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员工对管理者的正面评价有利于战略目标或中心工作的开展,不利的评价则会给战略目标和中心工作带来危害。
切忌自我感觉良好
有的管理者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每做了一次正确决定就反复宣传,结果让人生厌。自我感觉良好可能来自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管理者性格所致。有的管理者天生就是个乐天派,所有的事情都往好处想,对自己的判断永远都是正面的,而对负面的反应总是有借口,对别人的忧虑总是觉得小题大做。
二是下属的吹捧导致忘乎所以。每个管理者的身边都会有一些专门“抬轿子”的员工,他们专捡管理者爱听的说,有的管理者听得多了就以为自己真是真龙天子下凡,无所不能。
三是被胜利冲晕了头脑,失去了冷静的心态。有的管理者自我感觉良好是因为获得了一些成功,这些成功让他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对外界的劝说也难以入耳,就自高自大起来。
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失去客观判断力,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时的管理者既没有了自知之明,也没有了知人之明,他完全失去了一个管理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不能太在意员工的评价
管理者要认真对待员工对自己的评价,但也不能太在意,否则会影响管理者的正常工作思路,甚至会使管理者缩手缩脚,不能大胆地开展工作。
特别是对于一些非核心评价,管理者可以完全置之不理。而对一些核心评价,也要善于取舍,因为员工的评价并不都是正确的,管理者要有判断能力,确定这种评价是否正确。正确的要正视,不正确的则不必理会。
员工评价的最大力量是可以形成企业或组织内的舆论,如果员工对管理者的评价是正面的,那么与管理者相关的各类舆论也可能是正面的,反之,舆论就可能是反面的,就会严重影响管理者的工作。
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员工评价更多地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对管理者的影响也是通过心理压力起作用的。
有一个企业,上级派来一个新的总经理。员工有谣传说这位总经理是某某领导的侄子,他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除了打麻将不错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长。
这位总经理听说了员工的这些评价后,心情很不好,于是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进行辟谣,说自己根本不是那位领导的侄子,还把自己的经历和工作成绩反复介绍,希望扑灭这些谣言。
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不解释还好,解释后谣言反而更多了。有人说他虽然不是某领导的侄子,却是某领导的同乡,而且那位领导年轻的时候很喜欢他的母亲,虽然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但这位领导一直视他如亲生儿子,他的那些经历、成绩无一不是在那位领导的安排下做出的。
听到舆论甚至辱及自己的母亲,他就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大发脾气,有一次甚至流下了眼泪。这时他又听到了新的评价:因为这点小事就流泪,怎么能领导我们企业呢?
于是仅仅半年之后,他就被迫离开了这个企业。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其实最初对他的评价并没有涉及最核心的评价,即便是对他的管理能力评价稍低,只要他能做出一些成绩,也就可以改变员工的这些看法,所以他完全可以不予理会,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可惜他太在意员工的这些评价,掉入了某些人设计的陷阱中,越解释越解释不清,最终只能背着伤痛离开。
让心理反思成为每天必备的功课
孟子说过:“我每天都要从三方面来反思自己:自己尽职尽责了吗?作为朋友讲诚信了吗?自己按照对他人要求的标准去做了吗?”孟子是一个自我反思的圣人,其实管理者通过深刻的自我反思,也会使自己达到更高的水准。一个能自我反思的管理者才可能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有可能践行自己的主张,带领团队一起成长。
一个伐木工人去买锯子,店员向他推荐一把电锯并告诉他电锯的效率是普通锯子的很多倍。但在一个月以后,店员看那个伐木工人又回来了,而且看上去非常疲惫。他抱怨说新锯子伐木的效率极低。店员拿过锯子打开开关,锯子发出了正常的声音,这一下把伐木工人吓了一跳:“天哪,这是什么声音?”原来他根本就没有打开锯子的电源开关。
之所以提及这个故事,是因为有些管理者像伐木工人一样习惯于强调客观,满足于每天忙碌地工作,而很少主动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对自身的认知,对自我行为的修正和提升,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把握正确的管理方法。
一般来说,优秀的管理者是这样做的:他们有兴趣了解自我,能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通过改善缺点不断提高自己;他们敢于自我批评,善于总结经验,对自己的评价是客观和公正的;当出现问题时,这样的管理者不是找出责任人处罚了事,而是更愿意通过自己进一步的内省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获得教训,这样,使自己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带领整个团队避免了再次出现类似的失误。相反,因为不愿意改变,有些管理者总会在相同的错误上栽跟斗。
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找到开启电锯的关键点,勇于探索,形成“做——反省——尝试改进——再反省——再提升”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并协助整个团队走向辉煌。
五、明线与暗线:建立自己的探察网络
管理者要建立探究员工心理状态的眼线网络,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员工对企业或领导的看法,摸清员工的心态和情绪,为企业或组织的心理管理提供决策基础。这种收集员工心理的眼线网络可以分为明线与暗线两种。
明线网络
明线,就是企业的各种正式机构以公开方式形成的眼线网络。如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部就是明线。在国有企业中有党的各级组织、团的各级组织、工会的各级组织,并且由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甚至密不透风的员工心理收集网络,如果这个网络真的有效的话,应该可以做到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以迅速地反映到管理者那里,使他们对员工的心理管理更加有效。
在现代企业中,大多数公司其实也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收集员工的信息,包括员工的想法、抱怨或者建议、意见等,这些机构也会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一份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报告,然后交到管理者手里。对管理者来说,这虽然不是最简明的材料,却是一份有效的信息。
但明线也有其缺点,把员工的个人情况收集起来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但在很多条件下,专门负责的人却并不能真正全面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而且员工对这种公开的信息收集方式会有一种抵触心理,并不愿意把真正的想法表现出来。每个员工都有他独特的智慧才能、方法和个性,如果强行把他们的想法进行综合,就会使这些专门机构搜集的信息偏差,导致信息的价值量变小。
这时就需要暗线来发挥作用了。
暗线网络
暗线就是通过各种私下、秘密的方式来收集员工的心理信息。暗线有以下几种方式:
(1)单个私下谈心。把所有的话都谈开,以各种手段让一些员工说出自己知道的秘密。
(2)私下通过一个员工了解相类似的一群员工的心理。特别是对一些“小圈子”的掌控中,通过一个员工的心理可以看出整个“小圈子”成员的心理。
(3)在一群员工中培养一个不公开的心理管理人员。管理者可以让他按时报告发生的一切。
(4)接收举报。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意见箱等方式收集员工对他人的意见。
(5)以匿名的方式征集相关信息。可以在晋级、晋职、晋资时,对特定员工进行一些匿名的群众性测评,了解这些员工在员工群体心目中的地位。
(6)建立以各级干部为主体的私下收集员工心理的网络。要经常与各级干部谈话,了解员工的心理变化,并要求各级干部随时反映员工中不正常的心理反应或要求各级干部去了解员工的一些心理变化。
六、保持自我心理健康的四条法则
积极的、有心理节制的生活
要过有节制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欲望是无度的,因此,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欲望应当有所节制,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财富欲、权利欲、酒****都要进行控制。汉武帝是一代明君,权力无边。面对美色,他说:天下美女如瀚海,我也只取一瓢饮。无度地消耗自己的精力,无度地挥霍财富,最终可能会一无所有,甚至身败名裂。
不要有太多的不良嗜好,像吸毒、赌博这些人人唾弃的不良嗜好一定要避开,要根除,否则你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你的事业一定也很难成功。
因为人的欲望往往是为情感所左右的,情感能够使人失去理智。如果一个人的理智不能支配情感,那是很危险的。而且许多不健康的欲望是与道德相互矛盾的。一个人如果私心重了,公心自然就轻了,道德也就跟着缺失了。
在金钱的世界里,有不少人原本并不是很缺钱,但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缺钱。在道德的世界里,不少人原本是很缺乏道德的,但他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道德缺失,其实人生最大的贫穷是道德的贫穷。
管理者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对心理欲望有所节制,至少有个起码的限度。如果说心理欲望是风筝,那么管理者的心理一定还要有一根能够牵制它的线,因为这只风筝一旦失控,整个人生也可能就没有积极的意义了。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积极向上,而不要向下看,向低俗看,向阴暗面看。另外,管理者要学习,要真诚待人,要讲诚信,要能够跟上时代。
保持厚道的心态
厚道是一个人最高的境界,也是一个管理者最高的境界。厚道就是要有“道”的忠厚。
人确实要先忠厚,做个老实人,管理者也要做个老实人,做些老实事。这是事业成功的基本要求。
有人会说,管理者要老实,那不赔光了?实际上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虽然现在的老实人有时也会吃亏,但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聪慧。也就是说厚道中“道”字学得还不够深。所以要真正做到“厚道”,首先要有智慧,要学“道”,否则自己就会吃亏了。
台湾一个规模很大的公司的老板有两个儿子,老板年纪大了,就想要他们接自己的班。他的计划是给他们一些股份,但不给太多,因为这样对其他股东不公道。但怎样给才能做到既忠厚又有道呢?
他把自己的儿子叫来,问:如果你们接了班,准备拿公司多少的股份,有两个可能,一是拿10%,股东们肯定不会有什么异议;二是拿12%,我可能要做一些工作,但我想股东们最后也一定会同意的,你们说拿多少?
两个儿子认为,在生意场上,既然可以多拿,为什么不多拿呢?于是就说拿12%。
这时老板就说,10%、12%都不能拿,要拿就拿8%!两个儿子很奇怪,就问为什么。这位老板说,如果拿12%,股东们就会私下里想:两个年轻人刚出道就拿这么多,是来了“两头狼”;拿10%不多不少,股东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不会有任何感觉;而只有拿8%才会让股东们觉得这两个孩子有家风、谦虚、不贪心,就会认为跟你们做生意永远不会吃亏。儿子最终听取了父亲的意见。这个做法既忠厚,而且一点儿也不吃亏,应该说从长远看,还占了便宜。
香港的霍英东也把厚道当作自己事业成功的基础,他出门从不带什么保镖。有人担心他的安全,他回答说,我不需要保镖,因为我从来没有辜负过别人。所以对企业家来说,不要以为生意是做出来的,生意应该是用心换来的,是合作伙伴给的。这就要求管理者有一个厚道的心态,这样才会有长久的生意和长久的财富来源。
保持信仰
保持信仰可以让管理者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全球最杰出的企业家,如通用电器的杰克·韦尔奇、微软的比尔·盖茨、惠普公司的路·普拉特等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都对自己充满坚定的信念,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前途,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由此对事业执着追求,从不动摇,从不停止。
保持信仰可以帮助管理者克服一切困难。就以前面提到的那些企业家来说,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甚至被逼到无法承受的地步。但在这种时候,他们并不是要去改变自己的信仰,也不会失去自己的信心;相反,他们在信仰力量的支持下,努力改变环境,设法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他们不同于其他人的关键所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由于缺乏信仰,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意志就会很快崩溃,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选择退却,放弃了以前的努力,这样怎么可能达到成功呢?
保持信仰可以帮助管理者克服恐惧心理。管理者特别是那些创业者常常会有一种失去一切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会摧毁管理者的意志,使管理者坐困愁城,无计可施。但实际上,畏惧通常是被夸大的,管理者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担心未来。但恐惧可能会放大所有的不足,让人觉得即将失去一切。更糟糕的是,如果你失去对未来的信仰,失去信心,屈服于畏惧的压力,它反而会对你产生更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你避之不及的。
例如,你害怕被人拒绝,就会摆出屈尊俯就的姿态,而这可能恰恰是为别人所厌恶的;在你害怕失败的时候,你会因为丧失自信而表现得更加差劲。如果管理者对未来或者对事物的看法有坚定而正确的信仰,那么他们就不会被这种恐惧所吓倒或者很少产生这种恐惧感,甚至杜绝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