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无欲品自高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先师陈自崖撰的一副联书。季老经常说要用平常心对待一切,顺其自然地面对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若无欲品自高”的人生境界呢?人生苦短,何需强求!无欲则无求,无求则无忧。在一个人漫长而短暂的一生中,有什么比没有忧愁烦恼更重要的事情呢?生活中有太多的欲望是我们想要追求的,要想真正做到无欲无求肯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本质上来说,无欲也就是一种平常心,凡事不强求,顺其自然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能够努力地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也能够承担失去或者失败所带来的挫折和痛苦。也许有人说“平常心”是平淡、平凡甚至平庸。然而,人有“平常心”才是真实的生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性命,就是因为他没有一颗平常心。很多人只顾追求越来越多的欲望,到最后终于被欲望所累,活得失去了乐趣,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这份平静,那时才真正明白,平常心其实很贵、很重!佛家说,有求皆苦;儒家说,无欲则刚;道家说,清心寡欲方得道。总结起来都是一句话:人到无欲品自高。无欲无求是人生智慧的提炼,就算不能让你拥有太多外在的东西,也能帮你成为精神的富翁、自由的主人。拥有一颗平常心,就能慎物结缘,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暴不躁。有了无欲无求的平常心,才能抵制贪欲、守住节操的坚固防线。正如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有了如此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不会为了某种目的而不顾做人的原则,更不会因为自己平淡无奇而自怨自艾,它是人生智慧的升华,是君子坦荡荡的胸怀。雪窦禅师在淮水旁遇到太守曾会。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去哪里?”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说:“也许往钱塘,也许往天台去看看。”曾会就提建议说:“灵隐寺的住持跟我关系很好,我写封介绍信给您,他一定会好好地接待您。”可是雪窦禅师到灵隐寺时,并没有把介绍信拿出来交给住持,一直在众僧中生活了三年。曾会于三年后奉命出使浙江时想到雪窦禅师,便到灵隐寺去找他,却没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相信,便自己去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人中寻找,最后终于找到雪窦,便问道:“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把写的介绍信弄丢了?”雪窦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求,所以不做你的邮差呀!”雪窦说完就从袖里拿出介绍信交还给曾会,两人哈哈大笑。曾会将雪窦引见给住持,禅师很欣赏他的才德,后苏州翠峰寺缺住持时,就推荐雪窦任住持。有时候,不去刻意追求的东西反而离我们很近,其实,每个人都会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并把它作为目标而奋斗不止,但生活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不管你的奋斗多么艰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能长久拥有的,就是自己的一颗“心”,你能努力做到的,就是将这颗心塑造成为一颗“平常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都不会苛求生活。拥有平常心,不过多地受到欲望的牵绊,才能有一种超然的态度,才不会在生活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持之以恒、踏实认真的平静心态。人要做到知足常乐,无欲则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指的就是“不求”和“无欲”是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的。诚然,这“不求”“无欲”并不是与世隔绝,万事不求人,更不是看破红尘,超凡脱俗,厌于人世。只是对于生活的态度更加淡然一些,对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以泰然处之,长久下来,自然会修炼到“品自高”的境界。
从容对待一切苦痛
中国有句老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意思是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其中不如意的事总是要比顺心的事情多出很多,每当你想向他人诉说时,他人却没有经历过同样的情况,因此并不能深入了解你的痛苦,也可能没心情听你的诉说,因而能讲给别人听的也就极少了。人生中的大多数苦痛,都是要一个人独自承担的,这时,就需要有足够的忍耐力和抗压力,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从容与淡定,这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境界。季老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和磨难,童年就离开家寄人篱下,被迫接受无爱的婚姻,在他乡遇到真爱却不能相守,学术研究事业受到阻力被迫中断……这一系列打击和磨难不断击打着他脆弱的神经,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要靠药物的帮助才能入睡。面对这些,他消沉过、害怕过也无奈过,但是最终战胜了心魔,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他的心变得更加坚韧,面对打击时也多了一份从容。人处在一定的环境下难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多痛苦都是源自于这种周围环境的压力,它能够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仔细考量事情的因果,不要因为冒失而使行为失之武断,更不要把困难挫折想象得十分严重,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有一天,两个愁眉苦脸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一位方丈。他们诉苦道:“师父,我们在办公室里经常受到冷落,被人欺负,这样的日子太痛苦了,求您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呢?”方丈闭着眼睛并没有回答,半晌,说出5个字:“不过一碗饭。”随后就挥挥手,示意两人退下了,两人似有所悟地回到了公司。没过多久,一个人就递交辞呈,回家种地去了,另一个则留了下来。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10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那个人用现代技术手段经营田地,对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居然小有所成,成了一名农业专家。而另外那个留在公司里的也不差,他忍气吞声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努力了解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逐渐在公司里崭露头角,引起上司的注意并受到器重,如今已经升为了经理。有一天两人再次相遇。农业专家说:“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的‘不过一碗饭’这5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是一碗饭而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得不到发展,何必要耗下去呢?所以就辞职了。而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听从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那位经理笑着说:“师父说‘不过一碗饭’,是在告诉我要学会忍耐,多做事,少抱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只要一想到师父说的‘不过为了混碗饭吃’就淡然了,这样,不论老板说什么、做什么,我都很少赌气,也不去计较,如此就越来越好了,现在终于也从困顿中走出来了!难道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两人面面相觑,又去拜望了方丈,方丈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不说话,过了好半天,说出了5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挥挥手……可见,如何面对苦痛,只不过在一念之间,如果在困难面前低下头,自怨自艾、怨声载道,困难不但不会走掉,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打压和欺负你,让你喘息不得,从此被困难压倒,委靡不振,失掉生活的勇气和乐趣;如果抬起头勇敢地迎接和承受痛苦,迎难而上,不灰心丧志,就会在困难的打磨下越挫越勇,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从容。从而战胜痛苦,收获成功。很多时候人觉得痛苦,是因为太过于在意得失成败,认为这些至关重要,一旦失去,后果会不堪设想。其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至关重要,很多曾经一度被我们看重的事物到最后才发现竟然对身心健康只有害处而毫无益处。佛语中有句话这样说:“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要学会达观从容,不要被毫不重要的小事牵着鼻子走,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做到了淡定和从容,就是一种内心境界的提升。季老在晚年时就拥有这样一份心境,对于大家谈之色变的生老病死,尤其是对于死亡,他并没有一想到死就暗自伤神,相反,他的态度十分乐观,从容面对。他早年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是好在并没有付诸实施,但这份心里体验足以让他对死亡有深切的感知。他说:“我知道死前的感觉如何,我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此,从那以后,我认为,死并不可怕,而我能活到今天,多活的这几十年都是白捡的。多活一天,就是白捡一天。”对于死亡,他说道:“我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是极平常的事。”足见他的从容和坦然,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那么还有什么是能够阻挡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