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不是金钱能够成全的
刚到巴黎的时候,我经常被巴黎朋友们的装扮所震撼,她们总是令我叹为观止。这倒不是说她们打扮得有多奢华,而是实在让人觉得,这样的装束太得体了,衣服、鞋子、佩饰以及妆容都搭配得刚刚好,和她们的个性,和她们身处的场合,和当时的季节与氛围——各方各面无一不相称,一分也增减不得。这不禁让一向不谙此道的我自惭形秽。
在这样的环境里浸淫久了——何况巴黎又是举世闻名的时尚之都——我也不免生出女人的好胜心来,一心想把自己也打扮得优雅又得体。于是我迈出了第一步:我主动邀请刚刚开始跟我熟络起来的几位朋友一起逛街,想一探她们的购物秘籍。那时在我的想象中,重头的购物地点不外那几个:玻马舍、老佛爷、春天、萨马丽丹等,品牌也不过就是那些最为著名的巴黎时尚豪门,只不过它们肯定是在巴黎投放了更多别的地方无法见到的设计品而已。
但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接连逛了几次街的结果是,我的书架上多了七本书,屋子里的鲜花换了又换,客厅的地面上多了一块小巧而精致的地毯,参加了两次有趣的餐会(我甚至还成为了其中一次的话题人物),在地点各异的好几家品位不俗的咖啡店里灌了好多杯咖啡,看了一次画展,听了一场音乐会,还在街头观赏了两个小伙子的魔术表演——但我想要探知的事情却进展得并不顺利。
我的确也去看了那些美丽的衣裙、鞋子、帽子、饰品之类的东西,地点有商场和专卖店,也有跳蚤市场和街边小店,但是我并没有观察出具体的结果。她们的购物总是那么随性,但又非常挑剔;我以为她们的精致都是用奢侈和名牌的设计堆积出来的,但她们的目光却似乎远不止于此。
和她们逛街也和在国内与闺蜜们同游的情况很不同。国内的女孩子们一起逛街买衣服,难免叽叽喳喳凑在一起相互评点,衣服好不好、穿着效果如何、能够搭配什么样的裤子和鞋、适合佩戴什么样的饰品等,我们热衷于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并把这种对对方的品头论足看做女人友谊和逛街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巴黎女人不同,她们相互交换的意见在我看来,虽然真诚却不免有些过于客套和谨慎,眼神里总是一副有所保留的欣赏——这多少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当我积极地想要模仿她们的生活方式(起码是购物方式)时,却失望地发现并不能从她们那里得到太多的经验和指点,这让我一时不免犹豫。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相处久了,我也慢慢摸到了她们的门道。无论如何,对于巴黎女人来说,“自我”这个概念都是绝不会放下的,她们积极地欣赏别人的美,但绝不会轻易受人影响,更不会主动去模仿和跟风。
走在街上的时候,她们总是处于观察和鉴赏的状态,有时候也会为别人的穿着打扮交头接耳,但更多的却是在欣赏的同时暗暗评估与自己的契合度,揣摩更让自己觉得妥帖的装扮方式。所以她们常常同行却并不会相互议论,因为无论如何,这都是自己的事情,该怎么做,只有自己最清楚。只要她们觉得适合自己,哪怕穿一件地摊上买来的塑料雨衣配着不知从哪儿捣鼓来的草鞋,也绝不会失去半点风韵。
这也就是她们从来不会做花大钱却把自己打扮得洋相尽出的傻事的原因。装扮是个细致活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装扮自己的艺术,于是总有人盲目地相信越大牌的产品和越高档的设计就越能让自己非凡出众——是的,出众是够出众了,却往往因为不合时宜甚至暴露出自己缺点的穿着而贻笑大方,这在娱乐圈可是常见的事。但这里面有几个会是巴黎女人呢?不,不会,她们绝不迷信用金钱堆积出来的他人之手,只信任自己的品位和感受。
“他们比你更熟悉时尚、熟悉搭配、熟悉剪裁、熟悉色彩,但你比他们更熟悉你自己。”熟识之后,她们这样说。
我豁然开朗。
当然她们也并不会在装扮方面吝啬半分。每个人都喜欢剪裁好、面料好、质量好的衣物、鞋帽和装饰品,这会让女人显得更得体也更端庄,巴黎女人也不例外,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她们更懂得收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她们也常常不惜血本去买那些质量上乘的东西,但是和美国女人那种挥霍式的购买不同,她们总是挑选那些能够真正展示自己的魅力,并且能够一连用上好多年的东西——这也算是一种节俭的手法吗?或许这就是她们的生活经济学吧:绝不为一时的潮流和诱惑而挥霍,只肯花大钱买经用的东西;不盲目地崇信高价品、名牌货,而是着重依赖自己的个性和品位。
真正理解并学会这两点是不容易的,我花了很长时间,甚至到现在我也不能说能真的游刃有余于其中。只是每次看到在大商场里排着队忍着气购买限量的奢侈品的同胞时,总是禁不住想将她们劝回去。毕竟,时尚,不是单用金钱就能成全的。
不花钱,生活也能很精彩
某年圣诞假期的时候我到朋友珍娜家做客,珍娜已经结婚五年了,她是一位小学老师,而她老公是位工程师。他们这样的家庭在法国很普通,丝毫也称不上富有,但珍娜把这个家经营得有声有色。
一进门,我就先惊讶于客厅里一套全新的布艺。朋友钟爱茶色,她丈夫喜欢绿色,于是便有了一套融合茶色的安详稳重和绿色的清新自然的窗帘、沙发套、椅套、桌布,甚至地毯!和他们原本的那些家具搭配在一起,实在是相宜至极。细细看来,这套布艺的做工着实精致,不但裁剪的方式能够将布面的花纹最好地体现出来,而且边缘部分的滚边、镶边和镂空等工艺也做得很精美,手法简单却相当讨巧,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敷衍简陋,反倒有简洁别致之感。我猜测这应该出自某个精于设计和调配的高级手工制作者之手,方能做出那么切合他们的喜好、融合于周围环境而又精细的成套装饰,没想到一问出口,她倒是冲我挤挤眼睛,一脸得意:这些竟全是她的作品!
多么令人惊讶。我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要我说,完成这套作品并不算什么,这些东西在布艺制作中要算是最简单的类型,尽管它们体积庞大(尤其是窗帘),在整体协调上有可能顾此失彼;但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在巴黎女人来看可不是贫困年代艰苦求生的不得已之法,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乐趣,也是一种精致而现实的生活之道。
恰到好处地搭配各种颜色和花纹,把握与周围环境、家具造型的良好配合,还要不失精巧地做些小工艺在上面,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就我自己来说,铁定没有那么好的设计感来把这些东西都安置适宜。然而在这一切之上,最难得的倒不是任何的设计和技巧,而是那份乐于自己动手的闲适心情,以及积极装点生活的精巧美意。这样的心情和美意已被我忘记多久了呢?仿佛从十几年前起,埋头于学习和工作中的我早就失去了自己动手的闲情逸致,即使偶尔浮起好心情,也不过是买一些现成的新巧玩意儿,然后在不停地淘汰和购买中患得患失,钱花了不少,却并不能真正让自己感到满意。
我想我该学着点朋友的方式。她说得对,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只有自己,何况自己动手裁剪缝补,会让生活别有一番趣味。
巴黎女人天生具有独特的美感,由此也让无数的时尚名牌在此应运而生,但归根结底,又有哪一种品牌能真正体现出她们的魅力呢?她们的魅力是灵动的,是鲜活的,是生活中时时刻刻的、不经意的生动的灵感,这些东西,又有哪一种品牌能够全面地表达得了呢?所以,聪明的巴黎女人从不迷信名牌,即使她们拥有世界上最动人心弦最多的时尚品牌。除了最经典最有品位的一些设计和材质外,在日常生活中她们更乐于独辟蹊径——“与其花大价钱去购买,不如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实为至理名言。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在巴黎女人来看可不是贫困年代艰苦求生的不得已之法,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乐趣,也是一种精致而现实的生活之道。
我在语言学校时的一位老师(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也非常热衷于自己裁剪,常常将一些旧时的衣物改造成新潮的样式,时常让我们又是惊讶又是艳羡。有一次我在街头碰到她,她穿着一条斜开衩的大花长裙,繁复的褶子中隐隐可见其修长健美的小腿,腰侧的大花装饰颇有西班牙风情。
我觉得这裙子非常适合她高挑的身材,而她却告诉我,这看似所费颇丰的裙子,竟是她用一块不太常用的桌布改造的!而她用来与之搭配的那件葱绿色小衬衣,则是改造自她母亲的旧衣服,她所做的不过是在领口和袖口处改动了尺寸,再多加了些装饰,就完完全全具有了自己的风格。这真是件奇妙的事情。
还有一次,那是在为一位朋友的生日而举行的化装舞会上,我注意到她穿了一件颇具童话风格的深蓝色大袍子,上面装饰着各种房子、城堡、稻草人、马车和小姑娘的剪纸,一问之下才得知,这些都是她女儿在学校里上手工课的作品——竟被她如此妙用了。这份精巧的心思和夸耀女儿的母亲之心一时间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许。
这些改造品对她来说都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除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之外别无花费。事实上,喜欢进行这样的改造的巴黎女人可是为数不少。在我看来,时间和精力也是制作的成本,这也是我很难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东西的原因之一,但在巴黎女人眼里,只要没让她们付出真金白银,那就相当于是没有花费。至于消耗在其中的时间和精力—自己的设计、手工制作、技巧的学习和锻炼,这些本就是生活滋味的一部分,正因为对它们有所用心,才构成真实而立体的生活。
让时间静静地从踩着优雅舞步的针脚间流过,远胜于让金钱在灯红酒绿中消逝于不真切的流行和繁华中,这正是巴黎女人的生活哲学之一。
永远不被打折冲昏头脑
以前看到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打折是女人的天敌。”粗粗一看貌似无理,细想来却颇有意趣。毕竟女人都是购物狂,再宅的女人也有隐藏的“购物热点”,一旦发作就不可收拾。唯一能制止这股狂热的恐怕就只有昂贵的价格了,掂量掂量自己的荷包,女人才会无奈地铩羽而归。但打折却会把这种平衡打破,于是平日被压抑的“购物狂”一触即发。打折这两个字,真真是女人的天敌啊。
于是很容易看见的场景就是,一旦打折,商场、超市就会人满为患。即使是街头的小店,一旦挂出“降价”“促销”“打折”“甩卖”的招牌,即使商品的质量稀松平常,也常被准备血拼的女人挤破头。
当然,绝不是只有中国人才这样,全世界的女人都会为打折而疯狂,且疯狂的程度绝对非同寻常。看过《老友记》的朋友们恐怕都会对其中莫妮卡抢婚纱的一幕记忆犹新,那战场般的疯狂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即使排除影视剧的夸张成分也还是触目惊心。
其实富裕的西欧各国人民对待打折一样狂热,每年圣诞或元旦过后,各个商家都会进行大减价。这简直就是一场“购物嘉年华”。前一阵在伦敦的朋友还在电话里抱怨她在商场里硬是被挤丢了一只鞋,就为着这家向来高傲的商场竟破天荒地挂出了打折的招牌,引来无数女人蜂拥而至。她在汹涌人潮中苦苦支持,在被迫和一个、两个、三个女伴逐渐挤散之后,终于迎来了鞋被挤掉而人硬是被人潮挤走、无法回头拾起的厄运。
在这一点上,法国女人也不能免俗。尽管法国时装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但普通法国人平时很少购进昂贵的衣服。她们会选在一年两次的大减价(Solde)期间购买。大减价的具体起始日期由当局统一规定,夏季减价在7月初法国人开始度假之前,冬季减价在圣诞或元旦以后。名牌时装大减价通常在3月及7月。每次为期6周。法律规定,任何打折的商品不但要标上处理的价钱,还必须标上原价,不可以在打折前突击涨价,否则会被重罚。但是,大减价的范围仅限于衣和鞋,食品、内衣、香水都不在减价行列,即使有折扣,打折幅度也有限。
在巴黎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大减价期间,最便宜的地方不是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名牌店,而是郊区的工厂店。巴黎近郊的欧洲谷以及小城TROYS的名牌衣物以及包包简直就是地摊价,让人忍不住热血沸腾。
面对如此诱惑,我们还等什么,扫货去!
但法国女人通常不会头脑一热,提着荷包就上阵血拼。她们往往会在大减价之前逛街,选好自己喜欢的商品,然后在大减价的时候再冲进商场。有些经验丰富的法国女人还会选择在折扣最低的减价结束前夜才去从容地拎走自己期待已久的漂亮衣服和鞋子。
每到大减价前夜,我就开始坐不住了,走进商场更是手忙脚乱,看到什么都想买,刚逛了一个小时,已经大包小包十来个了,但我的巴黎朋友却只买自己早就物色好的东西,毫不慌乱,也不盲目。
当我提出自己的疑问后,她们也表示出相当的疑惑来:“便宜是很好很重要没错,可是,为什么要去贪图便宜?”她用力地强调了“贪图”这个字眼。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便宜是一回事,贪图便宜是另一回事。巴黎女人爱的是货物的品质,如果价钱便宜的话当然最好,但更重要的还是对品质的追求。物美和价廉,如果不能兼而得之的话,那就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但贪图便宜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了。此外,用不着的东西即使是跳楼价她们也不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