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35200000013

第13章 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2)

日复一日地贬低,孩子逐渐丧失了自尊。不仅如此,母亲的话变成了心理暗示,孩子不断朝着差的方面做,向不好的方面发展,终于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傻小孩。

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就像是一面镜子,让孩子看到自己优秀的地方。这样,孩子就能够自我肯定,而自我肯定的价值就在于,孩子不但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且可以做到最好。

无论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最关键的就是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需要鼓励。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对他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赏;当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要及时对孩子的身心给予安慰和鼓励。

孩子在最初掌握知识和发展人格时,难免会遭遇挫折、进展不顺,所以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指导或安慰。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就像一个人从镜子里看自己一般,他会将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然后按照这面镜子的建议规划自己的人生。

如果家长总是说孩子做得不好,不及时安慰他受伤的心,通常情况下,孩子就会放弃努力,停滞不前。如若相反,家长适当地鼓励、安慰孩子,就会消除孩子心中的隐患,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孩子的性格就是在家长的鼓励中培养出来的,学会鼓励孩子是家长需要做的重要课题。

有个盲童,从小就为自己不能看清世界的缺陷而烦恼,甚至就此深深地沮丧,他认为这是老天在惩罚他,所以悲观的他认为此生是毫无尽头的折磨。直到他遇见一位教师,才渐渐地从阴影中走出来,老师开导他说:“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所以都是有缺陷的人,只是有的人缺陷较为明显,有的人缺陷较为隐藏,缺陷较大的人只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芳香。”

盲童听过之后大受鼓舞,从此就将失明看成是上帝对自己的特殊钟爱。于是,他渐渐地就从自己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振奋自己的精神,并向命运发出挑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他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病人减轻或解除了病痛。由此,他的事迹也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中。

将缺陷、不足看成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乍看起来不乏有点阿Q自我安慰的精神,可是面对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又有谁不需要寻找安慰的理由呢?更何况是承受能力有限的孩子?

著名的三大怪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们依次为:瞎子文学家弥尔顿,聋子音乐家贝多芬,哑巴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如果按照“上帝咬过的苹果”来推论,他们都是上帝特别钟爱的孩子,所以才会被狠狠地咬了一大口。

就拿帕格尼尼举例,他4岁时出麻疹,险些要了他的命;7岁时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时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50岁时又成了哑巴。常人可能认为上帝这一口咬得有点重,但同时上帝也垂爱了这个孩子,将他塑造成为天才的小提琴家。

经常听到一些孩子说:“反正我学习不好”“反正我长得不漂亮”,心先沉沦,继而无所事事,自暴自弃。那么,是谁给了孩子这样的自我判断?父母还是老师?假如孩子能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只有他才能做,他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他就不会自我贬低,自甘堕落,一蹶不振了。

告诉孩子“你是个有价值的人”吧!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言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珍视。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孩子在童年有了这样的自我认知,就有了构成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从此,他们的生命里便种下了珍惜自我、自尊自爱、追求幸福的珍贵的种子。

不要把“担心”当做礼物送给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不信任孩子,总是担心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很有可能就朝着不被信任的方向发展。在父母的“担心”之下,孩子不懂得责任为何物,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晓雨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差。这几天,老师开始教大家如何解应用题,可是晓雨一看见应用题就头疼。她不会解,也听不懂。一天晚上,晓雨在做数学卷子的时候,碰到了3道应用题。这3道题晓雨统统不会解。于是,晓雨就把卷子拿给爸爸,让父亲教她。爸爸看了一会儿,对晓雨说:“这样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好啊。”接着就开始给晓雨讲解这几道题,但是晓雨就是听不懂。爸爸又让妈妈给晓雨讲解,妈妈也讲了几遍,但是晓雨仍然不会解答。

爸爸在一边看着着急地说:“我看你数学是没有办法学好了,这么简单的应用题你都不会做。”

晓雨沮丧地低下头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会解应用题。”

爸爸说:“哪有为什么,就是你太笨了。头脑笨的人数学都不好。”

晓雨听见爸爸的话,低着头没有说话,但是眼泪已经悄悄地流出来了。

睡觉的时候,晓雨终于忍不住问妈妈:“妈妈,你说我是个笨孩子吗?”

晓雨的妈妈轻轻地叹了口气没有说话。晓雨看见妈妈这样,心里更加难过了。从此以后,晓雨就认定自己是个笨孩子。尤其是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晓雨就像被施了咒语一般,总是想起爸爸的话,总是在心里暗示自己“我学不好数学,我很笨”。就这样,晓雨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好,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晓雨的数学拉了她的后腿,让她没有考上市重点中学。

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说一些有损孩子自信的话会直接导致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能做好的事情,他也会觉得自己做不好。

李斌是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强。有一次,在学校的家长会上,老师让李斌的妈妈介绍一下教育李斌的经验。

李斌的妈妈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训练李斌,让他做很多事情。”每次,妈妈有事情要出门的时候,总是交代李斌几件事情。比如,在看完书以后,把地拖一拖或者把自己的鞋子刷了。有时候,妈妈还让李斌把干了的衣服叠好并放好。

开始的时候,李斌根本就做不好,拖地的时候,总是把地弄得像花脸似的。妈妈看见这样的情形总是不说什么,默默地把地再重新拖一遍。

李斌看见妈妈这样做就问:“妈妈,我不是拖过了吗?你怎么又重新拖一次啊?”

妈妈说:“你有的地方没有拖干净啊。”

李斌听见妈妈这样说,就拿过妈妈手里的拖把说:“妈妈,你说哪里没有拖干净,我再拖一遍。”

妈妈拍着儿子的肩膀说:“没关系,一回生两回熟。第一次做什么事情都找不到窍门。我相信我儿子学习那么难的事情都能做得很好,这样的小事情做两次就一定能做好。”

妈妈的信任让李斌信心满满,在以后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会向母亲请教。渐渐地,在生活上李斌有着比同龄孩子更强的自理能力,不但学习成绩好,更加会照顾自己。而且李斌说,因为妈妈很相信他,所以他在做起事情时更加认真,因为他不想辜负妈妈的信任。

很多父母看见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总是问:“你能做好吗?”如果孩子做好了,父母不会说什么,如果没有做好,父母就会说:“我就知道你做不好。”父母这样不信任孩子,在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抱着对他质疑的态度,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产生“我做不好”的心理。不但会间接导致孩子滋生依赖心理,也会让孩子变得很不自信。

父母的信任是一种认同,也是一种尊重。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父母都要相信孩子。经常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件事情是你的强项”等鼓励孩子的话。孩子知道父母相信自己,就会在心里产生一股力量,产生“不能让父母失望”的想法。所以,无论是在做事情的时候,还是在学习的时候都会更加认真、努力。

有人将“信任”视为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事实也确实如此,信任无论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还是家人之间都是极为可贵的。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同样需要互相信任,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尤其重要。

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追求信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正常人的普遍心理,更是一个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由此可以得出:信任对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起着积极的鼓励作用。

成功家教的首要因素往往就是相互信任,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信任,主要表现为会将父母看成学习上的启蒙老师,生活上的指挥军师,情感上的知心挚友,道德上的行为标榜。同样,感情都是相互的,孩子也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与家长像朋友一样平等地交流。

李好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都很疼爱他。很多亲戚都说他是家里的小少爷,因为都已经10岁的他,还从来没有独自走进过离家很近的小超市,因为父母不肯让他独自行动,即使是只有几步之遥的地方也不允许。父母生怕李好过马路被车碰到,遇见一些突发事件不会处理,与人交往会吃亏等,所以,即使年幼的李好多次想挣脱父母的手,想去独立完成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都没有成功,因为父母总是不信任李好能够独自完成这些事情。

有一次,李好想去书店买一本词典,但是妈妈坚持由她陪同前往,这一次,李好严肃地对妈妈说:“妈妈,给我一次机会,相信我一定没问题。”当10岁的李好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时,妈妈决定给孩子信心,相信他能够完成,然后就嘱咐了出门注意的几点事项。两个小时后,李好带称心如意的词典高高兴兴地从书店回来,脸上浮现出从未有过的自豪表情。

从这以后,凡是李好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妈妈渐渐地都放手让他亲自尝试着做,有时还交代李好去办一些重要的事情,他完成得都还不错。李好渐渐地感到父母对他的信任,从而变得更加懂事,还经常和父母说一些知心话,将父母看成是他的好朋友。

其实,孩子从懂事开始,就已经和成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思想了,他们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被信任,但是,往往很多家长都会忽略这一点。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在于坚信孩子‘行’。”

无论多大的孩子,在内心深处都与成人一样,怀有强烈的需求感,渴望受到周围人的赏识和肯定,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哪怕是父母不经意之间的表扬,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使孩子充满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甚至会改变整个精神面貌。

在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暗含期待效应”实验。实验中主要的原理讲的就是信任,这种效应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主要讲父母要从信任孩子的角度出发,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在鼓励和信任中不断地取得进步。

孩子认为,只有父母对自己的信任才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因为来自父母的信任中包含着无限的关爱、重视、鼓励,这些都是触动孩子心灵的原动力。

从教育效果来看,信任就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信任,做孩子的好朋友,能够激发出孩子内心的原动力,使孩子体味到被重视、认可、尊重的快乐。反之,若是家长对孩子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或伤害,同理,孩子对家长的信任也会相应地减小,如此一来,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会相应地减弱。

有位哲人说:“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有所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树立科学的态度面对成功和失败。告诉孩子:一个能够信任他人的人,也需要以自己的自信为基础。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做孩子的朋友,使孩子感觉与父母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从而更加尊重、敬爱、服从父母,这样既可以增加父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又可以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双方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呢?

1。正视孩子的缺点

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用偏激的语言斥责他,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危害,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任孩子,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错误。

2。刚柔相济的教子方式

信任是相互的,将孩子当做朋友,既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孩子一起学习、游戏,视他们为平等的伙伴;同时还要严格管教,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以便随时引导和指引孩子的行为,及时给他们帮助,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3。与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生活中,如果孩子有能力去做某事,家长一定要全力支持,即使出现失误或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孩子的一切,家长切忌热心包办和冷淡蔑视。当孩子遭遇挫折或失败时,父母应先安慰孩子,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再鼓励他们继续前进,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

自闭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和引导

对一个家庭而言,如果有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那么日子会过得很艰难。自闭症的孩子不会说话,不听指令。你让他坐着吃饭,他偏偏要站着。所有大人的命令,孩子可能都不听。所以,养育一个自闭的儿童,要比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付出的精力和金钱多出很多。

同类推荐
  • 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请所有带着这些困惑的家长朋友们翻开这本书。因为对自已的孩子所拥有的爱使我们在他们身上付出了令人难以想像的耐心,那么,我坚信所有拿到这本书的家长朋友们都会有足够的耐心把它看完。在这本书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知道自已究竟在哪个误区里,我们更可以从其他人那里找到自己所不知道的好办法,然后,我们可能会明白事情并不一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严重,我们会逐渐相信明天的阳光依然灿烂……
  •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女儿即使脱离母体,却往往有条无形的“心理脐带”,连结母亲与女儿,让彼此成为联系很深,但又纠葛不已的生命共同体。黄惠萱心理师在这本谈论母女关系的书里,探讨20种让女儿煎熬、痛苦的母亲类型。与一般谈论此类型的书不同,除了女儿的困境,黄心理师更细腻分析母亲在成长环境中所受的种种贫乏与创伤。母亲不是不爱女儿,但她可能是没有能力;母亲也不是不回应女儿,但她可能身上满是伤……而当女儿觉察母亲所带来的桎梏与伤害,除了理解母亲当年的困境,并在相处上立下情绪界限外,女儿也需先放下罪恶感,例如“妈妈养我很辛苦,我不是应该多体谅她?”“妈妈是因为爱我才这么做,我怎么可以生她的气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寻自我,让自我的碎片回家,让困在痛苦里的每一个你都能被拥抱……
  • 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第3版)

    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第3版)

    现在,很多妈妈都快因为孩子的“慢性子”而崩溃了。这些孩子就像小蜗牛一样,做什么事情都不急不忙、磨磨蹭蹭。你急的跺脚,却仍是无济于事!其实要让“慢性子”的孩子快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找出孩子变慢的深层原因,并且让他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这些孩子完全可以变得积极起来。本书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迅速让孩子摆脱拖拉,变得积极起来:找出孩子变慢的深层原因;认同并尊重孩子的做事节奏;妈妈给孩子一些做事的信心;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让孩子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焦急的妈妈们,孩子“性子慢”,拖拖拉拉,也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出其中的原因,完全可以让孩子摆脱拖拉,变得积极起来。
  • 与孩子并肩的人

    与孩子并肩的人

    教孩子不如懂孩子,因为雕像本来就在石头中,家长要做就是“静观其形,因势而成”。本书是教育专家、畅销书作者刘称莲继“陪伴教育”三部曲之后推出的全新作品,她用温暖而细腻的笔触,将陪伴孩子学习路上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娓娓道来,带你读懂孩子学习背后的认知规律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写不出作文怎么办,数学成绩上不去如何找方法,英语学习有没有捷径,要不要报课外班,如何陪孩子写作业……每一个问题都细小琐碎,而又真实普遍。让我们跟随作者,把对孩子的爱化作教养的智慧,做与孩子并肩的人。
  • 正思维决定正能量:好父母要给孩子的52种正思维

    正思维决定正能量:好父母要给孩子的52种正思维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希望。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因此,他们不遗余力的给孩子增加筹码逼迫孩子学这学那,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积累物质财富,认为自己帮孩子完成原始积累,孩子以后就能生活幸福。
热门推荐
  • 孰是孰非之我是谁

    孰是孰非之我是谁

    沈月桐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迷迷糊糊的就“穿越”了刚睡了一觉,迷迷糊糊的知道了一些事情,又被告知自己本来就是这的“魂”,糊糊涂涂到了现代去才是“穿越”???过了段“安稳”日子,又因为做了个梦,想起了灭门之仇的点点滴滴一幕幕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怎么?…给了自己最后一刀的竟然是他?
  • 龙刺战王

    龙刺战王

    五年前,你为我承受西南百般屈辱。五年后,我让你乘载世界第一荣耀。看着面前的女人,陈峥嵘只想牵着手白头偕老。
  • 神君

    神君

    悟空走了,悟空说他要成佛,他要跟着唐三藏修正道成正果。八戒也走了,他跟着悟空走了,路上他一直说他就想自己的高老庄。沙僧决定要走了,他还有事情还没有干完,他怕迷失了。所以他决定兼职当挑夫。秃头骑着大马。晒太阳他在赶路。下大雨他在赶路,吹狂风他在赶路。落寒雪他在赶路。当他停下的时候“悟空,悟能,悟净,师傅饿了。快去看看%¥%……&##%”最后剩下二郎真君了。他住在灌江口,看着面前的滔滔“江水”。“小狗,河干了,我要去找观音。”“别叫我狗,我是犬……”————摘自《神君》。金戈铁马著
  • 枕上男神:总裁不服来嫁!

    枕上男神:总裁不服来嫁!

    婚礼休息室里,她亲眼看到自己的新郎出轨。万念俱灰之后,她现场征婚:“谁敢娶我,我现在就嫁,只要不是弯的!”全场哗然之时,一个坐着轮椅的男人出了声,“我娶!不过,是弯是直,你要不要先验验货?”当她知道这个腰部以下高位瘫痪的男人,竟是新郎亲舅舅时,毅然嫁给了他!婚后,面对一个洗澡都要她亲自伺候的老公,她开始后悔自己一时冲动,伺机找茬离婚。离婚还未提出,他却先撂下一句话,“只要不离婚,你要什么都可以!”“这是你说的,那我要这座大厦!”她随手指向窗外。第二天,她便看到那座大楼到了自己名下。“我要星星!”几天后,一块巨大的陨石出现在花园里。
  • 这个女人一心只想搞钱

    这个女人一心只想搞钱

    这个女人一心只想搞钱!作为二十一世纪优秀的恐婚恐孕一族,千金表示,本大爷一心只想搞钱!无奈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喝个果汁就给呛到了系统里,于是乎,两个丧心病狂的一人一统就达成了一个万恶的协议。某统:“宿主大大,男主在那里,你快上啊!”沉迷于金钱的某金:“啊?哪儿呢?他有搞钱重要吗?”恨铁不成钢的某统:“宿主大大,女配都要上位了!你快上啊!”沉迷于做土皇帝的某金:“蛤?刚刚信号不好,你在说啥?”某统:“我要阵亡了,我的宿主一心只想搞钱。”
  • 宿约之帝国的荣耀

    宿约之帝国的荣耀

    神秘莫测的魔德大陆,弱肉强食的竞争现实,“这里,是,夜魔帝国!!!!”
  • 迪迦奥特曼之复始大地

    迪迦奥特曼之复始大地

    每当黑暗降临时,总会有一个默默的守护者坚强的战斗着,守护这片光的土地!
  • 暧昧是毒

    暧昧是毒

    若是放在以前,我还是贺小左也许我听到这番话我会觉得扯淡,我会觉得好笑,可当我成为杨晚晴以后,我才觉得只有涅槃之后才能成为凤凰。是的,我穿越了,从一个名叫贺小左的普通女子穿越成了一个长得和前情敌一模一样的叫杨晚晴的女子。我爱了一个人,他是个有野心的王爷,为了他我丢掉了一切。
  • 喜欢你的那些小事

    喜欢你的那些小事

    【谨以此书,送给正在异地恋的你们】老张×童瑜“老张,你这辈子后悔跟我异地恋那么久吗?”“他们都说异地恋熬过就是一生,因为你我想试一试。”(PS.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 香风扑面来

    香风扑面来

    看我貌美如花,让你惊掉下巴。四位绝代佳人,大学里谈笑风生,职场上熠熠生辉;演绎精彩故事,谱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