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占了别人一点小便宜便沾沾自喜,还有的人甚至挖空心思,光想着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其实,你占了别人的一点小便宜,别人的损失往往小于你的损失。因为你为了一时的小便宜而出卖了信誉,也会因为失信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实,失去的又何止是信誉呢?良心的折磨会一直如影随形,失去了诚信之后,成长的路会越走越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应该堂堂正正做人,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去占别人的小便宜。
与其把错误刻在心上,不如及时寻找方法弥补过错
女儿:很久以前对朋友说了一句过分的话,至今我还没有说对不起。
教授:与其把错误当成伤疤刻在心上,不如及时寻找方法弥补过错。
有个年轻人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出色的玉雕师。15岁那年,他千里迢迢拜师学艺,这一学就是9年。
当初,年轻人之所以要跟大师学艺,不仅仅因为大师在玉雕行业里的名气,还因为他听很多人说大师有一种家传的绝技。
年轻人渴望有一天能像师傅那样成为玉雕行业的大师,因此他必须学会师傅的绝技。
其实,在年轻人之前,大师也有几个徒弟。这些徒弟一般都是学了三五年就离开师门,自立门户了。但是他觉得他们并没有学到师傅的绝技。
为了自己的梦想,年轻人在师傅那里日复一日地努力学习。可在漫长的9年时光里,他仍然没有从师傅点点滴滴的传授中感到师傅有什么绝技要传授给他。
他怎么也想不通:从选玉的视角、开玉的刀法、下刀的力道、打磨的时间等师傅做的这一切都是那么平常,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每次师傅雕的玉就是比他雕得好看,价格也比他的高出好几倍。
有一天,师傅把他叫到书房,对他说,自己最近购得了一块璞玉,打算开玉后让他雕一个蟹篓,作为他离开师门的毕业之作。
师傅还说,他已经与别人开好了价,说好了交货的时间。这个玉蟹篓所得的收入将作为年轻人独挑门脸开店的本钱。
玉被送到了年轻人的案头,是一块翠绿的极品岫玉,看来师傅是花了大价钱才购得的。可是年轻人一想到师傅说让他自立门户的话就有点生气,看来不管他怎么努力,师傅始终不愿意把绝技传授给他。
他开始雕玉了,心里憋着一股劲,心想自己一定要雕出超过师傅的作品。
然而,他手中的雕刀出了差错。刀在雕篓口的一只螃蟹时突然歪了,刀痕深划过翠绿的美玉,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就在那一瞬间,他崩溃了。这是难得的极品岫玉,师傅肯定会怪罪自己。于是他选择了逃避,丢下了那块还没有完成的玉,带着一颗失落的心离开了师傅。
他在外面游荡了1年。这1年里,他也曾经在几家玉雕作坊里做过大师傅。然而,他除了指点一下小工外,自己却从没有雕出一件像样的作品。
因为只要他一面对那些温润的玉,就会想起刻在那块翠绿岫玉上的刀痕。那个刀痕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伤痕。
他拼命地干活,试图忘记心中的伤痕。可愈是这样,伤痕的疼痛却愈加厉害。
他沮丧地想,自己算是彻底完了,因为天底下谁也不愿意养一个出不了作品的师傅。
当被第9家作坊辞退之后,他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心情失落到了极点。这时候,他又想起了师傅。
那个清晨和许多个平常的清晨一样,师傅晨起开门,看到他疲倦地靠在门框上,他已经在这里站了一夜。
这一切仿佛早已是师傅预料之中的事。师傅对他的出现并没有感到惊讶和气愤,依然和1年前一样,轻唤一声:“开工了。”
这代表师傅已经原谅自己了吗?他的泪涌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跟在师傅的身后来到了书房。师傅从架上取下一个金漆方匣,捧出一块用红布裹着的东西,对他说:“把它打开。”
他轻手轻脚地上前打开红布,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这正是1年前的那块极品岫玉,翠绿的美玉上一道深深的刀痕再一次刺痛了他的眼睛。
师傅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拿起刀在那深深的刀痕上雕了起来。
奇迹出现了。当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龙虾出现在螃蟹背上时,那道镶嵌在翠绿美玉上的刀痕不见了,一件美丽的玉雕蟹篓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他扑通一下跪在了师傅的面前,满面羞愧,央求道:“师傅,请求您把家传的雕玉绝技传授给我吧。”
此刻,师傅手捧蟹篓,平静地对他说:“孩子,师傅并没有什么家传的绝技,所能传授给你的也只能有一句话:刻在玉上的错不应该再刻在心上,不刻在心上,我们才能找到弥补的办法。人生贵在善于修正错误,难道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绝技吗?”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做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犯错误,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引力。”
人生在世,犯错误是难免的,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最可贵的。所以,与其把错误当成一种伤疤时时刻在心上,不如赶紧寻找弥补的办法修正过错。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甚至丑陋的
女儿:去面试时我该穿什么。
教授: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和美德武装自己。
在英国的伯明翰市有一座中央图书馆。每一个初次见到图书馆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幢十分奇怪的建筑物。
2003年,著名建筑评论家乔纳森·格兰西在英国的《卫报》上发表文章评点中央图书馆。他在文章中写道:“远远望去,它的外观就像一个上下颠倒的金字形神塔,比例失调,让人觉得十分突兀。图书馆的入口旁是一间繁忙的麦当劳,建筑物内部的天井里摆满了货摊。这里更像是出售廉价商品的露天市场,与图书馆的氛围格格不入。”
伯明翰中央图书馆建于1974年,由伯明翰当地建筑师约翰·马丁设计。马丁的设计灵感据称来自谢尔曼、麦金内尔、诺尔斯3人设计的波士顿市政厅。
其实,从中央图书馆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甚至有人嘲笑设计师约翰·马丁是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是英国最蹩脚的建筑设计师。有人公开在报纸上批评说:“只有傻瓜才会设计出这样丑陋的建筑物。”
约翰也非常伤心,他一度不敢言及这是自己的作品。中央图书馆设计的失败也成了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但是约翰一直想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央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但它后来就像母亲的“早产儿”,这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原来,依照约翰最初的构想,伯明翰中央图书馆的四周应该布满水景。这些水景可以软化建筑物本身硬朗和充满野兽派风格的外观。但是,当建筑物主体建成时,资金已经耗尽,这些配套设施被迫中止了。
时隔三十多年,有关部门想再投入资金进行水景布置时,图书馆的外围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了。正因为这样,就注定了这位“早产儿”只能以那种最丑陋的姿态示人。
后来,英格兰遗产委员会认为,尽管存在诸多缺憾,中央图书馆仍然“代表了伯明翰的一个时代”。所以,他们建议将图书馆评定为二级保护建筑。
然而,遗产委员会的决定引来社会团体“公民社会”的不满。“公民社会”主席弗雷迪·吉克在英国《每日邮报》上发表文章说:中央图书馆像是“从革命后的俄罗斯进口来的建筑物”,伯明翰没有它的位置。一时间,让中央图书馆成为历史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件事引起了英国****查尔斯的注意。不久,查尔斯亲自造访伯明翰中央图书馆。当他看到这一奇怪的建筑物后,皱着眉头对随行人员说:“它像一个焚化炉。”
就在无尽的非议当中,一天晚上,有人悄然在中央图书馆的大门口张贴了一封信。
第二天一早,这封信被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清除。不过,在这之前,已经有人把信的内容抄录下来,放到了互联网上。
这封信是这样写的:“我是一个丑陋的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表扬,我很努力,却仍然没有人肯定我。但是,谁又能剥夺一个人的生存权呢?我虽然丑陋,可我有活着的权利……我的名字叫伯明翰中央图书馆。”
没有人知道这封信是谁张贴出来的,但建筑“生存权”的问题第一次被人提出来。
许多网友在这个帖子后面跟帖。有网友说,中央图书馆是整个欧洲最大最繁忙的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读者5000人次,每年借出图书70万册。而反观其他那些所谓漂亮的图书馆,没有一座可以与它相提并论。
有网友说,中央图书馆的设计极为合理,采光非常好,阳光从来不会直射到书籍上。此外,图书馆冬暖夏凉,在炎热的夏天,即使不开空调,室温也仍然能保持在30℃以下。
还有网友说,中央图书馆虽然“丑陋”,但是很实用。如果改变了设计,造得好看一点,那就成了一个宾馆或是议政厅,而根本不适合做图书馆。
赞扬中央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久,伯明翰一位政府官员终于表态:中央图书馆代表了一个时代,应该让它好好“活”下去。
从此,中央图书馆这个“丑孩子”终于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这件事情开始让英国不少建筑师矛盾起来。他们问:如果有一天在他们设计时,必须在实用和美观之间选择,那么该如何做决定呢?
有人说,这其实就和人生差不多。丑陋总是天生要受苦的,但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读懂它,知道它的价值所在。
有位哲人说过,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和美德武装自己。是的,当我们认真观察这个社会以及反省过往的岁月时,一定会发现:一切优秀的东西其实都是简简单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