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应对他人的错误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也就是说,从一点到达另一点,采用线段是最优方案。但是在人情世故中,线段往往是最不可取的方案。因为从一个结果到另一个结果之间,往往经历的环节越多,涉及的人也越多,互动也就越充分,这样一件事完成之后,串联起来就是一个由人构成圈子。
特别是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线段虽然是最直接的方案,却也是最不利的方案。就拿出错这件事来说吧,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会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而作为同事,有时你担负着指出错误的责任,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很可能会给整个工作带来麻烦;作为朋友,你有义务指出他人犯下的错误,因为这样才能使其避免走弯路。但是,指出错误的方法却十分重要,如果你采取“线段原则”,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方的错误,那么后果很难想象。在你看来,承认错误是件好事,但是毕竟能够坦白地认错的人不多,所以,如果你要某人客观地、没有任何情绪地当面认错,那么你的想法就太可笑了。
在罗宾逊教授的《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他说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有的时候,人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变得固执己见。有的时候,人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只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这并不是因为那些想法本身有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的确如罗宾逊教授所言,“人”确实是这样。一次,董贞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自己设计窗帘。等到账单送来后,董贞大吃一惊:费用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
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董贞,问起窗帘的价格,董贞告诉他以后,他说:“什么?这太过分了!他占了你的便宜了!你怎么会上当的呢?”
董贞吃亏了吗?是的,他说的没错。可是没有人喜欢听别人否定自己判断力的实话。作为一个普通人,董贞开始为自己辩护了。董贞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好货就需要好货的价钱,你不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质量的东西。”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董贞,他没有说什么董贞吃亏了的话,他赞扬那些窗帘,说窗帘很漂亮,他说他要是负担得起的话,也希望在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对此,董贞的反应完全变了。董贞说:“说实话,窗帘的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因此很后悔订了这些窗帘。”这时,董贞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
可见,如果对方能够处理得巧妙而且友善,而不是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和失败,那么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把那些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人们的食道里,谁都会反感,结果就适得其反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高伯特曾说过,人们只会在无足轻重的小事上才会坦然地认错。这句话看似寻常,却暗含不争的事实。没有谁愿意在别人的强迫之下认错,因此,在你指责别人的错误时,不要单刀直入,一针见血,那样只会使对方更加排斥你。
指出他人的错误是必要的,但是请收起充满恶意的眼神、指责的强调和鄙夷的手势,更不要拿他人的错误做笑柄,取笑他。因为你的否定等于是直接否定了对方的判断力、智力和自尊心,这会激起对方本能地还击你,而不是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使他认识到了,也不会轻易顺着你的方向否定自己。所以,永远不要说:“那好,我现在就证明给你看!”这样的话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它直接暗含了:“我必然是比你更智慧的!”这不是一种辩护,而是一种挑战,这样的话一旦说出口,对方就已经在你开始之前做好迎战的准备了。
克莱罗纳州的凯瑟琳·亚尔弗瑞德是一家纺纱工厂的工程督导,她讲述了她在接受训练前后如何处理一个敏感问题的经历:“我的职责的一部分,是设计及保持各种激励员工的办法和标准,好使作业员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纱线,而她们也能赚到更多的钱。在我们只生产两三种不同纱线的时候,我们所用的办法效果还很不错,但是由于最近我们扩大了产品项目和生产能力,以便同时生产十二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纱线,原来的办法便不能给予她们合理的报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励她们增加生产量。我已经设计出一个新的办法,使我们能够根据每一个作业员在任何一段时间里所生产出来的纱线的等级,给予她适当的报酬。”
“设计出这套新办法之后,我参加了一个会议,决心要向厂里的高级职员证明我的办法是正确的。我详细地说明他们过去用的办法已不再适用,并指出他们目前使用的方法为什么不能给予员工公平待遇,以及我为他们所准备的解决办法。但是,我完全失败了。我太急于为我的新办法辩护,逼着他们承认目前方案的缺陷,而没有留下余地,让他们能够不失面子地承认老办法上的错误,于是我的建议也就胎死腹中了。”
“后来,我明白了我所犯的错误。我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之中,我请他们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们讨论每一个要点,并请他们说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在适当的时候,我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我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我把我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也热烈地接受这个办法。”
“我现在深信,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说:“必须用若无实有的方式教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事情好像是他忘记的。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如果你是对的,就要以正确的方式证明你的正确性,要运用表达的技巧,例如,在肯定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你的优越性也会得到他人内心礼貌性地尊重。如果对方是错的,那么你更要注重说话的方式,例如,你可以说:“也许是我不对吧,让我们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你首先表明自己未必是完全正确的,这样会消除他人的戒备心理,毕竟没有谁愿意轻易否定自己的成果,更没有谁愿意在他人毫不留情的指责中低头认错。
因此,如果你很想指出别人所犯的错误时,请认真研读下面一段文字。这是摘自詹姆斯·哈维·罗宾森教授的《下决心的过程》中的一段话:
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被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我们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反而会使我们全心全意维护自己的想法。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做人处世关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备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火车的知识、水杨素的药效或亚述王沙冈一世生卒年月的错误……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就会找尽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送上门的人情不要拒之门外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并在宣传单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羞愧难当,抽泣着说,之所以冒称是李斯特的学生完全是为了维持生计,请李斯特原谅他。李斯特要她把将要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然后指点了一番,最后他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吧,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将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最后,李斯特果然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对于冒名顶替者而言,李斯特的突然出现显然使她万分窘迫,但是宣传已经发出去了,音乐会也举办在即,此刻如果李斯特拆穿她,对于她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而李斯特没有这么做,事已至此,与一个无名之辈争夺名誉上的是非也不合适,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真收她为学生,让她感恩戴德。
难免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侵犯到你的利益,这时,不要用原则将对方逼到绝路。正如上个故事里的姑娘,盗用他人的名声已经令他无地自容,自觉亏欠李斯特一个大人情,可以说,李斯特在不经意间使自己的人情账多了一份巨大的进账,这时候助她一臂之力对自己而言是举手之劳的小事,然而于对方而言却是感怀于心的大事。于人于己,是互利双赢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刘秀与朱鲔原来都是更始皇帝的臣子,但是在那段时间里,朱鲔曾参与过杀害刘秀兄长的计划,也曾经一再建议更始皇帝收回刘秀的兵权,可以说,他把刘秀害得很惨。刘秀称帝后,曾经亲自率大军围攻朱鲔驻守的洛阳城,但是用了几个月时间也没能把洛阳攻打下来,刘秀就派了原为朱鲔部下的岑彭前去劝降。
岑彭在城下对朱鲔陈说天下大势,并劝他归顺,朱鲔在城上回答:“刘秀的兄长被害时,我曾经参与过,还多次劝更始皇帝收回刘秀的兵权。我自知得罪过他,所以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投降的。”
听完这话,岑彭就把朱鲔的话报告了刘秀,刘秀说:“想成大事的人不会去计较小恩怨。朱鲔现在如果投降,我可保他官爵,而且绝对不会加害于他!我可以向这滔滔的大河发誓,绝对不会说话不算数。”
岑彭对朱鲔说了刘秀许下的诺言,朱鲔还是不放心,于是,他从城头上坠下一条绳索说:“你这话若是真的,就顺着这条绳索上来!”岑彭毫不犹豫地抓住绳子就要往上爬,朱鲔见状相信了岑彭,便答应投降。
几天之后,朱鲔带着一些人在岑彭的陪同下去拜见刘秀。临走的时候,他对手下的士兵们说:“我这一去如果不回来,你们立刻率部队突围出去。”然后他把自己捆绑起来,来到刘秀大营,没料到刘秀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亲自把他身上的绳索解开,好言好语地安抚他,并下令让岑彭当夜将朱鲔送回洛阳城。
第二天一早,朱鲔就率部下向刘秀投降,刘秀立刻任命朱鲔为平狄大将军,封为扶沟侯。随后,刘秀进驻洛阳,将洛阳定为东汉的首都。
岑彭大势已去,因此对于曾经得罪过刘秀这件事耿耿于怀,他越是疑心重重,就越表示他心虚,不敢面对刘秀。刘秀非但没有对曾经加害过自己的人横眉怒目,反而表示宽容谅解,处处歉疚,这就是睿智的人处世方式。将亏欠自己人情的人逼上绝路,不如让他对自己心生感激。
汉宣帝时期,鲁国人邴吉是博阳侯,后来当上了丞相。他性情宽厚,对待身边的人都很友善,他手下的一个马夫非常喜欢喝酒,邴吉觉得马夫为人直爽,于是对他非常热情。有一次,这个马夫随同邴吉一起出去喝酒,酒醉以后,马夫就吐在了邴吉的马车里。西曹主吏见到后向邴吉说了这件事,并说要重重处罚车夫。在当时,马夫的行为是犯了为官为宦者的大忌讳,马夫也自知创下大祸准备受罚,但是邴吉认为为此而处罚即使不会对他造成太大的灾难,但他日后一定会对自己敬而远之,倒不如趁他现在惊慌失措而饶他一回,这样更能收服他的心,于是说:“他只不过弄脏了我的马车而已。如果就因为酒醉而处罚一个人,那么以后别的下人还怎么做下去呢?”西曹主吏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马夫对此必然是感激不尽。
这个马夫是边疆人,熟悉边疆郡县的情况。有一次邴吉出门,正好看到一位驿使持着汇报边疆情况的公文跑过来。车夫就向驿使打听边境少数民族的情况,并向邴吉说了那里的情况。不久,汉宣帝召见大臣,询问边境少数民族的情况如何,邴吉都一一作了回答,而其他的大臣因为皇帝问得突然,没有一个能答上来的。皇帝赏赐了邴吉,其他大臣则都受到了皇帝的斥责。而邴吉的这些关于边疆的情况都是依靠车夫得来的。所以邴吉感慨道:“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如果听不到车夫的那些话,我又怎么能受到皇帝的赞赏呢?”
人情往来中,千万不要得理不饶人。有时候,别人处于某个立场或无意间对你的利益造成了侵犯,但当你已经站在让他们必须仰视的高度时,你必须以笼络人心为重,不要急于讨回别人欠你的情,要发展更多的人情关系。有仇必报,只会让你逐渐被孤立,而得饶人处且饶人却能体现你的不计前嫌,让别人怀着歉意来接受你的礼遇,这是最好的收获人心的方式。
成也人情,败也人情
畅销小说《圈子圈套》里有这样一句话:“人就是这样,先自己动手给自己画一个小圈圈,美其名曰规划人生,然后自己跳进去,在圈子里忙。”
人的一生始终要与各种圈子打交道,然而一不留神就会使自己陷入圈子的陷阱中。正如人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人们致力于通过各种渠道形成人情、联络人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人情的怪圈中,迷惘无措。帮助一个人有所成就的是人情,然而在处理不当的时候,伤人心、误人事的也是“情”。人情的培养和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肆无忌惮地使用不但不利于成事,反而会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