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600000012

第12章 实相无相四果性空分(2)

《杂宝藏经》有一则婢女与羊相诤的故事,可以令我们对嗔怨相诤的祸害有戒慎警惕的作用。

有一个婢女,负责磨房的工作。每天早上要把主人交代的大麦、黄豆等杂粮研磨成粉。有一只羊常常趁婢女不注意的时候,偷吃豆粉。因此婢女常被主人怀疑研磨的豆粉斗量不足,而被怒叱责打。每次婢女被主人责怪后,就生气拿起竹杖捶打羊,屡次挨打的羊,心中也积集怨恨。

有一天,婢女在生火,羊看见她空手无杖,就用角去触犯她,婢女又气又急,就拿起着火的木柴打羊,羊被火烧痛时,四处翻滚,身上的火苗,焚烧村人、房舍,并且殃及山野。山中有五百只猕猴,走避不及,被火烧死。

羊和婢女相互含嗔怒怨,造成人畜身命俱焚。所谓嗔火一起,烧尽功德树林;诤论一生,刹那飘堕腥风血雨的罗刹鬼国。

佛陀在弟子们发生诤论时,如何开启他们的心智?《杂阿含经》有一则比丘争诵经呗的故事。

有一天大迦叶对佛陀禀报:

“佛陀!有两位比丘,心性刚强,一位是阿难的弟子难荼,一位是目犍连的弟子阿毘浮,两人时起诤论,相互争诵经呗。明日约定一决胜负,比赛谁诵出的经呗最多,谁说的法最胜!”

佛陀立刻派人唤来难荼和阿毘浮,问他们:

“你们有听过我的教诫中,有教导人彼此斗争,分别胜负高低的经义吗?”

“我们不曾听过佛陀有诤论胜负的经义。”

“真正胜利的人,是止息贪嗔痴的迷乱,能勤修戒定慧三学,杀掉六贼造作;能正观五蕴如芭蕉不实,以八正道为指标,证人大般涅槃为寂乐。背诵千章万偈,不明自心,于解脱何益?”

佛陀揭示欲入圣流位,要心能正定,远离人我彼此的诤论。身口意三业的修为,口业最容易布施,不需要有很多的钱财,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只要口出善语,就如花香,可以使人感染到欢喜和愉悦。我们只要能以佛的四种语言,自然能化解人际的论议和是非。

(一)要说清白无染的善语。

(二)要说止非息诤的妙语。

(三)要说正法善道的实语。

(四)要说利益安乐的法语。

佛的善语、妙语、实语、法语,像百花齐放的花园,令众生乐于亲近;更似高山流泉,人人得以热恼冰消。

三、灭习气人中第一

前文已说明有诤之祸,无诤自安的经义,接下来的经文,佛陀赞叹须菩提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什么是“人中第一”?以小乘七贤位中的世第一位,即为人中第一。须菩提已证四果罗汉,不仅是人中第一,在罗汉中也是名列第一。因为有的罗汉我执烦恼已断,但仍有余习未净;有的罗汉因曾为牛,因此吃饭时还有反刍的习气;有的罗汉曾为女身,仍保有揽镜自照的余习。唯有须菩提已灭尽所有余习,是“第一离欲阿罗汉”。综合此段经文,须菩提具有三种第一:

(一)修持无诤三昧第一。

(二)二乘贤圣果位第一。

(三)四果罗汉离欲第一。

贤圣虽有余习,但已不会再造诸恶业果报,反观我们凡夫心志薄弱,恶多善少,如何令习气之魔力不起,唯有增长菩萨的大行,来对治八万四千魔军。《大方广宝箧经》卷中:

愚痴之力,是为魔力;慧明之力,是菩萨力。

骄慢之力,是为魔力;大智慧力,是菩萨力。

诸邪见力,是为魔力;空无相无作力,是菩萨力。

诸颠倒力,是为魔力;正真谛力,是菩萨力。

我我所力,是为魔力;大慈悲力,是菩萨力。

无生无灭,无有诸行;无生忍力,是菩萨力。

开展我们内在的慧明、慈悲、正见、空性等大力,才能粉碎摧破魔罣的囚禁;也才能洞察世间青黄黑白邪见的沙砾,不被幻影妄相所迷惑。

佛陀如何开导习气未断的弟子?《中阿含经》:

难陀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刚出家不久的难陀,心高气傲,自恃是高贵的刹帝利种姓,及身为佛陀弟弟的优越感,言行倨傲无礼,和比丘们在语言上时有冲突。

有一天,难陀身着色彩鲜艳的衣服,脚踩着丝绸光亮的鞋履,双眼涂上缤纷的彩影,手中持着上品的好钵,一身光鲜照人,准备入舍卫城乞食。

当时比丘们见到难陀浮华的装扮,纷纷向佛陀禀告。佛陀立即派遣一位比丘把难陀找来。

佛陀问道:“难陀!你是否常常自傲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心生骄慢,母中无人,常和比丘们言语诤论吗?你为什么要做此鲜艳色彩的装扮,入舍卫城乞食呢?”

难陀低头默然。

佛陀慈悲地再说道:“难陀!你是为成就正道而出家,应该以惭耻为美服,以灭道为喜乐,怎可贪求世间色身的轻、软、香、滑等不实的妄相?要知我们的色身昼夜有九孔流出不净的汁液,唯有寻觅内在和平的人,战胜五蕴的巧贼,才是世间真正第一庄严的人。”

难陀在未调伏心性时,仍有欢喜打扮的习气,我们从凡人圣,其实是一场“内在革命”的战争,从彻头彻尾的洗心革命,迎向显发佛性的真理之之战。

现在很多初机学佛者,戒疤未干,律法不明,丛林规矩生疏,不先缩小自己,安于丛林养深积厚,开口便道住山闭关,不知福慧资粮不足,自身德学心性未臻圆熟,佛魔不分,白白空费檀那的信施!真正的闭关要能做到:

(一)关闭六根贼。

(二)禁足妄想心。

(三)正观三毒军。

(四)清净身口意。

禅门中有句:“不破本参,不住山。”可见,菩萨因地修行,要先成熟福慧二严,心中已有个消息,才谈闭关住山,不是用此诳惑他人,轻心慢人,欺瞒自己。闭关不是逃避生活的借口,更不能沦为沽名钓誉的台阶。佛陀时代,有住阿兰若比丘,也有人间游化,热心热力的菩萨比丘。

吾人修行,要能不轻一法,不谤一法,不慢一人,不著一边,内心至诚恭谨八万四千法门,及刹尘一切含识众生。因为任何一法都是入解脱门,任何一人都是未来佛种。如《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肯定人人是未来佛,皆以侍佛的恭敬心待之。唯有灭除凡夫我见的妄想,我们才能平等正观,视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如来佛种。

四、无想念住寂静处

小乘阳果的“无诤”、“离欲”都筑基于心无想无念的空性,亦即证得四果的圣人,心无欲无诤,如明潭映月不住万象。泯绝有证果的我相,有能证的果位,如此谓之真正“住阿兰若处”的圣人。

《大集经 贤护分》卷二的《思维品》中,提到生死和涅槃的分别:

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随彼心念,还自见心。今我从心见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来。我心是我身,我心见佛。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诸法不真,思想缘起;所恩既灭,能想亦空。贤护当知!诸菩萨等,因此三昧,证大菩提。

诸佛方便设教,不论是大乘十地,声闻四果之名,种种权立如溪河川湖,名称不同,最后尽归大海,咸同一味。一念心无想念分别即一念佛,得一念涅槃乐。我们的心住在哪里?感官的快乐,财富的积集,情爱的满足,名位权势的壮大等等,实现了世间欲乐的追逐和富足,我们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稳吗?日日食不知味,夜夜难以安眠,只因为我们陷溺在贪爱的泥坑,痴情的大海,嗔火的山林……

罗汉心无想念,是究竟常乐的法界。综观《金刚经》的经纬,每一分都不断阐释如何管理我们这颗心,获得身心无忧无惧的涅槃生活。《十诵律》卷十八,提出心不乱念,一心睡眠有五善事:

若比丘不乱念,一心睡眠,有五善事。一者无难睡;二者易觉;三者无噩梦;四者睡时善神所护;五者睡觉心易入觉观法。

禅门中,吃饭睡觉是大修行,行者若不摄意正心,白日随业缘流转,痴暗如梦中人;夜里心驰意纷,又随境生忧悲苦乐之情,宛如梦中梦,颠倒渺茫!能够安稳入眠,心不住想念,要有善业的修持。如《大般涅槃经梵行品》卷十九的偈颂:

身无渚恶业,口离于四过,心无有疑网,乃得安稳眠,

身心无热恼,安住寂静处,获致无上乐,乃得安稳眠

心无有取著,远离诸怨仇,常和无诤讼,乃得安稳眠。

若不造恶业,心常怀惭愧,信恶有果报,乃得安稳眠。

敬养于父母,不害一生命,不盗他财物,乃得安稳眠。

调伏于诸根,亲近善知识,破坏四魔众,乃得安稳眠。

身心安稳,昼夜不惊不扰,还从吾人清净身口意三业中来!《金刚经》为肯定有个安稳的身心法界,因此完全否定一切住心的妄相。心无想念,心无住著,如何用功办道呢?

道光禅师有一次向大珠慧海禅师请教:

“禅师!您日常用功,是用什么心去修道?”

大珠答道:“我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道光不解地说:“禅师!您既是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天要上堂说法,去接引禅徒?”

“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哪里有度众的地方?”

道光不服气地反驳道:“您日日聚众论道,这不是在说法度众?”

“请你不要诬赖我,我连话都不会说,如何去论道?我眼中看不到有一个人,如何说是度众呢?”

道光更是不平地道:“禅师!您明明上堂说法,接引禅徒,怎可说无?您这样说,不就是打妄语吗?”

大珠气定神闲地答道:“老僧连舌头部没有,如何打妄语呢?”

道光紧接着问:“难道器世间,有情无情的世界,你和我的存在,还有参禅说法的事情,都是假的吗?”

“都是真的!”

“既然是真的,您为什么都要否定呢?”

大珠淡然地答道:“假的,要否定;真的,也要否定。”

第九分的经义,旨在阐发小乘四果无惑可断,无果可证,令行者心无想念,不住凡圣妄心。如百丈禅师所言:

若藏府中部无所求,都无所得,此人诸恶不生,人我不起,是纳须弥于芥子中。不起一念贪嗔,是能吸四海水,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于一切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刮削并当得净洁,是无事人。

人无求就能心中无事,心中无事即是贵人!终日奔走于沸腾名利场中,天然如沧海寰宇,不玷染半分尘影。

习题:

1.佛陀以四果为喻,有什么特别的含意?

2.什么是无诤三昧?生活中如何实践之?

3.佛陀如何教育习气未断的弟子?

4.真正住阿兰若处,要闭关修行的条件是什么?

同类推荐
  • 职工礼仪手册

    职工礼仪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谁是老板要找的人

    谁是老板要找的人

    在一些公司里,我们不难看到,一此受过良好教育,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并没有在工作是取得很大的成绩;出没有赢得升或加薪的机会;更没有受到老板的欣赏。相反,他们还遭到被解聘的厄运。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身上不具备现代企业需要的那些优秀员工的品质,即:1、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工作;2、具有创新精神;3、积极行动,不要只想不做;4、高效的时间管理;5、崇尚团队合作;6、信心如同高贵的名誉一样重要;以上这些是人成为优秀员工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也是世界500强企业衡量心目中理想员的标尺。如果你还不具备以上的品质和能力,就不妨从《谁是老板要找的人》一书中去学习,从而使自己成为老板要找的员工。
  • 智读三国谋略高手

    智读三国谋略高手

    本书从以上四方面立意、引证的史料简洁而生动,同时辅之以现代社会的事例,力求做到史有所出,论有所证,例析结合。品读三国,借鉴古今。以此你可以获得一个历练人生的机会。历史的追述与人生的体悟在这里可以重合,可以结晶。
  • 绽放你的光彩:向希拉里学习做女人的24堂魅力修炼课

    绽放你的光彩:向希拉里学习做女人的24堂魅力修炼课

    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美利坚合众国第67任国务卿,为美利坚合众国第42任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的夫人。作为女人,希拉里达到了一般女性难以企及的高度,不管是作为一名学生、一个妻子、一个律师,还是一个政治家,她都做到了最好。对于普通的女性而言,也许难以做到最好,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更好。我们在向希拉里学习的过程中,将会成为一个更有魅力的女人。
  • 男人四十养性

    男人四十养性

    四十岁的男人,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用心,对于小的得失一定不要去斤斤计较。该重视的要重视,该放弃的就放弃。但是你必须摆正心态,对一切都要泰然处之。四十岁的男人,你该多花点时间来重新审视你的生活,你需要用减法来拨算自己的人生,丢掉那些没有止境的欲望,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回到幸福与宁静。四十岁的男人,应该能悟透生存的智慧,能屈能伸、圆融大度,能够很快适应任何新的环境,能料理妥当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样必能减少前进的阻力。
热门推荐
  • 绝代医神在都市

    绝代医神在都市

    苏子恒一场冤狱,偶得丹阳天圣仙道传承,为了病重失魂的妹妹,毅然选择了由医入道!漫漫医道前行,各种病症千奇百怪,一双灵神天眼,看透疑难杂症,一身丹阳天圣传承,震慑魑魅魍魉!不知不觉间,苏子恒便走上了绝世医神的巅峰之处!
  • 少年听魂师:隔世的羁绊

    少年听魂师:隔世的羁绊

    你愿意听听我的心愿吗?孤独无助的游魂轻声请求,而莫名闯入了听魂领域的少年会做何决定?那个人说,这是你的天赋,也是你无法逃脱的命运。为了追寻自己的真理,他踏上旅途。沉浮在“它们”的故事中,渐渐地,少年自己也慢慢产生了变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魂气息记

    龙魂气息记

    异空间门产生裂缝,小杨被穿越到异世界,经历各种冒险。
  • 太和录

    太和录

    存在,是为了遗忘。有过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而在后来,轻而易举地被淹没在茫茫烟尘之中。那是不知名的太和年间。那是些或知名,或无名的人们。
  • 当玫瑰开花的时候

    当玫瑰开花的时候

    本书收录的是世界散文最经典的顶级作品,是值得读者反复阅读的优美名篇,是诸多文学大师奉献的华章盛宴。传世名篇开卷有益,作者逸事雅俗共赏,展现出一道靓丽的文坛风景线。
  • 五方刀神

    五方刀神

    五方大陆武者为尊,修武者不计其数,苏昊拥有的只是自己的天赋、努力,一刀在手天下我有,刀能劈山斩海、能裂地灭天!本书属于凡人流,不开金手指,身上也不带无所不知的老头,全凭苏昊自身的意志再加一点小小的机遇,成就至尊之位。
  • 药王传人

    药王传人

    天生异象,奇宝问世!唐朝神医孙思邈用尽毕生心血,著作的《药王残笔》后被世人发现于五莲山上。遭众人抢夺,最终,残笔被一分为二,落到了两人手中。拿着上下两卷的人,再十数年之后,却又再度相遇。师仇不得不报,残笔最终能否合二为一?ps:剧情需要,药王残笔是虚构的,并非真实存在。
  • 遗失六记

    遗失六记

    做为华斯家族唯一的血脉——华斯·安格,被撸去敌国,踏上了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 三颗梨花树

    三颗梨花树

    高中开学了她们依旧是她们她们也不在是她们“李思凡,等等我”“哎呀,纪溧快点,黎慕语呢?”“来了来了,我来了快点快点马上迟到了”在小巷里熟悉的三个女孩还是肩并肩去上学她们相互约定一定要并肩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人从相识到相别他们经历了三年的岁月岁月不长留而你依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