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效果,就是因为双方都能制造悬念,抛出让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让所有人都充满期待,然后在最终才揭晓谜底。不止是现场歌迷,就连电视电脑前的观众在看到关键那一幕时都感到非常意外,这种惊喜和意外想不让歌迷“HIGH翻小巨蛋”都难。
在一次约会中,一个小伙子满脸愁云地对一个姑娘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并决定对她表白了,可是不知她会不会同意。”姑娘其实一直偷偷地喜欢这个小伙子,听他这样说,不禁大吃一惊:“你真的喜欢她吗?”“是的,我喜欢她很长时间了,”小伙子继续说,“她是我遇到的女孩中最好的一个,我从心底里喜欢她。我这有她的照片,你想看一下吗?”说完递给姑娘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姑娘用颤抖的手接过盒子并打开,她立刻呆住了,原来盒子里只放着一面镜子。姑娘顿时沉浸在甜蜜之中。
小伙子在这件事上显然是用了一些心思的,他巧妙地用悬念制造了一些紧张气氛,让暗恋他的姑娘误以为他另有所爱,当他察觉到姑娘的痛苦时,又及时诱导她找到谜底。
这种表达方式会给人全然不同的感觉,跌宕起伏中充满了刺激,在心情大起大落中圆满收场。结成人脉的一条重要线索就是吸引力,对于能够吸引自己的人,人们会主动接近示好,没有谁愿意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人和事上浪费时间。因此,如果你想顺利与陌生人打通关系,那么首先就要勾起他对于你和你的事情的好奇心,让他们怀着揭开谜底的心态来接近你。
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曾受上海丹桂戏院的老板邀请去上海演出。不过,当时的梅兰芳虽然在京津地区很出名,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听惯了绍兴戏的上海人却对梅兰芳不是很熟悉。
梅兰芳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如何让他的才能得以发挥,让人们认可他?怎样让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以得到好的票房收入?这些都成了丹桂戏院老板的难题。后来,老板想出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制造一些悬念来吸引观众。这位老板不惜重金把当地一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买了下来,一连3天用整个版面登出“梅兰芳”3个字,而且仅仅是这3个字。
市民们见到报纸后,都觉得莫名其妙:“这是什么特大新闻?”“‘梅兰芳’是要举办花卉展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种猜测,一时间,“梅兰芳”成了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后来有人打电话去报社,报社受老板所托,也没有给出答案,这更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在第四天的时候,报纸的头条依然是这3个字,不过下面有一行小字:京剧名旦,在丹桂大戏院演出《武典坡》《彩楼配》《玉堂春》。
3天时间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当众人的困惑消失后,便想目睹这个名旦到底功力如何。于是在演出的第一天,票就全部卖完了。后来因为梅兰芳的表演确实出众,上海观众也都为之倾倒。梅兰芳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就获得了满堂彩,而丹桂戏院也有了很好的票房收入。
丹桂戏院的做法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很多作品都是在开头便设置一个悬念来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在很多重要时刻都给这个悬念一个特写,让所有人对这个看似出现频率不高但却贯穿故事始终的悬念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在这种好奇心的趋势下寻根究底,这就是吊胃口的功效。
其实,吊胃口就是人们所说的制造悬念、卖关子、故弄玄机,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交际学中,这种方法是用于打动交际对象,吸引对方常用的方法。初次与陌生人接触时,大可以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又能让他产生对你本人的好奇心理,而伴随解密的过程的是你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当谜底揭开的时候,你们很可能已经从陌生人变为熟人了。
原本有默契、有共鸣的两个陌生人之间,缺少的就是那么一条能连接两人的线,而吊胃口就是非常适用且耐用的一条线,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陌生人。当然,在设置玄机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细节,以免弄巧成拙。
(1)“玄机”一定要够“玄”。太平常的话题或一见便知结果的事物不会勾起对方太多的注意力,所以既然要吊胃口,就要设置个大诱饵。
(2)结果不能过早揭示。悬念持续的时间要适度,不能太短,不要听众还没完全进入你的悬念中,你就急于把结果说出来,这只会让所有听众感觉失望。
(3)事情的情节发展的不能太快,也不宜太慢,要恰到好处。时不时地卖些关子,要让听者问“然后呢”而不是你自己说“然后”,否则说明你并没有吊起对方的胃口。
(4)学会适时停止,循环往复。在谈到问题关键的时候,可以层层深入,再卖个关子。
(5)要多方面叙述,在事情越来越精彩的时候,过程越来越让人情绪激动的时候,不妨插说一些其他无关紧要的内容。
(6)完善细节。当你在设法吊人胃口时,一定不能忽视细节问题。比如,尽量不要涉及自己还不知道、没有掌握的事情,也不要假装内行,否则很可能会显示出你的无知和浅薄;更不要拿他人的隐私或缺点做引子,最好也不要涉及一些敏感话题,以免涉及到对方禁忌,使对方产生尽快摆脱你的心理。
(7)把最精彩的内容留到最后叙述。在结尾处掀起高潮,然后完美落幕,高潮出现的太早则对方对后面的内容就会失去兴趣,等到结果公布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够精彩”的遗憾。
第一次便记住对方的名字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姓名就是对他本人来说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声音。在交际中最简单、最容易获得对方好感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便记住对方的名字。”
正如卡耐基所说,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名字都格外重视。所以,如果你想让对方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就要从记住他的名字做起,而且是一次便记住对方的名字。试想一下,如果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突然有人友善地叫出你的名字,你是否会对他顿生好感呢?而如果你与一个人见了很多回,初次交换姓名后,对方在第二次见面时忘记了你的名字,你能够理解他的忘记,于是再次郑重地告诉他你的名字,结果他还是记不住,那么你是否会本能地想与他保持距离呢?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交领域也越来越广,你每天都可能会结识新的朋友。不管是应酬还是谈判,或是通过朋友认识的,你可能会惯性地主动握手聊天,与对方交换名片,但是如果你刚刚毕恭毕敬地接下他人的名片,转身又问对方一句“您贵姓”,这种尴尬实在不好收场,对方会认为你的毕恭毕敬太虚假,或者他的名字太平凡,提不起你的兴趣。中国人的名字一般都在三个字以内,即使有复姓的也很少见,总之,不要因为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让对方觉得你是个不礼貌的人,因而错失一位朋友。
小李是个大咧咧的人,对很多事情都不管不顾的。刚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人都彼此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小李只记住室友中几个特别的名字,还有两个人的名字很常见,他没有多留意。平时也很少直呼姓名,对每个人的声音也不分辨不清,因此谁是谁他也没有完全对上号。直到开学半个月后,有一次他叫室友去食堂,一时忘了对方的名字,想了一下就随口说出一个名字,结果对方睁大眼睛看着他,然后看看左右,以为在和别人说话,结果看了一遍才知道,原来小李是在和自己说话,对方当时就拉下脸:“怎么同寝这么长时间,你连我的名字都没弄清楚。”这件事情让小李很尴尬,他解释了半天到最后也没叫对人家的名字,只能一再道歉。然而,小李并没有吸取这次的教训,他平时与班里的同学沟通不多,所以很多同学的名字也不知道,有时候别人跟他打招呼,他叫不出来人家名字就干脆低头装没看见。大二时,他居然又当众叫错了同学的名字。
可想而知,小李的大学生活一定不够丰富,至少他与同学的互动肯定不多,一个同班那么久连自己名字都叫不准的人,谁还会愿意与他联络。其实,叫出对方的名字不是说这个人时何等重要,而是出于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一天,一个推销员去拜访一个叫尼古得·玛斯帕·帕都拉斯的客人。这位推销员在拜访他之前,特地用心记住了他的名字。当这位推销员向他说出“早安,尼古得·玛斯帕·帕都拉斯先生”时,他呆住了,眼泪从他的双颊上滚落下来。原来,由于他的名字晦涩难念,别人都只叫他“尼克”。他对推销员激动地说:“先生,我在这个地方居住35年了,除父母外没有第3个人叫过我的全名。”后来,这位名字很长的先生接受了这个推销员推销的产品。
尼克接受推销员推销的产品,并不一定是因为对产品本身感兴趣,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从这位推销员那里找到了从未有过的被尊重的感觉。
尊重是相互的,不止奋力拼搏的无名小卒要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就连很多功成名遂的大人物也非常重视名字这一细节。一个普通的员工如果能听到大领导脱口叫出自己的名字一定会受宠若惊,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荣誉,就如同自己是这位领导非常重视的一员,从而更加尊敬和喜爱这位领导。聪明的领导们都懂得这个道理。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不但是名闻全球的企业家,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师。相传他在10岁的时候就发现了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事情是这样的,卡内基照顾的兔子生下了一窝小兔,但他却没有足够的东西来喂养它们。后来,他告诉伙伴们,谁能采集到足够的苜蓿和蒲公英来喂兔子,他就会以谁的名字来给这些小兔子命名。这样一来调动了伙伴们的积极性,他们争先恐后地去外面采野草,并互相比较谁喂养的小兔子长得更快。这件事给年少的卡内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对他后来的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美国最受人民爱戴的总统罗斯福,在还没有被选为总统前,去参加一个盛大的宴会。席间坐着许多他不认识的人,但是这些人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罗斯福明白在自己的竞选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帮助,那么该如何与宴会中的这些新朋友打交道呢?
罗斯福找到了一个他熟悉的记者,从他那里了解到这些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一些情况。然后,他从容地走到陌生人面前,热情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与他们谈了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此举大获成功。那些本来就对罗斯福有敬仰之心的人见他如此亲切,更加坚定了支持他的决心。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用心地记住别人的名字!因为记住了别人的名字就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就会得到对方同样发自内心的真情回报。然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很多名字,并且能够将每一个人的名字与其外貌、职位联系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么才能又快又准地记牢别人的名字呢?
拿破仑三世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他的解答。他说:“事情很简单。如果没听清楚别人的名字,就说:‘请原谅,我还没完全听清你的名字。’如果名字特殊,就问:‘你的名字怎么写?’谈话时,应该尽量提到对方的名字,努力把对方的名字同其本人的个性特征和整个外表联系起来。如果那人的脸很特殊,我就会非常关注他的名字。我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就在纸上写别人的名字,把它记在心里,反复念几次,这样我就能记住每个与我交往的人的名字了。”
那些左右历史的伟人都能如此重视他人的名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记住他人的名字其实等于迈出了尊重他人的第一步。第一次便能记住对方的名字,等于从一开始就将对方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一个与你打过几次交道的人看到你却怎么都叫不出你的名字,而一个与你仅一面之缘的人却能随口叫出你的名字,在这种难以言表的尴尬和难以抑制的兴奋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用“主动”攻破心灵的墙
见到陌生人,敬而远之,这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以前坐火车出行的时候,一路上旅伴有说有笑,甚至彼此交换联系方式,这都很常见,而现在,大多数出行者,特别是年轻人都用一对耳机将自己隔离于整个车厢之外,或者通过煲电话粥、玩游戏来度过漫长的旅程。总之,就是不愿意与陌生人交谈。
这是现代人的一大特征,在密友面前是个活跃分子,而在陌生人面前却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不是因为装酷,而是一种自我保护。一方面,如今犯罪手段花样百出,而出门在外的旅客就是罪犯的主要目标群,很多诈骗团伙通过在旅途中结识陌生人,然后骗取对方的联系方式,事后想尽办法进行敲诈勒索,频频出现的报道使出行者的戒备心越来越强,最后索性不与陌生人交谈。另一方面,现代人的隐私观念越来越强,不喜欢在交谈中透露自己的很多信息,而且一些年轻人喜欢保持一种很神秘很酷的姿态,一旦开口讲话,这种神秘的感觉就会消失。总之,理由各式各样,而结果就是一个——拒绝与陌生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