外学成归国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对各自的学科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每部著作都比较系统地阐明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观点,为本套丛书奠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仅以郭福昌、吴德刚所著的《教育改革发展论》为例,该书采取的是由总论到分论的体系安排。在总论中,作者回顾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论证了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就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提出的“优先”的观念、“市场”的观念、“服务”的观念、“质量”的观念、“育人”的观念、“竞争”的观念、“现代教育”的观念、“信息”的观念、“改革教育体制、改变办学机制、改革教育思想”的观点等均给人以启发,为全书立论的严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