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幼名重八,又名兴宗,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17岁时出家当了和尚,参加起义军后改名朱元璋。1352年2月,郭子兴在安徽濠州起兵,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朱元璋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才略出众,深得郭子兴器重,收为亲兵,把养女马氏嫁给他。1353年6月,朱元璋到家乡钟离招募了七百多人,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陆续投奔朱元璋,成为朱元璋的骨干。1353年冬,朱元璋开始南各定远,1354年,朱元璋在定远时已拥众数万。1355年3月,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掌握了这支军队的实际领导权,宋任命他为左副元帅,从此,这支起义军正式归韩林儿的宋政权管辖,直到韩林儿死,朱元璋一直用龙凤年号,旗帜等色尚赤”。1355年6月,朱元璋南渡长江,准备夺取太平路今安徽当涂)一带,夺取了一部分巢湖水师的船只,还得到了俞通海等一批勇敢善战的红巾军将领,很快就渡江占领了采石、太平等地。1356年3月,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三攻集庆今南京),城破,福寿战死,元水师元帅康茂才等投降。朱元璋将集庆改为应天府,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军力。不久,宋政权在应天设江南等处行中书省,任命朱元璋为行省平章,这时朱元璋东有张士诚,西有徐寿辉、陈友谅,东南方国珍,南有陈友定和元军,处境比较困难。当时,张士诚最富,陈友谅最强,针对这种情况朱元璋采取巩固东西战线,出击东南的战略,准备与群雄逐鹿中原。1357年,朱元璋命胡大海进攻皖南地区,构成包围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形势,第二年,元军守将开城投降,这样东南一带被孤立的一些元军据点逐渐被消灭。
消灭割据势力
朱元璋东西出击是他消灭割据势力的军事策各之一。1360年5月,陈友谅勾结张士诚,准备顺流而下,东西夹击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府,陈友谅在采石杀徐寿辉做了皇帝后,政治上把矛头指向朱元璋。陈友谅在龙湾遭到大败,逃到江浙,朱元璋乘胜取太平、安庆。朱元璋在皖南、浙江地区占领了许多城市,稳住了南方阵地。刘基向朱元璋建议院应先灭陈友谅,陈氏灭,张士诚孤立,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朱元璋对西线陈友谅采取了一系列进攻。1361年,陈友谅再次反扑,结果又失败了,陈友谅的许多部将都投降了朱元璋。为了挽救失败,1363年4月,陈友谅竭尽全力作最后的挣扎,举兵包围洪都今南昌),爆发了鄱阳湖大战,他选择了朱元璋北上救援小明王尚未回师的时刻,统兵60万来攻洪都,洪都城死守85天。7月,朱元璋亲率20万大军来救,陈友谅退至鄱阳湖迎战,朱元璋采用火攻战术,陈友谅舰船被烧数百艘,陈友谅的两个弟弟和许多将领被烧死。经过两天激战,陈友谅失败。8月,陈友谅在准备逃往武昌突围时被射死,结果全军溃败。1364年2月,其子陈理投降,汉政权灭亡,这样,朱元璋的西部得以安定。朱元璋在灭亡了陈友谅后挥师东进。1365年,派徐达为大将军,先攻取高邮、淮安,接着攻占湖州、杭州。1366年8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0万进攻张士诚。1367年9月,攻克平江今苏州),张士诚被俘送应天,自缢死。张士诚割据政权被消灭,使朱元璋摆脱了东西两侧遭受夹击的困境,他可以集中力量对付方国珍了。朱元璋灭张士诚时,方国珍惶恐不定,他自知难保,准备下海逃跑。1367年9月,朱元璋在消灭张士诚后,派两路大军进攻方国珍,方国珍逃入大海,朱元璋大将汤和率军追击,方国珍被迫纳款投降。从9月到11月,前后不过三个月,方国珍这股割据势力被平定,浙江一带收复。1371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西将军,进攻重庆,明玉珍子明升投降,夏亡。除此之外,南方主要有效忠元朝的割据福建的陈友定、割据广东的何真,这两股割据势力分别在1367年和1368年被消灭。云南王把匝剌瓦尔密是元朝的残余势力,直到1381年才被消灭。至此,南方被平定。
明朝建立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元朝的灭亡。1367年10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伐。朱元璋的北伐方略是院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的势力孤立,不战而取之。朱元璋又派兵西进,山西、陕西、关中、甘肃进而席卷天下。在南征北战进军的过程中,朱元璋着手建立新的封建政权。1367年12月,朱元璋即皇帝位。1368年正月,定国号为明,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朱元璋终于实现了他想当皇帝的愿望。3月,徐达率军进入河南,首要目标是攻占汴梁,接着占领河南全境,徐达派偏师进驻潼关袁防止李思齐东来。明军占领山东、河南后袁大都已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7月末,元顺帝率后宫和太子逃至U上都。8月,徐达率明军进入大都。从元世祖1271年建立元朝以来,统治中国98年的元朝政权终于被推翻。
元朝残余势力
元朝虽然被推翻了,但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没被消灭。扩廓铁木儿拥兵山西,李思齐等盘踞陕西,特别是扩廓铁木儿驻守在太原的几十万军队,对明朝威胁很大。1368年9月,徐达、常遇春进兵山西。12月,扩廓铁木儿乘大都空虚,偷袭大都,徐达直取太原,回头袭击扩廓铁木儿的兵营,扩廓铁木儿大败,仅以18骑逃遁。1369年4月,常遇春进入陕西,李思齐投降,元顺帝只好北逃,1370年4月,元顺帝死在应昌,而元朝势力的真正消灭则以1387年占据辽东的纳哈出归降明朝,才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顺帝死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明军乘胜追击,攻下应昌,皇太子逃到和林,扩廓铁木儿也在兰州附近兵败,退到和林。爱猷识理达腊仍称大元皇帝,这个称号一直引用了六代,所以历史上称这一阶段的蒙古政权为北元”。
元代文学
元曲
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是元代兴起的一种韵文文学。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并称。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一种由诗词变化发展而来的新诗体,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痩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杂剧是一种把歌唱、宾白、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艺术。歌曲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歌唱,是按规定韵律、富有抒情诗的新诗体《宾白包括人物对白、独白,一般用通俗的口语。曲词一般由一个演员男的称正末,女的称正旦)演唱,抒发主人公的心情,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描绘环境,渲染气氛。反面人物和次要人物靠简短的宾白勾勒面目。元曲一般由四折再加一个楔子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宋、金时期盛行一种诸宫调”,就是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演出形式,唱的部分就是把多种宫调连缀在一起,元杂剧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新的转折期。戏剧、小说在元代得到长足发展,他们逐渐取代诗词、散文而占据文坛。元代以前的文学体裁以抒情的诗词和散文为主,而元代以后文学体裁出现了有情节、有人物、有说唱的戏剧。元代是我国戏剧的黄金时期,杂剧文学剧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了成熟期。
《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通过窦娥和黑暗社会现实的冲突,表现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和她们的反抗情绪。窦娥7岁时,父亲窦天章因欠高利贷无法偿还,被迫将其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17岁死了丈夫,地痞张驴儿父子逼蔡婆婆、窦娥招他们为婿,被窦娥拒绝。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强占窦娥,反毒死其父,借此诬告窦娥逼她顺从,遭窦娥拒绝。于是张驴儿告到官府,判处窦娥死刑。窦娥临刑前发誓院‘死后必血溅白练,六月下雪,大旱三年”,以证明自己冤屈,结果感天动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不雨。其父窦天章为廉访使,审查旧冤,冤狱得以昭雪。作者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进行大胆诅咒?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随父亲和叔父来中国,他们从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出发,穿越叙利亚和两河流域,经过波斯,穿越中亚大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到达大都,在大都受到忽必烈的欢迎。马可·波罗深受忽必烈信任,除在大都供职外,还经常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马可·波罗和他父亲、叔父在中国整整生活了17年,1291年他们随伊利汗国使臣离开中国去伊利汗国,1295年底回到家乡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战争。1296年,马可·波罗因参加威尼斯舰队与热那亚人作战,兵败被俘,他在狱中同一位作家鲁思蒂谦关了一年,马可·波罗把他在亚洲的见闻口授给鲁思蒂谦,鲁思蒂谦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东方见闻录》,俗称《马可·波罗游记》。
《东方见闻录》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马可·波罗东来时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曰第二部分讲元朝初年的政治情况和大汗朝廷、宫殿、节日等情况,描绘了中国许多城市的丰富的物产和繁荣昌盛的情况曰第三部分讲中国附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第四部分记述成吉思汗以后蒙古诸汗国和俄罗斯的概况。该书对各地的风土人情、丰富的物产及城市建筑都作了相当详细的描写,并把我国用煤、使用纸币的知识传到欧洲,使欧洲人大开眼界,使他们对东方十分向往。该书出版后轰动了欧洲,被誉为世界一大奇书”。《东方见闻录》对中古时代的地理学、中西交通及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是研究我国元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史籍。
郭守敬《授时历》
郭守敬是元朝一位在天文、水利、数学等多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主张通过测验来编制新历法,河南登封观星台,就是迄今仍保存于世的元朝遗址之一。郭守敬为了测验天象,创造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玲珑仪、景符等十多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造成于1276年,达到的精密度,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比欧洲16世纪末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于1598年发明的同样的仪器早300年。郭守敬还主持修建了许多渠,最著名的是惠通河。
《授时历》是郭守敬于1280年制定的以365.2425日为一年,和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实际相比只差26秒,同现在世界上公用的阳历《格里哥莱历)一岁周期相同的历法。格里哥莱历是1582年制定的,而郭守敬的《授时历》比它早了300年。《授时历》推算的黄赤交角同理论值相比,仅差一分多,其精密程度,超过前代各朝的历法。《授时历》施行了364年,是我国古代推算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系北宋沈括著,是一部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著作。这部著作以笔记的形式,广泛涉及到政治、军事、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全书26卷,后增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有许多都是他自己卓有成就的科学试验和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梦溪笔谈》也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如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河工高超关于合拢堵口的先进方法,建筑工匠喻皓的《木经》及建筑成就等,反映了当时最先进的自然科学成就,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杰作,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和赞扬。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认为:
‘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也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样一个人”,以研究中国科技史著称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沈括是中国整个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