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35200000021

第21章 做孩子学习的引路人(1)

孩子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仅是课本知识,还包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如果家长只是培养出一个会学习,而对其他事情一窍不通的孩子,那么也算是教育失败。真正懂得培养孩子的父母,不但会在学习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会在生活中给孩子宝贵的意见,并尊重孩子。这样的引路人才是合格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孩子需要循循善诱的引导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不是引导者而是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和引导这两个词的差异很大,如果父母是一个指导者,就会给孩子不断地下指令,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作为引导者的父母,则会以开放式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并且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去思考孩子的想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更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指导者。

郭女士自儿子3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对他的引导训练。因为郭女士夫妻俩的工作都比较忙,所以3岁的儿子就要被送到幼儿园去。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儿子把妈妈给他买的小书包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时不时地还装上一些脏兮兮的东西,为此,郭女士开始训练孩子整理书包。

郭女士自己先做一遍,然后再让儿子做。孩子做得并不好,因为他不能马上记住妈妈在书包的什么地方放上些什么东西。但是郭女士很有耐心,并不训斥儿子。每次孩子放学的时候,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书包里的东西统统拿出来,开始整理。几个星期以后,孩子渐渐有了头绪,书包里的东西慢慢变得整洁有序。

郭女士在帮助儿子整理书包的时候,经常和儿子说的话就是:“看,妈妈做一遍。”儿子学不会,郭女士就说:“想想妈妈刚才是怎么做的?妈妈在做的时候说了什么?”

这样不断地给儿子提示,不断地引导孩子,最终使孩子成功地完成了书包的整理工作。除了整理书包以外,郭女士还引导儿子自己整理玩具和房间。在儿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他已经能够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玩具也摆放得十分整齐。

其实,做这些事情不但对生活习惯有益,而且对学习更有益。幼儿园的老师曾经和郭女士说过,她儿子的作业本是小朋友中间最整洁的一个。他从来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所以作业本即使快要用完了,仍然很新。

父母引导成功,孩子就会有很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些从小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定会使孩子受益无穷。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习惯上做一个良好的引导者,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更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犯错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避免不了的。有些家长看见孩子犯错误,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呵斥和指责。比如,看见孩子作业本上的错题,家长往往会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也会做错了,你是怎么听课的,怎么学的?”

其实,这样的呵斥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道题会错,错误的原因究竟在哪里。聪明的家长一般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引导孩子说:“这道题并不难,你做错了,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孩子没有回答,家长应该继续问:“上课的时候,你没有听懂吗?”

如果孩子摇头表示否定,家长可以继续问:“那么是你太粗心了吗?”

如果孩子沉默或点头,说明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再耐心一点和孩子说:“你下次再遇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做了。而且也不会再犯粗心的毛病了。”

家长这样循循善诱的引导,对孩子改正错误很有益。如果一味地呵斥孩子,孩子不但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下次可能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在学习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战胜困难。

为了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错误、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要正确使用引导的方法。

要做一个优秀的引导者,首先要做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用成人的知识体系或成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给孩子讲错题的时候,不要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给你讲了半个小时,你也不会。”也许这道题对家长来说十分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有困难。此时,家长应该先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然后再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其次,家长不要放过每一次对孩子引导的机会。第一次,孩子看见一个事物的时候,可能不知道那叫做什么,有什么用处。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下一次再见到同类事物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说:“你看见什么了?”“它叫什么?”“它有什么用呀?”“为什么会这样呢?”另外,在孩子看书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例如说:“为什么会这样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都有利于孩子对知识产生兴趣,继而在学习中探究。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又不是老师,怎么懂得引导孩子呢?”其实,孩子得到更多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和实践中,课本中的知识和老师的引导毕竟是有限的。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引导才是对他将来成才最有利的帮助。

修正过高的期望值

父母对孩子抱有期望是很正常的现象,毫不夸张地说,孩子是父母的第二生命。现代的家长往往喜欢以学习成绩衡量孩子的未来发展,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拥有好成绩,家长不惜重金和时间培养孩子,然而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会实现吗?且不说实现与否,先来看一下,在家长这种殷勤的期盼下,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多数父母都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和过于美好的憧憬。家长不仅期望孩子具有天赋、天生聪明,如果孩子是一个神童就会更符合他们的意愿。如果家长当初没有考上某知名大学,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该学校的一员;如果家长是搞音乐出身的,就希望孩子成为一个音乐天才。也就是说,家长如果在某方面表现得弱势,就希望孩子能够弥补自己的遗憾;如果家长在某方面表现得强势,就希望孩子延续自己的辉煌。

家长往往会把孩子看成是他们的第二次生命,所以孩子整日都要忙于学弹琴、学书法、学绘画、学戏剧等,不仅如此,家长还会在孩子耳边施加压力,告诉孩子不可以落后于别人。即使自己的孩子没有学某样东西的天赋,家长依旧不会修正过高且不切合实际的期望。

被重重压力包围的孩子,整日都将生活在无休止的要求之中,不堪承受心理压力的他们,最终留下了无限遗憾。

拜父母所赐,女孩天生拥有一双美丽的手,不仅十指纤纤,而且修长柔美。看见过女孩双手的人,都说女孩日后定能成为一位知名的钢琴家,父母天生就是搞艺术的,所以同样期待女孩日后能够成为钢琴家。

于是,从女孩5岁起,父母就想尽方法让她学琴,先是拜名师,然后是一对一的请家教。孩子天性中都有贪玩的一面,所以,父母怕女孩学琴不认真,就陪读,若是女孩累了想休息一会儿,父母也会逼着她先将今天的训练内容完成再休息。

为了培养女孩成为钢琴家,父母可谓大费苦心,将很多心血、精力以及金钱都花在女儿学琴上,但他们从来就没问过女儿是否愿意学琴。周围的朋友、亲戚、邻居无一不对他们的教子有方赞不绝口。

女孩本就对弹琴不感兴趣,她比较喜欢跳芭蕾舞,但是父母认为跳舞只能吃青春饭,不能成为主业,所以就不允许她学习。女孩将所有的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到练琴、学琴之中,渐渐地女孩厌倦了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纤长的手指。

她总是羡慕地望着花园中自由奔跑的同龄人,那些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是她梦寐以求的,但是父母很少允许她外出游玩,令她不解的是:为什么同龄人拥有的权利,而我偏偏就没有?最后,她将所有的罪过都归结于自己的双手:正是因为拥有这双会弹琴的手,我才因此失去了游戏、玩耍的时间。她开始厌恶、痛恨这双手,这种从内心深处萌生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终于有一天,她趁家中无人,举起菜刀,毅然挥向自己美丽的手……

期望过高,要求必然会过严;要求过严,期望就会化为失望,因此爱心的种子就会演化成苦果。期望是爱,这种深广的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对孩子的美好期盼。同时,爱也是一种责任,它对被爱者来讲会成为无限的负担,成为压在心中沉甸甸的包袱。

很大一部分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包裹”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心理负担极为沉重,有些承受能力不强者,受不了这样的心理压力,便索性走向不好的一面,变成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

孩子这种看似有意或无意的表现,目的是想让父母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也有一些孩子会主动发奋学习,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但是这种长期潜在的心理压力,伤害性是很大的。一旦超出了心理承受极限,孩子很有可能走向崩溃的边缘。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越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孩子择校问题。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优等教育,不惜动用所有的社会关系和花费大量的金钱,他们认为孩子进了名校就等于进了一个成才的保险箱,而且和好学生在一起会使孩子更快地提高成绩。可是家长并不知道,有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且学习能力又不是很强,所以在重点学校里往往会属于中间或比较落后的群体。时间长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因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学习成绩。

2。容易造成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缺陷

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往往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要求孩子也全部接受。这是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失误:家长认为只要对孩子好,孩子就会有感觉。这是典型的以成人思维代替孩子思维的表现。所以,家长往往将孩子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却从不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同样也忽视了品德上的教育,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品德上的缺陷。

3。容易使孩子身体状况不佳,缺乏能力

目前,多数孩子都不喜欢户外运动,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还有很多孩子怕吃苦,很娇气,这与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目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就是学习,除此之外都不是最重要的,但他们忽视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家长应该正确衡量孩子的潜质,做出相应的教育规划。

4。容易使孩子感到无望

将期望值定得高,一旦孩子在努力之后没能实现目标,就会处于无望中。长期看不到光明的孩子,内心就会变得很脆弱,有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走向绝望。

由此可见,过高的期望值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家长一定要适度地把握好对孩子的期望值。

发掘孩子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

成长中的孩子往往好奇心都很强,尤其是男孩又有很强的冒险心理,他们的兴趣很广泛,会做很多尝试性的活动。尽管有时候这些可能很危险,也可能很滑稽,但是父母最好不要因为这些尝试而对孩子进行抱怨。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的时候,达·芬奇开始上学。在学校里,达·芬奇学了很多新的知识,但是在这一切知识里,达·芬奇对绘画最感兴趣。有一天,他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听讲,竟然给老师画了一幅肖像速写。老师发现后非常生气,于是就把达·芬奇的父亲请到了学校,让他去好好教育自己调皮的儿子。

回到家后,父亲不仅没有生达·芬奇的气,反而夸奖达·芬奇那幅速写画得很好,并决定培养达·芬奇在绘画这方面的能力。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专门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去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悉心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绘画,掌握了很多绘画的技巧,并最终成为一代大画家。

想想看,如果彼特罗先生从学校把自己的儿子带回来后,不是夸奖儿子画得好,而是“赏”儿子一顿打骂,也许一位天才的画家就会因为这顿责骂而凭空消失。因此,对孩子的兴趣表现出积极的欣赏态度,是非常有益于孩子的发展的。当然有时候孩子的兴趣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此时,父母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冒险行为。

6岁的小涵忽然对有电的东西很感兴趣,有一天,他竟然拿着一根小铁丝要去试接那个线板的插孔,看里面有没有电。庆幸的是,这个可怕的行为及时被妈妈发现了。但是,聪明的妈妈并没有立即勒令小涵住手,而是快速地走到小涵的身边,对他说:“宝贝,你在玩什么好玩的东西呢?来,妈妈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比这个小铁丝更有趣,想玩吗?”说着,小涵的妈妈就带着他去另外一个房间找来了一支测电笔。

当小涵用测电笔去接触接线板的插孔时,测电笔的灯立刻就亮了,但是当测电笔离开插孔的时候,灯又熄灭了。看着这种奇怪又有趣的现象,小涵拍着手一边跳一边喊:“妈妈,这个真好玩,真好玩!”

这个时候,小涵的妈妈才认真地对儿子说:“小涵,你知道吗?你手里拿的这个小玩具叫做测电笔,它是专门用来检测电线、接线板是否有电的。其实这个不是玩具,是大人们用来防止触电的一个工具。现在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用小铁丝玩刚才那个游戏了吗?”

听了妈妈的话,小涵摇摇头。

同类推荐
  •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女儿即使脱离母体,却往往有条无形的“心理脐带”,连结母亲与女儿,让彼此成为联系很深,但又纠葛不已的生命共同体。黄惠萱心理师在这本谈论母女关系的书里,探讨20种让女儿煎熬、痛苦的母亲类型。与一般谈论此类型的书不同,除了女儿的困境,黄心理师更细腻分析母亲在成长环境中所受的种种贫乏与创伤。母亲不是不爱女儿,但她可能是没有能力;母亲也不是不回应女儿,但她可能身上满是伤……而当女儿觉察母亲所带来的桎梏与伤害,除了理解母亲当年的困境,并在相处上立下情绪界限外,女儿也需先放下罪恶感,例如“妈妈养我很辛苦,我不是应该多体谅她?”“妈妈是因为爱我才这么做,我怎么可以生她的气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寻自我,让自我的碎片回家,让困在痛苦里的每一个你都能被拥抱……
  • 绝对安心宝宝急症处理

    绝对安心宝宝急症处理

    本书收集了常见的儿童急症,文辞明了易懂,对儿童父母、教育人员、医护人员、甚至专业的医师而言,具有使用价值。
  •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本书为广大父母打造了一把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让父母们去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从而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使孩子心甘情愿地与父母配合。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孩子才肯吐露心声,设身处地地体谅孩子,孩子才会体谅你的良苦用心,如此良好的亲子沟通方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从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孩子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则是设计师,是画师。孩子能否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和采用怎样的行为模式与教育方式。但很遗憾的是,有权威调查证明:70%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教育不当的问题,100%的父母曾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就是说,很多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充当着孩子成长中的阻碍者。
  •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叱咤政坛,潜心学问,仅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也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九个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他六个子女也是才俊。本书用图文并茂、事论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梁启超家教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对于今天的父亲们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至尊农场霸主

    至尊农场霸主

    李阳天意外获得【至尊农场霸主系统】,软萌妹子教你如何科学合理养猪,承包山头扩大生产规模,建造豪华城堡,烹饪极品美食……
  • 征服大陆从今天开始

    征服大陆从今天开始

    鬼蜮之森众妖“快跑,玩家来了”熔岩巨兽“他们又来偷东西”海域巨兽“总有玩家想钓我”玩家“狗策划还不出活动?”楚河“大家都知道,我从来不压榨玩家”
  • 王俊凯之旧城人

    王俊凯之旧城人

    你曾说过,要陪我从青葱年少走到白发苍苍,可转眼间你竟成为别人的新郎。我曾说过你就是我的太阳,可你却在不经意间失去光芒。
  •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

    我是一名邮递员,今年30岁,和一只猫相依为命。一天,我突然被告知来日不多。当我绝望地回家时,看见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男子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自称恶魔,将带来一场非常奇妙的交易。“从这个世界上每消失一样东西,就能让你的性命延长一天。”他说。半信半疑间,我接受了这个交易。就这样,我、猫以及这个精力旺盛的恶魔,开始了一个怪诞至极的七日之旅。恶魔抹去世界上的某样东西,以延续我一天的寿命。然后,电话、电影、时钟……真的消失不见了。于是,我在这个渐渐失去的世界中,与爱猫相依,与初恋情人再会,与唯一的亲友相聚,思念死去的母亲与长期断绝关系的父亲。想象自己死后的世界,我的葬礼,会来些什么人?
  • 失意者联盟

    失意者联盟

    当失意悲催小青年偶遇装逼无良老道士,被连坑带骗加入了一个叫做“失意者联盟”的山寨组织,本以为被坑了,却发现能够得到千古失意之人的帮助。我们的目标是千古失意之人助你摆脱失意,走上人生巅峰。
  • 巨灵之锤

    巨灵之锤

    洛瑞亚大陆东北部的巨灵族对抗异族侵略的故事。主人公和朋友们为此展开的冒险。团队合作类型的。专情的巨灵勇士杰辛特,爱吃醋的美女祭司艾莱塔,风流的人类佣兵奥斯卡,还有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畅快发言的矮人穆伦……魔狼森林,无踪沼泽,暗月神殿,隐者之家……异族是何来历?这场战争又会有怎样的演变?……书中的武功是西幻的武技和魔法的结合,但偏向武技方面。本书是魔兽、奇幻和武侠的结合。
  • 永世为仇

    永世为仇

    明朝弘治年间,方天一出生便身患重疾,幸遇两位高僧路过援手搭救。但却无法根除顽疾,为保全性命,六岁便遁入空门。因记忆超群,得以遍览经史子集且能过目成诵。一次意外的受伤,在师傅和师叔的启发下,终于悟出了解脱痛苦的方法以及上古书籍中记载的御风而行的绝世武功。在父亲的坚持下,入国子监修习以备科考,其间尽显少年风华,同时也和身边朝夕相处的同窗结下亲如兄弟的友情。雾津渡小船上误撞女扮男装的小尼姑,两人以心相许,开启旷世之恋。又遇黄衫女,为避免和衙内同室操戈,忍痛割爱,却纠缠不清。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几乎踏进死亡的门槛。天山上,度过一段与世隔绝的逍遥自在。科举进阶入仕,却无意间开启了尘封百年的世仇,情也,仇也,友也,爱也,将如何决择……
  • 深海归墟

    深海归墟

    任凭所有苦难与厄运撕扯同我坠入深海我依然会张开双臂去拥抱因你而毁灭的黎明
  • 混入崩坏学园的男生

    混入崩坏学园的男生

    准尉(沈涂)穿越到崩坏学园的世界中,父母祭天,但出现了三个爷爷,这也是他命运转折的地方。奇怪的梦、白衣男子、崩坏的世界……随着准尉不断的强大,也慢慢发现了真相……(新手上路,洒毒车上线)
  • 我的不靠谱主神系统

    我的不靠谱主神系统

    穿越了,也失忆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都是被别人定义的。没有胆量掀桌子,也没有实力抗住掀桌子要挨的打。先玩着吧。于是,他走进了不靠谱系统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