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今年刚满15岁,恐怕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刘婷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刘婷这样的事例在青少年学生中并不少见。父母们,青春期是女孩子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她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常常被父母们所忽视。孩子进入青春期,会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而且认为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于是她们开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倍加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她们特别爱照镜子,不是嫌自己鼻梁太低,就是嫌自己额头太窄,对于发胖更是有一种病态的感受。
中国心理学会的专家指出:青少年对外表所产生的烦恼,其心理障碍大都是在脑子里存在着一种“幻想式的丑陋”。据对部分中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约有90%的人对于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满。这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较高。特别是一部分女孩,总以一种极度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点“丑”加以无限地夸大。
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如果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会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李芳是个上高三的女孩,刚上初中时她隐隐地觉得自己的鼻子有点“扁”(实际上相当正常),从此她的鼻子就开始不得安宁了。每天一有空她就要照照鼻子,越照越觉得自己的鼻子有“问题”。于是她自我发明了简易的“隆鼻术”,每天用手反复地捏鼻子,她是上课捏、下课也捏,就这样整整捏了六年。结果本来一个挺美的小姑娘被捏得鼻子经常发肿发炎了。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外貌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东西,惟有知识、品质和修养,才是决定一个人高尚和低下的关键。因此,对自己的外貌不妨坦然地接受,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于上的“不良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制造。一句话,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让孩子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条件”,才能使她们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