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思维模式、知识背景、社会影响等等,人存在认知上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说弗洛伊德,我个人觉得,应该给弗洛伊德先生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他改变了世界上很多人的想法,但他的学说,被实践检验,不怎么靠谱。应该让他的学说,早点退出江湖。实在难以退出,也要提醒大众,“事实证明,精神分析具有伪科学的基本特征,即它可以解释一切情况,可以适应一切变化,可以不断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科学:那个释梦者的梦》,作者袁晖,《读书》杂志2008年第1期)
“如果从一八九九年发表《释梦》一书算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的上空一直疑云密布,释梦者总让人感到神秘莫测。人们总是禁不住要问:精神分析是一种科学理论吗?精神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吗?弗洛伊德真的可以通过对梦的分析使人摆脱精神疾病的痛苦吗?”
“最后我们还应该承认,弗洛伊德是一位伟大的人类精神的探索者,尽管他作为治疗者是平庸的。在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前,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但是自二十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放弃了精神的概念。他们愿意把心理学称之为行为科学,意思是说,心理学是对人类行为进行客观研究的科学,而不是对我们自身某种不可见的实体(如灵魂)进行研究的哲学。”
我个人迷恋过精神分析好一段时间,说实话,对于文学来说,弗洛伊德简直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提供了各种灵感。我自身在写作小说散文,常常借用到。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心理学,更适合文艺创作和历史研究。我还抱着好玩的心态,写了一些极富精神分析特色的电影评论,给南方周末网刊出后,好评纷纷。这种趣味性的东西,说明吻合大众天性,也吻合传播规律。但对于实实在在的心理咨询而言,误导太多。
早期国内不规范,乱象丛生。比如一些对心理学一窍不通的人,通过不正常的手段买到了资格证书,便开始经营。比如没有处分权的咨询师居然给咨客开药。很多人分不清,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精神科医生,是不能随便开药的。比如满口潜意识、力比多的人,其实只上过几天培训班,看了几本弗洛伊德的书,就敢分析这个,分析那个,说得奥妙无比天花乱坠,让求助的人觉得神秘高端大气。种种混乱,不一而足。
后来随着国家管理严格起来,职业资格变成了统一考试。社会竞争强化了,人们的选择也多了,可以比较辨别了,情况开始扭转了。
甚至是在十几年前,接受心理治疗还是一件尴尬隐晦的事。就连买心理杂志,也会被误会,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病。我们在从事心理刊物工作时,倍感艰辛。有时候也会哭笑不得。大众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不是很了解,存在各种误解。其实接受心理治疗并不等于精神有问题。
正如朱文波创办心理中心的态度,“我们一生当中总会有时候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有时是身体不适,要见医生;有时是经济困难,要朋友或银行协助。至于在人生之中某阶段遇到情绪困扰也是自然不过的事,在这期间接受心理治疗去解决问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其实在面对心理困扰和生活上的难题时,懂得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勇于面对困难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也是爱惜自己的表现。”
“心理咨询,是把科学化的心理方法和研究结果,应用来评估及治疗心理困扰和其他精神问题。揭示脑内痛苦的成因;精神意志为何变得虚弱;怎么形成了各种精神障碍;各种爱情与婚姻纠葛中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了解大脑的奥秘和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文学是世俗的、敏感的,心理学是系统理论的。我在写小说、做编辑的过程中,看到大众最常见的问题和困惑,向心理学专家提出来,寻求对话交流和解析。当然,我们得采用更加容易传播的方式,也就是尽量让语言轻松点和通俗点。当文学联袂心理学,就有了现在这本书。
我和朱文波先生在两年前展开合作,于杂志开辟了“心理圆桌”专栏,致力于传播科学的心理学,并且有趣点,让读者容易接受,希望能够让大众远离伪科学。
还有一点要说明,心理咨询需要遵守保密原则,如不是涉及法律诉讼程序或者是刑事罪案,你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谈话和所透露的资料,将获得严格保密;除了心理学家及处理个案的专业人士外,若未经当事人的同意,资料不会外泄。所以,在日常出版物上,不管是电话咨询,还是写信求助,都会对当事人的资料加以处理,使用化名。
最后,真心希望我们的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有所获益,学会判断,寻找合理、科学的心理咨询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美好的生活。
是为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