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隔几天,那家即将被收购的大公司就听到有关后来这家公司的资金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该消息称:这家公司在资金方面的预算漏洞百出,还欠着银行的巨额贷款。事实上,这家公司根本就无力支付这样庞大的收购数字。这个消息不但让这家即将被收购的企业陷入了恐慌,也让和后来进入竞争的公司的一些合作伙伴产生了怀疑。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家后进入竞争行列的企业不得不对此消息进行澄清,而且这个消息还引来了银行对他们的资产进行评估。这家企业忙乱地应付着这个消息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以至于一时间没有办法顾及收购方面的问题。
其实,这家企业手忙脚乱的原因,很多人都非常清楚,就是因为它选错了竞争对手,它不应该和这家实力强大的传媒机构竞争。这家传媒机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得到了关于这个企业一些不好的传闻,于是就将这些传闻做了一些相对负面的报道和宣传,这家企业自然被这些消息弄得晕头转向。
事后,当这家企业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这家传媒公司已经和自己要收购的公司谈好条件,签好了收购协议。其实,这家被收购的公司也十分明白,得罪这家传媒公司对自己是不利的。因为自己的企业面临着被收购,如果传出一些负面消息,就会让自己面临不能承受的局面,而且这家传媒机构给的价格并不低。所以抱着这样的态度,这家金融企业也愿意被传媒公司收购。
这件事情过后,那家“绯闻”缠身的企业才明白,原来不明朗的消息对自己的打击是多么大。就因为那些不利的消息,他们企业的股票竟然下滑了很多。他们的信誉度在股民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得罪这家传媒机构是多么不明智的做法。
后来,这家企业和传媒机购又进行了沟通。这家传媒机构所拥有的权威报纸对这家企业的不利传闻进行了“辟谣”。报道出来后没几天,这家企业的股票就升到了原来的点数。这个事件说明,企业与传媒机构做抵抗是一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
当然,有的时候商人的逻辑和媒体人的逻辑是不同的。当商人的利益和媒体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商人最好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和媒体发生不必要的冲撞的话,对自己是不利的。因为媒体永远掌握着舆论的主动权,而商人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本来处在被动的地位上就很容易挨打,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与媒体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商家最好舍弃一些利益,这样做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拉关系须知“天时地利”
社交关系一向很讲究“天时地利”。两个人刚认识,总是很习惯问对方:“您是哪儿的人?”如果对方说:“我是某某市的。”这个问话的人说:“咱们是半个老乡啊,我某某市的,就在你们市旁边。”听到这样的回答,对方的亲切感会顿生。
这其实就是占了地利的条件。如果你正好要请一个人办一件事情,和这个人又不熟悉的话,这样的对话最容易让两个人熟悉起来,而且也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一个经理想请一个领导办事情,本来领导不认识他,但是,他借一次聚餐的机会接近了这位领导。经理和这位领导说:“刚认识,还不知道您贵姓呢?”
这位领导说:“免贵姓吕。”
此时这个经理高兴地说:“哎呀,咱们一个姓啊。”
领导也开玩笑说:“是啊,五百年前是一家。”
经理高兴地说:“您是哪里人啊?”
领导说:“我是南方人,十几岁的时候才到这个地方的。”
经理说:“真巧啊,我爱人和您是一个地方的,只是不在同一个市。”这位领导顿时觉得像找到知音一样,和这个经理说起自己对于家乡的一些记忆。等饭局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位领导和经理说:“哪天等你爱人有时间,约上你爱人,咱们一起再聚聚。咱们是半个老乡啊。”经理点着头,喜不自禁。因为领导这样说话的意思就是认可他这个朋友,那么自己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办成了。
其实,这个经理的爱人和这位领导并不是老乡。只是因为两个地方是相邻的省份,所以有些习惯、文化、饮食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而已。这个经理正是因为选择了用地利这个条件,很容易就和这位领导熟悉起来。
有的时候拉关系不但要讲究地利,还要讲究天时,说白了,就是时间要合适。
小王是一个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推销员,因为很着急建立客户关系,所以,小王在自己公司举办的酒会上到处找人聊天,希望借此和对方熟悉起来。
在人群中穿梭的时候,小王看见一个公司的老总。如果能和他建立关系,一定能够飞快地提升自己的业务量。于是小王就笑着朝那个老总走了过去。
可是这个老总的身边围了好几个人,老总正在和这几个人兴致勃勃地说着什么,这个时候小王插进来说:“吴总,您不认识我了?我是某某公司的小王啊,前几天我们在一次聚会上见过面,我还送了您一张名片呢。”这个老总看看小王,然后笑着说:“你好。”小王看老总对他说话了立刻高兴地说:“我能和您单独聊两句吗?”
吴总看看他说:“对不起,我今天是来参加这个聚会的,不想谈公事。”说完就和身边的几个人一起走了。小王尴尬地站在原地,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小王的行为本身是错误的。当吴总正在和其他人兴高采烈地谈论事情的时候,小王不应该在此时打断他们的谈话,因为这样不但让别人觉得很扫兴,而且也觉得这个人没有礼貌,不能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所以,跟人套近乎、攀交情的时候,注意“天时地利”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打进陌生人的交际圈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达有很多商人都在网上寻找商机,为了尽快和别人在网络上熟悉起来,很多网络商人想出了许好办法。
晓静刚在一家知名的网站上开了一家网络商店。因为经营的是外贸类商品,所以她就不断地在网上寻找国外客户。她主要的方法就是在一些商务网站上发布信息。她每天都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网络商店的货品消息,有的时候要去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晓静就利用频繁的出现和很多网络商家“认识”了。晓静根据他们的一些经验间接地知道了怎样才能和老外做生意,以及和他们做生意要注意什么情况等很多有用的信息。同时,也因为大家相识在网络,所以也在彼此的网络商店中交换对商品的诸多意见。比如,什么样的商品畅销,什么样的成交方式最受网民的欢迎。就这样,晓静通过在网络上“热情”地和别的商家打招呼而结识了很多商家朋友。正是由于一个网络商家的提示,晓静成功地做成了和外国商户的第一笔生意。
其实做生意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都要想办法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样的话生意也就自然能好起来。这个人是你今天刚认识的新朋友,说不定明天就会成为你的客户了。而且一些意想不到的客户也是在你不断结识陌生人中发掘的。
那么,怎样打入陌生人的交际圈呢?
首先,如果你是一个推销员的话,假如有陌生人向你询问你正在推销的商品情况,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会成为你的潜在客户。这个时候,你应该微笑热情地接受“盘问”,仔细并且耐心地向这个陌生人讲解你们推销的产品情况,因为如果他能接受你的讲解,就等于已经接受了你的某种建议。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趁机询问这个陌生客户的电话或邮箱地址等。并且隔上一段时间就进行问候或者打个电话聊聊天。这样,渐渐地你们就会熟悉起来。你认识了这个人就等于认识了他身边潜在的所有关系,这样就等于半只脚已经踏进了这个陌生人的交际圈。只要不断地巩固,你就可以成功地结识一批新客户。
其次,如果你是一个网络商人的话,就应该经常去一些商人可能去的论坛。看到和你的生意有关的帖子或者跟你的产品有关系的信息,就可以及时地查找发布这个消息的人的联络方式,找到以后要主动进行联系,因为这样你在结识了一位新朋友的同时,渐渐地就可以接触到很多和这个人有联系的商户。
最后,如果在生意场上,就不妨多参加一些商人圈子的活动。比方说去参加一些商务酒会,你会认识一些新朋友。这样不但能够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更能给自己的生意带来无限的商机。通过这样不断地结识新朋友,不断地扩大交际圈,你自然可以在商场上如鱼得水。
此外,进入陌生人的交际圈在礼貌方面也是要注意的。一定要给人一种有礼貌、有层次的感觉。如果和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说一些不得体的话,就极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这样,不但你的结识计划会泡汤,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二十三节拉拢关系,有礼有节
人生在世总离不开和别人打交道,如何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友谊呢?请客吃饭、赠送礼品等都是联络感情、拉拢关系最常用的方式。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些联络感情的方式,却并非每个人都深谙其中的学问和技巧。只有掌握好这门人际交往的利器,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拿捏得当。
酒席宴请好求人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如果想要求人办事情,除了给人送礼物以外,请人吃饭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商场的交际过程中,这样的场合是避免不了的。
甲公司想和乙公司进行一个项目的合作,最开始的时候,甲公司的业务员天天去乙公司老总的办公室,但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谈判也没有什么起色。这个时候,为了缓和彼此之间有些僵硬的气氛,甲公司的老板就提出请乙公司的老板吃饭。
乙公司的老板开始的时候并不愿意参加这个饭局,因为他还没有考虑好是否要和甲公司合作这个项目。但是,甲公司的老板亲自开车来到乙公司,乙公司的老板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饭局开始的时候,当然是闲话家常。甲老板说起了自己的创业和奋斗史,随着菜一道一道上来,乙老板的回忆也被一点点勾了起来。喝酒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交流起经验来了。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这次合作的问题,甲老板这个时候拿起酒杯来说:“老兄,我们都是受过苦的人,应该为艰苦奋斗互相敬彼此一杯。”这句话让乙老板很感慨,于是二人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甲老板说:“我们的创业过程都是不容易的,更应该体谅彼此。老兄你的生意现在做得比我好,我想借你的光,将自己的生意再做得大一点,不知道老兄是不是能支持我?”
乙老板通过前面在喝酒时候的交谈也已经基本上知道了甲老板的为人,况且在吃饭之前他也知道这次甲老板请自己吃饭的目的。乙老板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弟想和我合作的心情我是十分理解的,但是有关合作的计划我还没有详细地看过。”
这个时候,甲老板从自己的包里将一份文件放到乙老板的面前说:“这个就是详细的合作计划,希望老兄有空的时候看看。现在咱们不谈这个,继续喝酒。”
两位老板在酒桌上相谈甚欢,到了后来乙老板甚至觉得自己和甲老板已经认识很久了。宴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两个人已经非常熟络了。
在这次宴请以后,没过多长时间,乙老板就打电话给甲老板说,自己已经决定和甲老板的公司合作了。只是有关合作的细节还需要双方坐下来仔细谈谈。甲老板用一顿宴请,就将难以打开的局面打开,促成了彼此之间的合作。
很多人求人办事的时候,都喜欢用宴请吃饭来解决。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人们相互之间已经变得非常熟悉和热络了。因为,在吃饭的时候,也是人的防御心理最低的时候。所以说,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如果你的客户主动要求和你吃饭的话,那么其实已经在暗示你,合作即将成功了。
当然,如果因为有求于人而请人吃饭的话,在酒桌上最好不要说起你们之间的事情。因为如果你一再提起自己要办的事情,会让吃饭的人感觉非常尴尬。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要说。让你请的人愉快地吃完这次饭。他吃得越高兴,你的事情就会越容易办成。反之,如果你在吃饭的过程中不断地和宴请的人提起你求他办的事情,就会让他觉得非常厌烦。他一旦有了这样的感觉,就很可能会影响这件事情的办事速度和结果。所以,最明智的方法就是让宴请的人开心地吃,开心地谈。这样不但拉近了你们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熟悉感,还可以把事情办成功,一举两得。
宴席上不可厚此薄彼
郑灵公继位时,邻邦的楚国为了表示友好派遣使者给郑灵公送来了一份特别的贺礼——一只硕大的鼋。郑灵公刚登基也想借此构建和谐的君臣关系,于是命令庖厨把这只鼋加工成美味和众大臣一同享用。
公子宋和公子归生都是郑国的宗室之卿,位高权重。这天,两人一同觐见郑灵公,此时郑灵公还没有下谕款待他们。路上公子宋的食指突然动了起来,他煞有其事地告诉公子归生说:“看,我的食指在动。以往只要出现这种情况我必定可以吃到美味,想必这次我又有口福了。”两人到了殿堂上看到庖厨正在宰杀鼋,两人会意地对笑起来。他们的举动被郑灵公看在眼里,于是便询问缘故。公子归生就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郑灵公。郑灵公心想:“你小子这么有能耐?你吃到吃不到还不是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