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曲平凡人生的颂歌,是以平凡人生不平凡的意志和精神力量的颂歌。
著名作家邓普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但他在长篇小说《军队的女儿》和电影剧本《生命的火花》中塑造的保尔·柯察金式的英雄人物刘海英的形象,仍是那么鲜明地活跃在人们的心目中。
刘海英是千百万内地支援边疆建设的有志青年中的一员,她15岁就报名参军,来到新疆,这位花季少女怀着建设边疆的美好理想,辛勤地战斗在辽阔的戈壁草原。但不幸的是病魔夺去了她的健康,在遭受了两次疾病的袭击后,刘海英成了一个又聋又瘫的姑娘。这巨大的打击,对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女来说,的确是过于沉重、过于残酷了。刘海英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乐观而顽强地同病魔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凯歌。正如书中人物老场长所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应当经得起霜打,应该在健康的时候能成长,在疾病中也能成长,就是在灾难中,同样也能够成长!”
《军队的女儿》是1963年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同时出版的。我当时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任编辑,参与了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这部长篇小说的工作,因此我与邓普也成了交往颇深的好朋友。
这部长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在全国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书稿一版再版,发行量直线上升,成为当时中国青年中的一部畅销读物。许多青年由于读了这本书,受到了书中主人公刘海英的感染而决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毅然投入支援边疆建设的大军,有些人就是手捧《军队的女儿》踏上西去列车的。还有不少青年甚至中老年,也由于读了这本书,在刘海英精神鼓舞下战胜了疾病的折磨,战胜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和不幸。
这本书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它在20世纪图书出版和阅读史上,理所当然地占据一席醒目的位置。
《军队的女儿》在往昔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岁月里,闪射过灿烂多彩的“生命火花”(根据同一题材由邓普编剧、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生命的火花》,同样在全国引起反响)。在当前西部大开发、新疆大发展的鼓号声中,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再版《军队的女儿》,无疑为面临崛起机遇而春潮涌动的新疆的大发展,起到擂鼓助威、推波助澜的作用。
《军队的女儿》的再版发行,是对英雄主义的呼唤,对奉献精神的张扬。
这部作品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留下了当时政治观念和创作思想影响的痕迹,在艺术上也不尽善尽美。对于今天的青少年读者来说,在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这部作品时可能有些隔膜。但是,这部作品的基调是高昂明净的,今天读来仍能从中领略崇高,净化灵魂,受到人格意志力量的巨大震撼。
邓普的长篇小说《军队的女儿》、《情满天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电影《生命的火花》、《向导》(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和天山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等优秀作品,在读者和观众中享有声誉。在开发新疆、开发大西北的第二个高潮中再版《军队的女儿》,也是对作家邓普的最好的纪念。为老友邓普的代表作《军队的女儿》再版作序,更是我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