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目的不是要灌满桶里的水,而是引燃一堆篝火。”
父母在引导女孩的兴趣与发展方向时,要懂得一些关于女孩的心理学常识,不要表现得过于热衷和确定,不使她们感到来自父母的强迫,因此而产生抵触情绪。
一位母亲说:
“我曾在我女儿的房间里堆满了书籍,但令我十分失望的是,我女儿根本不去读这些书,无论我们怎样督促。而当我们最终放弃努力,不再干扰她时,她反倒很有兴趣地读起书来。现在女儿自己的公寓里最多的就是书籍。”
做父母的要培养女儿的兴趣,关键是要提供机会,而不是过度干涉。不干涉并不意味着不表示任何热情,而是要特别地表示出信心,在引导女孩时,自然不能缺乏对她的信心。父母对女儿的信心,会对女儿的成长起极大的作用,但这种信心不是假装出来的。在我们做决定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女儿的可能影响。如果我们自己对待困难毫不努力就放弃,又怎能鼓励她们有勇气去战胜自己呢?
顺其自然和因势利导要结合起来,这里要掌握好分寸。缺乏引导和过于强迫之间的距离是很近的,稍不注意便会变成为干涉。这是有心培养女孩成材的父母应当加以重视的。
蒂娜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参加了很多音乐会的演出,被认为很有音乐天才。但到了高中后,她再也不想学钢琴了,完全放弃了钢琴练习。为什么呢?这个决定是她自己做出的,因为她说她厌倦了钢琴,对以演奏钢琴为职业的未来失去兴趣。而造成这种决定的心理上的潜在原因是什么呢?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蒂娜的父母对女儿的才华、潜力十分引以为骄傲,对她的可能的音乐生涯过于投入,不断推动她的练习与演奏,四处宣扬她的音乐才华。蒂娜似乎成了全家的注意焦点,大家在等待着为出现一个天才而庆贺,这却使她感到失去了自控,感到自己的演奏才华与可能的生涯并不属于自己。事实上,做出放弃的决定对她来说是很痛苦的事,她说:如果再晚几年,我再成熟一些,可能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我的确喜爱钢琴。可是当时我觉得背了很大的包袱,沉重得很,急不可待地要卸掉这个包袱。如果父母在给她提供所需的学习条件后对她的才华加以肯定,然后让她自行发展,她可能会继续演奏下去,真正成为一个音乐家,不至于像今天这样失落,不知走向何方。
女孩的父母应该引导女孩的兴趣,帮助女孩发现并培养她的才华,而不是强迫孩子定型,给孩子过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