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一个效益稳定的行业,但是它的利润也是相对微薄的。于是,黄呈辉把一部分资金转向诸如房地产和瓷砖营销等利润较高的行业。他的瓷砖公司经营得非常好,在菲律宾的瓷砖行业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但房地产公司这些年来却因为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变得有些很不乐观。但是这些对黄呈辉来说都只是副业而已,所以能赚钱是好事,不能赚钱当然也无所谓。
黄呈辉的经营作风一贯是稳扎稳打,他反对企业大规模举债,并提出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投资原则,这样的话就不会让企业因为债务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黄呈辉总是尽量使用现有资金,以减少利息负担。他说,“一夜暴富”不如“细水长流”,企业发展不怕慢,只要能够稳步赢利就好。
从一家小小的五金店一直发展到如今的大企业集团,黄呈辉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一鸣惊人的飞跃,也没有什么奇迹。但是这一看似平淡无奇的发展历程却充满了黄呈辉执著、理智的投资智慧。黄呈辉说,“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投资原则虽然看似非常保守,获利的空间也有限,但是它确实是让商人走向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
确定明确的赚钱目标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钱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犹太作家索尔贝娄说:“金钱是唯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能发亮。”
一般情况下,犹太人做生意时,他们给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当然前提是要有可能实现才行,所以他们的投资活动就显得很理性。
彼得·尤伯罗斯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犹太商人,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就确立了明确的赚钱目标。当然,这个赚钱目标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尤伯罗斯在创业头几年中,年收入约2亿美元,纯利润达几百万美元。
此后,尤伯罗斯有了更大的目标。当时他计划以106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他的第一家旅游公司,因为他准备“私人”筹办奥运会,开始自己的另一项具有风险的“空白”事业。他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而推出了很多新的经营模式。
作为一个犹太商,尤伯罗斯首先注重的是投资的风险,当然利润也是很重要的。为了降低自己投资的风险,尤伯罗斯决心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大好时机,提高赞助的费用标准,并计划只接受30家单位赞助,然后从每一个行业中选出一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当然赞助费用至少要400万美元以上,这样获得赞助权的单位才可以取得奥运会某项产品的专卖权。这个规定刚一出台,那些大公司就为了获得赞助权,竞相提高自己赞助费的价格。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可乐公司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当然这次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赞助单位的角逐,于是他们就成为尤伯罗斯的第一个关注目标。他向两大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就在百事可乐公司还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就已经把赞助费抬高到了1300万美元,并一举夺得饮料行业独家赞助商的权利。
尤伯罗斯在获得1300万美元的赞助后,就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上。刚开始柯达公司提出赞助100万美元的要求时,尤伯罗斯一口拒绝了。富士公司希望能将自己的产品销往美国市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终于以700万美元的高价获得它在胶卷行业的独家赞助权。此外,还有美国的通用公司以及日本的丰田公司等也加入了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但最终的受益人依然是尤伯罗斯。
最后,尤伯罗斯通过举办这场“私人”奥运会,获取了将近4亿美元的赞助,他还出售奥运会的电视实况转播权。在美国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的激烈竞争中,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最终被美国广播公司赢得。再到后来,美国广播公司又以7000万美元的高价将奥运会的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这些方法,尤伯罗斯在这个项目上筹集到的赞助费达28亿美元。据统计,通过举办此次奥运会,尤伯罗斯至少获得了25亿美元的净利润。
尤伯罗斯个人举办奥运会的目标实现了,他的事业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个商人,尤伯罗斯无疑是成功的,而他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确立自己明确的赚钱目标,这也正是他在商场制胜最主要的法宝。
在犹太商人看来,树立目标离不开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确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第二个步骤是制订目标的计划;第三个步骤就是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以确保计划的实现。犹太商人们普遍认为:在追求目标的大前提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备冷静判断状况的能力。尤伯罗斯的成功其实就是建立在冷静分析的前提下,面对奥运会这个大项目的时候,他没有盲目地投资,而是先冷静地分析利弊,最后发现有利润可图时,他才着手准备这个项目,并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
赢得金融界的信任
金融界在我国一般是对银行以及类似执行一些经济活动的部门的总称。生意场上的商人和银行打交道的次数更加频密。
对于取得金融界的信任来说,商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银行建立较高的信誉度,这对商人来说至关重要。
王先生想开一家家居建材装饰材料店。这个店的基本启动资金他是无法一下子就拿出来的,所以,王先生选择了向银行贷款的方法。在生意刚启动的几个月里,并没有多大的收益。眼看着银行的贷款就要到期,王先生很着急。因为银行的贷款一旦到期不还的话,不但意味着他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而且连他的现有财产也会一并被银行没收。为了取得银行的信任,王先生想了一个办法。他将每天的营业额都存进这家贷款的银行,每天都去存一次。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可以让银行每天都看见他有进账。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为了能延缓贷款的期限,王先生找到银行协调。银行看见他这些天的进账,对他的信用度做了一个初步的评估,觉得可以给王先生的贷款期限再延长一段时间。这样,王先生就得到了缓冲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王先生在网络上开了一个店铺,以宣传自己的商店。很快,王先生的生意渐渐好转了,在银行规定的还款时间里,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存入了大笔的款项。
目前,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向银行贷款,而向银行顺利贷款最关键的就是要取得银行的信任。其实要取得银行的信任,也要有一定的技巧。
首先,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要注意资金的积累。因为只有实力不断地增强,才能给银行一个靠得住的印象,而且资金的积累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企业赢利后,合伙人或者投资人也不要将企业的赢利一分了之,而是要继续用于再投资。这样,在接受银行贷款之前的审查时,就会让银行觉得这是一家有实力、有发展的企业,这样的印象自然会让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
其次,如果向一个银行进行贷款,就应该在这个银行多设立几个公司的账户,尽量让银行了解企业一部分资金的流动或进账。银行在了解这些的时候,自然会对贷款客户产生良好的印象。
再次,不要将个人资产和企业的资产混淆在一起,因为这样会让贷款的银行产生这种印象:一旦企业经营失策,业主就会携款私逃。当然,如果业主个人的实力比较强大,或者本人的声誉较好的话,银行也会让业主以个人的名义对贷款的项目进行担保。如果业主能在这个时候做出积极主动的姿态,自然也会给银行留下良好的信誉。
最后,贷款者在平时要多注意与银行进行沟通,让银行更多地认同企业的经营模式,让银行觉得企业的发展前景良好,这样可以更多地增加银行的信任。同时,积极地配合银行进行贷款后的跟踪管理以及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也是取得良好信誉度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