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话需要骨气
季老有一条人生原则是:“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为什么我们要提倡讲真话呢?因为它是人道的质量的体现。很多时候讲真话需要勇气和智慧,巴金晚年在《随想录》中写道:“真理是不承认任何权力与权威的……不存在风险的真话,是没有社会价值的。”讲真话,有时候真的很难。能否说真话,不仅仅是注重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社会道德发展的问题。人们常说,一旦你说出一句假话,就会在今后不断地说出一个又一个假话以圆之前的谎,这种持续说谎所造成的心理负担是深远而长久的,不仅会影响个人信誉,也会影响今后的发展以及周围的社交圈。而讲真话却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给人以更高层次的道德享受。它可能带来问题的解决,带来社会的和谐以及传递人类的良知。同时,讲真话也是来自内心的需求,只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不至于陷入隐瞒和欺骗带来的自我谴责中难以自拔,才能给人带来吐出心中块垒的快感。社会政治环境的约束以及周边群体氛围的走向都直接影响个人的言行,在我国历史上就出现过官员不敢讲真话的现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二世时,赵高被任命为丞相,他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对于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又有多少人站在他的对立面上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底哪些人反对他。一天早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皇上,我要为您献上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分明是一只鹿啊!便笑着对赵高说:“爱卿搞错了吧,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马啊。”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它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这时,赵高转身对众大臣大声说道:“皇上不信我的话,大家说这到底是不是马啊?”大臣们不知赵高心里在打什么盘算,但他们都畏惧赵高的重权,不敢轻易下结论。一些有正义感的人纷纷低下头,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说假话,说真话又怕日后会被赵高陷害;也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马!”赵高由此得知了众位大臣的立场,不久之后,就以各种手段把这些不屈服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后人常用“指鹿为马”来比喻黑白混淆,是非颠倒。当时那些说谎话的官员之所以选择趋炎附势,归根到底是因为对权势的畏惧和自私心理。但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取决于人们对利和害的认识程度,它是属于价值观的范围领域之内的,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对于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人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随波逐流。季老曾说:“我认为,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正常的;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是英雄,我们平常所说的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就是指的这个。”在这里,季老给予了趋炎附势者一定的宽容与理解。他曾这样评价过自己:“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真话还是假话,都要以无损于社会公德为前提。季老一再强调人要说真话。假话不利于心灵境界的修养,会造成道德感的缺失。他从不忌讳说出的真话可能有损自己的形象,相反,对于自己的一切,他都以坦然的态度真诚地面对。曾经有人约请季老写学术研究的“自述”,他照实写出了自己研究生涯中的经验和总结之后,并不认为自己的经验有什么值得炫耀之处,对于青年的指导作用也并不明显。于是他写道:“希望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对我这一部《自述》不要抱过大的希望,不要抱不切实际的期望。古人说:‘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我根本没有什么金针,即使我想度人,也无物可度。如果年轻的读者能从我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得了什么有用的东西,那是靠他们自己的悟性或主观能动性,不能把功劳记在我的账本上。”季羡林就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的老者。他曾说过,自己喜欢的人,关键是一个“真”字,这个“真”指的就是要说真话,要有真性情。这只是他生活中讲真话的一个小例子,更多的时候,他因为坚持真理和原则而讲真话,甚至一度因讲真话而遭受到长达数年的磨难,但历尽劫波的他依然坚持自己内心的声音,只要他的真话能对社会、对人民有益,他就不会惧怕。鲁迅先生曾在《无声的中国》中说:“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如果连最基本的真实都做不到,那么又与行尸走肉有何分别?社会提倡说真话,如果人人相欺,********,那么社会的发展将无从谈起。在一个社会里,敢于说真话代表了个性的发展程度,而能够说真话,则代表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正义与非正义
正义是什么?“正”代表公正,“义”则代表道理。所谓的正义,就是天理良心,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种自然法则,就是人在社会环境中所选择的恰当位置。正义是一种面对事物的道德情操与精神操守。季老曾经谈到关于“正义”的问题,他认为中国人缺乏正义感,缺乏维护正义的勇气,其实,正义是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一把标尺,如何去运用,既是个人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由于自然差异的先天存在或社会差异的后天养成,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体系里都将处在一个不同的社会位置上,这种自然的差异或社会的差异就会将人自然而然地分成强者和弱者两个群体。因此,造成强弱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自然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人类由于分为强者和弱者两个群体且二者相生相容,并且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强者基于自然需要而对弱者欺压和侵略,弱者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对强者进行必要的反抗和抵制,因此也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强与弱的基本矛盾。随着弱者对强者过于强势的行为举动的不断反抗,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从野蛮与蒙昧不断地走向文明与成熟,正义也随之出现并逐步被日益强调和提倡,并且由出现之初的只能靠人的自然力量来维护,发展到文明社会阶段的主要靠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力量来维护。备受人们推崇的中国古代行侠仗义的精神,就是在正义出现之初依靠人为的自然力量来维护的最好反映,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们对理想中维护正义行为的一种美好向往。恃强凌弱等践踏正义的行为,在以往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也都会存在。但是这种社会现象无不是令人不齿的事,而且也不可能在光明正大中进行,因此对被欺压者的伤害也十分有限,在社会中也并未产生十分深广的不利影响。如果依据社会道德对其进行约束和谴责,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对其进行制裁调整,就能够做到有效的制止和避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楚军在泓水北岸,宋军在泓水南岸。公子目夷建议宋襄公趁强大的楚军在渡河之机,对楚军进行攻击。宋襄公以不合仁义为由,断然拒绝了。宋襄公还说:“见到受伤的人,就不要再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尽管这在有些人眼里有些迂腐,但却实实在在的是光照千秋的正义。汉朝时期的丞相窦婴被免除职务后,逐渐门可罗雀,只有刚直不阿的官员灌夫与他交往如旧。一次耿直的灌夫又因在丞相田蚡纳妾的喜宴上闹事而得罪了田蚡,窦婴为了拯救灌夫不惜铤而走险为他出头,不幸被一并打入死牢。灌夫是正义耿直的,窦婴也是正义善良的,处死他们就等于减少了正义的力量,这于国于民都不是件益事。但是田蚡却早把没落的外戚窦婴看做自己的眼中钉,不除掉他心中不快,如果不是窦、灌二人对田蚡造成什么潜在的威胁,那么他们二人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田蚡盯上,也就可以避免最终被杀的命运。正义不只是个人心中的行为标准,也是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限制强者对弱者的欺压才出现的,因此,它在符合了国家需要的同时,也更符合了弱者的需要。也正是因为如此,正义也才屡屡遭到一些短视的强者的践踏和利用,而且也只能是那些强者才有能力来践踏正义。强者之所以要无视正义的存在而屡次践踏正义,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大限度地欺压弱者,让弱者长久地居于弱势的地位上。因此,正义的维护也就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一开始的从个人良知出发,依靠个人的自然力量转而发展到现代社会的要依靠道德、法律等社会的力量。这是一种进步,要知道,如果一个社会的正义仍然在靠个人的自然力量来维护,那就只能说明这个社会仍然是处在原始未开化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正义的丧失会导致社会法律体系失去其应有的公平和公正效力,从而使弱者处于受欺压而又孤立无援的被动境地。这样发展的最终结果,不仅必将像季老所担心的那样,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彻底崩溃和个人内心良知世界的彻底坍塌,甚至还将导致我们全民族精神的彻底堕落。一个民族的堕落,首先就体现为精神上的堕落,而丧失了正义,则是民族精神堕落的主要因子和标志。在文明社会阶段,当社会到了正义不断遭到践踏,又重新回到要靠受害的弱者以其个人的微薄力量,依靠残存的对正义的记忆来维护自身基本生存需求的时候,也就标示着这个社会的法律体系已经完全站到了强者的立场上,维护的只是强者的利益,堕落成了强者欺压弱者的工具,也就成了践踏正义的元凶。这时对正义呼唤,反映出的只能是全社会的无奈。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强者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为了更好地欺压和掠夺弱者而又不遭到其反抗,并在这欺压的过程中将弱者各个击破,防止弱者团结起来共同反抗自身的不公命运,还发明创造了许多腐朽空洞的说教以诱骗弱者,继而麻痹弱者的神经,以便首先从精神上实现对弱者的统治。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才到处充斥着诸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所谓的格言警句。正是由于这些腐朽没落而又消极的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社会不但长时间地对正义存在歪曲理解,甚至连正确判别正义的标准也险些遗失。对个人而言,正义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可给予他人以愉悦、财富以及正气。正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具有传染性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正义能够帮助坚持修身的那个人修成正果;相反的,非正义则会让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因其不义之举而贻害自身。所以,维护正义,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道德力量,维护好自己心中的正义。只有心中有了正义和善念,才能去维护社会的正义,才能具有更坚定的维护正义的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