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敬
世俗的脚,催我走过长城时,未能感受到好汉的情怀;又同样催我,走过运河时,亦未感受到贤达的风流……然而,在我走上晋江安海镇的五里长桥时,心头却蓦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很想大喊一声,用以表达我的景仰和崇拜。
不比长城和运河,那是两个皇帝的杰作,一个叫秦始皇,一个叫隋炀帝,在他们耗费了举国的力量,修筑了一座长城,挖掘了一条运河后,却都十分悲哀地死在了两项伟大工程的脚下,成了后世儿孙不断反省与追问的历史教材,有人啼血赞颂,也有人飞沫痛骂,总难取得一个公认的结论。而这座石梁式长桥,从它建起的那一天起,就为人们所称颂,所歌赞,便是700多年后的民国初年,国民革命的先行者廖仲恺先生行经安海时,亦然感慨长桥的壮美,悲然慨之,填词调寄《黄金缕》:
五里长桥横断浦。不度还乡,只度离乡去。剩得山花怜少妇,上来椎髻围如故。
……
走在长桥上,我吟诵着才刚读熟的前辈的词句,感知他们悲伤妙龄新妇,正是那个时候的晋江民情,因为战乱,因为贫穷,总有不忍离家的汉子“日暮随潮人去远”,空留心爱的人在庸常的生活中煎熬着,无心妆扮,随意地扎起一个椎状的头发,苦盼着离乡讨生的亲人平安归来。这样的平民心肠,与这座古老石桥是太吻合了。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开始架设的石桥,便完全是由安海的平民百姓以他们平民力量架设起来的,到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架设竣工的那天,又为石桥起了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名字:安平桥。
为安平桥的雄伟壮丽而感动、而歌赞的还有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他于1962年的秋天赴闽,慕名游览了安平桥,他激荡如潮的诗心,在他游览时大为悸动,展纸运墨,写下了七绝《咏五里桥》。诗曰:
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
……
郭老的题词是恰当的,安平桥的架设绝对是个人间奇迹。据1957年的一次调查证实,桥长2070米,宽3—3。8米,建有桥墩314座,不仅为我国最长的石梁桥,在世界上亦为最长的石梁桥。
追溯历史,宋时晋江的安海镇该是十分繁华了,与之相对的水头镇亦然物丰人茂,隔河相望的两地百姓,随着集市贸易的日趋旺盛,痛感相互往来的不便,于是心生修建一座长桥的打算。自然的,建桥者的初衷是要造福乡梓的,不想成为廖仲恺笔下凄清的景象。但有什么办法呢?事与愿违地又常要使人喟叹了。
喟叹当初架桥时,就颇为困厄。当然,这是不好抱怨的,其时的南宋小朝廷,正值奸相秦桧当权,岳飞父子遇害;小皇帝赵构纳表于金,称臣割地,算得是中国历史上既腐败又屈辱的一个时期。但安海人不畏艰难,逆时而上,想得到做得到,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了国家民族的强盛,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安平桥的架设。但是,要建这样一座桥又谈何容易,便是那架桥的每一块石料都要利用大船,从海上的金门岛运来。到过安平桥的人知道,桥面上铺设的石梁,长度都在8—11米之间,宽和厚也在0。5—l米之间,最小的石梁也有3吨多重,而最大的石梁不下25吨,工程之浩大,没有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是无法完成的。安海人合理运用海水涨落的规律,以自然的力量帮助他们架桥。有位戴着一副花镜的老先生,大概就住在安平桥边吧,在我疑惑地向人打听建桥的情况时,他自觉地迎了上来,用他闽南味很浓的普通话告诉我:潮水的力量是巨大的,既有害于人,又有利于人,关键在人怎么认识,认识到潮水有利它便是有利的。譬如架桥,船载着大石,潮涨时划到预定位置,潮退时石头自卸下来,空船离去,载石再来,把一个今天看来都难完成的架桥工程,便很容易地完成了。听着老先生不无骄傲的介绍,我心是飞扬的,感动于安海人的非凡毅力,创造性地、智慧地将桥架设起来了。
为了石桥的安全,安海的建设者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桥墩砌筑形式。若是水流湍急的深港,便都砌成船形桥墩,使两端尖出,用以养活流水的阻力;若是一边水急,一边水缓的港道中,则又采用鞋形桥墩的样式,向上游的一边尖出,向下游的一边直出,以便利于泄水。若是水浅流缓的地方,便都砌成长方形的桥墩,也可增强桥的稳定性。更为叫绝的是,离开长长的桥身,还筑起数座方形实心石塔,不知利害的人看去,以为那样的石塔只是为了长桥的美观,岂不知亦有非常实际的作用,便是能够很好地缓解潮水涨退对桥梁的冲击。凡此设计,无不显现古人的科学精神,严谨而缜密,是我们今天人要认真学习的。
走在安平桥上,敏感的脚底板体会得到,宽厚结实的花岗岩桥梁,有些光溜溜,呈现出历史的痕迹,有些粗瓦明显系新铺设的。这没有错,现在的安平桥确是1982年整修过的,好像从长桥架设起来后,历朝历代都有整修了,从有记载文字看,自明朝永乐二年到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其间就有十数次的大规模整修。
然而,日久天长的整修挡不住长年累月的泥沙湮塞和人为围垦,使一座曾经跨海而过的水上桥变成了陆上桥。安海人的记忆不能断裂,他们心中的安平桥还应该是水上桥,到祖国解放后的1962年,老百姓刚从一场大饥荒中苏醒过来,他们就又开始了对安平桥的整修。这次整修得到了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拨了巨款,派了专人,不仅整修了损坏的桥墩、桥板、桥栏,还在桥身两侧开挖了一条30余米宽的海渠。使他们魂牵梦萦的安平桥大体恢复了旧有的模样。
不过,这时的安平桥已渐失其通衢大道的作用,而变身为一处旅游观光的景点。
玉龙千尺天投虹,
直槛横栏翔虚空。
有着宋家皇室血统的赵令衿,是很有一些诗学修养的,他对安平桥的架设功不可没,这两句咏唱安平桥的诗句,是他在安平桥建成之初信手写来的,到今天读来,依然不为过时,倒像是为现在整修过的安平桥而吟诵的。波光粼粼的海渠上,倒映着安平桥长长的虹影,让我走在上面,大有蹈海而行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是不错的,便是为了修桥做出巨大贡献的这位赵令衿太守,在桥成之日,就先不胜喜悦,写下了一篇碑记,记叙了当时的盛况:……隐然玉路,俨然金堤,雄丽坚密,工体鬼神。又因其余财为东、西、中五亭以附,实古今之殊胜,东南所未有也。渭是良辰,属宾落祭其上,老壮会观,眩骇呼舞。车者、徒者、载者、负者、往者、来者,无所濡壅。日出雾除,海风不动,岛屿海湾,寂寞无声,空水苍苍,千里一色……素有读碑雅好的我,在赵太守的笔墨中,不仅读出了他的喜悦,还读出了他心跳的力量。那可都是拳拳为民的心跳啊!
感觉着赵太守热扑扑的心跳,我从历史的大幕背后,看见了两个白髯飘飘的僧人和一位长袍翩翩的商人,从他的身侧影影绰绰地走了出来。我知道,那两个僧人一是祖派,一是智渊,而那个商人就是黄护了。《清源旧志》上的寥寥数语,把他们三人活生生地画给了热爱他们的后人,在此我绕不过去,别人也绕不过去,因为那样的记载只能为他们所领受了:宋绍兴八年戊午,僧祖派始为石桥,镇人黄护与僧智渊各施钱万缗为倡,功将半,派与护殁,越十四载未竟。
长桥未竟身先死,按说该是一个遗憾,但我要说,那也是个美丽的遗憾。我们今天景仰安平桥,所景仰的就包含着三位事功未竟者的遗憾。
水心亭在我们走了很长一段桥,才一点点地明晰在渴望看到它的眼睛里。在石垒的亭舍里,大家围在一位陪同而来的长桥通跟前,聆听着他的讲解。很快地,就都对观音殿上的那副旧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好大的口气呀!在我读得摇头时,看见同来的几位也摇头了。我想大家和我的想法也许是一样,觉得写此对联的人该是怎样的口大如舌,气势汹汹。这么揣度着,只一会儿,却又不得不钦佩人家的那一份气概了,而且是,下联实话实说,人家长桥就是长嘛。至于上联,本来就是为了下联而起兴,说得过分一点又有什么不对呢?再者说了,文学描述毕竟不同于科学结论,用不着丝丝入扣,合榫对卯。
便是我在晋江以及安海活动的这些日子,无论历史的,无论现实的,感觉到闽南这一方水土,为人所养成的品性,尽皆逞强争胜,鳌头独占的气势。只说自唐以来的科举应试吧,千二百年的时间跨度里,全国出了五百零二名状元,泉州地区占了八席,竟被安平桥所在地的晋江安海全部包揽;历代相爷,整个泉州出了二十余人,晋江安海占去了十分之七。难怪他们晋江安海的人要说:摆三文钱的土豆,也要做个头家。他们信奉的一句话是:宁做鸡头,不为凤尾。干什么事,都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就如他们祖先修筑安平桥一样,修出来就是天下惟一。
喜欢体育运动,也爱看体育比赛,央视五套(体育频道)上的插播广告,十有八九是晋江的产品,有服装,创出名牌的服装有七匹狼、虎都、劲霸、利朗、柒牌等几十种;有鞋子,创出名牌的鞋子有爱乐、德尔惠、特步、安踏、喜德龙、贵人鸟等几十种,代言明星周杰伦、周星驰、谢霆锋、郭富城、刘德华等等,凡是在世人眼里红火着的,几乎都成了晋江人鞋子和服装的代言人。
晋江人敢说,全球运动鞋,晋江制十居其一。
联合国派来了官员,拟在晋江设立专门的采购中心,对此,来晋江考察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权威人士不无豪迈地说,他们的鞋服产业链已非常完整,实力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并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渠道垄断优势。
似乎不仅在鞋子服装方面,惟晋江人领了时代潮流之先,在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子科技等多个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整体化向产业高度挺进。
我这么梳理晋江的现实经济,也许只能是个挂一漏万的梳理,但我想这已经能够说明我最想说的一个理由了,那就是安平桥给桑梓百姓带来的福气。
长桥长,最长的是长桥的精神,长桥的感情!
(选自2007年第6期《延河》)