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845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要牢牢守住汉字? (1)

——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

(一) 汉字的魔方如何转?

据说仓颉造字的时候,鬼哭神嚎。后人说,这是一种魔界幻境。

为何一定要进入到这种魔界幻境才能造字?这始终是个谜。

太初有字,字与神同在,字就是神,神就是字。

原来如此。

点破这个谜底的人是谁?是日本汉字研究第一人白川静(1910~2006年)教授。他毕生研究汉字,发现汉字是进去了怎么也转不出来的魔方。非鬼哭神嚎不能解决问题。

最近读到他的一篇文章,感到汉字世界真是精彩纷呈。白川教授这样写道: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都是才气禅机的友人。有一次,佛印禅师给了东坡如下的文字:

野野 鸟鸟 蹄蹄 时时 有有 思思 春春 气气 桃桃 花花 发发 满满 枝枝 莺莺 雀雀 相相 呼呼 唤唤 严严 畔畔 花花 红红 似似 锦锦 屏屏 堪堪 看看 山山 秀秀 丽丽 山山 前前 烟烟 雾雾 起起 清清 浮浮 浪浪 促促 潺潺 湲湲 水水 景景 幽幽 深深 处处 好好 追追 游游 傍傍 水水 花花 似似 雪雪 梨梨 花花 光光 皎皎 洁洁 玲玲 珑珑 似似 坠坠 银银 花花 折折 最最 好好 柔柔 茸茸 溪溪 畔畔 草草 青青 双双 蝴蝴 蝶蝶 飞飞 来来 到到 落落 花花 林林 里里 鸟鸟 啼蹄 叫叫 不不 休休 为为 忆忆 春春 光光 好好 杨杨 柳柳 枝枝 头头 春春 色色 秀秀 时时 常常 共共 饮饮 春春 溶溶 酒酒 似似 醉醉 闲闲 行行 春春 色色 里里 相相 逢逢 竟竟 忆忆 游游 山山 水水 心心 息息 悠悠 归归 去去 来来 休休 役役

苏东坡阅读再三,似有云里雾里的感觉。站在一旁聪明绝顶的小妹,则飞快地组合了以下的诗句: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严畔。严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

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追游傍水花。

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玲珑似坠银花折。

似坠银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双双蝴蝶飞来到。

蝴蝶飞来到落花,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不休为忆春光好。

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头春色秀。枝头春色秀时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

春浓酒似醉,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里相逢,相逢竞忆游山水。

竞忆游山水心息,心息悠游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最后,这位白川静教授不得不感叹万千:“真是了不起的汉字大国!”

日本最早的敕撰和歌集《古今集》中,有这样的句子:

月邪阿赖奴 春耶木革失那 发而乃赖奴 我身许子外 木多身尼失而

(つきやらぬはるやかしのはるならぬ

わがみがかりはもとのみにして)

明朝的李玄恭在《日本考》中,将诗句进行了翻译:

月非昔月春非昔春

我身不比故旧故旧不是我身

但白川静说没有翻出“ぬ”的咏叹之意。

在早稻田大学留过学且以介绍日本文学而著称的谢六逸,他的译文是:

月呀 你不是昔日的月 但你与从前无异

春呀 你不是昔日的春 但你与从前无异

只有我一人虽是昔日的我 但已不是昔日的景况了

但白川静又说,这种翻译太接近散文。真难。可见,汉字这魔方还真的不好转。这位汉字专家还做过这样的统计:

《论语》总字数为13700,用字数是1355。

《孟子》总字数为35000,用字数是1889。

《诗经》总字数为39000,用字数是2839。

李白的诗994首,总字数约77000,用字数是3560。

杜甫的诗约1500首,用字数4350。

善用奇字的韩愈,诗约400首,用字数是4350,与杜甫匹敌。

即便是网罗了汉魏六朝诗文的《文选》,其用字数也只不过在7000左右。

而从明治以后日本汉字使用的情况来看,常用字只在三分之一的程度,作为教育应该掌握的字数是3000。《广辞苑》附载的“通用汉字”是2935字,这个比例是适当的。

可见他对汉字的领悟力非同常人。

(二) 最初和汉字相遇是什么时候?

在汉字传来之前,日本人没有文字。这是不用怀疑的。

如平安时代有个叫齐部广成的人,在807年首次写了本关于日本文字的书。书名叫《古语拾遗》。其中有一段说:“上古的世末还没有文字,贵贱老小,口口相传,前言往行,不能忘记”。此外,在中国的正史《隋书·倭国传》里也有这样的记载,倭国(日本)在百济,新罗的东南面,没有文字。只有刻木结度绳。敬佛教。

这样来看,日本是在百济求得佛教,才开始有文字。当然到了镰仓时代有日本人不服气,说日本在神代的时候就有“神代文字”了。如卜部兼方的《释日本纪》,如忌部正通的《神代口诀》等。到了江户时代有平田笃胤的《神代日文传》等。在明治和昭和时代,文字的有无更是被国粹主义者利用,政治上和学问上的问题就更多了。

日本人最初和汉字相遇,在什么时候呢?说法各异。但从遗留下来的文物来看,有两个有力的推测。

一个是在1784年的时候,一个名叫甚兵卫的农民在福冈县志贺岛的稻田中,发现了一枚金印。为2.4厘米的正方形,重量为109克。这是后汉光武帝(在位25~57年)送给奴国王的金印。从史料的验证来看,范晔(398~445年)在《后汉书·倭传》里记述道,建元中元二年(57年),倭之奴国奉贡朝贺。收下光武赐予印绶。这里的印,就是金印。这里的绶,就是挂在金印上的绳子。金印的反面,用篆书体写有三行五字“汉委奴国王”,属阴刻。

一个是在长崎县出土的弥生时代的遗迹中,发现了一枚中国的铜钱。上面铸有“货泉”二字。考证的结论为,这是想推翻汉王朝的王莽(在位8~23年),在建立新政时期铸造的货币。《汉书·食货志》里记载,这枚铜钱是在天凤元年(14年)铸造,到王莽建政的新国消亡为止,共有12年的流通时间。流传到日本大约是在公元1~2世纪。

这样来看的话,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已有汉字传入日本列岛。日本人与汉字的最初相遇,也应该在那个时候。

(三) 汉字外交文书的首次登场

作为言语记号的汉字,是什么时候在日本开始使用的呢?

《魏志·倭人传》里这样记载,政治元年(240年),太守弓尊遗,建中校尉梯携等,奉诏书印绶去倭国,拜假倭王。倭王因使上表,答谢恩诏。

这里的“上表”就是当时倭国(日本)的外交文书,也叫“上表书”,是专门奉献给君王用的。这段记载表明在3世纪中叶,日本就用汉字来书写外交文书了。但这个上表文是一种怎样的形式?其中书写了什么内容?现在都不可考了。

沈约(441~513年)著《宋书·倭国传》中,关于列岛的情势记述得很到位。如文帝(在位424~453年)元嘉二年(425年),倭国的赞王(指履中天皇)派遣曹达,奉呈上表文,贡献物品。再有,顺帝(在位477~478年)升明二年(478年),倭国的武王(指雄略天皇)派遣使者,奉呈上表文。并引用了上表文的一段文字:

封国偏远,作藩于外,自昔祖祢,躬擐甲胄 ,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王道融泰,廓土遐畿,累叶朝宗,不衍于岁。

共计70字。其中多数为四字骈文,并注重音调,这是中国六朝时代流行的文章技巧,当时的日本人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这段文字是不是经过《宋书》的作者沈约修改过?不得而知。进入5世纪后,日本送往中国的外交文书,能有这样的汉语水平,可见当时的日本外交部门已有不少精通汉语的精英分子。

在那个时候,日本人还留下了书写金石文的纪录,共有三处可查。

第一处是在埼玉县行田市稻荷山古坟里出土的铁剑的铭文。剑的正反面刻有共计115字(正面57字,反面58字。)用金刻撰的铭文开头是“辛亥年”三个字,创作这段铭文的时间被推论为是在公元471年。

第二处是熊本县玉名郡菊水町江田船山古坟出土的太刀刀锋上,用银刻撰的文字有75个。这被推定为是5世纪中叶的古物。

第三处是和歌山县桥本市隅田町隅田八幡宫出土的人物画像青铜镜,48字。铭文为:

癸末年八月日十大王年男弟王在意柴沙加宫时斯麻念长寿遣开中费直秽人今州利二人等取白上同二百旱所此镜。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癸未年的八月,是日十大王的生日。男弟王在意柴沙加宫的时候,斯麻念及长寿。于是派遣开中的费直和秽人的今州利两人,取白上铜二百贯,以作此镜。

这里有一个疑问。文中的开中的费直是谁?日本史学者认为来自百济系渡来人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这一结论能成立的话,那么是渡来人帮助日本人,并教会了他们怎样使用汉字。

(四) 法隆寺五重塔发现了涂写的文字

日本战败后不久,对奈良法隆寺五重塔解体大修的时候,在第一层顶部的组木上,发现了涂写的文字。这是日本汉字史上的一件大事。

组木的左端写有“奈尔”两个大字。接着在右端写有“奈尔波都尔佐久夜已”九个字。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一首有名的和歌的开头部分。日语的读音为:

なにはつにさくやこのはなふゆごもり

中文大意:难波津盛开的艳花笼罩在寒冬里。

这属于完全的一字一音读写方式。

这是谁涂写的呢?一定是当时建造五重塔的劳力者写的。这也说明汉字在日本7世纪的时候,已向庶民阶层普及。

众所周知,法隆寺是在607年(推古天皇十五年),由圣德太子建造的。但它在670年(天智天皇九年)4月30日发生火灾。《日本书纪》说这场大火使得法隆寺“一舍不留全烧尽”。708年(和铜元年)再建。从推古天皇十五年到和铜元年,正好是一个世纪的光景。这一个世纪,也是中国文化对日本普及最快的一个世纪,以至于在重建法隆寺之际,连一般的建筑工人也会写汉字了。

(五) 卑弥呼——固有的名词用汉字书写

借汉字来表示日语,这两者的结合首先在地名和人名上获得成功。这是非常用功夫的一件事。

最古的纪录还是存留于中国的史书里。《魏志倭人传》里日本的地名,人名和官职名都用汉字来表示。如日本3世纪的女王“卑弥呼”(ヒミコ)。这里,带“HI”的发音用“卑”的汉字,带“MI”的发音用“弥”的汉字,带“KO”的发音用“呼”的汉字。组合成邪马台国的女王名字。这就是所谓的“假借”。

什么叫假借?按照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的说法就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日本的官职名如“卑奴母离”(ヒナモリ)的读音为“HINAMORI”。国名如“邪马台”(ヤマタイ)的发音为“YAMATAI”。

中国唐代汉译佛典,也用这样的方法。如古代印度语“AMITAYUS”就翻译成“阿弥陀”、“SAKYA”翻译成“释迦”等,其道理是一样的。

在平安时代,第52代的嵯峨天皇,一连写了12个字: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

并要当时的学问家小野篁试读。小野灵机一动,读成了这样的句子:

ねこのこのこねこししのこのこしし

什么意思呢?就是:猫之子之子猫,狮子之子之子狮子。

这里,聪明的小野篁把“子”分成两种读音:“こ”与“し”。前者为训读,后者为音读。一个汉字有两个读音,就定格在那个时候。

嵯峨天皇听后,拍手叫绝,说有谁人能成为这个人之子,就是“弓马之士”了。

(六) 催生了大批写经生

7世纪的中叶,朝鲜半岛政情发生了激变。新罗统一半岛大部。当时有很多朝鲜半岛的难民蜂拥到日本。

准确的数字不清楚。但据平安时代编撰的《新撰姓氏录》(814年)记载,当时有1182人在左右京和畿内五国居住。其中326名为归化人,占全体的30%,这些归化人都懂汉字和汉文。据《日本书纪》记载,有513年从百济来到日本的五经博士(易经、诗经、书经、春秋、礼记,精通这五部书的学者叫五经博士)段杨尔,有516年来日本的汉高安茂,有554年来日本的王柳贵。除此之外,佛法也从百济传到日本,包括大量的佛教经典。

到了奈良圣武天皇的时代,干脆专门设立了写经所这一国家机关。圣武天皇的母亲藤原宫子在754年死去,借着这个“追善”的机会,组织人马开始大规模地抄写经文。根据纪录,最初抄写的是《梵纲经》100部200卷。接着是《法华经》100部800卷,新旧《华严经》各五部合计为700卷。一共合计为1700卷,真是个规模巨大的文化事业。而抄经的真正动机是学习和普及汉文。

大量的写经,催生了一批“写经生”。从772年的记录来看,下笔最快的写经生是一天能写5900字。最慢的一天为2300字。平均来看,一天是3700字。抄写纸一行为17字,共25行,计425字。一天用纸是14张左右,写得慢的人是5张左右。要抄得工整,不能有错,这是相当劳累的活。长年下来职业病免不了,如消化系统病和腰病等。

在那个时候,“写经生”是有报酬的,但不用时间来计算,而是用写多少张来计算。当时写完1张纸是五文钱。因此写得越多,收入就越高。但是,这个钱也是不好拿的。因为还有专门的校对者。如果发现有5个错字就扣1文钱,有漏字的,1个字就是1文钱。如果不留神漏写了1行,就扣20文钱。日本在那个时候就导入了文稿的三校制度。如果是校对者的失误,也要扣钱。

同类推荐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历代词赋(上)

    历代词赋(上)

    词,作为一种诗体,可以远溯到隋唐之际,但留传下来的作品极少,到中唐以后作品渐多,到晚唐五代已经成为和诗相并行发展的新诗体。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勇于实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勇于实践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举步唯奸

    举步唯奸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当代女痞子穿越回古代做古代女痞子的故事…呃,表拍表拍~我说复杂点好了~详细的说,这是一个当代女痞子穿越回古代,先做小乞丐再做豪门小姐再做深宅怨妇再做新潮弃夫女再做流浪人口…并最终成为古代女痞子的故事。(看这句话的要领在于,记得换气,切记切记)
  • 不想做女配

    不想做女配

    一场车祸改变了卿橙的人生轨迹“穿越就穿越,为啥还是快穿版的!”“还任务,让我安安静静的死去不好嘛!”“算了算了,不选择穿越只能领盒饭,那还是勉为其难接受叭!”
  • 懒散在都市

    懒散在都市

    回到旧日,被系统优化过后的世界与前世再无关联。拥抱曾经错过的恋人,被点燃未来的幻想。在你面前,我一无所有,即使在他人眼里无所不能,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一直都只是个打工的人。不过老板支付了足够的报酬,让我能够拥抱你,拥抱未来,这就够了!
  • 五陵少年唯刘询

    五陵少年唯刘询

    多少年后,刘病已站在未央宫,他不知道什么叫好运,只知道那是悲喜。他说朕叫刘询,赦天下,赏鳏寡孤独,刘询这两个字,告诉我们这是人生。刘病已血肉灭门的黑暗命运,刘询汉家天子的人生。许平君故深情深,终成了千古遗恨。霍成君,男才女貌,却是一场天理不容。张袭缨,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 疯狂吧!青春

    疯狂吧!青春

    新书《绝世弃女:腹黑少爷倾城宝》笔名:林颢轩。她是S市的名人,长得漂亮的要命,人缘好的要命,智商高的要命,人民币多的要命,为人自大的要命,仇人多的要命。美,能迷死你;人,能多死你;计,能玩死你;钱,能砸死你;狠,能吓死你。她就是上斗老师,下踩蟑螂,能文能武,全球第一牛人张亦一是也。PS:即使再牛逼的人在青春时代也难免叛逆,难免疯狂,更难免受伤。
  • 龙骑士领域

    龙骑士领域

    天使与恶魔,人族与龙族,魔法与机械,西方与东方……霍九穿越到了这个混乱的异世界并被培养成一名龙骑士,这个古老的职业,在混沌的世界里,是掀起滔天的巨浪,还是湮灭于众神之间的斗争中?
  • 末世之重生做城主

    末世之重生做城主

    末世最危险的不是丑陋凶猛的丧尸而是扭曲贪婪的人性看主角陈峰重生归来,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势力,逍遥末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外挂狂妃不好惹

    外挂狂妃不好惹

    都说她冷血无情,嗜血如魔,可又有谁能理解她?又有谁知道她背后心酸的故事?经历了一次背叛,不再相信真情。且看她如何归来,华丽逆袭。不定时更新哦!
  • 哪瓣洋葱不流泪

    哪瓣洋葱不流泪

    我听说,第一个喜欢你的人会活在心里,一辈子……想起他的时候你微笑了吗?流下泪了吗?你,还记得第一个喜欢的人吗?青春像一颗洋葱,笑着的时候拿手抹眼睛,不知不觉就会流下泪来。将这洋葱青春,轻轻剥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